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琪 张军龙 +1 位作者 伏兵 屠伟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2-1344,共3页
PaCO_(2)变化引起脑血管舒缩是常见生理现象,脑血管反应性指脑内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响应各种刺激而扩张或收缩的能力,反映脑血管储备和调节潜力,临床常用二氧化碳诱发脑血管反应作为衡量指标,即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VR-CO_(2))。通过CVR... PaCO_(2)变化引起脑血管舒缩是常见生理现象,脑血管反应性指脑内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响应各种刺激而扩张或收缩的能力,反映脑血管储备和调节潜力,临床常用二氧化碳诱发脑血管反应作为衡量指标,即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CVR-CO_(2))。通过CVR-CO_(2)监测多种疾病或生理因素引起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利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等的发生发展,并尽早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1]。我们就CVR-CO_(2)监测手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等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大脑中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耿磊 孙毅 +4 位作者 许磊 叶永盛 陆格 汪秀玲 徐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_(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_(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34例PCNSL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观察分析常规MRI特征及检测ADC_(min),另取36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2组肿瘤各个MRI特征、ADC_(min)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2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组的囊变(或)坏死(或)出血征象所占比率明显小于HGG组(χ^(2)=25.2,P<0.001);PCNSL组在边界清晰、累及中线结构或(和)脑室、均匀强化、存在“缺口征”和(或)“尖角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征象上所占比率大于HGG组(均P<0.05);2组肿瘤瘤周水肿程度及占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SL组ADC_(min)明显小于HGG组ADC_(min)(t=-7.962,P<0.001),而2组对照侧ADC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208,P=0.231)。ADC_(min)单独诊断时,以ADC_(min)=0.727×10^(-3)mm^(2)/s为诊断2组的最佳诊断阈值,鉴别诊断2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80.6%,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22),诊断效能最高。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stic(P)=15.269+3.963×均匀强化-24.695×ADC_(min)。ADC_(min)和均匀强化均是诊断PCNSL的影响因素,联合诊断最佳阈值为0.46时,诊断PCNSL的AUC为0.977,鉴别诊断2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94.4%(P<0.001),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常规MRI特征分析联合ADC_(min)为无创性鉴别PCNSL与HGG提供形态学及分子影像学依据,特别是对于常规MRI存在重叠表现的2种肿瘤,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从而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早期干预、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的ADC值、r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及其与Ki-67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耿磊 孙毅 +5 位作者 赵妍 万金鑫 许磊 叶永盛 汪秀玲 徐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30-253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鉴别诊断及... 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鉴别诊断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PCNSL和35例HGG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不同区域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ADC与rADC值对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分析PCNSL组肿瘤实质ADC值、rADC值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PCNSL组肿瘤实质、近、远侧瘤周、对侧脑白质的ADC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758,P<0.001),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SL与HGG组实质ADC值和近、远侧瘤周ADC值变化趋势分别为:先升后降抛物线型与折线上升型。PCNSL组肿瘤实质与远侧瘤周ADC值、rADC值均显著低于HGG组(P<0.001),而PCNSL组近侧瘤周ADC值、rADC值均显著高于HGG组(P<0.001);肿瘤实质rADC值=1.045时,鉴别诊断PCNSL与HG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7%、85.7%、90.8%,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64),诊断效能最高。ADC值、rADC值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区域的ADC值测量技术为PCNSL与HGG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无创性判断肿瘤及瘤周的微观浸润状态提供病理基础及分子影像学依据,亦可从分子水平反映PCNSL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耿磊 孙毅 +3 位作者 许磊 叶永盛 汪秀玲 徐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34例为PCNSL组,另选同期确诊的HGG患者36例为HGG组,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到平...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HGG)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34例为PCNSL组,另选同期确诊的HGG患者36例为HGG组,行MRI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得到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平均(对侧)ADC值,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PCNSL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及对侧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GG组最小ADC值与对侧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CNSL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均低于HG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ADC值是独立危险因素,而平均ADC值、最小ADC值是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最小ADC值单独鉴别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0.727×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各指标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978,准确率92.9%、敏感性91.2%、特异性94.4%(P=0.000)。结论肿瘤实质不同ADC值参数为无创性鉴别PCNSL与HGG提供分子影像学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下三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散张量成像 诊断 鉴别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