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曙
朱丽群
+1 位作者
韦玉洁
黄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消化病区病人作为对照组,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30例消化一病区病人作为观察1...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消化病区病人作为对照组,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30例消化一病区病人作为观察1组,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30例消化二病区病人作为观察2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加常规缓泻剂药物治疗2周,观察1组在健康指导基础上接受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2组在观察1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胃肠起搏仪。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由消化专科医师评估病人便秘症状,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进行综合效果判定。结果:治疗第2周,观察1组、观察2组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第4周,两个观察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低于观察1组(P<0.05);治疗第8周,观察1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2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低于观察1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对缓解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具有一定作用,其对每周排便次数的积极影响持续时间长于仅接受足三里穴位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足三里穴位注射
胃肠起搏仪
老年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熊去氧胆酸治疗1个月后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楠
胡蓉
+3 位作者
卞石惠
仲威
张鹏飞
谭友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集基线指标、治疗1个月后以及1年后随访数据。根据巴黎-Ⅰ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良好组和应答欠佳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与UDCA应答之间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UDCA治疗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再次分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指标、应答情况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结果UDCA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TBil、AST/ALT、ALP、RDW、RDW-CV以及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明显高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4.792、-3.697、-2.399、-4.102、-3.220、-4.236,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Alb、Hb、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及BMI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3.592、-3.603、-2.602、-3.829、-2.432,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前白蛋白、白球比、载脂蛋白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t值分别为4.530、3.402、3.485、3.639,P值均<0.001)。应答良好组患者存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贫血占比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15、3.892、12.283,P值均<0.05)。与UDCA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线RDW(OR=1.157,95%CI:1.028~1.301,P=0.015)及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OR=1.012,95%CI:1.005~1.020,P=0.002),其AUC分别为0.713、0.720。基线RDW≥正常值上限且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组患者UDCA应答率更低(42.6%vs 8.2%,χ^(2)=20.813,P<0.001)。结论基线RDW≥正常值上限同时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对UDCA的生化应答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危险因素
生化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
25
3
作者
郭凡
王明明
邹圣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424-342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2例外科ICU和综合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4~6 h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单因...
[目的]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2例外科ICU和综合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4~6 h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52例气管插管病人中,39例(25.7%)出现了拔管后吞咽障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是气管插管病人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H-L检验P值为0.099,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18(0.739,0.898)。取6分为临界值时,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高龄(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5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72 h以及留置胃管时间≥72 h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较高,建议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对于得分≥6分的高危病人应尽早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拔管后吞咽障碍
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曙
朱丽群
韦玉洁
黄菊
机构
江苏
大学
附属
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出处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6-186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消化病区病人作为对照组,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30例消化一病区病人作为观察1组,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30例消化二病区病人作为观察2组。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加常规缓泻剂药物治疗2周,观察1组在健康指导基础上接受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2组在观察1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胃肠起搏仪。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由消化专科医师评估病人便秘症状,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进行综合效果判定。结果:治疗第2周,观察1组、观察2组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大便性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第4周,两个观察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低于观察1组(P<0.05);治疗第8周,观察1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2组每周排便次数评分低于观察1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对缓解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具有一定作用,其对每周排便次数的积极影响持续时间长于仅接受足三里穴位注射。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足三里穴位注射
胃肠起搏仪
老年人
护理
Key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oot⁃Three⁃Li acupoints injection
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elderly
nursing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熊去氧胆酸治疗1个月后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楠
胡蓉
卞石惠
仲威
张鹏飞
谭友文
机构
江苏
大学
附属
人民医院
老年科
江苏
大学
附属
医院
心血管科
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肝病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0261)
中国公共卫生项目(GWLM202002)
江苏大学医教协同创新基金重点项目(JDY2023020)。
文摘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集基线指标、治疗1个月后以及1年后随访数据。根据巴黎-Ⅰ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良好组和应答欠佳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与UDCA应答之间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UDCA治疗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再次分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指标、应答情况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结果UDCA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TBil、AST/ALT、ALP、RDW、RDW-CV以及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明显高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4.792、-3.697、-2.399、-4.102、-3.220、-4.236,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Alb、Hb、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及BMI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3.592、-3.603、-2.602、-3.829、-2.432,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前白蛋白、白球比、载脂蛋白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t值分别为4.530、3.402、3.485、3.639,P值均<0.001)。应答良好组患者存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贫血占比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15、3.892、12.283,P值均<0.05)。与UDCA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线RDW(OR=1.157,95%CI:1.028~1.301,P=0.015)及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OR=1.012,95%CI:1.005~1.020,P=0.002),其AUC分别为0.713、0.720。基线RDW≥正常值上限且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组患者UDCA应答率更低(42.6%vs 8.2%,χ^(2)=20.813,P<0.001)。结论基线RDW≥正常值上限同时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对UDCA的生化应答率更低。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危险因素
生化学应答
Keywords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Ursodeoxycholic Acid
Risk Factors
Biochemical Response
分类号
R575.7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
25
3
作者
郭凡
王明明
邹圣强
机构
江苏
大学
医学院
江苏
大学
附属
人民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出处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424-3428,共5页
基金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WBEXJS2018001。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2例外科ICU和综合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4~6 h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52例气管插管病人中,39例(25.7%)出现了拔管后吞咽障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是气管插管病人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H-L检验P值为0.099,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18(0.739,0.898)。取6分为临界值时,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高龄(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5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72 h以及留置胃管时间≥72 h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较高,建议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对于得分≥6分的高危病人应尽早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拔管后吞咽障碍
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Key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post-extubati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isk factors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R472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应用胃肠起搏仪改善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张曙
朱丽群
韦玉洁
黄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熊去氧胆酸治疗1个月后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王楠
胡蓉
卞石惠
仲威
张鹏飞
谭友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
郭凡
王明明
邹圣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