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脂肪定量MR(IDEAL-IQ)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开香 郑建刚 +3 位作者 顾勇坚 许建兴 刘良卿 梅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MR(IDEAL-IQ)技术测量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在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同时行腰椎脂肪定量MR检查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测量椎体(L_(1~4))脂肪分数和骨密度(常规用... 目的初步研究MR(IDEAL-IQ)技术测量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在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同时行腰椎脂肪定量MR检查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测量椎体(L_(1~4))脂肪分数和骨密度(常规用T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根据T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F值在3组间的差异,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析每两组间差异,最后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F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总共收集病例55例,其中47例纳入数据分析。脂肪分数(FF)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66,P<0.05),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增高,脂肪分数降低。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与正常组之间的P值为0.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选择阈值48.05%来诊断骨质疏松症,灵敏度为0.871,特异性为0.625。结论MR IDEAL-IQ技术通过快速精准评估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能够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肪定量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涛 黄优华 +3 位作者 唐庆放 王国裕 孙军 徐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胸部病变穿刺 ,其中肺部 6 8例 ,纵隔 5例 ,胸膜 3例。结果  76例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 10 0 %。诊断准确率 96 .1%(73 76 ) ,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97.9% (4 7 4 8... 目的 探讨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胸部病变穿刺 ,其中肺部 6 8例 ,纵隔 5例 ,胸膜 3例。结果  76例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 10 0 %。诊断准确率 96 .1%(73 76 ) ,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97.9% (4 7 4 8) ,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92 .3% (2 6 2 8)。并发气胸 2 4例(31.6 % )。结论 ①CT透视技术集合了X线透视和常规CT两者的优点 ;②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很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CT透视 穿刺活检 恶性病变 诊断准确率 临床意义 胸膜 X线透视 良性病变 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OF-MRA成像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梅莉 郑建刚 +4 位作者 刘良卿 顾勇坚 贺俊斌 周鸿雁 吴刘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1-1343,137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时间飞跃(3D time of flight,3D-TOF)序列显示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价值,研究血管压迫面神经与面肌痉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2007年5月~...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时间飞跃(3D time of flight,3D-TOF)序列显示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血管三维空间关系的价值,研究血管压迫面神经与面肌痉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2007年5月~2011年3月)面肌痉挛并做3D-TOF-MRA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3D-TOF-MRA检查发现其中30例有症状侧的面神经与临近血管存在压迫关系,39例面神经与临近血管存在接触关系,5例无接触关系。74例患者有症状侧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均有血管压迫或接触面神经。经统计学分析,患者存在症状与血管是否压迫或接触面神经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3D-TOF-MRA能清晰显示面神经与临近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血管是否压迫或接触面神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患者术前评估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面肌痉挛 面神经 血管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龚波 武洪林 +8 位作者 沈丹丹 陈建平 陆成栋 郑建刚 唐庆放 李红尧 吴惠明 殷超 薛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率 重建时相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红建 黄优华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腔静脉过滤器可有效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本文综述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历史、适应证、在不同类型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趋势。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过滤器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建刚 龚波 +4 位作者 师干伟 何国平 武洪林 吴小松 严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16例,检出率15.5%。两种方法同时检出肌桥12例,CT冠状动脉成像独立检出肌桥16例,冠状动脉造影独立检出肌桥4例。两种方法所检出的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CT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23例,斑块的性质分别为钙化斑块5例、混合斑块12例、非钙化斑块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1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均位于肌桥前段血管。CT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P<0.05),且对诊断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有优势(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对肌桥合并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也有优势,尤其是对粥样斑块性质的判断,是临床诊断心肌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两种不同栓塞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红建 黄优华 +5 位作者 徐强 沈涛 陈静 吴小松 蒋磊 董伟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比较葡聚糖(Dextran)微球与PVA颗粒两种不同栓塞剂经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直径3~12cm。症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伴有痛经、下腹坠胀、尿路刺激症状及里急后... 目的比较葡聚糖(Dextran)微球与PVA颗粒两种不同栓塞剂经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直径3~12cm。症状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伴有痛经、下腹坠胀、尿路刺激症状及里急后重等。随机分成两组行UAE术,每组20例。一组用PVA颗粒(355~500μm)作栓塞剂,另一组用葡聚糖微球(Sephadex,G-50,100~300μm)作栓塞剂。术后予止痛、抗感染及补液对症处理。记录患者住院天数、栓塞后综合征(尤其是疼痛反应)、随访资料,并相互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疼痛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9个月,随访6个月时PVA组和葡聚糖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分别缩小53.4%、55%和48.6%、4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聚糖微球栓塞剂与PVA颗粒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无差异。前者价格低廉,制备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栓塞治疗 葡聚糖微球 P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建平 唐庆放 +1 位作者 王国裕 石红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8-1270,共3页
关键词 胸部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48例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平 唐庆放 +3 位作者 王国裕 李红尧 周明霞 石红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5-686,692,共3页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v。简称MSCTA)是通过快速注入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区进行连续快速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将此技术应用于48例... 多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v。简称MSCTA)是通过快速注入造影剂,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区进行连续快速容积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重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将此技术应用于48例颈、脑血管成像,兹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10
作者 陈建平 武洪林 +2 位作者 唐庆放 魏文峰 蒋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脑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图像进行分析,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观察动脉瘤的有无、部位、形态、与载瘤动脉、分支及颅底骨结构的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脑动脉瘤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MSCTA)对脑血管图像进行分析,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观察动脉瘤的有无、部位、形态、与载瘤动脉、分支及颅底骨结构的关系以及动脉瘤与血肿的关系等,并测量瘤体、瘤颈的大小,计算瘤颈/瘤体比等参数,判断MSCTA的诊断可靠性及其对手术夹闭或栓塞治疗的适应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36例患者中,DSA检出动脉瘤32个,MSCTA共检出动脉瘤34个,MSCT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7.2%,MSCTA的最大密度投影(MIP)法对脑动脉瘤瘤体最大纵径及瘤颈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A不仅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对脑动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手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7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沈涛 黄优华 +1 位作者 徐强 石红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2-633,共2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高达20%~25%。自1995年法国Ravina等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显著缓解症状和可以保留...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高达20%~25%。自1995年法国Ravina等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显著缓解症状和可以保留子宫等优点,逐渐成为妇产科学和介入放射学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