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临床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1
作者 武求花 龚春 武洪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515-4519,共5页
背景 房性期前收缩(PACs)的潜在危害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对于频发、提前率大的PACs,其检出率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是此类心律失常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传统模板分析法(简称模板法)临床运用已久,分析比较耗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心电散点图及... 背景 房性期前收缩(PACs)的潜在危害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对于频发、提前率大的PACs,其检出率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是此类心律失常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传统模板分析法(简称模板法)临床运用已久,分析比较耗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心电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简称散点图法)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能对PACs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nPACs)患者心电散点图的特征进行总结,结合逆向技术与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相鉴别,进一步提高PACs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8例,nPACs≥100次/24 h患者作为A组,2度Ⅰ型AVB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分别通过模板法及散点图法进行分析,对PACs、nPACs、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总心搏数的数量进行比较.运用《几何画板》对A组未下传的前、后点集与B组阻滞前、后点集的直线斜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前、后点集关于45°等速线的对称性进行比较.结果 模板法PACs、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检出数量小于散点图法,总心搏数检出数量大于散点图法(P<0.05).A组PACs未下传或B组阻滞前、后点集的直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下传前点集直线斜率倒数与后点集直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阻滞前点集直线斜率倒数与后点集直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点图法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的nPACs,而且可以统计其数量,提高PACs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以及与2度Ⅰ型AVB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期前收缩复合征 心律失常 心性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描计术 Lorenz-RR散点图 逆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