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顾美琴 奚静 +1 位作者 李尊 钱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确诊多灶性T1N0M0(≤3个)PT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肿瘤最大直径≤2 cm,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确诊多灶性T1N0M0(≤3个)PT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肿瘤最大直径≤2 cm,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随访至2023年4月,中位时间为30个月,随访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功能及必要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结果68例患者分为T1a组52例和T1b组16例,T1b组消融时间显著延长,肿瘤最大直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超声造影显示消融淋巴结无增强。消融术后1、3、6个月肿瘤最大直径和体积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12、18、24个月均逐渐缩小(P<0.05)。随访未出现肿瘤进展或者复发。术前与末次随访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的PTC患者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波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最大直径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造影LI-RADS特征的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奚静 顾美琴 包作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20-2525,共6页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超声造影(CEUS)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特征建立预测微血管侵犯(MVI)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确诊的HCC患者共262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建...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超声造影(CEUS)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特征建立预测微血管侵犯(MVI)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确诊的HCC患者共262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各131例,以术后镜下病理结果确诊MVI,其中建模组MVI 70例和验证组MVI 56例。采用超声造影评估两组的LI-RADS特征。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建模组MV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模型预测MVI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准确度;应用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一致性,比较模型预测MVI的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的离散度。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EUS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MVI阴性患者相比,MVI阳性患者血清AFP水平显升高,肿瘤直径增大,LI-RADS显示LR-5“后出”和LR-M“先出”增多,LI-RADS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 20~400 ng/mL(OR=2.65,P<0.001)、AFP≥400 ng/mL(OR=3.98,P<0.001)、肿瘤直径≥30 mm(OR=2.12,P<0.001)和CEUS显示LR-M(OR=3.24,P<0.001)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建模组和验证组MVI的AUC分别为0.867和0.821。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65(95%CI:0.701~0.834)。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接近。结论利用CEUS得出LI-RADS,并结合AFP和肿瘤直径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筛选MVI高危患者,制订恰当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超声造影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 被引量:5
3
作者 祁怡 李尊 +2 位作者 倪静 任玉洁 王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PT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纳入92例符合超声引导下MWA治疗指征的甲状腺峡部PTC患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和促甲状腺激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PT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纳入92例符合超声引导下MWA治疗指征的甲状腺峡部PTC患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血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8个月内病灶最大径和体积变化。结果对92例均顺利完成MWA,平均消融时间(105.6±24.8)s。治疗后随访10~60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存活。治疗后1、3及6个月,T 3、FT 4、TSH、血钙及iPTH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3个月病灶最大径及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6~18个月病灶最大径和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均<0.05)。未见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喉返神经损伤、气管和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峡部PTC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 甲状腺峡部 超声检查 消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季亚香 奚静 +3 位作者 刘春艳 吴萍 章晓兰 宋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初诊为HCC并接受RFA治疗的患者20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APRI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计算高、低APRI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Cox回归分析RFA后HCC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选择显著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的预测能力。结果RFA治疗后HCC复发率为57.4%(117/204)。APRI预测HC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0.5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8(95%CI:0.603~0.752)。高APRI组(≥0.501)121例,低APRI组(<0.501)83例,高APRI与患者低RFS显著相关(χ^(2)=12.929,P<0.01)。Cox回归分析证实,肿瘤数目(HR=1.541,95%CI:1.039~2.286,P=0.031)、肿瘤最大直径(HR=1.461,95%CI:1.011~2.112,P=0.044)、血清AFP(HR=2.286,95%CI:1.576~3.318,P<0.01)和APRI(HR=1.873,95%CI:1.257~2.790,P=0.002)是HC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构建预测RFA治疗后HCC复发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769(95%CI:0.676~0.862),预测1年、2年和3年RFS的AUC分别为0.707、0.719和0.707。校正曲线展示模型预测与实际复发风险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基于APRI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 复发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T1N0M0乳头状甲状腺癌伴包膜侵犯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吴萍 秦敏 +1 位作者 李尊 钱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T1N0M0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伴包膜侵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确诊PTC伴包膜侵犯(T1N0M0)患者共86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延长和多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T1N0M0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伴包膜侵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确诊PTC伴包膜侵犯(T1N0M0)患者共86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延长和多点微波消融以及液体隔离策略治疗。并采用超声造影测量消融术前1 d和消融后1、3、6、12个月的肿瘤最大直径和体积变化,检测消融前和消融后1、3、6、12个月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记录随访12个月肿瘤进展率(包括局部复发、新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微波消融术和术后12个月的临床随访,消融总时间50~185s,平均(135±60)s,水分离体积30~80 mL,平均(52±16)mL。术后1个月肿瘤最大直径和体积较术前显著增加,随后逐渐缩小(P<0.05)。63例(73.3%,63/86)肿瘤完全消失,未检测到局部复发。消融前后各时间点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在正常参考范围(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常规应用甲状腺替代药物。7例(8.1%,7/86)出现肿瘤进展,其中6例为新发病灶、1例为淋巴结转移,经二次消融后肿瘤完全消失。轻度嗓音改变(5.8%,5/86)是唯一主要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缓解。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T1N0M0期PTC伴包膜侵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微波消融 乳头状甲状腺癌 包膜侵犯 甲状腺激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