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养结合的农村基层医生老年保健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1
作者 路定珍 王萱萱 +1 位作者 胡丹 陈家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6-790,共5页
背景: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相较于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深,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在保健服务方面,基层卫生人员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主要服务提供者。农村地区医疗环境较差,就医可获得性差,... 背景: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相较于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深,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在保健服务方面,基层卫生人员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主要服务提供者。农村地区医疗环境较差,就医可获得性差,老年人的保健服务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提供,基层卫生人员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能力更应值得关注。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医生老年保健服务能力的现状、特点与不足,探讨基于医养结合下,基层医生老年保健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为相应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5901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围绕老年保健服务的需要相关能力指标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基层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三个方面的老年保健服务综合能力具备情况。结果:共回收5901份问卷参与分析,在接受调查的基层医生中,本研究分析基层医生老年保健服务综合能力具备情况,发现农村基层医生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上具备能力相对最低,占比为76.0%,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综能力具备情况相对较好,占比均在93.8%以上,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整体上看,能力具备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历的提高而提高,全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各项老年保健服务能力具备率略高于执业(助理)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基层医生队伍素质总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医生老年保健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需强化农村基层医生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保健 农村地区 基层医生 老年保健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医疗的住院康复服务效果评价研究——以脑损伤为例
2
作者 路定珍 王萱萱 +4 位作者 励建安 金娟 李阳 罗俊如 陈家应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0,共5页
目的构建住院康复治疗结果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探索住院康复效果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住院康复治疗结果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模型,通过评价确定的预测精度相对最高的康复治疗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 目的构建住院康复治疗结果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探索住院康复效果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住院康复治疗结果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模型,通过评价确定的预测精度相对最高的康复治疗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预测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预期康复结果。通过比较实际出院国际功能、残疾和功能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总分和预测的ICF总分差值的分布,判断住院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对纳入的1334例脑损伤患者住院康复病案进行分析,结合预测精度评价指标及其标准选取最优模型,根据最优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论基于ICF-RS-17测量获得的患者出入院功能得分、住院康复患者自身功能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住院康复治疗结果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临床实际康复效果建立有效的评价手段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康复医保实现按价值支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医疗 住院康复服务 脑损伤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行导管消融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远期疗效
3
作者 凤伟祥 王娟 +2 位作者 宋艳斌 薛社亮 李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6-1043,共8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接受射频消融术(RFCA)的非阵发性房颤(NPAF)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接受RFCA的183例NPAF患者被连续纳...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接受射频消融术(RFCA)的非阵发性房颤(NPAF)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内科接受RFCA的183例NPAF患者被连续纳入并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ARNI组,n=91)和对照组(n=92)。收集基线数据、手术相关参数、低电压区域(LVAs)、左心房平均压力(LMP)和术后12个月随访数据。主要终点:导管消融术后12个月无房颤(AF)复发。次要终点包括RFCA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平均动脉血压(MAP)、左心房直径(LAD)和左心功能。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NI组术后12个月的无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12%vs.66.30%,HR=0.56,P=0.039)。与对照组相比,ARNI组的LAD明显缩小[(40.17±4.72)mm vs.(42.29±6.08)mm,P=0.01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也明显降低[98.00(45.00,456.00)vs.128.50(73.50,586.50),P=0.039]。两组在消融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MA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RNI、LAD和左房容积与术后12个月的房颤复发显著相关。ARNI是术后12个月无房颤复发的保护因素(HR=0.524,P=0.038)。亚组分析显示,高左房压组患者的无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正常左房压组(51.61%vs.83.47%,P<0.001)。然而,ARNI可以显著改善高左房压患者的无房颤复发率(64.52%vs.38.71%,P=0.042)。结论ARNI可改善RFCA后非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后,在高左房压房颤患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沙库巴曲缬沙坦 左房平均压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特异性配体HLA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蒋立新 许联红 +1 位作者 戚传平 王永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3-865,868,共4页
目的: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特异性配体HLAⅠ类分子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利用real-time PCR法和PCR-SSP方法对173例无血缘关系的江苏汉族健康人群进行KIR和HLA-Cw,HLA-Bw4分型,并分析KIR/HLA配对组... 目的: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特异性配体HLAⅠ类分子在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利用real-time PCR法和PCR-SSP方法对173例无血缘关系的江苏汉族健康人群进行KIR和HLA-Cw,HLA-Bw4分型,并分析KIR/HLA配对组合的类型和数量。结果:江苏汉族人群中,>92%的个体同时表达四种抑制性KIR(iKIR)(2DL1,2DL2/3,3DL1,3DL2)。2DL2/HLA-C1,2DL3/HLA-C1,2DL1/HLA-C2,3DL1/Bw4的频率分别依次分别为0.243,0.971,0.457,0.590;2DS1/HLA-C2,2DS2/HLA-C1的频率为0.162,0.231。54.3%的个体只表达2DL1而不表达相应的配体HLA-C2,32.9%的个体只表达3DL1而缺乏配体HLA-Bw4,另有5.8%的个体只表达HLA-Bw4而不表达3DL1。27.7%的个体同时表达3种iKIR/HLA,26%的个体同时表达两种iKIR/HLA,25.4%的个体只遗传一个iKIR/HLA配对,未发现3种iKIR/HLA同时缺失的个体。结论:在江苏汉族人群中,存在KIR与HLA表型分离现象,抑制性KIR/HLA配对表达高于刺激性KIR/HLA配对,约1/4个体只表达单个iKIR/HLA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 KIR/H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嵌合型溶瘤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抗肿瘤效应评估
5
作者 叶嘉祺 李文欢 +4 位作者 戴周彤 纪腾 肖瑶 马丁 李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0,共6页
目的 5型腺病毒(adenovirus serotype 5,Ad5)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高流行率,因此人群中普遍存在5型腺病毒的中和抗体,这可能限制基于该病毒相关的治疗制剂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探究新的方法以抵御中和抗体的影响。方... 目的 5型腺病毒(adenovirus serotype 5,Ad5)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高流行率,因此人群中普遍存在5型腺病毒的中和抗体,这可能限制基于该病毒相关的治疗制剂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探究新的方法以抵御中和抗体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Ad5载体,通过将Ad5的六邻体高突变区1、2和5部分替换为35型腺病毒的六邻体高变区,以利用其较低的血清流行率,从而降低载体对Ad5中和抗体的敏感性。结果 经过六邻体HVR修饰的Ad5载体削弱了预存中和抗体的抑制能力,仍能有效感染肿瘤细胞。此外,在动物模型中,这些修饰载体表现出良好的溶瘤能力,在接受Ad5中和抗体血清被动免疫的裸鼠中,依然保持了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结论 这些六邻体高变区修饰的载体在预存Ad5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感染率和杀伤效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型溶瘤腺病毒 5型腺病毒 预存中和抗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晓旭 李松琴 +5 位作者 刘娟 吴赛萍 藏凤 张永祥 张卫红 李占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2-538,共7页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送检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江苏省38所三级综合医院,调查内容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管理情况、重点抗... 目的 调查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送检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调查问卷,选取江苏省38所三级综合医院,调查内容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管理情况、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等。结果 38所三级医院中,78.95%(30所)的医院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送检率监测;100%的医院执行标准等于或高于全部类(30%)、限制类(50%)、特殊类(80%)的标准;病原学送检纳入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白介素(IL)-6的医院均在50%以上,其中纳入PCT的医院达到73.68%;用药目的中15.79%(6所)医院不只抓取治疗用药;用药途径中31.58%(12所)的医院纳入局部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抓取时间方面,52.63%的医院(20所)抓取医嘱开具时间;病原学送检抓取时间方面,31.58%(12所)的医院抓取医嘱开具时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平均数据达到相关要求,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和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平均数据未达到相关要求,各医院之间差距较大。结论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上,各医院在较多方面执行不统一。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同质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送检率 管理现状 三级医院 调查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价值为导向的住院康复服务价值调节因子构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萱萱 励建安 +6 位作者 魏小雷 刘守国 李嘉慧 李阳 凌阅微 路定珍 陈家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实现康复治疗效果可比的价值调节因子,为将康复服务价值作为医保支付依据、基于现行医保制度建立按价值付费机制提供可行思路。方法:课题组于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集样本医院脑损伤住院患者功能相关信息,...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实现康复治疗效果可比的价值调节因子,为将康复服务价值作为医保支付依据、基于现行医保制度建立按价值付费机制提供可行思路。方法:课题组于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集样本医院脑损伤住院患者功能相关信息,并与样本地区医保结算清单数据库关联。采用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康复结果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康复结果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值的分布区间判断康复服务价值。结果:共计878例脑损伤患者的住院康复病案与医保结算清单资料纳入分析;根据预测精度评价指标及其标准,选取了最优模型,并根据其预测结果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包含四个档次的价值调节因子。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价值调节因子,不仅为评价住院康复服务治疗效果、实现康复效果可比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进一步推动医保对住院康复服务实施按价值付费提供了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价值付费 住院康复服务 价值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路定珍 王萱萱 +1 位作者 胡丹 陈家应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3-1108,共6页
背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措施的开展已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载体,要实现社区首诊,重点在于社区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城市地区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探讨... 背景: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措施的开展已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载体,要实现社区首诊,重点在于社区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城市地区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探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372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使用课题组既往开发的基层医生卫生服务能力体系指标,选取其中医疗服务部分的指标为依据设计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处置,医疗服务协同,社区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等5个方面的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具备情况。结果:共回收问卷2473份,将涉农区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从本次调查中剔除101份,实际参与分析问卷为2372份,问卷有效率为95.91%。2372名社区医生中,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占67.7%(1606名),其次是大专学历,占24.6%(583名)。年龄以30~44岁为主,共1391名占58.6%。有1860名(78.4%)、1686名(71.1%)、1400名(59%)1276名(53.8%)、1330名(56.1%)社区医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处置,医疗服务协同,社区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方面,社区医生在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方面尤其是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能力、社区康复服务以及中医药服务等能力具备方面相对薄弱。结论:我国社区医生队伍素质总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具备情况较好,社区医生医疗服务存在短板与不足,各地区应从完善政策和加强培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短板”集中“补钙”,使其能承担起社区医疗服务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区 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能力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的列线图模型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亚香 奚静 +3 位作者 刘春艳 吴萍 章晓兰 宋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初诊为HCC并接受RFA治疗的患者20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APRI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计算高、低APRI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Cox回归分析RFA后HCC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选择显著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的预测能力。结果RFA治疗后HCC复发率为57.4%(117/204)。APRI预测HC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0.50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8(95%CI:0.603~0.752)。高APRI组(≥0.501)121例,低APRI组(<0.501)83例,高APRI与患者低RFS显著相关(χ^(2)=12.929,P<0.01)。Cox回归分析证实,肿瘤数目(HR=1.541,95%CI:1.039~2.286,P=0.031)、肿瘤最大直径(HR=1.461,95%CI:1.011~2.112,P=0.044)、血清AFP(HR=2.286,95%CI:1.576~3.318,P<0.01)和APRI(HR=1.873,95%CI:1.257~2.790,P=0.002)是HCC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以上4个因素构建预测RFA治疗后HCC复发的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769(95%CI:0.676~0.862),预测1年、2年和3年RFS的AUC分别为0.707、0.719和0.707。校正曲线展示模型预测与实际复发风险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基于APRI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对HCC复发具有良好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 复发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胃癌免疫相关LncRNA预后风险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华基 丁蔚 +5 位作者 谭玉林 壮麟 奚诚 徐逸昕 王一波 徐学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3-1209,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新的胃癌预后免疫相关LncRNAs,进一步构建免疫相关LncRNAs预后风险模型,以期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状态的新指标。方法:从多重数据平台中下载胃癌转录组数据及相应的临床预后资料,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新的胃癌预后免疫相关LncRNAs,进一步构建免疫相关LncRNAs预后风险模型,以期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状态的新指标。方法:从多重数据平台中下载胃癌转录组数据及相应的临床预后资料,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胃癌免疫相关LncRNAs。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胃癌免疫预后相关LncRNAs,确定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免疫预后相关LncRNAs构建预后风险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风险评分,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同时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风险评分和临床病理特征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3个免疫预后相关LncRNAs(UCA1、MIR4435-1HG、RP11-617F23.1),并构建预测评分模型,根据预后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风险评分为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可信度良好。结论:胃癌中免疫相关的LncRNAs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基于其构建的预测评分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预后,可作为其独立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ncRNA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美琴 奚静 +1 位作者 李尊 钱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确诊多灶性T1N0M0(≤3个)PT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肿瘤最大直径≤2 cm,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确诊多灶性T1N0M0(≤3个)PTC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肿瘤最大直径≤2 cm,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随访至2023年4月,中位时间为30个月,随访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功能及必要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结果68例患者分为T1a组52例和T1b组16例,T1b组消融时间显著延长,肿瘤最大直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超声造影显示消融淋巴结无增强。消融术后1、3、6个月肿瘤最大直径和体积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12、18、24个月均逐渐缩小(P<0.05)。随访未出现肿瘤进展或者复发。术前与末次随访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多灶性T1N0M0的PTC患者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波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最大直径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D1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陆玥瑶 邓建忠 +1 位作者 刘迁 陆文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68-1477,共10页
目的:探讨NKD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因素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其在结肠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明确其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ZEB1的具体机制,为转移性结肠癌提供... 目的:探讨NKD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因素间的相关性,以及研究其在结肠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明确其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ZEB1的具体机制,为转移性结肠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NKD1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因素间的相关性。通过收集98对来自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的结肠癌患者组织样本及相关临床信息验证生物信息学结果,绘制生存曲线。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证明NKD1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qPCR、western blot实验验证NKD1在蛋白水平调控ZEB1。Western blot、免疫沉淀等实验深入研究NKD1调控ZEB1的具体机制。结果:NKD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及是否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因素具有相关性;NKD1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过表达NKD1后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敲除NKD1后则结果相反;NKD1在蛋白水平调控ZEB1,并能够维持ZEB1的蛋白稳定性;高表达NKD1通过调控ZEB1与自噬相关蛋白LC3的结合抑制ZEB1的自噬降解。结论:NKD1与结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并且可以通过调控ZEB1与自噬相关蛋白LC3的结合抑制ZEB1的自噬降解,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NKD1 迁移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鹏 汪邦芳 +1 位作者 林佳冰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3-1060,共8页
医疗供水系统可能成为水源性感染病原体的贮存场所,受污染的医疗用水常导致医院感染及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挑战。一些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常通过供水... 医疗供水系统可能成为水源性感染病原体的贮存场所,受污染的医疗用水常导致医院感染及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挑战。一些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常通过供水系统繁殖与传播,供水系统的水温、余氯浓度及生物膜是关键影响因素。现对近年来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的现状、供水系统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相关水源性感染事件进行综述,以期为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防控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供水 水源性感染病原体 医院感染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生长
15
作者 李名杨 陶爽 李国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2-1229,共8页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RNA中腺苷酸(A)第6位N上发生的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m^(6)A修饰不仅能调控胞内基因组转录水平,也直接影响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多种非编码RNA(nc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RNA中腺苷酸(A)第6位N上发生的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m^(6)A修饰不仅能调控胞内基因组转录水平,也直接影响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多种非编码RNA(nc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另外,m^(6)A修饰也能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等胞内代谢途径,其调控异常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者死亡。本文主要对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促进或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行综述,不仅为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 细胞自噬 铁死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脂肪定量MR(IDEAL-IQ)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开香 郑建刚 +3 位作者 顾勇坚 许建兴 刘良卿 梅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初步研究MR(IDEAL-IQ)技术测量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在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同时行腰椎脂肪定量MR检查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测量椎体(L_(1~4))脂肪分数和骨密度(常规用... 目的初步研究MR(IDEAL-IQ)技术测量的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在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同时行腰椎脂肪定量MR检查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测量椎体(L_(1~4))脂肪分数和骨密度(常规用T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根据T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F值在3组间的差异,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析每两组间差异,最后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FF值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总共收集病例55例,其中47例纳入数据分析。脂肪分数(FF)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66,P<0.05),随着椎体骨密度的增高,脂肪分数降低。骨质疏松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与正常组之间的P值为0.1,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选择阈值48.05%来诊断骨质疏松症,灵敏度为0.871,特异性为0.625。结论MR IDEAL-IQ技术通过快速精准评估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能够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肪定量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评分对结直肠癌中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邓建忠 金建华 +4 位作者 陆文斌 刘迁 张华 金丽艳 李文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直接影响着CRC患者的预后。文中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CR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病理... 目的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直接影响着CRC患者的预后。文中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CR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病理确诊,且行手术切除的108例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Fbg和PLR阈值,并根据Fbg联合PLR评分(F-PLR)原则将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评分与CRC患者病理特征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LR在肿瘤位于左右半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bg和F-PLR在年龄、肿瘤部位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ox回归行多因素分析显示,F-PLR评分和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bg和PLR联合的F-PLR评分可作为CRC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F-PLR 结直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涛 黄优华 +3 位作者 唐庆放 王国裕 孙军 徐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胸部病变穿刺 ,其中肺部 6 8例 ,纵隔 5例 ,胸膜 3例。结果  76例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 10 0 %。诊断准确率 96 .1%(73 76 ) ,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97.9% (4 7 4 8... 目的 探讨CT透视导向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6例胸部病变穿刺 ,其中肺部 6 8例 ,纵隔 5例 ,胸膜 3例。结果  76例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 10 0 %。诊断准确率 96 .1%(73 76 ) ,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97.9% (4 7 4 8) ,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92 .3% (2 6 2 8)。并发气胸 2 4例(31.6 % )。结论 ①CT透视技术集合了X线透视和常规CT两者的优点 ;②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很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CT透视 穿刺活检 恶性病变 诊断准确率 临床意义 胸膜 X线透视 良性病变 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150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敏炎 吕亚军 +3 位作者 黄骏 朱小波 蒋锋 吴伟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1-682,共2页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 食管癌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位于颈胸交界处,一旦有转移是食管癌的重要预后不良因素[1]。而经左胸入路的食管癌切除术,由于解剖结构的影响,对于上纵隔、右侧喉返神经旁等好发部位的淋巴结无法清除,逐渐被经右胸后外侧及腹部正中入路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取代。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纯胸腔镜或腹腔镜结合开放手术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右喉返神经旁巴结转移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食管癌切除术 喉返神经 食管癌切除手术 微创 转移方式 淋巴结转移 颈胸交界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插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优华 徐强 +6 位作者 孙军 沈涛 石红建 唐庆放 陈其英 周明霞 李红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18-6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插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巢囊肿,在同轴套管针内插入4F多侧孔猪尾巴导管,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4例76个卵巢囊肿。其中单纯性囊肿48个、巧克力囊肿28个。结果64例卵巢囊肿穿刺成功率10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插管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巢囊肿,在同轴套管针内插入4F多侧孔猪尾巴导管,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64例76个卵巢囊肿。其中单纯性囊肿48个、巧克力囊肿28个。结果64例卵巢囊肿穿刺成功率100%,58例(占90.6%)治愈,6例(占9.4%)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穿刺插管法硬化治疗卵巢囊肿是硬化彻底、安全实用、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插管 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