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结合MR胰胆管造影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史叶锋 刘怡文 +1 位作者 吉剑 朱玉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动态增强CT(DCE-CT)及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DCE-CT及MRCP表现。结果 1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中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结节或肿块、增强呈轻中度持...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动态增强CT(DCE-CT)及MR胰胆管造影(MRCP)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DCE-CT及MRCP表现。结果 1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中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结节或肿块、增强呈轻中度持续强化12例(70.6%);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肠壁局限性或环形增厚伴异常强化2例(11.8%);表现为胆总管远端近乳头部结节影伴异常续强化者2例(11.8%),仅表现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5.8%)。MRCP示胰胆管梗阻平面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14例(82.4%),梗阻平面位于胆总管远端3例(17.6%);肝内外胆管扩张16例(94.1%),双管征12例(70.6%)。结论 DCE-CT能充分显示十二指肠癌强化特征及其与十二指肠壁的关系,MRCP则更有助于定位诊断,两者结合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叶锋 刘怡文 +1 位作者 谢文超 朱玉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97-1801,共5页
目的对比乳腺叶状肿瘤(PT)与纤维腺瘤(FA)的MRI征象差异,探讨MRI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MRI资料的PT 21例(23个病灶)和FA35例(38个病灶),对其MRI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以边缘清楚的分叶状或多结... 目的对比乳腺叶状肿瘤(PT)与纤维腺瘤(FA)的MRI征象差异,探讨MRI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完整MRI资料的PT 21例(23个病灶)和FA35例(38个病灶),对其MRI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以边缘清楚的分叶状或多结节融合状多见(65.2%),少数可呈不规则形(8.7%);FA以圆形或类圆形多见(81.6%),无不规则形;T1WI上7个PT病灶见斑片状高信号(30.4%),病理提示出血或脂肪成分,FA均未见。T2WI抑脂PT多呈不均匀高信号(78.3%),FA多呈均匀高信号(86.8%);动态增强PT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78.3%),可见低信号分隔(43.5%),囊变(39.1%)及瘤周曲张血管(21.7%);而FA多呈均匀强化(84.2%),可无强化或轻度强化(10.5%),可见低信号分隔(15.8%),瘤周无曲张血管;TIC曲线分型,PT以Ⅱ型多见(60.9%),FA以Ⅰ型多见(71.1%)。结论乳腺PT及FA各具一定特征性MRI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淋巴瘤CT、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群 张艳 吴立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多层螺旋CT、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4月经该院确诊的25例PGIL患者的CT图像、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多层螺旋CT、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4月经该院确诊的25例PGIL患者的CT图像、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CT对PGIL诊断结果:14例胃部病例中,10例表现为胃壁弥漫性均匀增厚,2例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呈结节样、息肉状改变,局部可见浅表样溃疡;11例肠道病例均表现为肠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造影显示:11例胃部病例中5例表现为弥漫性多发小结节样或肿块样充盈缺损,2例仅表现为黏膜皱襞不同程度的变平、增宽或破坏消失;6例肠道病例中,4例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或截断。内镜检查:13例胃部病例中,溃疡型5例,肿块型3例;5例肠道病例中,4例表现为黏膜皱襞增厚,不规则隆起,结节样或广泛糜烂或不规则溃疡。结论 CT、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对诊断PGIL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应结合各种检查特点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胃肠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转移瘤的低场强MRI鉴别诊断
4
作者 徐旭初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低场强MRI鉴别诊断并分析其MRI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脊椎转移瘤在MRI表现。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50例中,共累及146节椎体。单个椎体12例,多个椎体3...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低场强MRI鉴别诊断并分析其MRI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脊椎转移瘤在MRI表现。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50例中,共累及146节椎体。单个椎体12例,多个椎体38例。108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22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146节病变椎体中,108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22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结论MRI检查在诊断脊椎转移瘤及与其他脊椎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更敏感、更具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 脊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5
作者 刘想 戚荣丰 +8 位作者 卢光明 罗一烽 张理义 汪长岭 汤黎明 沈华强 冯文熙 张丽 曹志宏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 探讨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TSD异常的HRV指标在鉴别PTSD和非PTSD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收治的26例失独且伴有PTSD患者(PTSD组)、18例失独无PTS... 目的 探讨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TSD异常的HRV指标在鉴别PTSD和非PTSD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收治的26例失独且伴有PTSD患者(PTSD组)、18例失独无PTSD患者(NPTSD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HC组),对其行短时HRV检测,主要监测时域指标有: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过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主要监测频域指标有:总能量(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使用方差分析观察3组受试者间HRV指标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HRV指标与PTS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TSD组与NPTSD组差异HRV指标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时域指标中,PTSD组SDNN和RMSSD[(128.85±68.00)ms、(173.15±87.24)ms]较NPTSD组[(83.33±45.07)ms、(112.22±64.78)ms]和HC组[(104.13±59.43)ms、(126.75±68.60)ms]显著升高,NPTSD组SDNN和RMSSD较HC组降低;频域指标中,PTSD组TP和HF(4383.82±7407.68、1836.65±3351.77)较NPTSD组(1608.57±1773.52、810.71±966.41)和HC组(1773.78±2752.45、776.64±1134.60)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指标与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示SDNN和RMSDD在鉴别PTSD与NPTSD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区分价值。其中,SDNN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 0.57~0.87),界值为103.5 ms时敏感度为62%,特异度为72%;RMSDD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 0.57~0.88),界值为88.5 ms时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50%。结论 失独所致PTSD可引起失独被试异常HRV升高,可能是患者自主神经张力异常及调节功能失衡的病理基础。HRV指标的改变似可用于PTS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