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刀片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兴兵 吕斌 +6 位作者 许腊梅 孙继芾 李大鹏 左华 王峰 陈奇 黄永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5,379,共6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发生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3...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发生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79例,年龄50~99岁(平均69.9岁)。测量并收集其影像学指标,包括:股骨近端外侧壁是否破损、小转子是否移位、术后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术后股骨距尖顶距(calcar referenced tip-apex distance,Cal-TAD)、术后即时以及末次随访螺旋刀片相对于主钉中心外露部分长度、断端支撑模式。同时记录患者的Singh指数、AO/OTA分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螺旋刀片过度滑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者中18例出现螺旋刀片过度滑移。单因素分析显示:AO/OTA分型、小转子是否移位和断端支撑情况与螺旋刀片过度滑移有关(P<0.05),而Singh指数、复位等级、外侧壁是否破损、TAD、Cal-TAD、性别、年龄与过度滑移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骨折稳定性和断端支撑情况是刀片过度滑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稳定性骨折和阴性支撑是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使用时需注意延迟下地负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望远镜效应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培养环境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国阳 何银锋 +2 位作者 李光飞 XiHang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观察高铁培养环境下小鼠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铁离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小鼠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在37℃条件下体外培养,在10 mmol/Lβ-甘油磷酸和50μg/mL抗坏血酸的诱导分化的作用下... 目的观察高铁培养环境下小鼠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铁离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小鼠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在37℃条件下体外培养,在10 mmol/Lβ-甘油磷酸和50μg/mL抗坏血酸的诱导分化的作用下,分化为成骨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分化基因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骨唾液酸蛋白(BSP)和骨钙素(OC)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MC3T3-E1细胞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ALP水平随FAC干预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高铁培养环境可明显抑制小鼠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3在干细胞成骨各阶段作用的贯续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奇 魏长宝 +3 位作者 徐晓峰 王晓光 富仁杰 付海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索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过程各阶段中Toll样受体-3(TLR-3)的作用及变化趋势。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原代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常规传代。取第3代细胞,分为TLR-3激活组和空白对照组,TLR-3激活组以Poly(I:C)激活(1μg/... 目的探索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过程各阶段中Toll样受体-3(TLR-3)的作用及变化趋势。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原代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常规传代。取第3代细胞,分为TLR-3激活组和空白对照组,TLR-3激活组以Poly(I:C)激活(1μg/mL),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PBS。成骨诱导培养2周,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Ⅰ)和骨钙素(Osteocalcin)的表达。取第3代成骨细胞,同法分组后矿化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染色强度。结果全骨髓培养法获得原代大鼠BMSCs,CD44、CD29、CD95和HLA-Ⅰ表达阳性,CD14、CD34表达阴性。TLR-3激活组Collagen-Ⅰ和Osteocalcin表达均强于空白对照组。TLR-3激活组ALP和茜素红染色均强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在BMSCs成骨的过程中,TLR-3能够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促进成骨细胞矿化,作用呈贯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Toll样受体-3 矿化 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肌梗死三项及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 何伟 +3 位作者 徐剑鸥 江红卫 刘永明 陈海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18-3819,共2页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指标即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随机选取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检查排除心梗、心衰,行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指标即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随机选取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检查排除心梗、心衰,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4 h内心梗三项及BNP变化,研究髋部手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95例患者围术期心梗三项及BNP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监测心梗三项及BN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心梗三项 B型钠尿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螯合剂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国阳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铁过载可导致骨质疏松,降低铁过载的药物有望用于防治伴有铁过载的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使用的降低铁过载药物是各种铁鳌合剂,包括去铁胺、去铁酮和地拉罗司。本文总结这3种铁螯合剂临床使用特点,结合其对骨代谢影响实验研究结果,探讨... 铁过载可导致骨质疏松,降低铁过载的药物有望用于防治伴有铁过载的骨质疏松症。目前临床使用的降低铁过载药物是各种铁鳌合剂,包括去铁胺、去铁酮和地拉罗司。本文总结这3种铁螯合剂临床使用特点,结合其对骨代谢影响实验研究结果,探讨铁鳌合剂作为抗骨质疏松用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铁鳌合剂 骨质疏松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P与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卞元健 李大鹏 +3 位作者 孙继芾 黄永辉 束浩明 付海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kyphoplasty,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6例单个椎体老年骨质疏...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kyphoplasty,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6例单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33例患者行DKP手术治疗,23例患者行BK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测量手术前后病椎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DKP组随访7~16个月,平均10.7个月;BKP组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DKP组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后凸Cobb角方面优于BKP组(P<0.05)。DKP组出现1例椎体旁骨水泥少量渗漏(3.0%);BKP组出现5例渗漏(21.7%),均无临床症状。结论:DKP和BK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后凸Cobb角上效果更显著,且骨水泥的渗漏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调素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国阳 狄东华 +2 位作者 王波 张鹏 徐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83-1386,1406,共5页
目的观察铁调素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探讨铁调素对RAW264.7细胞作用的可能通路和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铁调素加入含有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RAW264.7细胞培养基,24h后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 目的观察铁调素对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表达,探讨铁调素对RAW264.7细胞作用的可能通路和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铁调素加入含有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RAW264.7细胞培养基,24h后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FPN1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细胞内铁离子的浓度。结果 RAW264.7细胞膜上存在FPN1受体的阳性表达;在本实验铁调素浓度干预范围内,FPN1的表达随着铁调素浓度的增加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同时细胞内铁离子的含量随着铁调素浓度的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结论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是铁调素作用的靶细胞,铁调素可通过降解其细胞膜上的FPN1增加细胞内的铁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RAW264.7细胞 膜铁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组织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大鹏 吴燕 +3 位作者 岳佳伟 孙继芾 王家伦 黄永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分析髓核组织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HtrA1)的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36例需手术摘除髓核组织的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据矢状位T2加权相磁共振对拟手术节段予Pfirrmann分级;采用逆转录PCR及W... 目的分析髓核组织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HtrA1)的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36例需手术摘除髓核组织的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据矢状位T2加权相磁共振对拟手术节段予Pfirrmann分级;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核组织中Htr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髓核组织HtrA1的表达水平与Pfirrmann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6例椎间盘经磁共振成像检查,Pfirrmann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7例、Ⅴ级5例;髓核组织Ht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Pfirrmann等级增高而增加,经Bonferroni检验,除Ⅳ、Ⅴ级间外(P>0.05),余各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Ht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Pfirrmann分级间存在秩相关关系(P<0.000 1)。结论髓核组织Ht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Pfirrmann等级增高而升高,提示HtrA1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 磁共振成像 Pfirrman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估生育及未生育女性髂尾肌形态和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冬刚 陆好悦 +6 位作者 吴旭楠 单秀红 耿兴东 唐志洋 卢超 何光剑 程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观察MRI评价生育与未生育女性髂尾肌形态及功能的价值。方法对50名健康经产妇(生育组,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亚组和自然分娩亚组)和17名未生育健康女性(未生育组)于自然状态及增加腹压状态下行MR检查,测量髂尾肌厚度(ICT)、冠状位... 目的观察MRI评价生育与未生育女性髂尾肌形态及功能的价值。方法对50名健康经产妇(生育组,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亚组和自然分娩亚组)和17名未生育健康女性(未生育组)于自然状态及增加腹压状态下行MR检查,测量髂尾肌厚度(ICT)、冠状位髂尾肌角(cICA)和矢状位髂尾肌角(sICA),比较两种状态下各组间差异。结果自然状态下,生育组右侧和双侧平均sICA均大于未生育组(P均<0.05),两组ICT、左右侧及双侧平均cICA、左侧s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然分娩亚组双侧平均sICA大于剖宫产亚组(P<0.05)。增加腹压状态下,生育组左侧、右侧及双侧平均sICA均大于未生育组(P均<0.05),两组间ICT及c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然分娩亚组与剖宫产亚组ICT、sICA及c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可准确评估女性髂尾肌形态和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尾肌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 自然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