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AM-1、PAF检测在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中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侯莉 陆益龙 +1 位作者 袁国跃 严丽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SICAM-1 PAF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检测CR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星进 王建娟 +1 位作者 侯莉 袁国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丽群 黄贤凤 任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188-189,共2页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老年人存在反复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老年科的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较常见[2,3].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后的相关损伤导致...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老年人存在反复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老年科的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较常见[2,3].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后的相关损伤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并带来家庭和社会高额的医疗费用[4,5],以及导致医疗纠纷.所以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已成为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室管理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兰平 陆箴琦 +7 位作者 朱丽群 米元元 张淑梅 王营营 聂涛 柳怡 张艳红 赵鸽子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6期537-542,共6页
本文综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收治确诊及疑似患者医院应急处理中科室管理情况。分析了科室管理中病区布局及环境控制、人力资源的使用、人员防护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及探视制度的落实等5个方面,确保切断传播途径,为临床实践... 本文综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收治确诊及疑似患者医院应急处理中科室管理情况。分析了科室管理中病区布局及环境控制、人力资源的使用、人员防护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及探视制度的落实等5个方面,确保切断传播途径,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人力资源 科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晖 朱伟 +3 位作者 赵彦平 姜润秋 严丽荣 许文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2-453,共2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5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 2 4例 ,糖尿病未并发冠...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5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 2 4例 ,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患者 31例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M 1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PAF和sICAM 1相比均显著升高 (P <0 0 1)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PAF和sICAM 1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并发冠心病组 (P <0 0 5 ,P <0 0 1) ;糖尿病患者PAF与sICAM 1水平呈正相关 (r=0 .6 37,P <0 0 1)。结论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其测定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小板活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传圣 米元元 +4 位作者 初静 朱丽群 张振宇 梁荔燕 刘凌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为改善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2020年2月8-11日武汉市及外来援助护理人员中205名一线护理人员,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状,为改善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2020年2月8-11日武汉市及外来援助护理人员中205名一线护理人员,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线护理人员的PTSD水平是(40.85±15.81)分;其中,工作时长、外来援助和学历水平是PTS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护理人员的PTSD发生率远高于常人,应对护理人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早期的干预措施,以期减少PT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护士 应激障碍 创伤后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8
7
作者 顾梦倩 曹松梅 +7 位作者 陈圣枝 耿翡 赵燕燕 赵家琪 朱丽群 柏素萍 封蔓 贾莹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价与总结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 目的评价与总结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MDRPI预防的所有证据,包括证据总结、临床指南、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4年12月10日至2019年12月10日。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1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最终总结出包括器械的使用与放置、皮肤/组织评估、皮肤护理、预防性敷料的选择与使用相关的22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对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实践变革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循证依据,建议进行临床应用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预防 成人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BI证据转化模式的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的最佳循证实践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巧艳 朱丽群 +5 位作者 步红兵 尹卫 黄贤凤 许步慧 郑兰平 周英凤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3期217-223,254,共8页
目的通过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最佳证据的应用,建立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和置入的标准流程。方法通过对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18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12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 目的通过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最佳证据的应用,建立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和置入的标准流程。方法通过对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18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12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标准,在老年科和内分泌代谢科开展质量审查。结果(1)经2轮审查,12条审查指标达标率较前明显提高;证据应用后与应用前比较:外周静脉短导管并发症严重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据应用中与应用后比较:置管困难患者红外线使用率由42.35%提升至83.33%,使用红外线与未使用红外线找血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红外线置管的患者穿刺时间较未使用红外线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置管困难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由59.72%提升至83.33%。结论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可降低外周静脉短导管置管并发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置管困难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红外线使用率进而缩短穿刺时间,可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护士业务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短导管 选择与置入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顾梦倩 曹松梅 +7 位作者 赵燕燕 陈圣枝 米元元 封蔓 赵家琪 朱丽群 柏素萍 解红锋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法并评价其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汇总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并结合临床情境评估证据,进行基线审查、障碍因素分析,拟订并实施相应对策。共进行1轮基线审查和4轮...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法并评价其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汇总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并结合临床情境评估证据,进行基线审查、障碍因素分析,拟订并实施相应对策。共进行1轮基线审查和4轮证据应用,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知识得分情况及对审查指标的依从率。结果共应用22条最佳证据,与证据应用前相比,ICU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知识总分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共构建14条审查指标,经过4轮证据应用,依从率>80%的审查指标分别有1、3、8、10、14条。结论开展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ICU护士对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循证护理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的最佳证据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巧艳 朱丽群 +7 位作者 周英凤 李全磊 曹松梅 步红兵 黄贤凤 尹卫 郑兰平 阎蕾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6期550-555,共6页
目的遴选并获取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检索Best Practice(BMJ)、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美国... 目的遴选并获取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检索Best Practice(BMJ)、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及医脉通临床指南网等关于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近5年)、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总结出18条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转入方面的最佳证据。包括输液适应症、导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患者教育、止血带及穿刺部位准备、麻醉剂的应用、置管困难或穿刺失败的措施、导管更换及敷料固定8个方面。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把握输注适应症、谨慎选择目标血管,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在置入环节对置管困难患者积极尝试可视化、加热及无痛技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短导管 置管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最新文献评价及汇总 被引量:15
11
作者 米元元 朱丽群 +10 位作者 张淑梅 郑兰平 王营营 柳怡 张艳红 赵鸽子 董江 李传圣 蔡喆燚 聂涛 黄海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6期525-533,共9页
目的检索并获取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具体情况,提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全面检索BestPractice(BMJ)、Up To Date、JBI、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华... 目的检索并获取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具体情况,提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全面检索BestPractice(BMJ)、Up To Date、JBI、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Cochrane Library、PubMed、丁香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提取新型冠状病毒救治相关的证据,并结合临床医务人员专业判断、患者意愿、临床情境等要素,为患者及医务人员制定防护及管理方案。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文献评价标准对非研究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1篇临床决策,6篇临床指南、2篇证据总结,11篇专家共识,1篇专家意见,围绕呼吸治疗、血糖控制与管理、隔离与防护、营养支持、标本采集、转运、医用产品使用、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心理与社会支持和教育与培训等10个方面进行了证据总结,共形成48条新型冠状病毒救治及管理相关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了目前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文献,为ICU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病毒感染患者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方法来应对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医院 隔离 重症监护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