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气体分布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管双仙 于明 +3 位作者 袁冬 王珍 刘松桥 李国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比较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符合标准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男11例,女7例,采用单盲随机自对照的研究方法,同一患者以随机先后顺... 目的比较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符合标准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男11例,女7例,采用单盲随机自对照的研究方法,同一患者以随机先后顺序应用NAVA和PSV模式分别通气30min,在通气0、30min时观察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呼吸参数、人机同步性以及电阻抗断层摄影监测的肺气体分布均进行持续监测分析。结果与PSV比较,两种模式下HR、MAP、PIP及PE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AVA模式改善ARDS患者氧合指数(P<0.05),减少人机不同步事件的发生(P<0.05),增加重力依赖区ROI 3、4区通气,减少非重力依赖区ROI 1、2区通气(P<0.05)。结论与PSV比较,NAVA可以改善ARDS患者气体交换和人机同步性,改善肺内气体分布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 ARDS 人机同步性 气体分布 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俊华 于明 +2 位作者 苏建华 陈玉芳 耿瑜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68-870,共3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脑缺血再灌注后12、24、72h3个时间点,剔除造模过程中死亡的大鼠,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6只大鼠。分别取大鼠脑组织,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和AIF蛋白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再灌注12、24、72h神经细胞凋亡数和AIF蛋白阳性细胞数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而瑞舒伐他汀组神经细胞凋亡数[(47.12±6.15)个vs(67.31±20.12)个,(34.94±8.47)个vs(62.03±8.71)个,(24.02±7.02)个vs(56.63±6.72)个]和AIF蛋白阳性细胞数[(31.01±10.22)个vs(45.12±8.54)个,(22.93±6.97)个vs(37.34±8.38)个,(15.92±6.01)个vs(30.71±4.86)个]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IF蛋白、对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凋亡诱导因子 神经保护药 降血脂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俊华 苏建华 +1 位作者 黄慧 孙亚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运用药物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观察NMES联合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治... 目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运用药物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观察NMES联合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试验用药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2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理疗,试验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在试验用药组的基础上加用NMES治疗。在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时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对3组患者进行评定,并在治疗14 d时予以临床疗效评定;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检测面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M波)的潜伏期与波幅。结果治疗7 d时,联合治疗组Portmann简易评分[(12.69±2.17)分]较常规治疗组、试验用药组[(10.31±2.74)分、(11.22±2.54)分]升高(P<0.05)。治疗14 d时,试验用药组、联合治疗组Portmann简易评分[(14.25±2.37)分、(16.94±1.97)分]较常规治疗组[(12.69±2.53)分]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Portmann简易评分较试验用药组升高(P<0.01)。3组患者Portmann简易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试验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试验用药组(P<0.05)。治疗14 d时,联合治疗组、试验用药组M波潜伏期较常规治疗组缩短,波幅明显增高;联合治疗组波幅较试验用药组明显增高[(1.03±0.21)m V vs(0.93±0.15)m V,P<0.05]。结论 NMES和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苏建华 林伟 +4 位作者 陈玉芳 丁新生 唐金荣 肖杭 包德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0.8mL/(kg·d)]、丁咯地尔组[丁咯地尔,40mg/(kg·d)],腹腔注射给药14d后...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8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0.8mL/(kg·d)]、丁咯地尔组[丁咯地尔,40mg/(kg·d)],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制作坐骨神经嵌压伤动物模型,模型制备后6h、12h、24h、48h、72h、96h和7d提取L1~5背根神经节,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少见背根神经细胞凋亡;模型组和丁咯地尔组在模型制备后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90和23.084,P<0.001),模型组12h神经细胞凋亡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72h达高峰,7d减弱;丁咯地尔组12h神经细胞凋亡增多,但较模型组减少,24h~7d均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少。正常组VEGF阳性神经细胞见少量表达;模型组和丁咯地尔组在模型制备后各时间点VEGF阳性神经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670和70.430,P<0.001),模型组在48h有较高表达,持续至72h,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咯地尔组在模型制备后24h表达升高,48~72h表达到高峰,持续至96h。以上各时间点丁咯地尔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和VEGF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嵌压伤后背根神经元存在广泛的细胞凋亡现象,丁咯地尔可能通过上调VEGF来抑制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咯地尔 坐骨神经嵌压伤 背根神经元 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9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旭明 徐宇浩 朱圆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8-138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9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42例,非END组6...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9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42例,非END组6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基线期血清IL-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水平。相关性的评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后发生END中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糖尿病比例、颈动脉狭窄>50%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9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3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IL-9水平、颈动脉狭窄>50%、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血清IL-9水平预测EN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血清IL-9水平与血清CRP水平(r=0.648,P<0.01)和IL-6水平(r=0.765,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END患者中明显升高,对END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白介素-9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建华 陈玉芳 +2 位作者 唐金荣 丁新生 肖杭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甲钴胺小剂量组、甲钴胺大剂量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0.9...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甲钴胺小剂量组、甲钴胺大剂量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20 m L·kg^(-1)·d^(-1);尼莫地平组灌胃尼莫地平1 mg·kg^(-1)·d^(-1);甲钴胺小、大剂量组分别灌胃甲钴胺50,100μg·kg^(-1)·d^(-1),给药1周。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3 h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6,12,24 h用TUNEL法检测顶叶皮质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70±0.52)分,尼莫地平组、甲钴胺小剂量组、甲钴胺大剂量组分别为(1.30±0.51),(2.20±0.75),(1.30±0.81)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甲钴胺大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钴胺小剂量组比较,甲钴胺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甲钴胺小、大剂量组各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甲钴胺大剂量组24 h时较尼莫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4 h较甲钴胺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假手术组Caspase-3 mRNA少量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6~24 h Caspase-3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组、甲钴胺大、小剂量组6~24 h Caspase-3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甲钴胺大、小剂量组各时间点Caspase-3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钴胺小剂量组比较,甲钴胺大剂量组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与抑制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且以大剂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式神经刺激器及其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效龙 汤秣雄 于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9,共5页
介绍了首个注射式神经刺激器(InNS)BION的原型机及其改进型AMF-BION和ABC-BION,以及BION对偏头痛、尿失禁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情况及其治疗效果。探讨了制约InNS发展的关键技术,如InNS微创植入、InNS中半导体材料生物相容... 介绍了首个注射式神经刺激器(InNS)BION的原型机及其改进型AMF-BION和ABC-BION,以及BION对偏头痛、尿失禁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等疾病的临床试验情况及其治疗效果。探讨了制约InNS发展的关键技术,如InNS微创植入、InNS中半导体材料生物相容性、InNS的供电方法及微型电池,柔性InNS和无线闭环InNS(WC-InNS)的实现方法等。展望了柔性、内置可充电微型电池的WC-InNS是未来InNS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式神经刺激器 临床试验 生物相容性 柔性神经刺激器 无线闭环神经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黏膜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向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超 崔国兴 +6 位作者 王国祥 宗海洋 贺清华 施俊峰 宋雪祥 苗丽新 张志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0-366,共7页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和诱导嗅黏膜神经干细胞向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分化的方法,探讨该细胞的干性和分化特性。方法:首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成年大鼠嗅黏膜细胞,当细胞贴壁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含表皮生长因子(epider...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和诱导嗅黏膜神经干细胞向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分化的方法,探讨该细胞的干性和分化特性。方法:首先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成年大鼠嗅黏膜细胞,当细胞贴壁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含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不含血清的干细胞培养基,以促进干细胞增殖形成神经球。将神经球取出用干细胞培养基悬浮培养以纯化扩增神经干细胞。应用干细胞相关蛋白Nestin及CD133的抗体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述蛋白在细胞的表达。用Neurobasal培养基(含B27、NGF、ATRA及SHH)培养扩增后的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用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200,NF-200)和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抗体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细胞裂解样品内的相应标志蛋白的电泳条带。结果:嗅黏膜神经干细胞高表达Nestin及CD133两种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其形态具有神经元特征,并且高表达NF和TH两种神经细胞标志蛋白。结论:贴壁/悬浮序贯培养方法可体外纯化扩增嗅黏膜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可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黏膜 神经干细胞 分化 酪氨酸羟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动脉内穿行伪影与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敏 陈文亚 张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pCASL)序列动脉内穿行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 ATA)与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 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pCASL)序列动脉内穿行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 ATA)与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52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16例,非END组36例。所有患者发病2 d内完善头颅MRI常规序列及3D-pCASL序列检查,ATA征定义为3D-pCASL原始图像上低灌注区上游血管的高信号征,表现为条状或点状高信号。END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病3 d内增加2分。分析脑梗死患者3D-pCASL序列上ATA征与发生END的关系。结果 5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中,发生END 16例(30.8%)。END组发病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11.2±3.5)分vs(7.6±3.2)分,P=0.001],ATA征比例明显低于非END组(18.8%vs 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TA征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64,95%CI:0.012~0.344,P=0.001),发病时NIHSS评分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04,95%CI:1.090~1.807,P=0.008)。结论 3D-pCASL序列的ATA征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与病灶内侧支循环建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标记物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向整流机械门控双孔钾离子通道拮抗剂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华 张俊华 张志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机械门控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拮抗剂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结合孤养法造模,筛选抑郁症大鼠18只,随机分为抑郁+生理盐水组、抑郁+氟西汀组及抑郁+SID1900组,每... 目的探讨内向整流机械门控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拮抗剂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结合孤养法造模,筛选抑郁症大鼠18只,随机分为抑郁+生理盐水组、抑郁+氟西汀组及抑郁+SID1900组,每组6只;筛选同质性较高的正常饲养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组、正常+氟西汀组和正常+SID1900组,每组6只,分别腹腔注射氟西汀,SID1900以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的新生细胞及新生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结果抑郁+生理盐水组糖水偏好、开放场实验水平路程、垂直站立次数、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生理盐水组,强迫游泳累计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生理盐水组比较,正常+氟西汀组和正常+SID1900组5'-溴-2'-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抑郁+生理盐水组BrdU阳性细胞数、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TUNEL/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抑郁+氟西汀组和抑郁+SID1900组BrdU阳性细胞数、NeuN/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抑郁+生理盐水组,TUNEL/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抑郁+生理盐水组(P<0.05,P<0.01)。与抑郁+氟西汀组比较,抑郁+SID1900组大鼠强迫游泳累计不动时间明显减少[(52.29±17.43)s vs(98.26±18.90)s],体质量[(509.28±20.54)g vs(461.03±17.29)g]、NeuN/BrdU双重标记阳性细胞数[(510.83±67.29)个vs(369.20±54.01)个]明显增加(P<0.05)。结论TREK-1拮抗剂可能通过改善受损的海马神经再生及细胞存活来缓解大鼠的抑郁样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氟西汀 齿状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米元元 刘猛 +11 位作者 吴白女 蔡喆燚 向成林 朱丽群 包磊 田飞 黄培培 张艳红 徐芸 杨婷婷 孙亮 黄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9-104,共6页
目的总结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为防范肠内营养喂养中断提供指引。方法以循证护理方法学构建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 目的总结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最佳证据,为防范肠内营养喂养中断提供指引。方法以循证护理方法学构建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医脉通(指南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相关主题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34篇研究,总结了23条最佳证据,包括肠内营养中断定义、肠内营养启动时机、肠内营养评估与监测、肠内营养中断原因、肠内营养中断时机、预防和管理肠内营养中断策略、培训与教育7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的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断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分析肠内营养中断原因、制定临床肠内营养中断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 肠内营养 营养中断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带捆绑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俊华 邱桂才 +2 位作者 于明 苏建华 耿瑜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227-3230,共4页
目的评价绳带捆绑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内科康复治疗组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 目的评价绳带捆绑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内科康复治疗组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运动疗法和理疗,观察组在步行训练时运用绳带捆绑技术。剔除中途终止和随访脱落者,最终纳入疗效评估者观察组57例、对照组59例。治疗前后采用足印分析法进行步态分析,测量其步长、步宽和步速;治疗前后测试6 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评价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价量表(BB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步长、步宽、步速、6 min步行距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B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步长、步宽、步速、6 min步行距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长、步宽、步速、6 min步行距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运用绳带捆绑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步态,增强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康复 绳带捆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毛伦林 季莉莉 +6 位作者 马爱金 刘志清 王利惠 张金 王佳佳 黄婷婷 陈文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轻型IS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试验组在第1天采用PCR和Sanger法测序技术检... 目的探讨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轻型IS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试验组在第1天采用PCR和Sanger法测序技术检测阿司匹林抵抗(AR)、氯吡格雷抵抗(CR)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第8天采用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随访90 d,观察2组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环氧化酶1(COX-1)、整合素B3(ITGB3)基因检测发现试验组携带AR相关等位基因65例(52.0%),细胞色素P2C19氯吡格雷弱代谢型71例(56.8%)。同时携带AR和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基因患者33例(26.4%)。治疗第8天,TEG检测发现AR 3例(2.4%),均不携带COX-1和ITGB3的变异型等位基因;CR 12例(9.6%),未发现同时有AR和CR的患者。随访90 d,试验组新发脑卒中、复合血管事件及新发I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9.6%,4.0%vs 11.2%,3.2%vs 9.6%,P<0.05)。结论根据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轻型IS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90 d内新发IS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整合素类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波娜 郝冬琳 +2 位作者 吴婧 张金 黄婷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是否为进展性脑卒中(PS)的预测因素,CMB的数目及位置是否与PS相关。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增加是否≥2分,分为PS组40例及非PS组89例,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是否为进展性脑卒中(PS)的预测因素,CMB的数目及位置是否与PS相关。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增加是否≥2分,分为PS组40例及非PS组89例,患者行磁敏感加权成像,确认CMB。按CMB数目分CMB轻度37例,CMB中度22例,重度9例。比较2组CMB检出率,进一步比较CMB不同程度及位置的PS是否存在差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PS的影响因素。结果非PS组检出CMB 41例;PS组检出CMB 27例,2组CMB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46.1%vs67.5%,P=0.02)。轻、中和重度CMB的PS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29.7%vs 40.9%vs 77.8%,P<0.05)。不同位置CMB的P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CMB(OR=2.59,95%CI:1.22~5.50,P=0.01)及糖尿病(OR=2.95,95%CI:1.00~8.65,P=0.04)是发生P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可能为PS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CMB数目存在关联性,但与CMB位置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 脑血管障碍 情绪障碍 步态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郝冬琳 王利惠 严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153-215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训练组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训练组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训练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继发Wallerian变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郝冬琳 王利惠 张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6-86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表现及病变性质、病变部位与Wallerian变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病变均位于幕上、单侧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和脑出血各30例)临床及MRI资料,对继发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表现及病变性质、病变部位与Wallerian变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病变均位于幕上、单侧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和脑出血各30例)临床及MRI资料,对继发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MRI表现及原发病、病变部位与Wallerian变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30例中16例出现Wallerian变性,脑出血组30例中5例出现Wallerian变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是诊断Wallerian变性的可靠方法,脑梗死导致Wallerian变性的发生率高于脑出血;病变部位越靠近皮层锥体细胞,越易继发Wallerian变性;病变范围越大,出现Wallerian变性的机会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WALLERIAN变性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华敏 孟洁 +6 位作者 季莉莉 马爱金 刘志清 张金 许元丰 陈文亚 毛伦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1-80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和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确诊的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146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 目的 探讨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和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确诊的小动脉硬化性CSVD患者146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08例,非认知障碍组38例。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认知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实验室检查及随访结果,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MH)Fazekas评分、CSVD影像学总负荷及脑萎缩评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CSVD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相关因素。结果 认知障碍组年龄、日常生活能力中重度依赖、脑深部WMH评分、浅表脑萎缩评分和深部脑萎缩评分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部脑萎缩与CSVD认知障碍独立相关(OR=1.491,95%CI:1.054~2.109,P=0.024)。有79例患者完成中位数随访3年,随访后认知障碍和CSVD影像学总负荷评分高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单因素分析中,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吸烟(OR=2.192,95%CI:1.010~4.754,P=0.047)、高血压(OR=4.904,95%CI:1.547~15.549,P=0.007)相关。多因素分析中,CSVD影像学总负荷与高血压独立相关(OR=7.338,95%CI:2.175~24.730,P=0.001)。结论 小动脉硬化性CVSD的病程可能与认知功能和影像学总负荷相关。深部脑萎缩是CSVD认知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高血压是CSVD影像学总负荷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小动脉硬化 认知 影像学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燕春 杨松 +4 位作者 赵彦平 赵祥海 杜青莲 沈冲 崔国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比较服用不同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宜兴市两个乡镇社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三次测量血压结果显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自... 目的:比较服用不同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肾功能损害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宜兴市两个乡镇社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三次测量血压结果显示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自我报告高血压史并服药的对象确定为高血压病例。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信息、服用降压药种类及临床生化指标资料。使用适合中国人的MDRD简化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并把e GFR作为评估肾功能的主要指标。同时把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sea nitrogen,Ur)和尿酸(uric acid,UA)作为评估肾功能参考指标。结果:排除服用降糖药对象,服用降压药者e GFR为(86±20)m L·min-1·1.73 m-2,显著低于不服用降压药者(92±17)m L·min-1·1.73 m-2(t=7.660,P<0.001);使用不同降压药物两两比较结果表明,服用珍菊降压片和降压片者e GFR分别为(85±23)m L·min-1·1.73 m-2、(84±14)m L·min-1·1.73 m-2,显著低于服用复方利血平者(88±21)m L·min-1·1.73 m-2,而服用复方利血平者e GFR低于不服用降压药者(92±17)m L·min-1·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年龄、GLU、TG、HDL、BMI等协变量后,上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菊降压片、降压片和复方利血平均对肾功能可能存在损害作用,长期服用这三类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应密切关注肾功能,减少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 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MDRD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郝冬琳 陈晓南 +1 位作者 严玲 王利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过4周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除内科常规治疗外,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吞咽障碍点进行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照组采用基础吞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加强吞咽再学习训练疗效,个体化吞咽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基础吞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个体化吞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