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重症皮肤血管炎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莉萍 顾文涛 +1 位作者 许辉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9-231,共3页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以双下肢血疱、溃疡、坏死20余天于2010年6月29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双下肢出现多处红斑、血疱伴疼痛,皮损次日即发黑,在当地医院查血小板减少,予“头孢、左氧”等抗生素治疗... 1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以双下肢血疱、溃疡、坏死20余天于2010年6月29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双下肢出现多处红斑、血疱伴疼痛,皮损次日即发黑,在当地医院查血小板减少,予“头孢、左氧”等抗生素治疗可好转,但此起彼伏,时轻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蜜 张怡萱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一种核蛋白、非组蛋白性的DNA结合蛋白。它可以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分别发挥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HMGB1可以结合DNA并作为一种基因转录的辅助因子,当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时,可作为损伤相关...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一种核蛋白、非组蛋白性的DNA结合蛋白。它可以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分别发挥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HMGB1可以结合DNA并作为一种基因转录的辅助因子,当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时,可作为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产生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如糖基化终产物(RAGE)和Toll样受体(TLR),并且激活核因子(NF)-k B等信号通路来实现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HMGB1也可以调节细胞自噬和凋亡。该文对由HMGB1介导的这些炎症和免疫作用在皮肤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皮肤免疫 皮肤炎症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淑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4-616,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MSC来源广泛并且具有抗炎及抗免疫原性,在临床研究中应用广泛。该文就近年来MSC在皮肤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以及...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MSC来源广泛并且具有抗炎及抗免疫原性,在临床研究中应用广泛。该文就近年来MSC在皮肤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以及白癜风等皮肤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卡泊三醇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顾文涛 许辉 +1 位作者 马红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多项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参与了T细胞的功能调节,并影响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我科自2013年10月...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多项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参与了T细胞的功能调节,并影响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本院皮肤科门诊5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并使用卡泊三醇乳膏治疗白癜风患者,探讨25-羟维生D水平与白癜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25-羟维生素D 卡泊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顾文涛 许辉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324,共2页
笔者于2000年1月-2007年1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迪苏,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单纯或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多发性跖疣10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跖疣 多发性 左旋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慢性湿疹5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殷炳忠 穆华 +1 位作者 殷玉俊 吴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2-762,共1页
关键词 湿疹 慢性 氟芬那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NA甲基化状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遇梅 李政亮 +4 位作者 马红 盛元华 许辉 刘莉萍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应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以Taqman探针为基础的MSP法(方法1)和以SYBR Green Ⅰ为基础的MSP法(方法2)分别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CD4^+T... 目的:应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T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以Taqman探针为基础的MSP法(方法1)和以SYBR Green Ⅰ为基础的MSP法(方法2)分别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CD4^+T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Taqman探针方法的结果为:SLE患者CD4^+T细胞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35.7%,10/28)高于对照组(10%,2/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SYBR Green Ⅰ方法的结果为:患者组和对照组的CD4^+T细胞的p16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t检验分析发现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qman探针法消除了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结果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被证明是进行DNA甲基化状态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实时定量PCR TAQMAN探针 SYBR G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m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吴蔚 尤敏 赵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补体3(C3)的含量。探讨IL-17在DM患者临床检测的意义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15例DM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目的:检测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补体3(C3)的含量。探讨IL-17在DM患者临床检测的意义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15例DM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各组IL-17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DM患者IL-17mRNA表达与血清CK及C3含量的相关性。结果:D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17mRNA为6.282±5.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79±0.248(P<0.01)。IL-17mRNA表达水平在合并肺部病变的DM患者与无肺部病变的DM患者间无明显差异(7.129±4.536vs5.983±5.276,P﹥0.05)。DM患者IL-17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CK含量无明显相关性(r=0.432,P>0.05),与C3呈负相关性(r=-0.651,P﹤0.05)。结论: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mRNA显著升高,可能与DM的炎性肌病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IL-17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p16基因mRNA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红 李遇梅 +3 位作者 李政亮 张雪静 刘莉萍 许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8^+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0例确诊的SLE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4^+、CD8^+细胞并计数,提取R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D... 目的:探讨p16基因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8^+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0例确诊的SLE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4^+、CD8^+细胞并计数,提取R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p16基因mRNA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2.245±0.586)和SLE非活动期组(1.361±0.154)相比较,SLE活动期组(93.264±42.898)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活动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16基因mRNA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4.323±0.735)和非活动期组(3.722±1.701)比较,SLE活动期组(92.926±38.102)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p16基因mRNA水平在CD4^+、CD8^+T细胞中增高,提示SLE患者存在p16基因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手湿疹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莉萍 李遇梅 +1 位作者 许辉 马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护士手湿疹的患病率、临床特征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47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基本信息、工作相关情况及手湿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432名(90.2%)护士完成问卷。自我报告的手湿疹患病率为22.3%(95例),... 目的:了解本地区护士手湿疹的患病率、临床特征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47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基本信息、工作相关情况及手湿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432名(90.2%)护士完成问卷。自我报告的手湿疹患病率为22.3%(95例),而符合"基于症状诊断"的患病率为27.9%(119例)。皮肤干燥、过敏性鼻炎、有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以上的瘙痒性皮疹病史是本地区护士手湿疹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护士手湿疹的高发率与其自身的易感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湿疹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萍 许辉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03-803,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左前臂出现多发性结节半年,于2007年1月15日来我科就诊。半年前无任何诱因患者左前臂屈侧出现一米粒大结节,无明显疼痛和瘙痒,且逐渐增大,数目增多,搔抓后易出血。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浅表淋巴结不增大。... 患者男,45岁。因左前臂出现多发性结节半年,于2007年1月15日来我科就诊。半年前无任何诱因患者左前臂屈侧出现一米粒大结节,无明显疼痛和瘙痒,且逐渐增大,数目增多,搔抓后易出血。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浅表淋巴结不增大。皮肤科检查:左前臂屈侧可见数个紫红色结节,绿豆至黄豆大,突出皮面,部分呈半球形隆起,界限清楚,互不融合(图1),触之较硬,无压痛,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淋巴样增生 粒细胞增多性 嗜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痤疮患者血清Nesfatin-1和白细胞介素2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怡萱 李蜜 +2 位作者 许辉 刘莉萍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6-409,共4页
目的:检测女性痤疮患者外周血中Nesfatin-1和白细胞介素(IL)-26的水平,重点研究月经前痤疮加重患者血清中二者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71例女性痤疮患者和5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Nesfatin-1和... 目的:检测女性痤疮患者外周血中Nesfatin-1和白细胞介素(IL)-26的水平,重点研究月经前痤疮加重患者血清中二者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71例女性痤疮患者和5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Nesfatin-1和IL-26的水平,比较两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将女性痤疮患者分为月经前加重组(43例)和月经前无加重组(28例),比较两组间Nesfatin-1和IL-26的表达水平;将患者按Pillsbury标准分为Ⅰ~Ⅳ级,比较各级之间Nesfatin-1和IL-26的表达水平。结果: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Nesfatin-1表达水平为(2.59±1.82)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1.04±0.44)μg/L;IL-26含量为(10.67±5.94)ng/L,高于正常对照组(5.21±1.1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5,7.57,P均<0.01);但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Nesfatin-1和IL-26并未发现显著相关性(r=0.223,P=0.062);月经前加重患者组血清中Nesfatin-1高于无加重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血清IL-26水平与痤疮月经前是否加重并不相关(t=1.83,P>0.05);女性痤疮血清Nesfatin-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未发现显著相关性(F=1.70,P>0.05),各级IL-2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级>Ⅲ级>Ⅱ级>Ⅰ级(F=32.66,P<0.01);且患者血清Nesfatin-1和IL-26水平均未发现与月经周期相关(t值分别为0.23,-0.77,P均>0.05)。结论:Nesfatin-1,IL-26均可能参与了女性痤疮的发病过程,Nesfatin-1尤其作用于月经前加重患者,IL-26尤其作用于单纯炎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痤疮 月经 NESFATIN-1 IL-26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兴天 刘莉萍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1-422,共2页
报告1例柳氮磺吡啶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男,34岁。因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柳氮磺吡啶1个月后出现皮疹,伴发热、白细胞及肝功能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泛发鲜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触压皮肤可褪色。结合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 报告1例柳氮磺吡啶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男,34岁。因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柳氮磺吡啶1个月后出现皮疹,伴发热、白细胞及肝功能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泛发鲜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触压皮肤可褪色。结合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给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保肝及护胃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柳氮磺吡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后并发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宇 丁克云 赵志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8-578,共1页
患者男,52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ALL—L2)伴ph染色体阳性2年,于2007年8月12日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后予环孢素抗排斥反应,半年前患者出现口腔破溃、疼痛等皮肤黏膜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现,加用环孢素... 患者男,52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型(ALL—L2)伴ph染色体阳性2年,于2007年8月12日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后予环孢素抗排斥反应,半年前患者出现口腔破溃、疼痛等皮肤黏膜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现,加用环孢素和泼尼松抗GVHD治疗.口腔疼痛好转后停用泼尼松及环孢素减量。复查骨髓处于完全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缓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泛发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