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溃疡手术患者非负重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梁萍 严雪芹 +3 位作者 王君 潘云川 麦惠盈 潘南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6期623-628,663,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手术患者非负重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遵循“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中英文数据库以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DFU手术患者非负重...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手术患者非负重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遵循“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中英文数据库以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DFU手术患者非负重运动干预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5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及6篇随机对照试验。内容涵盖运动治疗的有效性与必要性、运动时机、运动方式及时间、结构化健康教育、全程质量控制等5个方面,总结出18条有关DFU患者非负重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结论汇总DFU手术患者非负重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对此类特定群体制定科学有效的运动管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非负重运动 运动治疗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获得性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琪霞 郭秀君 +10 位作者 管晓萍 苏纯音 陈月娟 朱亚君 贾静 柏素萍 张瑞 刘莉 徐玲 吴乐燕 刘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重点预防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微型数据集和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12所综合性医院横断面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有效调研对象39...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获得性压疮(HAPU)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重点预防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微型数据集和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12所综合性医院横断面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有效调研对象39 952例,发生HAPU 251例(282处),HAPU发生率0.63%。年龄和性别、Braden计分和失禁计分、是否使用床上减压装置和是否规律变换床上体位为HAPU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对年龄≥70岁的男性、Braden计分≤16分和失禁计分≤2分的患者需要关注预防HAPU,主要措施包括使用床上减压装置和有规律定期改变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压疮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管理循证实践方案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欣 尹卫 +6 位作者 祖后娟 王东 杨玲 严雪芹 步红兵 朱丽群 刘巧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DF)患者运动管理循证实践方案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2022年8-10月在我院选取20位与证据临床应用的相关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DF)患者运动管理循证实践方案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2022年8-10月在我院选取20位与证据临床应用的相关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形成4个主题,分别是变革层面、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结论 应综合临床实际情境不断完善证据应用,增加实践者的职业获益感和组织支持感,加大对患者宣教力度,制定完整清晰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改善运动设备与场所,促进多学科紧密合作,以利于促进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服务 糖尿病足 运动 循证实践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GA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免疫学作用
4
作者 张恺 罗观发 +4 位作者 鞠伟 钟安菁 史圆圆 石超文 杨细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究整合素αL(ITGA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表达及免疫学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依据ITGAL表达量中位数将患者分为ITGAL高表达组和ITGAL低表达组,分析ITGAL在HN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探讨ITGAL对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微环境... 目的探究整合素αL(ITGA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表达及免疫学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依据ITGAL表达量中位数将患者分为ITGAL高表达组和ITGAL低表达组,分析ITGAL在HN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探讨ITGAL对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选择2016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ITGAL蛋白在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ITGAL mRNA和蛋白在HNSCC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高有关(P<0.05);ITGAL的上调与肿瘤组织中抗肿瘤免疫细胞(如CD8+T细胞和CD20+B细胞)的浸润增强呈正相关(P<0.000)。ITGAL的表达与趋化因子基因CXCL9、CXCL10、免疫激活基因PRF1、IFNG和检查点基因CTLA-4表达呈正相关(P<0.000);ITGAL蛋白质在癌组织中的表达[8.00(4.00~9.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0(1.0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ITGAL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L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急性肺损伤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炳伟 王波 +4 位作者 杨国涛 王敏 仇雪峰 孙艳 陈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急性肺损伤(ALI)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LPS吸入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对照组(n=8),LPS吸入致ALI组(n=15),ALI+无活性CORM-2组(n=15)以及ALI+CORM-2组(n=15)。在自制...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急性肺损伤(ALI)时肺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LPS吸入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对照组(n=8),LPS吸入致ALI组(n=15),ALI+无活性CORM-2组(n=15)以及ALI+CORM-2组(n=15)。在自制的16cm×8 cm雾化发生罐中雾化LPS(终浓度500μg/ml),实验组小鼠在雾化罐中放置30 min,对照组小鼠置于单纯的生理盐水雾化罐30 min,ALI+CORM-2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RM-2(8 mg/kg)。检测动物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ALI组肺组织中MPO及NF-κB活性迅速增强,同时肺组织ICAM-1蛋白水平亦显著升高。CORM-2干预后肺组织MPO及NF-κB活性被明显抑制(P<0.05),ICAM-1蛋白表达量也被显著抑制(P<0.05)。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在CORM-2干预后较ALI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能明显抑制肺组织NF-κB活性,减轻ALI肺组织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组织中白细胞扣留,有效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治疗应用 肺/损伤 肺/药物作用 NF-ΚB 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蒋琪霞 刘云 +10 位作者 管晓萍 苏纯音 郭秀君 陈月娟 朱亚君 贾静 柏素萍 张瑞 刘莉 徐玲 吴乐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 国外将压疮(pressure ulcer,PU)现患率和发生率作为衡量医护质量指标之一,国内亦缺少多中心住院患者PU现患率和发生率的数据报道.研究旨在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学并分析所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动态监测和采取预防措... 目的 国外将压疮(pressure ulcer,PU)现患率和发生率作为衡量医护质量指标之一,国内亦缺少多中心住院患者PU现患率和发生率的数据报道.研究旨在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学并分析所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动态监测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基线依据.方法 根据欧洲PU专家组制定的微型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经过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后确定为有效的调研工具.讨论设计调研前准备流程和现场调研流程与方法,经过预实验证实可行.培训和考核12所医院457名护士熟练掌握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于同一时间采用同一研究方案和相同方法与工具实施横断面调查研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所医院457名护士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料收集,获得有效资料39952例,有效率98.85%(39952/40415).发现631例计1024处PU,其中HAPU 251例计323处.12所医院住院患者PU现患率为1.58%(0.94% ~2.97%),HAPU现患率0.63%(0.20% ~1.20%).PU现患率男性高于女性(2.04% vs 0.94%,P=0.000),HAPU现患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0% vs 0.40%,P=0.394).PU高发年龄依次为〉89岁、80 ~89岁和70 ~79岁.PU好发部位为骶尾部、足跟和髂嵴.最多见的PU分期为Ⅱ期和Ⅰ期.PU高发的科室为ICU、老年科和神经内科.Braden量表用于不同年龄组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99 ~0.935,用于不同科系的克隆巴赫系数0.874~0.945.除产科和皮肤科等克隆巴赫系数0.684,有待完善.筛查出有PU危险患者共4710例,其中61.81%使用了减压床垫,74.01%每2h翻身1次;但仍有38.19%的PU危险者未使用减压装置,24.84%翻身无计划或无规律.结论 Ⅰ至Ⅱ期PU需要作为临床重点防控目标;骶尾部、足跟和髂棘需要加强检查;PU预防措施落实不良,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医院获得性压疮 现患率 横截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峥璟 柏素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276-277,共2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遗传因素、免疫紊乱、病原体感染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血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遗传因素、免疫紊乱、病原体感染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发病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减压床垫对手术后患者压疮预防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琪霞 朱亚君 +4 位作者 贾静 柏素萍 刘莉 管晓萍 郭秀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0-24,57,共6页
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两种减压床垫在手术后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为临床优选减压床垫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选择4个省市中9个城市12所综合性医院的1074例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62例、对照组51... 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两种减压床垫在手术后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为临床优选减压床垫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选择4个省市中9个城市12所综合性医院的1074例手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62例、对照组512例,术后分别给予每2h翻身1次+静态空气床垫和每2h翻身1次+动态空气床垫,观察并比较术后0~5d两组患者的Braden计分和医院内获得性压疮(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HAPU)的发生率及其分期。结果 1074例患者术后5d内共发生HAPU 11例(11处),HAPU的发生率为1.02%(11/1074),其中观察组HAPU的发生率为1.07%(6/562),对照组的发生率为0.98%(5/512),两组患者的Braden计分及HAPU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减压床垫应用于术后患者HAPU预防的效果接近,在缺乏电源时可优选静态空气床垫+定时翻身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床垫 动态 静态 医院内获得性压疮 预防 手术患者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时血小板聚集、释放和膜糖蛋白Ⅵ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柏素萍 李峥璟 +1 位作者 刘大东 王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和膜糖蛋白Ⅵ(GPⅥ)的变化。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非糖尿病足(DM)组(未患糖尿病足)17例和糖尿病足(DFU)组25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值、糖化...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和膜糖蛋白Ⅵ(GPⅥ)的变化。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非糖尿病足(DM)组(未患糖尿病足)17例和糖尿病足(DFU)组25例;同时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和血小板GPⅥ阳性率。结果 DFU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DFU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DM组(P<0.05);DFU组血小板P选择素释放高于对照组与DM组(P<0.05);DFU组的GPⅥ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D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可能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血小板 聚集率 膜糖蛋白Ⅵ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浅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知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柏素萍 曹松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0期271-272,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正确使用情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56名护理人员的浅静脉留置针使用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并实地观察58名临床护士的留置针操作情况,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留置针使用知识平...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正确使用情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56名护理人员的浅静脉留置针使用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并实地观察58名临床护士的留置针操作情况,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留置针使用知识平均答对率为72.93%,实地观察发现临床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操作不够规范。不同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留置针使用知识答对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人员留置针规范使用情况不够理想,应加强对低职称、低学历、低护龄护理人员的留置针专科培训。此外,管理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的配置并采取策略使护理人员从情感上、态度上、行为上自觉接受并养成稳定的职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静脉留置针 知行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1
11
作者 蒋琪霞 瞿小龙 +10 位作者 郭秀君 苏纯音 管晓萍 陈月娟 贾静 柏素萍 朱亚君 刘莉 张瑞 徐玲 刘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在12所综合医院中入选1074例术后患者,预防措施相同,采用"外科压疮风险评估表"收集每例患者术后0~5d基线资料,使用Brade...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在12所综合医院中入选1074例术后患者,预防措施相同,采用"外科压疮风险评估表"收集每例患者术后0~5d基线资料,使用Braden计分量表评估压疮危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期内1074例手术患者中发生11例11处Ⅰ期压疮,发生率1.02%,其中外科监护病房发生率1.95%。多发生在术后1~3d内。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手术时间、术后皮肤水肿和使用矫形装置及Braden计分(P<0.05)。结论:对手术时间≥2h、术后皮肤水肿、使用矫形装置及Braden计分≤16分的患者应作为术后压疮预防的重点对象,但Braden量表对围手术期患者压疮风险的预测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压疮 预防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仇雪枫 孙炳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59-59,64,共2页
目的探讨102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102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瘢痕大小、形态及挛缩程度等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颈部局部整形术46例,采用瘢痕切除加局部皮瓣整形术,彻底松解颈部瘢痕挛缩状态;全厚... 目的探讨102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102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瘢痕大小、形态及挛缩程度等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颈部局部整形术46例,采用瘢痕切除加局部皮瓣整形术,彻底松解颈部瘢痕挛缩状态;全厚皮及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术24例,5例患者因血供障碍致皮肤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后痊愈;皮肤扩张皮瓣21例,手术效果满意,外形达到预期效果;人工真皮加自体表皮移植术11例痊愈,无色素沉着。结论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仍然比较棘手,本文就颈部瘢痕挛缩的不同程度,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希望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瘢痕挛缩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顾梦倩 曹松梅 +7 位作者 赵燕燕 陈圣枝 米元元 封蔓 赵家琪 朱丽群 柏素萍 解红锋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法并评价其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汇总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并结合临床情境评估证据,进行基线审查、障碍因素分析,拟订并实施相应对策。共进行1轮基线审查和4轮...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法并评价其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汇总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并结合临床情境评估证据,进行基线审查、障碍因素分析,拟订并实施相应对策。共进行1轮基线审查和4轮证据应用,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知识得分情况及对审查指标的依从率。结果共应用22条最佳证据,与证据应用前相比,ICU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知识总分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共构建14条审查指标,经过4轮证据应用,依从率>80%的审查指标分别有1、3、8、10、14条。结论开展基于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ICU护士对相关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循证护理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9
14
作者 顾梦倩 曹松梅 +7 位作者 陈圣枝 耿翡 赵燕燕 赵家琪 朱丽群 柏素萍 封蔓 贾莹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价与总结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 目的评价与总结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 MDRPI)预防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MDRPI预防的所有证据,包括证据总结、临床指南、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2014年12月10日至2019年12月10日。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1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最终总结出包括器械的使用与放置、皮肤/组织评估、皮肤护理、预防性敷料的选择与使用相关的22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对成人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实践变革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循证依据,建议进行临床应用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预防 成人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在造口治疗师临床护理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翠华 李菊云 +6 位作者 吴玲 羊丽芳 许勤 戴晓冬 贾静 柏素萍 翁亚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评价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ET)临床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在南京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培训的2期共60名ET学员为研... 目的:观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评价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ET)临床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在南京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培训的2期共60名ET学员为研究对象,应用OSCE评价其临床护理能力。结果:学员考核平均成绩为(377.80±24.04)分,合格率为100%;OSCE难度为0.70~0.81,区分度为0.21~0.70;98.3%的学员和95.0%的考官认为OSCE能充分评估ET的临床护理能力。结论:OSCE能充分评估ET的临床护理能力,并能反映ET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为优化ET的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 造口治疗师 临床护理能力 标准化病人 专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窦道创面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佳 邰宁正 《安徽医学》 2021年第6期699-702,共4页
慢性创面通常指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经正规治疗无明显愈合倾向,处于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的创面[1]。慢性窦道创面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常继发于糖尿病足溃疡、压疮、感染性创面、医源性损伤等。一般情况下,伤口经过止血、炎症、肉芽组... 慢性创面通常指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经正规治疗无明显愈合倾向,处于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的创面[1]。慢性窦道创面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常继发于糖尿病足溃疡、压疮、感染性创面、医源性损伤等。一般情况下,伤口经过止血、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和组织重塑这一复杂的动态调节过程,有序愈合[2]。由于慢性创面受到感染、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免疫细胞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使创面修复环节被破坏,愈合无法正常进行。慢性窦道创面由于深部组织感染坏死,且只有1个盲管开口于体表,导致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引流不畅,加之其形态复杂,内部弯曲狭长,分支较多,累及不同的组织层面,影响创面血供,肉芽老化,使窦道壁纤维机化致创面反复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3],迁延不愈,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清创、换药、负压吸引等,而新型治疗方法有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新型敷料、光学疗法、氧疗及内镜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窦道 创面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