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女性静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迎春 张文杰 +2 位作者 吴蓓蓓 高丽 宋倩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3期380-385,共6页
目的:调查社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在镇江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档案的169例CVD高危女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静态行为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 目的:调查社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在镇江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档案的169例CVD高危女性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静态行为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中文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居家环境安全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总时间为5.00(3.60,6.00)小时/天,居家环境安全量表总分为(92.09±8.16)分,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问卷总分为(7.31±2.17)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静态行为时间与居家环境安全、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0.22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力活动水平、家庭环境安全、家庭关怀度指数是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VD高危女性静态行为水平较高,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力活动水平、居家环境安全及家庭功能密切相关。社区医护人员应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居家环境健康与静态行为相关知识宣教与干预,促进其减少静态行为、降低CV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风险 静态行为 女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静态行为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迎春 张文杰 +3 位作者 吴蓓蓓 高丽 尹海宁 董晗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现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镇江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5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国...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现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便利抽样选取镇江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57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hort,IPAQ-S)对其进行调查,应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其CVD风险。结果绝经后女性CVD风险评分均数为8.99%,日均SB时间为4.68 h/d,日均SB时间与CVD风险评分呈正相关(r=0.3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力活动水平、居住方式、糖尿病是绝经后女性SB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CVD风险普遍较高,与其SB时间呈正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绝经后女性的SB,重点关注高龄、独居、低体力活动水平及患有糖尿病的绝经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静态行为 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外培养条件对缺氧诱导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
3
作者 付可威 曹梦菲 +1 位作者 罗洁 袁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血清体外培养对缺氧诱导的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及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并纯化原代乳小鼠细胞,随机分为6组:低糖高血清组(1.0 g/L葡萄糖+10%血...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血清体外培养对缺氧诱导的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及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并纯化原代乳小鼠细胞,随机分为6组:低糖高血清组(1.0 g/L葡萄糖+10%血清),高糖高血清组(4.5 g/L葡萄糖+10%血清),低糖中血清组(1.0 g/L葡萄糖+5%血清),高糖中血清组(4.5 g/L葡萄糖+5%血清),低糖无血清组(1.0 g/L葡萄糖+0%血清),高糖无血清组(4.5 g/L葡萄糖+0%血清)。体外培养24 h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Ⅰ型胶原及YAP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α-SMA、YAP表达及定位,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以及划痕实验分别评估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结果经1%O_(2)培养24 h后,随着培养液血清水平下降及葡萄糖浓度升高,细胞形态逐渐向肌成纤维细胞变化,以高糖无血清组细胞形态变化最为显著。与高糖高血清组比较,高糖无血清组Ⅰ型胶原、TGF-β、α-SMA及YAP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糖高血清组比较,低糖无血清组α-SMA荧光强度明显升高[(9.23±2.45)%vs(2.40±2.04)%,P<0.05];与低糖无血清组比较,高糖无血清组Ⅰ型胶原、TGF-β、α-SMA及YAP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高血清组和低糖无血清组比较,高糖无血清组α-SMA荧光强度、YAP入核、细胞迁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O_(2)缺氧条件下,选用高糖无血清培养对于构建缺氧诱导活化的体外细胞模型最为合适,并且YAP激活程度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成纤维细胞 体外培养技术 Yes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倩茹 曹梦菲 +6 位作者 孙侠 钱晗 吕书梅 仲威 邵晨 王中群 袁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6小鼠3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盐水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AngⅡ1.5 mg/(kg·d)]4周,构建心肌纤维化模型,每组10只。将出生1~3 d SD乳鼠,差...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6小鼠3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盐水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AngⅡ1.5 mg/(kg·d)]4周,构建心肌纤维化模型,每组10只。将出生1~3 d SD乳鼠,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F),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ngⅡ组、抑制组(20μmol/L PD98059加1μmol/L AngⅡ)和DMSO组,均刺激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YAP表达。免疫荧光观察α-SMA表达;CCK-8检测CF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观察组相比,模型组小鼠p-ERK(1.02±0.09 vs 0.61±0.15)及YAP(1.00±0.10 vs 0.63±0.05)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CF的α-SMA荧光强度、A值及迁移细胞明显升高(P<0.05);抑制组上述指标较AngⅡ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CF的p-ERK、总YAP、核YAP表达明显升高(P<0.05),抑制组CF的p-ERK(0.64±0.08 vs 1.12±0.09)、总YAP(0.67±0.06 vs 1.06±0.11)、核YAP(0.84±0.20 vs 1.32±0.12)表达较AngⅡ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AngⅡ可能通过激活ERK与YAP信号通路诱导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成纤维细胞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新认识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磊 陶宁超 +1 位作者 张梦遥 于宗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吗啡是长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止痛、镇静的阿片类药物.新近有报告指出,吗啡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联合应用可导致抗血小板效应延迟,引发了临床治疗的困惑.我们复习了吗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药物的风险和益处的最新研究文献,结合相... 吗啡是长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止痛、镇静的阿片类药物.新近有报告指出,吗啡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联合应用可导致抗血小板效应延迟,引发了临床治疗的困惑.我们复习了吗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药物的风险和益处的最新研究文献,结合相关指南、共识,综述吗啡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现状并探讨其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抗血小板聚集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浩 施有为 +5 位作者 肖建强 李文华 徐波 顾君 张珂瑞 李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136例,根据是否接受FFR测量分为FFR组(FFR指导的介入或药物治疗,85例...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136例,根据是否接受FFR测量分为FFR组(FFR指导的介入或药物治疗,85例)和CAG组(仅行药物治疗,5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管病变情况.进行为期(2.21±1.14)年的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率、用药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CAG组共有69处病变;FFR组共有123处病变,两组血管病变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FFR组MACE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CAG组的25.5%(P<0.05).FFR组心绞痛发生率为25.9%,显著低于CAG组的43.1%(P<0.05).结论 FFR联合CAG指导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决策效果优于CAG单独指导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晓瑜 张文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9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分层随机数字号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出院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病情风险分层后... 目的探讨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9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分层随机数字号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出院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病情风险分层后分别由普通护士和专科护士随访。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评价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及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病情风险分层的出院干预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出院干预 病情风险分层 心脏康复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吗啡和枸橼酸芬太尼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秋霞 李文华 +1 位作者 宋艳斌 梁晓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和枸橼酸芬太尼两种镇痛药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患者226例,按照术中使用局麻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吗啡组(164例)和芬太尼组(62例)。比较芬太...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和枸橼酸芬太尼两种镇痛药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患者226例,按照术中使用局麻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吗啡组(164例)和芬太尼组(62例)。比较芬太尼组和吗啡组在麻醉疗效、麻醉安全、消融效率和房颤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吗啡组相比,麻醉后射频消融时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更低(P<0.05),Ramsay评分明显更高,而RASS评分和FPS-R评分明显更低(P<0.05);与吗啡组相比,芬太尼组的单圈隔离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术后1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房颤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和吗啡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但芬太尼在镇痛、镇静效果上优于吗啡,对血压、心率、呼吸的影响更小,可减少患者术中身体的移动,且不会增加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枸橼酸芬太尼 盐酸吗啡 复发率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俊翔 殷云杰 +5 位作者 庄乾 魏鹏飞 陈燕春 徐亮 周维 杨松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43例;以及同期非冠心病66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脂以及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I升高,n=86)和对照组(cTnI正常,n=55),对比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间sdLDL-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趋势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dLDL-C与术后cTnI升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dLDL-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植入支架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4±0.26)和(0.56±0.27)mmol/L,(4.51±1.17)和(3.90±1.04)mmol/L,(2.77±0.80)和(2.25±0.73)mmol/L,(1.74±0.91)和(1.33±0.62),(52.52±27.93)和(36.92±19.41)mm;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14.798,95%CI 1.112~196.904),LDL-C(OR=3.074,95%CI 1.138~8.302)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LDL-C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95%CI 0.637~0.817,P<0.05),最佳截断值为0.518 mmol/L,诊断PMI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6.4%,约登指数为0.424。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的sdLDL-C分别是(0.541±0.144),(0.621±0.257),(0.776±0.289)m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术前高水平sdLDL-C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sdLDL-C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