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缓解胰腺癌细胞衰老并增敏放疗的效果及机制
1
作者 许文金 谢雨欣 +5 位作者 林心悦 王昕 姜伟 魏士杰 刘强 廖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2-1290,共9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增敏胰腺癌细胞放疗的效果,探讨胰腺癌细胞放疗抵抗的原因,初步探究PERK/P-eIF2/ATF4通路在上述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NC-2)分为对照组、放疗组和药物处理组,在经过对应的处理后,使用CCK-8法...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增敏胰腺癌细胞放疗的效果,探讨胰腺癌细胞放疗抵抗的原因,初步探究PERK/P-eIF2/ATF4通路在上述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将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NC-2)分为对照组、放疗组和药物处理组,在经过对应的处理后,使用CCK-8法、细胞克隆实验和细胞死活染色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程度,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P21、P16、γ-H2AX),凋亡相关(Bax、Bcl-2、Cleaved-caspase3)以及所探究通路相关(PERK、P-eIF2、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PERK抑制剂(GSK2606414)和PERK激动剂(MK-28)进一步验证PERK/P-eIF2/ATF4轴在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细胞衰老及增敏放疗中的作用。结果放疗显著上调胰腺癌细胞的衰老相关标志物表达(P21、P16、γ-H2AX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衰老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均表现出更强的增殖活性,并伴随更大的肿瘤体积。二甲双胍可抑制放疗诱导的细胞衰老,降低衰老标志物表达,联合治疗后进一步削弱细胞的克隆增殖能力和活性。机制研究表明,放疗激活PERK信号通路,促进PERK、P-eIF2和ATF4蛋白表达,诱导细胞进入衰老状态。PERK抑制剂降低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性,PERK激动剂则增加衰老相关蛋白表达,这一效应可被二甲双胍逆转。结论二甲双胍抑制放疗后胰腺癌细胞中激活的PERK/P-eIF2/ATF4通路,延缓肿瘤细胞衰老进程并降低衰老细胞的放疗抗性,起到增敏胰腺癌放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胰腺癌 放疗抵抗 细胞衰老 PERK抑制剂 PERK/P-eIF2/ATF4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腹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邹金梅 张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累及腹部组织器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4-RD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例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局限性肿大,2例呈混合性肿大,MRI平扫T1W... 目的: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累及腹部组织器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gG4-RD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例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局限性肿大,2例呈混合性肿大,MRI平扫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增强后动脉期病灶不均匀降低,后渐进性延迟强化。6例病灶周围见"胶囊样"包壳。12例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10例胆总管下段壁均匀增厚伴持续强化,2例肝门部胆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3例同时伴有胆囊壁增厚。2例肾脏受累,CT平扫为肾实质内小类圆形或楔形低密度结节,MRI平扫T2WI为稍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2例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轻度延迟强化的软组织影。1例腹主动脉管壁增厚,持续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根部片絮状高密度影。结论:Ig G4-RD患者腹部组织器官病变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对于确诊Ig G4-R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吉江红 刘赛 +2 位作者 廖翔 王冬青 朱海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66,共5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由亚铁离子和脂质过氧化物过量堆积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能够以自噬依赖的方式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作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佐剂,激活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铁死亡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且相... 铁死亡(ferroptosis)是由亚铁离子和脂质过氧化物过量堆积所导致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能够以自噬依赖的方式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作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佐剂,激活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铁死亡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且相互影响,对肿瘤的发展、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文中总结了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B细胞等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铁死亡之间的相关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免疫细胞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体力学的表面应力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科杰 杜睿 +3 位作者 徐宇浩 罗一烽 曹志宏 李月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表面应力与斑块破裂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7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破裂...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表面应力与斑块破裂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7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破裂组16例和未破裂组51例。以CTA图像构建血管三维模型并获得斑块形态学参数,应用计算流体力学量化斑块各部位的表面应力。比较2组患者各应力参数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斑块表面应力参数对斑块破裂的预测效能,用线性回归分析斑块表面应力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破裂组比较,破裂组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总体积、顶部表面应力和近端底部-顶部表面应力差(ΔPBTSS)显著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1.855,95%CI:1.542~8.349,P=0.043)和ΔPBTSS(OR=1.041,95%CI:1.016~1.067,P=0.002)是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和ΔPBTSS二者联合预测斑块破裂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19~0.992,P=0.000)。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垂直径(β=22.320,95%CI:10.607~34.033,P=0.000)、近端坡度(β=3.002,95%CI:1.188~4.815,P=0.002)与ΔPBTSS密切相关,且垂直径与近端坡度存在显著交互作用(β=4.117,95%CI:3.169~5.065,P=0.000)。结论斑块表面应力与斑块破裂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物理 流体动力学 脑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斑块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殷瑞根 王冬青 +3 位作者 赵亮 孙维斌 廖谦 张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可疑泌尿系结石的病例行腹部平片(KUB)和全腹部低剂量MS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结果作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可疑泌尿系结石的病例行腹部平片(KUB)和全腹部低剂量MS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结果作统计分析。记录低剂量MSCT扫描时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结果:KUB拟诊33例为阳性结石,36例阴性,其中共有47例得到证实,其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69.6%。MSCT共拟诊泌尿系结石51例,18例阴性,其中68例得到证实,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7%,准确性为98.6%。两种方法对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P<0.01)。低剂量MSCT扫描时CTDIw平均为4.8mGy。结论:低剂量MSCT是一种敏感、安全的泌尿系结石检查方法,优于KUB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抑郁症成人女性海马体积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月峰 姜平 +4 位作者 王冬青 尉传社 李国海 赵亮 朱习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女性海马的体积以及分析女性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3.0T磁共振分别对各30名的正常和抑郁症女性整体海马及海马的各部体积进行测量,并利用平均层面积和层数对各部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组的双侧...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女性海马的体积以及分析女性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3.0T磁共振分别对各30名的正常和抑郁症女性整体海马及海马的各部体积进行测量,并利用平均层面积和层数对各部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组的双侧海马及尾部体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虽然抑郁症组双侧海马头、海马体的体积与正常组相比没有差异性,但抑郁症组左侧海马头的平均层面积小于正常组(P<0.05),层数却大于正常组(P<0.05);抑郁症组双侧尾部层数均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海马的体积变化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磁共振成像 体积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半自动软件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马聪 张礼荣 +2 位作者 尉传社 王冬青 王德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0-763,共4页
目的评估在3.0TMR上使用半自动软件OsiriX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在3.0TMR上使用MR轴位水激发3D-FLASH序列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右膝关节进行重复扫描。全部图像由3名观察者分别使用开放源软件OsiriX进行软骨的半自... 目的评估在3.0TMR上使用半自动软件OsiriX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在3.0TMR上使用MR轴位水激发3D-FLASH序列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右膝关节进行重复扫描。全部图像由3名观察者分别使用开放源软件OsiriX进行软骨的半自动分割及随机工作站进行人工分割,计算软骨体积,比较两种方法测量软骨体积所需时间、可重复性及测量结果。结果①OsiriX软件分割比人工分割节省50%以上时间;②OsiriX软件分割及人工分割的观察者间可重复性误差分别为4.88%和9.82%,高年资观察者内部可重复性误差分别为0.77%和1.29%,个体内部可重复性误差范围分别为0.14%~1.11%和0.52%~1.61%。前者各项可重复性误差均低于后者(P<0.05);③OsiriX软件分割的系统误差为(-3.80±3.93)%,随机配对误差为(4.68±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36)。结论与人工分割相比,OsiriX半自动分割测量软骨体积具有省时、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重复性高、有相对固定标准等明显优势,可用于临床及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软骨 体积 OSI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三维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国荣 姜平 +3 位作者 曹枭强 李玉生 王冬青 王存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瘤术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为临床了解动脉瘤术后复发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Mimics重建颈内动脉瘤术前、术后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与大型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非定常流动计算与分析,...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瘤术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为临床了解动脉瘤术后复发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Mimics重建颈内动脉瘤术前、术后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与大型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非定常流动计算与分析,通过有限元方法获得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颈内动脉瘤瘤体内形成漩涡区,复发病例术后原载瘤动脉处压力明显降低,原载瘤动脉处剪切应力明显增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大。结论血管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在功能与结构方面发生适应性反应,为分析研究动脉瘤生长、破裂、术后复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复发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上FLASH与MEDIC序列定量测量猪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礼荣 王德杭 +4 位作者 尉传社 俞同福 单秀红 陈文华 孙维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在3.0TMRI上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与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MEDIC),对猪膝关节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水激发FLASH与水激发MEDIC序列扫描20个猪膝关节,扫描完成立即解剖剥离软骨获得体积,最后比较由... 目的:在3.0TMRI上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与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MEDIC),对猪膝关节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水激发FLASH与水激发MEDIC序列扫描20个猪膝关节,扫描完成立即解剖剥离软骨获得体积,最后比较由图像测量出的体积和解剖出的体积,评估图像测量的准确性。结果:FLASH中膝关节各部的体积测量的可重复性误差由2.5%~3.2%,MEDIC的可重复性误差由1.6%~3.0%。MEDIC及FLASH图像测量的体积与形态学测量的体积有很高的相关性,r=0.90~0.98。在FLASH和MEDIC序列软骨体积测量值与形态学测量值之间的随机配对误差分别是4.3%~6.8%和2.9%~6.6%,系统性误差分别是-0.6%~1.2%和-1.1%~2.8%。结论:在3.0TMRI上MEDIC图像体积测量可重复性与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关节软骨的定量测量;同时一个矢状位MEDIC可提供膝关节软骨各部较全面的体积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软骨 体积 可重复性 FL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卫斌 王冬青 +1 位作者 赵亮 王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S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黏膜改变。结果:肿瘤呈弥漫浸润型6例,节段溃疡型4例和肿块型4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S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黏膜改变。结果:肿瘤呈弥漫浸润型6例,节段溃疡型4例和肿块型4例。CT示平扫肿瘤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4例,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0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4例。结论:MSCT扫描能显示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特点并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窦体积与蝶窦内颈内动脉隆凸相互关系的CT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习文 孙佳琦 +3 位作者 李月峰 顾丙新 徐金 姜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1-553,共3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CT影像学研究,探讨蝶窦内的颈内动脉隆凸与蝶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利用无鼻旁窦异常的350例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蝶窦内的颈内动脉隆凸出现率,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分成无颈内动脉隆凸、单侧隆凸和双侧隆凸3组,每组30例,测量...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CT影像学研究,探讨蝶窦内的颈内动脉隆凸与蝶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利用无鼻旁窦异常的350例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蝶窦内的颈内动脉隆凸出现率,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分成无颈内动脉隆凸、单侧隆凸和双侧隆凸3组,每组30例,测量每组的蝶窦体积,分析蝶窦体积与颈内动脉隆凸的关系。结果蝶窦内无颈内动脉隆凸的占70.75%(258例);蝶窦内有一侧隆凸的占8.49%(31例);有二侧隆凸的占20.74%(108例)。无颈内动脉隆凸的蝶窦体积(11.16±1.60)cm3;单侧隆凸的蝶窦体积(14.20±1.80)cm3;双侧隆凸的蝶窦体积(25.03±2.21)cm3;其组与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蝶窦体积与蝶窦内隆凸出现率有直接相关关系,蝶窦体积小,隆凸出现率就低;蝶窦体积大,隆凸出现率就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体积 形态 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颅脑的3D-TOF MRA 被引量:14
12
作者 尉传社 袁飞 +3 位作者 顾欣 冯凯琳 龙淼淼 吴胜勇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比较3DTOFMRA在3.0T和1.5TMR中的血液-背景对比差异、3.0TMR上应用SENSE技术的3D-TOFMRA血液背景对比差异,探讨3.0TMRA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3.0T和1.5T上行Willis环3D-TOFMRA检查。20例在3.0TMR上行MRA检查... 目的比较3DTOFMRA在3.0T和1.5TMR中的血液-背景对比差异、3.0TMR上应用SENSE技术的3D-TOFMRA血液背景对比差异,探讨3.0TMRA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3.0T和1.5T上行Willis环3D-TOFMRA检查。20例在3.0TMR上行MRA检查的患者选用加SENSE和未加SENSE两种方法。计算原始图像的血液背景对比、血液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结果15例Willis环的平均血液-背景对比分别为1.5T上为2.5±0.5,3.0T上为4.0±0.2;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9.7±6.4和107.6±10.9。未加SENSE和加SENSE两种方法血液-背景对比、对比噪声比分别为4.5±0.2和3.3±0.5、120.2±22.5和72.4±8.5。3.0T远端血管的可见度评分为2.8±0.4,1.5T远端血管的可见度评分1.3±0.8。3.0T背景抑制为0.8±0.4,1.5T为0.6+0.5。结论3.0T上T1时间的增加使其血液-背景的对比明显增加,使在灰质内穿行的远端血管的显示更加清晰。SENSE技术在保证图像空间分辨力的基础上,缩短了扫描时间。使用SENSE技术的3D-TOFMRA是神经血管检查的一种快速的、首选的、可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TOF法 颅内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金丽 管海涛 +3 位作者 李敏达 吴献华 顾红梅 周学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价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乳腺良、恶性肿瘤均行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T2*WI首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及动态增强扫描的早... 目的评价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乳腺良、恶性肿瘤均行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T2*WI首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及动态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率,绘制T2*WI首过灌注TIC及动态增强TIC。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的T2*WI首过灌注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20%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阈值,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2.3%。乳腺良恶性肿瘤T1WI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流出型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74.4%。T1WI动态增强TIC表现为平台型(Ⅱ型)的乳腺肿瘤,其T2*WI灌注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T2*WI首过灌注成像能提高动态增强Ⅱ型曲线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和涛 施裕新 朱小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 0 0 1 0 3~ 2 0 0 3 0 4随机抽取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 12 4例 ,在CT横断面上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 ,以其之差 <5°、5°~ 10°、>1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 0 0 1 0 3~ 2 0 0 3 0 4随机抽取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 12 4例 ,在CT横断面上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 ,以其之差 <5°、5°~ 10°、>10° ,分为Ⅰ、Ⅱ、Ⅲ度。观察突出方向与不对称的关系。结果 :12 4例中 ,10 7例两侧矢状倾角不等。其中Ⅰ度 42例 ,Ⅱ度 2 8例 ,Ⅲ度 3 7例。突出方向偏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较小一侧及居中者 ,在Ⅰ~Ⅲ度不对称中 ,依次分别为 2 2 ,8,12例 ;2 0 ,3 ,5例和 3 2 ,2 ,3例。在Ⅲ度不对称中 ,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显著高于Ⅰ度不对称 (P <0 .0 1)。Ⅰ~Ⅲ度不对称中 ,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均显著高于较小一侧 (P <0 .0 1)和居中者 (P <0 .0 5 )。结论 :椎间盘突出更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 ,并随其程度增加 ,这种偏侧优势更趋显著。该侧椎间盘纤维环所受剪应力较大及后纵韧带受力较弱是其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突关节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R-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如刚 苏优 +6 位作者 石卉 姜玉洁 陈雪莲 王冬青 朱海涛 张礼荣 宋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扫描中对钙化积分值准确性的影响及其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入组志愿者98例。管电压120kV,噪声指数(NI)20,智能管电流,行常规剂量C... 目的:探讨256层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SiR-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扫描中对钙化积分值准确性的影响及其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入组志愿者98例。管电压120kV,噪声指数(NI)20,智能管电流,行常规剂量CACS扫描,并在两周内行低剂量CACS复查。常规剂量组:采用滤波反投射(FBP)算法,前置ASiR-V比例选择0%;低剂量组:采用迭代重建算法,前置ASiR-V比例选择50%。分别计算两组扫描的Agatston积分(AS)、质量积分(MS)和体积积分(VS),采用Wilcoxon秩检验比较两组钙化积分值的差异性,一致性和相关性分别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两组积分心脏病风险评估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两组扫描有效剂量、管电流及信噪比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AS、MS及VS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94、0.39和0.30);两组AS、MS及VS显示较好的一致性和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994、0.994和0.993);两组AS心脏风险分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4;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有效剂量分别为1.80±0.97mSv vs.2.60±1.08mSv(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图像的信噪比分别为2.92±0.53HU vs.2.66±0.62 HU(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iR-V联合低管电流技术,可以在不改变钙化积分值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迭代重建 噪声指数 Agatston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通过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β-连环蛋白通路增强舌鳞状细胞癌抗凋亡及耐药能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嵚 苏玉婷 +3 位作者 周月鹏 朱海涛 杨细虎 许建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经IL-23处理后抗凋亡及耐药能力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IL-23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3(IL-23)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9经IL-23处理后抗凋亡及耐药能力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IL-23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IL-23处理后,SCC9中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Wnt)1及c-myc的m RNA表达水平;结合小分子干扰RNA(si RNA),Western blot法检测IL-23对SCC9细胞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B淋巴细胞瘤-2(Bcl-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影响及潜在机制;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SCC9细胞在IL-23作用下对顺铂的抗凋亡能力改变。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23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及治疗复发有相关性(P<0.05);IL-23可增强癌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耐药相关蛋白ABCG2、P-gp的表达,并且与Wnt通路活化程度密切相关;IL-23能够显著加强SCC9细胞对顺铂的抵抗性(P<0.01)。结论 IL-23通过上调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Wnt通路增强其抗凋亡及耐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舌鳞状细胞癌 耐药 抗凋亡 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对抑郁症患者脑脊液铁沉积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杰 王琪 +2 位作者 王云 谢宇航 李月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8-993,共6页
目的:基于MR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脊液(CSF)内铁沉积情况及其与临床发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2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基线和标准化治疗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基于MR定量磁化率成像技术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脊液(CSF)内铁沉积情况及其与临床发病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2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基线和标准化治疗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DS-17)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抑郁组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并采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对受试者全脑行MR图像采集。以MNI-152脑模板行全脑标准化及CSF掩模的提取,获得CSF的磁化率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抑郁组和对照组CSF的磁化率值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CSF磁化率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及CSF内铁蛋白水平(经腰穿测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抑郁组患者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CSF的磁化率与CSF的铁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04,P<0.05)。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CSF的磁化率显著增高(t=-7.210,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抑郁组CSF磁化率与HDS-17评分呈正相关(r=0.644,P<0.001),标准化治疗6周后两者间亦呈显著正相关(缓解组:r=0.382,P<0.05;非缓解组:r=0.59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SF磁化率值、发病年龄、总病程是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转归的独立预测因子(OR=2.816,95%CI:1.031~7.691;OR=0.751,95%CI:0.514~0.994;OR=2.284,95%CI:1.007~5.180)。结论:抑郁症患者脑脊液内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程度及治疗后转归密切相关,其或可作为抑郁疾病机制探索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定量磁化率成像 脑脊液 铁沉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对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临床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18
作者 武求花 龚春 武洪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515-4519,共5页
背景 房性期前收缩(PACs)的潜在危害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对于频发、提前率大的PACs,其检出率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是此类心律失常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传统模板分析法(简称模板法)临床运用已久,分析比较耗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心电散点图及... 背景 房性期前收缩(PACs)的潜在危害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对于频发、提前率大的PACs,其检出率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是此类心律失常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传统模板分析法(简称模板法)临床运用已久,分析比较耗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心电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简称散点图法)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能对PACs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nPACs)患者心电散点图的特征进行总结,结合逆向技术与2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相鉴别,进一步提高PACs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108例,nPACs≥100次/24 h患者作为A组,2度Ⅰ型AVB患者作为B组.A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分别通过模板法及散点图法进行分析,对PACs、nPACs、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总心搏数的数量进行比较.运用《几何画板》对A组未下传的前、后点集与B组阻滞前、后点集的直线斜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前、后点集关于45°等速线的对称性进行比较.结果 模板法PACs、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检出数量小于散点图法,总心搏数检出数量大于散点图法(P<0.05).A组PACs未下传或B组阻滞前、后点集的直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下传前点集直线斜率倒数与后点集直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阻滞前点集直线斜率倒数与后点集直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点图法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的nPACs,而且可以统计其数量,提高PACs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以及与2度Ⅰ型AVB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期前收缩复合征 心律失常 心性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描计术 Lorenz-RR散点图 逆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士杰 刘赛 +1 位作者 朱海涛(综述) 高洁(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3-896,共4页
肿瘤细胞固有的死亡抵抗机制是导致放疗抵抗的主要原因。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介导的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放疗具有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效能,尤其是在难治性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和生... 肿瘤细胞固有的死亡抵抗机制是导致放疗抵抗的主要原因。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介导的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放疗具有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效能,尤其是在难治性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期。文章就放疗和肿瘤细胞铁死亡之间的关联性作一综述,并探讨针对肿瘤细胞铁死亡的联合治疗策略,对于改善肿瘤的治疗现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铁死亡 放疗增敏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亚区磁共振成像T_2信号评估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可行性
20
作者 张小洁 曹志宏 +6 位作者 罗一烽 刘瑜 吴立伟 单海荣 刘怡文 李月峰 王冬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前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 MCI)患者海马亚区磁共振成像(MRI)T_2信号的变化,为a MCI的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影像学帮助。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a MCI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认知训练组和沟通组,另选老年健康志愿者20例作...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前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 MCI)患者海马亚区磁共振成像(MRI)T_2信号的变化,为a MCI的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影像学帮助。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a MCI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认知训练组和沟通组,另选老年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认知训练组接受认知训练,沟通组采用普通谈话沟通,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_2序列进行MRI检查,于工作站中勾画海马各亚区,测量T_2信号强度,对T_2信号强度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认知训练组和沟通组双侧海马头部T_2信号强度增高(P<0.05),认知训练组与沟通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认知训练组左侧海马头部T_2信号强度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于沟通组(P<0.05);认知训练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3.07,P<0.05)。治疗前后,认知训练组MMSE评分与左侧海马头部T_2信号强度均呈负相关(r=-0.61,r=-0.54,P<0.05)。双侧体、尾部T_2信号强度治疗前后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t<0.62,P>0.05)。结论左侧海马头部MRI T_2信号强度可反映aMCI颅内的病理生理改变,可用于评估认知训练效果,也可作为aMCI早期诊疗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海马 磁共振成像 T2加权信号 评定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