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康 党胜春 +3 位作者 瞿建国 范昕 谢嵘 陈吉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进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组(IMA非根部结扎,保留LCA)74例,不保留组...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2例进入加速康复外科路径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组(IMA非根部结扎,保留LCA)74例,不保留组(IMA根部结扎,不保留LCA)7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理及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保留组与不保留组在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肿瘤距离肛缘距离、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出血、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永久性造口、住院时间、排便失禁、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口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保留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第三站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总数、吻合口漏发生率均低于不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保留组和保留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30±31.34)min和(171.10±41.3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降低了预防性造口率,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缩短了首次通气时间,在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吻合口漏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护士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下急性疼痛服务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宜庭 邹圣强 +3 位作者 蒋鹏 江志伟 王婷 陈吉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急性疼痛服务(AP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3~9月收治的80例胃肠手术患者(对照组)按照ERAS模式及AP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患者(观察组...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快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急性疼痛服务(APS)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3~9月收治的80例胃肠手术患者(对照组)按照ERAS模式及APS进行围手术期管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增设麻醉护士岗位并使其参与术后疼痛管理,包括APS小组构建、患者疼痛管理档案的建立及APS活动沟通平台的运行。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多模式镇痛及自控镇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麻醉护士在ERAS模式下APS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麻醉护士专科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快速康复外科 急性疼痛服务 自控镇痛 麻醉护理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TA指数对江苏镇江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筛选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志平 王金娣 +2 位作者 许家亮 方一鸣 赵国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91-1494,1522,共5页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对江苏镇江地区中老年群体骨质疏松(OP)的筛选价值。方法收集961例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信息。将OSTA指数与BMD进行相关分析、Kappa检验及ROC分析。结果OSTA指数对于年龄≥45岁的女性人群和... 目的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对江苏镇江地区中老年群体骨质疏松(OP)的筛选价值。方法收集961例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信息。将OSTA指数与BMD进行相关分析、Kappa检验及ROC分析。结果OSTA指数对于年龄≥45岁的女性人群和男性人群OP诊断准确性都可达中等(AUC:女性0.773,男性0.759)。但灵敏度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74.7%,男性55.9%);通过双因素分析,对于老年男性,当诊断截点为-3.66时,OSTA指数灵敏度可达91.7%,较其他分类人群明显提高。其他筛选价值较高的人群有准老年高BMI者(85.2%)、正常BMI女性(80.6%)。筛选价值较低的人群为低BMI男性(33.3%)、中年低BMI者(25.0%)、准老年低BMI者(50.0%)。结论OSTA指数对不同中老年人群OP筛选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A指数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群体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的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核心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艳艳 罗彩凤 +3 位作者 卞泽坤 尚彬 吕妃 孙炜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104,共6页
目的调查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28名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更年期Kupperman量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D型人格量表、蒙特利尔认... 目的调查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28名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更年期Kupperman量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D型人格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调查。基于R语言和Fruchterman-Reingold算法构建症状网络模型,进行中心性测量、准确性及稳定性验证,识别网络中核心节点。结果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9.78%,发生率排名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失眠(85.83%)、易激动(83.43%)、疲乏(82.83%)、骨关节痛(66.27%)和性生活状况异常(63.47%);最严重的症状是失眠;强度排名前3的症状分别是骨关节痛(r_(S)=1.18)、感觉异常(r_(S)=1.04)和潮热出汗(r_(S)=0.94);相关因素的强度分别为围绝经期生存质量(r_(S)=2.68)、D型人格(r_(S)=-0.55)、蒙特利尔认知(r_(S)=-1.19)。结论社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核心症状是骨关节痛、感觉异常和潮热出汗,围绝经期生存质量是相关因素症状网络中最核心的节点。社区医护人员可基于核心症状及相关因素制订精准化的干预措施,提高社区围绝经综合征女性症状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失眠 骨关节痛 生存质量 核心症状 症状网络 网络分析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et、GATA3及相关因子的表达与胃癌及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邱谷风 王锁英 +10 位作者 王胜军 马洁 毛朝明 朱蓓 杨敏 许小朋 陈建国 胡正军 邵启祥 黄新祥 许化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8-802,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Th1和Th2两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的相关性,从细胞因子与转录因子角度考证胃癌患者Th1/Th2细胞分化趋势,探讨p53与T-bet的相关性,了解T-bet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Th1和Th2两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的相关性,从细胞因子与转录因子角度考证胃癌患者Th1/Th2细胞分化趋势,探讨p53与T-bet的相关性,了解T-bet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5例胃癌患者及4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et、GATA3转录因子和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53的表达状况。结果:55例胃癌患者T-bet、GATA3、IFN-γ、IL-4的表达率依次为51%(28/55)、78%(43/55)、27%(15/55)、69%(38/55)。定量PCR结果显示,病人组的T-bet和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GATA3和IL-4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bet与IFN-γ在病人体内的mRNA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0.01),正常人则没有。GATA3与IL-4的表达在两组中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和P<0.05),且在p53阳性的患者中,T-bet的表达率较低,而GATA3的表达率较高。结论:胃癌患者有明显Th2漂移现象,且p53的表达与T-bet的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H1/TH2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联合早期空肠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万兵 符海燕 +1 位作者 尹江涛 张德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4例SAP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肠外营养组(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早期肠内营养组(early enteral nutrition,...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4例SAP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肠外营养组(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早期肠内营养组(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及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rhubarb with EEN,Rhubarb)。入院后第1、3、7、14天检测血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淀粉酶(amylase,AMY)并记录APACHEⅡ评分;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3组相比,Rhubarb组腹痛缓解时间最短、肠鸣音恢复最快、体温恢复时间最快、ICU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Rhubarb组CRP表达下降,与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Rhubarb组数值最低,3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IL-18在第7、14天时,Rhubarb组下降均最明显,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时,Rhubarb组与EEN组比较也有意义(P<0.05)。结论:大黄结合肠内营养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加速恢复早期肠道功能,降低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白细胞介素-18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新型冷敷装置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爱华 张广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3-504,共2页
冷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局部冷疗可有效控制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缓解组织肿胀、疼痛,控制肌肉痉挛,目前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伤后24h软组织明显肿胀,需肿胀消退后手术... 冷敷疗法是急性创伤早期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局部冷疗可有效控制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缓解组织肿胀、疼痛,控制肌肉痉挛,目前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伤后24h软组织明显肿胀,需肿胀消退后手术,为缩短等待时间,可使用冷疗进行围手术期处理。随着科技进步,从清水冰袋到冷疗机,新冷敷装置层出不穷。从经济、简便角度考虑,临床医护人员仍致力于开发新冷敷袋,包括改善内容物及外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冷敷疗法 骨折患者 应用 装置 围手术期处理 临床医护人员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立生 王水 +3 位作者 黄中晶 赵志泓 沈恩超 钱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65-356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ER、PR的表达情况及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86例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标记ER与PR,统计表达情况和随访情况;同时检测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指标比较,... 目的:探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ER、PR的表达情况及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86例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标记ER与PR,统计表达情况和随访情况;同时检测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指标比较,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复发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22例ER和PR均表达阴性。随访后,"双阴性"患者进展(PD)13例,稳定(SD)9例。乳腺癌组VEGF阳性率随临床分期(Ⅰ~Ⅳ)依次升高,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Ⅲ、Ⅳ期患者CA15-3、CA125和CEA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复发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无复发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表达情况及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有一定意义,可以指导乳腺癌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R PR 肿瘤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朱龙 陈泽军 +4 位作者 蒋明 徐光明 刘介平 蔡宁 吴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26-629,共4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建立可靠的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SAH3d组、SAH5d组、SAH7d组、SAH10d组和SAH14d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病理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建立可靠的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SAH3d组、SAH5d组、SAH7d组、SAH10d组和SAH14d组,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脑血管造影、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等方法观察SAH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SAH后第3d基底动脉狭窄,第7d达高峰。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显示出血后第3d开始出现血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变性,并随时间推移加重,第5d和第7d病理改变更明显,尤以第7d为著,10d后缓解。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病理结构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分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炳伟 邵启祥 +3 位作者 刘昌 邰宁正 孙晖 沈峻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08-510,M018,共4页
目的 :探讨硅油分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评价硅凝胶贴膜抑制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吐温 2 0对硅油进行超声乳化 ,倍比稀释成各种不同浓度 ,分别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 ,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情况 ;以磷酸... 目的 :探讨硅油分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评价硅凝胶贴膜抑制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吐温 2 0对硅油进行超声乳化 ,倍比稀释成各种不同浓度 ,分别与成纤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 ,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情况 ;以磷酸盐缓冲液 (PBS)及 10 %CSRPMI 16 4 0作对照。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 ,观察增生性瘢痕在使用含硅油的硅胶贴膜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 :在 1∶32 0 0~ 1∶12 80 0浓度时硅油分子显示出明显的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临床应用硅胶贴膜 3个月以上 ,瘢痕组织各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硅油分子对成纤维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是明显的 ,临床使用的硅胶膜防治瘢痕增生的机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分子 成纤维细胞 瘢痕 增生 硅胶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3D-CTA术前规划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宁 林超 +1 位作者 王彬彬 刘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4-1790,共7页
目的:探讨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术前规划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夹闭治疗的198例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3D-CTA规划手术入路、骨窗位置及大小,并与三维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照。术后出... 目的:探讨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术前规划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夹闭治疗的198例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3D-CTA规划手术入路、骨窗位置及大小,并与三维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照。术后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近期预后,随访统计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生情况。结果:198例患者共计223个动脉瘤,经3D-CTA共发现220个动脉瘤,漏诊后交通动脉瘤3个,与术中探查符合率为99.55%,与3DDS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8.65%。198例中,192例根据术前3D-CTA规划方案成功手术,且术前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6例(3.03%)因伴较大颅内血肿未按术前规划手术。预后良好率69.19%,病死率4.55%,随访CSDH发生率为5.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破裂IA(UIA)、蛛网膜下出血(SAH)2~3级、病灶CT值≥40 HU、术后即刻硬膜下积液(SDFC)直径≥5 mm及术后7 d SDFC体积≥15 mL是术后发生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3D-CTA成像可获得立体三维模型成像,辅助动脉瘤定位及毗邻解剖关系显示,减少夹闭手术中损伤并可能降低术后CSDH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显微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和淋巴道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崇高 张建新 +2 位作者 吴建农 张明仪 党胜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88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50)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38),另设正常胃黏膜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化EnV...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88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50)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n=38),另设正常胃黏膜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标本VEGF-C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实验资料。结果:进展期胃癌组织区域淋巴结阳性的VEGF-C阳性表达率为68%,区域淋巴结阴性的阳性表达率为31.6%。与正常组比较,胃癌中VEGF-C阳性表达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VEGF-C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自变量有4个,根据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联系强度(由OR反映)、促进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大小(由标准回归系数反映)决定VEGF-C表达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作用最大,相关联系强度较高(r=0.7883,P<0.0001)。结论: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C阳性高表达,VEGF-C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调控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极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康 瞿建国 +6 位作者 陈吉祥 党胜春 何宋兵 张进 谢嵘 王韵 张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 目的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用IRF5小干扰RNA(IRF5 siRNA)沉默巨噬细胞中IRF5基因表达,观察其极化状态的改变。方法用γ干扰素(IFN-γ)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其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IRF5、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和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mRNA在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用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RF5、IL-12、TNF-α、i NOS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MMR mRNA的表达,评估其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化率达81.7%,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M1型巨噬细胞中IRF5、IL-12、i NOS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2型巨噬细胞,TNF-α亦高于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中Arg1、MMR mRNA表达量同M1型巨噬细胞比较显著增高。IRF5 siRNA转染巨噬细胞后,IRF5、IL-12、TNF-α、i NOS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IRF5、IL-12、TNF-α、i NOS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Arg1、MMR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极化状态向M2型巨噬细胞偏移。结论 IRF5对巨噬细胞的极化调控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别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 小干扰RNA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践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剑鸥 曹松梅 +4 位作者 罗彩凤 何莉云 解红锋 吕书红 阎蕾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研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在护理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60名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护生采用传统床旁教学,实验组31名护生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测评... 目的 :研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在护理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级60名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护生采用传统床旁教学,实验组31名护生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见习结束后测评两组护生床旁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对床旁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各条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见习后总结、反馈,对患者尊重、关怀,护理评估水平,健康促进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条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见习报告成绩、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胜任力,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学生 胜任力 床旁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饮用碳水化合物导致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蒋鹏 郭琪 +4 位作者 吴进 范昕 徐慧玲 宗旭芳 陈吉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临床方案的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麻醉前2~3 h饮用碳水化合物400 ml后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ERAS临床方案的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96例,男66例,女30例... 目的探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临床方案的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麻醉前2~3 h饮用碳水化合物400 ml后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实施ERAS临床方案的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96例,男66例,女30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在麻醉前2~3 h饮用碳水化合物饮品后,通过超声检查胃窦部,观察患者胃排空状态并和术前空腹6 h后的超声评估进行对照,对可能影响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麻醉前饮用碳水化合物400 ml后,共14例(15.1%)发生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与女性、肿瘤位于胃流出道以及术前禁食禁饮6 h后胃排空延迟等相关。肿瘤位于胃流出道(OR=10.567, 95%CI 1.643~67.959,P=0.013)以及术前禁食禁饮6 h后胃排空延迟(OR=3.667, 95%CI 0.959~38.341,P=0.041)为患者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位于胃流出道以及术前禁食禁饮6 h后胃排空延迟是ERAS患者术前饮用碳水化合物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高危因素,临床实施时应根据其影响因素,规避和降低麻醉诱导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排空延迟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CD24^(-/low)/ABCG2^-乳腺癌干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立生 王水 +2 位作者 黄中晶 沈恩超 钱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77-3879,共3页
目的:探讨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2005-2008年经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收集病理组织的石蜡标本43份,其中2年内复发(实验组)23例,2年内无复发(对照组)20例。免疫组化检测ABCG2-的表... 目的:探讨CD44+/CD24-/low/ABCG2-细胞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2005-2008年经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收集病理组织的石蜡标本43份,其中2年内复发(实验组)23例,2年内无复发(对照组)20例。免疫组化检测ABCG2-的表达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抽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空腹静脉血4mL,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比例,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ABCG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少数可见肿瘤间质染色,无细胞核染色。全组阳性表达者30例(69.8%),高表达者18例(41.9%)。流式细胞检测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在实验组的数量为1~3725个/105(中位数为679个/105),对照组中该细胞数为0~98个/105(中位数为12个/105)。ABCG2-的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receptor,PR)、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low/ABCG2-的比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而2年内复发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4+/CD24-/low/ABCG2-的细胞数高于2年内无复发者,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多药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理改变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坚 俞力超 +3 位作者 王蓉芳 吴建农 丁明 张德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90-392,共3页
关键词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学 NSCLC 手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海鸣 徐三荣 +2 位作者 周科军 焦志军 李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2-1115,1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肝衰竭组和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测是否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通过腹腔注入10mg/... 目的:探讨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急性肝衰竭组和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测是否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通过腹腔注入10mg/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5ml/kg,以纠正肝衰竭大鼠的低T3状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并用光镜观察肝细胞的变化和凋亡。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存在低T3状态,治疗组大鼠肝衰竭表现轻,48h存活率显著高于急性肝衰竭组(P<0.05)。急性肝衰竭组大鼠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而治疗组肝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预后,并且对急性肝衰竭时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 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疼痛预防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宜庭 包磊 +5 位作者 周英凤 朱丽群 曹松梅 米元元 刘倩 陈吉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82-86,共5页
目的总结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疼痛预防的最佳证据,为预防术后咽喉疼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针对围手术期咽喉疼痛预防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信息册、指南、证据总结、系... 目的总结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疼痛预防的最佳证据,为预防术后咽喉疼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8月针对围手术期咽喉疼痛预防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最佳实践信息册、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从咽喉疼痛评估、插管策略、预防药物、套囊管理、拔管管理方面总结20条最佳证据。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最佳证据的临床转化及应用来减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疼痛 围手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 舒适度 循证护理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组织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大鹏 吴燕 +3 位作者 岳佳伟 孙继芾 王家伦 黄永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分析髓核组织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HtrA1)的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36例需手术摘除髓核组织的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据矢状位T2加权相磁共振对拟手术节段予Pfirrmann分级;采用逆转录PCR及W... 目的分析髓核组织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HtrA1)的表达水平与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36例需手术摘除髓核组织的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据矢状位T2加权相磁共振对拟手术节段予Pfirrmann分级;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核组织中HtrA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髓核组织HtrA1的表达水平与Pfirrmann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6例椎间盘经磁共振成像检查,Pfirrmann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7例、Ⅴ级5例;髓核组织Ht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Pfirrmann等级增高而增加,经Bonferroni检验,除Ⅳ、Ⅴ级间外(P>0.05),余各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Ht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Pfirrmann分级间存在秩相关关系(P<0.000 1)。结论髓核组织Htr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Pfirrmann等级增高而升高,提示HtrA1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 磁共振成像 Pfirrman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