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贾中正 张军 +4 位作者 汤伟军 吴献华 顾红梅 耿道颖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患者经过DCE-MRI成像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值、Ve值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Ktrans值、Ve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切峰值及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除了Ⅲ级与Ⅳ级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值、Ve值均与胶质瘤分级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与Ve的最佳切峰值为鉴别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低级别胶质瘤(LGG)与高级别胶质瘤(HGG)提供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应用DCE-MRI可以为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的通透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容积转运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I对白质微结构介导发病年龄和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云 赵天 +2 位作者 谢杰 王琪 李月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5,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脑白质微结构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脑白质微结构在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集的60例抑郁症患者(早发性抑郁症组26例、晚...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脑白质微结构及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脑白质微结构在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设计。对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收集的60例抑郁症患者(早发性抑郁症组26例、晚发性抑郁症组34例)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并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进行分析。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比较早发性抑郁症组和晚发性抑郁症组的白质微结构。发病年龄、差异性白质微结构、抑郁症严重程度三者的相互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差异性白质微结构在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潜在联系中的作用。结果早发性和晚发性抑郁症组的发病年龄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2,P=0.007;r=0.435,P=0.010)。与早发性抑郁症组相比,晚发性抑郁症组左侧内囊、右侧矢状层(包括下额枕束和下纵束)FA值显著降低(P<0.05)。在控制协变量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协变量后,抑郁症患者左侧内囊、右侧矢状层(包括下额枕束和下纵束)FA值分别与发病年龄、HAM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4,P=0.001;r=-0.594,P=0.001;r=-0.565,P=0.001;r=-0.370,P=0.004)。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左侧内囊FA值在发病年龄和抑郁症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中介效应(ab path=0.155,SE=0.055,95%CI:0.0590.276)。结论左侧内囊FA值介导了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对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发病年龄 白质微结构 抑郁症严重程度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技术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被引量:5
3
作者 贾中正 曹亮 +2 位作者 沈丹丹 张砚满 周学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级31例。每名脑胶质瘤患者术前经过DCE-MRI检查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最大值,术后胶质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CD105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的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Ve值、CD105-MVD的差异,应用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胶质瘤Ktrans值、Ve值与CD105-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CD105-MVD均小于高级别胶质瘤(P<0.001,P<0.001,P<0.001)。高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均与CD105-MVD正相关(P<0.001,P<0.001)。结论:DCE-MRI可以定量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容积转运常数 微血管密度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 SSF联合ASiR-V算法在高心率CCTA中的应用价值-体模实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如刚 王冬青 +2 位作者 赵志伟 张礼荣 朱海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采用心脏动态体模,探讨SSF算法在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及ASiR-V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分别设为100、110和120次/min,采用256层Revolution CT对心脏动... 目的:采用心脏动态体模,探讨SSF算法在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及ASiR-V算法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分别设为100、110和120次/min,采用256层Revolution CT对心脏动态体模行冠状动脉CT扫描。管电压:80、100和120k V;ASiR-V权重依次设置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噪声指数(NI):30、35和40HU;智能管电流(smart m A);X线管转速:0.28s/r;前置心电门控,曝光时间窗:单个心动周期的5%~95%RR间期。分别以标准(standard,STD)算法和SSF(snap shot freeze,SSF)算法重组图像,分别设为标准算法组和运动伪影抑制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并且分析影响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因素。结果:SSF算法改善CCTA图像质量有统计学意义(3.56±0.32vs.2.65±0.55,P<0.05);ASiR-V、心率、管电压、NI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率、ASiR-V、管电压及NI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ASiR-V为主要影响因素,b值为0.852。结论:SSF联合ASiR-V算法可以改善高心率(100~120次/min)CCTA的图像质量并且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模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迭代重建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