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改变联合肛管插入深度的改进在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菊红 严凌花 钱燕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体位改变联合肛管插入深度的改进在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中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门诊就诊且需作辅助检查的患儿104例,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联合增加肛管插入深度... 目的探讨实施体位改变联合肛管插入深度的改进在婴幼儿水合氯醛灌肠中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门诊就诊且需作辅助检查的患儿104例,按1∶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联合增加肛管插入深度行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对照组按传统保留灌肠法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平均入睡时间、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药物制动效果、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灌肠后平均入睡时间少于对照组、插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灌肠后药物制动效果及Ramsay评分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俯卧位联合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的改进行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效果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式保留灌肠法 婴幼儿 水合氯醛 辅助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生长方式的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卫国 郑芳 +3 位作者 庄莹 李梅 朱海峰 吴建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941,共3页
患者女性,6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无其他伴随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腹部CT示结肠占位。肠镜示结肠不规则隆起,结肠癌可能。肠镜病理活检:恶性肿瘤,... 患者女性,6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无其他伴随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腹部CT示结肠占位。肠镜示结肠不规则隆起,结肠癌可能。肠镜病理活检: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癌。予mFOLFOX6方案化疗3次,患者腹痛稍好转,复查腹部CT:(1)降结肠占位伴周围淋巴结转移,考虑癌;(2)盆腔左侧囊性包块,考虑畸胎瘤;(3)腹腔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术中见右侧肝肾隐窝、右侧腹膜后多个串珠状互相融合肿大淋巴结,质地坚硬,考虑为转移癌;在降结肠近乙状结肠处触及一质地坚硬肿块,大小6.0 cm×6.0 cm×5.0 cm,穿透浆膜层,活动度欠佳,致结肠不全梗阻,近端肠管轻度扩张;病灶所在处结肠旁、左侧结肠系膜内以及结肠下动脉根部淋巴结串珠状肿大融合。左侧附件处可见一直径5.0 cm大小囊实性肿块,考虑畸胎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浆液性腺癌 肠腔内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萍 王慧之 +1 位作者 王德强 刘骏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5-1131,共7页
目的检测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研究PRMT5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作用。方法(1)利用GEO数据库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PRMT5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慢性萎... 目的检测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研究PRMT5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作用。方法(1)利用GEO数据库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PRMT5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以及早期胃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通过Ualcan、HPA肿瘤数据库分析PRMT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RMT5在胃癌细胞中的蛋白表达。(2)通过质粒调控胃癌细胞PRMT5表达,并运用Western blot及RT-PCR验证其效率。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探究PRMT5调控胃癌细胞增殖以及迁移、侵袭能力。(3)通过Western blot分析PRMT5对胃癌上皮细胞相关蛋白和间质细胞相关蛋白影响。结果GEO数据库显示PRMT5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至早期胃癌中表达逐渐升高,Ualcan、HPA数据库显示PRMT5在胃癌组织中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胃正常黏膜组织升高。调控胃癌细胞PRMT5表达后,结果显示PRMT5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增殖能力,促进间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抑制上皮细胞蛋白表达。结论在胃癌组织中PRMT5呈相对高表达,具有促进胃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以及EMT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MT5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先后顺序对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丁晓燕 陈京龙 +5 位作者 孙巍 李文东 郭晓笛 申燕军 孙莎莎 庄秀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03-2609,共7页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过程中,RFA不同时间顺序对于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1月-2017年8月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8例,依据RFA的时间顺序分... 目的探讨在射频消融(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过程中,RFA不同时间顺序对于患者安全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11年1月-2017年8月RFA联合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8例,依据RFA的时间顺序分为2组,一组为RFA序贯全身化疗±靶向治疗(A组,n=25),另一组为先化疗±靶向治疗后RFA(B组,n=23);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患者继续口服希罗达直至疾病进展或副反应不可耐受。主要观察终点为肿瘤客观缓解率,次要观察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 A组肿瘤客观缓解率(68. 0%,其中CR 8例、PR 9例)与B组(43. 5%,其中CR 2例、PR 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927,P=0. 087)。A组和B组中位TTP分别为9. 0个月和8. 0个月,中位OS分别为33个月和30个月,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660、0. 562,P值均> 0. 05)。对于单纯肝转移患者,A组和B组中位TTP分别为15. 0个月和8. 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331,P=0. 037)。A组和B组患者的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程度类似(P值均> 0. 05)。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轻中度,最常见的轻度不良反应(不良事件Ⅰ~Ⅱ度)依次为白细胞下降(93. 8%)、恶心(91. 7%)、腹痛(81. 3%)等。无致死性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治疗相关Ⅲ、Ⅳ度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占29. 2%(14例)。所有副反应均缓解且无后遗症。结论 RFA联合XELOX-希罗达维持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肝转移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可。对于结直肠癌单纯肝转移的患者,先行RFA后化疗可能会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结直肠肿瘤 导管消融术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