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实施 被引量:1
1
作者 真启云 苏宙 +2 位作者 瞿辉武 崔莉莉 戴婷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 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术前训练、加强止血带时间管理、冷疗管理、徒手淋巴引流管理、肌内效贴管理、康复运动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肢肿胀值及消肿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术后第5、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消肿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肢体肿胀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徒手淋巴引流 肌内效贴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控制炎症和氧化损伤减少M1型小胶质细胞并促进H2O2处理后PC12细胞的存活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晓鹏 史航 +7 位作者 张磊 刘中 李克威 钱玲玲 朱星宇 杨康佳 付强 丁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目的探究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MSCs-exo)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潜在修复作用。方法从大鼠鼻黏膜中分离培养EM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EMSCs-exo,并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和Westernblot... 目的探究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MSCs-exo)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潜在修复作用。方法从大鼠鼻黏膜中分离培养EM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EMSCs-exo,并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利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小胶质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根据BCA法测得的蛋白浓度对EMSCs-exo进行定量分析。设置对照组、含100μg/L脂多糖(LPS)的组和含LPS及37.5mg/L或75mg/LEMSCs-exo的组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含400μmol/LH2O2的组和含H2O2及37.5mg/L或75mg/LEMSCs-exo的组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测定小胶质细胞各组Arg1和iNOS蛋白和mRNA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上清中IL-6、IL-10和IGF-1的浓度。通过CCK-8和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各组的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MSCs高表达标志物Nestin、CD44、CD105、Vimentin。透射电镜显示EMSCs-exo呈典型的杯状结构,NTA显示其平均粒径为142nm,Westernblot显示其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不表达Vimentin。当小胶质细胞在LPS环境中时,75mg/L的EMSCs-exo能够有效提高其Arg1蛋白量、降低iNOS蛋白量(P<0.05),且相比于37.5mg/L的浓度,其更能有效提高其Arg1mRNA水平和IGF-1、IL-10(P<0.05)的生成,降低iNOSmRNA水平和IL-6的生成(P<0.05);也更有效促进H2O2环境中PC12细胞的存活,降低凋亡率(P<0.05)。结论75mg/L的EMSCs-exo在体外有效减少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减轻氧化应激下的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因此在控制脊髓继发性损伤中具有一定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氧化应激 脊髓继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肿胀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宙 真启云 +3 位作者 戴婷婷 瞿辉武 崔莉莉 王嘉玮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8-1874,共7页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下肢肿胀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制订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下肢肿胀护理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骨科协会网站及数据库等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下...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下肢肿胀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制订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下肢肿胀护理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骨科协会网站及数据库等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下肢肿胀管理的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相关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9月30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选择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提取证据资料。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5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总结了包括术前预处理、失血预防策略、康复运动管理、下肢肿胀护理及延续护理共5个方面的18条证据。结论:总结的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肿胀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可指导医护人员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的康复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肿胀 管理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大鼠模型中leptin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汪雷 刘林娟 +3 位作者 肖黎 姚翔 丁华 潘展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88-3690,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合并骨折动物血清及骨痂中leptin表达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骨折组及骨折合并SCI组(以下简称合并组),建立SCI及股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在1、7、14、21、28 d处死,...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合并骨折动物血清及骨痂中leptin表达变化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CI组、骨折组及骨折合并SCI组(以下简称合并组),建立SCI及股骨骨折的动物模型,分别在1、7、14、21、28 d处死,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eptin水平,在14、21、28 d利用CT测量骨痂形成情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内leptin水平。结果:第1、7、14、21天,骨折组、SCI组及合并组测得血清leptin浓度均较对照组有增高(P<0.05),其中合并组在7、14和21 d显著高于骨折组(P<0.05),在14、21 d显著高于SCI组(P<0.05)。术后21、28 d,合并组的骨痂体积均显著高于骨折组(P<0.001)。结论 :SCI之后骨折愈合过程中leptin的表达明显增高,骨折愈合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脊髓损伤 LEPTIN 骨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后位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樊晓臣 翁柳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8-1039,共2页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骨的脆性增加.轻微外力或者跌倒即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尤以女性多见。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3种方法进行治疗,...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骨的脆性增加.轻微外力或者跌倒即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尤以女性多见。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3种方法进行治疗,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石膏固定治疗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旋后位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固定架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dner综合征的综合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姚翔 胡敏杰 +2 位作者 吕斌 张向征 刘圣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诊断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家族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结果7例患者中,浅表肿物5例,深部肿物3例;肠道多发性息肉7例,其中癌变或重度异... 目的探讨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诊断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家族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结果7例患者中,浅表肿物5例,深部肿物3例;肠道多发性息肉7例,其中癌变或重度异形增生4例;阻生牙3例;颅面部骨瘤3例。4例有家族史。7例肠镜下均可见肠道多发性息肉,4例伴有部分癌变,CT及MRI均可见肠道外肿物,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结论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DNER综合征 腺瘤息肉病 结肠 纤维瘤病 侵袭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围术期分级暴露运动实施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莉莉 李真 真启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分级暴露运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恐动症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围术期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围术期分级暴露运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恐动症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围术期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分级暴露运动3个月。结果两组恐动症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显著,JOA评分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显著,且试验组住院期间治疗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分级暴露运动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恐动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术后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恐动症 分级暴露运动 腰椎功能 功能锻炼 依从性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