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江苏大学流体机械专业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袁寿其 王谦 +2 位作者 杨敏官 陈汇龙 施爱平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第3期80-83,共4页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21世纪面临的重要使命。由此,应依据以"4C"能力为核心的一流人才培养理念和流体机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改革思路,并在实践中注重构建课程新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创建立体化的工程实践...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21世纪面临的重要使命。由此,应依据以"4C"能力为核心的一流人才培养理念和流体机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改革思路,并在实践中注重构建课程新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创建立体化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践基础上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机械 人才培养 工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知识经济 加快动力工程教育改革 被引量:1
2
作者 施爱平 《排灌机械》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我国动力工程教育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更为培养现代化的动力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以及通才与专才相互结合三个层面提出加快高校动力工程教育改革 ,培养现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我国动力工程教育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更为培养现代化的动力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以及通才与专才相互结合三个层面提出加快高校动力工程教育改革 ,培养现代化的动力工程技术人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工程 教育改革 知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ES耦合FW-H方法的吊舱推进器水动力噪声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波 梅子逸 +2 位作者 张宁 赖元庆 倪丹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700,共8页
为研究吊舱推进器非定常流场和诱发的声场结构,采用DDES耦合FW-H方法,对其开展了高精度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吊柱诱发的强烈动静干涉作用,使螺旋桨至吊柱区域内的压力脉动幅值上升;吊舱推进器的涡量分布较为复杂,由于吊舱体的... 为研究吊舱推进器非定常流场和诱发的声场结构,采用DDES耦合FW-H方法,对其开展了高精度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吊柱诱发的强烈动静干涉作用,使螺旋桨至吊柱区域内的压力脉动幅值上升;吊舱推进器的涡量分布较为复杂,由于吊舱体的扰流作用,除螺旋桨本身产生的主、副涡外,还出现干涉尾涡结构,且主涡区向上偏移.通过计算盘面上各个声接收点处的谐波频率标准差发现,声场在浆盘面上无明显声指向性.通过设置空间曲面内的声接收点阵列,获得了吊舱推进器的声场空间分布特性.发现轴频和叶频始终是其主要频率;在螺旋桨桨盘面附近的声压脉动无明显指向性,但在空间曲面上,轴频和叶频的分布特征明显,存在有明显形状的高低值区;在吊舱推进器后方,声压逐渐衰减,但叶频处能量衰减趋势小于轴频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舱推进器 延迟分离涡模拟 非定常流场 水动力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江苏省级轮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人才培养
4
作者 夏兆旺 方媛媛 +2 位作者 温华兵 包振明 孙瑶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89-291,共3页
结合江苏科技大学省级船舶轮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多广度工程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并优化了课程群体系。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效果明... 结合江苏科技大学省级船舶轮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多广度工程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并优化了课程群体系。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效果明显,对专业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课程改革 实验体系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空化的微通道设备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金凤 徐笑 +2 位作者 赵东波 张静 王禹涵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6-675,共10页
针对微通道设备中的水动力空化现象,从限流元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工作流体和通道粗糙度3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规律.限流元件的常见形状主要有微孔、微文丘里、微隔膜和微柱,不同几何形状的限流元件具有不同的空化流动特性;限流元件自身... 针对微通道设备中的水动力空化现象,从限流元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工作流体和通道粗糙度3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规律.限流元件的常见形状主要有微孔、微文丘里、微隔膜和微柱,不同几何形状的限流元件具有不同的空化流动特性;限流元件自身的尺寸参数以及尺寸缩小引起的尺度效应都对空化流型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工作流体包含去离子水、乙醇、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制冷剂(R-123)、聚乙烯醇(PVA)微泡(MBs)悬浮液、全氟戊烷(PFC5)悬浮液、二氧化钛(TiO_(2))纳米颗粒悬浮液、多元液体混合物等;与水相比,其余工作流体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空化强度.粗糙度的引入主要体现于通道的表面粗糙元件和侧壁粗糙元件,其空化强度相较于光滑表面得到明显提高.微通道水动力空化设备主要应用于能量收集、液相剥离和生物医学领域.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微尺度水动力空化的研究现状,设想了微通道设备中的水动力空化现象的潜在研究方向及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设备 微流体技术 限流元件 工作流体 通道粗糙度 水动力空化 空化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限域条件下油滴驱替强化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吴艳 李彬 +5 位作者 鞠明东 向伟 王海 王贞涛 王军锋 王振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93-5402,共10页
纳米流体驱油技术能有效提高非常规石油开采效率,但其潜在的微观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从分子间总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雷诺数(Re)、纳米颗粒(NPs)类型、纳米颗粒浓度、岩层亲/疏油性和岩层表面微结构对驱油... 纳米流体驱油技术能有效提高非常规石油开采效率,但其潜在的微观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从分子间总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雷诺数(Re)、纳米颗粒(NPs)类型、纳米颗粒浓度、岩层亲/疏油性和岩层表面微结构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量子化学计算和弱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分子极性指数(MPI)越高,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原油分子的MPI越高,越容易被来流驱替;原油分子的MPI越低,越容易吸附于岩层。另外,在无外加驱油剂的情况下,油滴与金板间的吸引作用更加明显。根据总相互作用可知,当Re越大、采用纳米颗粒CAAL(3条羧酸链和3条烷烃链修饰的SiO_(2))的浓度越大、岩层的疏油性越强和岩层表面凹陷越小时,油滴与岩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小,驱油效率越高。本文对改进现有驱油技术、提高驱油效率以及改善采出原油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微尺度 多相流 驱油 分子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CFD计算的离心泵蜗壳模型优化方法
7
作者 谈明高 蒋振清 +2 位作者 刘厚林 吴贤芳 邵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7,共7页
由于离心泵蜗壳模型结构较为复杂,在进行三维建模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复杂的几何操作,导致在CAD模型表面会出现碎面,使后续CFD计算的网格划分环节难以进行.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对蜗壳水力图和三维模型进行分析,结合蜗壳模型中的碎面特点... 由于离心泵蜗壳模型结构较为复杂,在进行三维建模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复杂的几何操作,导致在CAD模型表面会出现碎面,使后续CFD计算的网格划分环节难以进行.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对蜗壳水力图和三维模型进行分析,结合蜗壳模型中的碎面特点,给出了碎面定义;然后通过构建蜗壳CAD模型的属性邻接图,并利用拓扑信息和几何信息的映射关系实现了碎面识别;最后基于几何面的优化方法,针对蜗壳模型中存在碎面较多的曲面类型,根据其几何参数进行相应的基面构造,并使用基面对存在碎面的曲面进行拟合,完成了碎面修复.基于Open CASCADE平台实现了蜗壳优化算法,结合不同类型蜗壳应用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能够为离心泵CAD/CFD一体化设计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蜗壳 CAD模型 碎面修复 碎面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燃气加热器中折流板的应力分析与优化
8
作者 杜敏 张帅平 +2 位作者 张永春 王跃成 张嘉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加热器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折流板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安全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应力分析,选取危险截面路径进行应力线性化分析,并根据安全评定结果对折流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对折流板的应力... 为了研究加热器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折流板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安全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应力分析,选取危险截面路径进行应力线性化分析,并根据安全评定结果对折流板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尖角造成的应力集中对折流板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其薄膜应力P L过高是导致应力评定危险的主要原因;折流板整体应力大小随着燃料进口速度的增大而增高,温度与热应力大小呈正相关,在不同速度下应力变化趋势相似,换热管束与折流板连接处的结构不连续会造成应力升高;优化方案中,当钝化尖角后,折流板最大热应力降低16.7%,再覆盖热障涂层时的最大热应力较钝化尖角时降低44.5%,较原始结构降低53.7%,且整体热应力下降,优化后折流板强度评定为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 温度场 热流固耦合 热应力 应力评定 热障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径管内流噪声特性及优化研究
9
作者 谈明高 王昊晨 +3 位作者 刘厚林 吴登昊 吴江海 吴贤芳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变径管内流噪声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对变径管内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脉动压力分析管内声源强度分布,利用Lighthill声比拟理论提取声源,进而通过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变径管内声场,并通过试验对... 为探究变径管内流噪声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对变径管内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脉动压力分析管内声源强度分布,利用Lighthill声比拟理论提取声源,进而通过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变径管内声场,并通过试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以总声压级(OSPL)作为优化评判标准,采用双曲线结构对变径管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有效预测管道内流噪声,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变径管内的压力脉动强度峰值集中于进口与出口变径处,其脉动压力均方根(Cp,RMS)最大值分别为0.086 3和0.083 1;变径处、出口及进口的总声压级依次为138.07 dB,135.48 dB,134.35 dB;双曲线结构显著降低了变径处的压力脉动及管内流动噪声,进口、变径处及出口的流噪声总声压级分别降低7.37%,8.85%和8.23%。研究为变径管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径管 内流噪声 脉动压力 双曲线优化结构 降噪优化 计算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涡结构的时空演化
10
作者 赵斌娟 宋英南 +2 位作者 黄忠富 付燕霞 陈汇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揭示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在空化工况下内部涡结构的演化情况,在空化数为0.142的工况下使用Ω涡识别方法对其内部涡结构进行识别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对涡结构特征演化的影响,并分析了1个周期内涡量运输方程各项对涡结构演化的贡献... 为揭示混流式喷水推进泵在空化工况下内部涡结构的演化情况,在空化数为0.142的工况下使用Ω涡识别方法对其内部涡结构进行识别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化对涡结构特征演化的影响,并分析了1个周期内涡量运输方程各项对涡结构演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空化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部流动复杂,极易产生旋涡,主要的涡结构有叶顶泄漏涡、次级泄漏涡、垂直空化涡和次级泄漏衍生涡;随着三角形空化的坍缩,进口附着涡的涡结构尺度增加,但叶顶泄漏涡因为空泡逐渐增大的缘故涡量逐渐减小;1个周期内,喷水推进泵内空泡尺度较大时,涡结构数量较多,但强度较小.空泡尺度较小时,涡结构尺度较小,强度较大;通过对涡量运输方程进行分解可以发现,拉伸扭曲项的分布与涡量分布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压缩膨胀项的量级最高,对垂直空化涡和脱落涡的变化较为敏感,斜压扭矩项在垂直空化涡的发生位置量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泵 空化工况 涡结构 Ω方法 涡量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策略对甲醇/汽油转子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范宝伟 吴莹新 +5 位作者 姜鹏飞 刘伟康 徐林勋 潘剑锋 霍思全 李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以缸内直喷甲醇/汽油转子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CONVERGE软件对转子发动机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且选取了RNG k-ε湍流模型、SAGE燃烧模型和DPM喷雾模型,以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拟数据之间的平均误差不超过... 以缸内直喷甲醇/汽油转子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CONVERGE软件对转子发动机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且选取了RNG k-ε湍流模型、SAGE燃烧模型和DPM喷雾模型,以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拟数据之间的平均误差不超过5%,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模型可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喷射策略对转子发动机缸内流场和火焰传播的影响。当喷射位置在缸体长轴线及以上时,喷射角度越大,缸内湍流强度越强。并且,在上止点时刻,喷射位置在长轴线以上40 mm处,喷射角度为+40°的火焰传播面积是同一喷射位置下喷射角度为0°的3倍。在甲醇掺混比为20%的计算工况下,当喷油器在长轴线以上20 mm处的喷射位置,喷射角度为+40°时,转子发动机的缸内压力峰值最高,为23.6 bar,并且具有较小的碳氢化合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发动机 甲醇/汽油 缸内直喷 射流点火 喷射策略 缸内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致噪声仿真计算
12
作者 刘厚林 郭成宇 +2 位作者 吴贤芳 谈明高 赵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基于Lighthill声比拟理论,采用混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量变化对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致噪声的声压级频域特性和总声压级等的影响及其与内流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声压级主频均为轴频,并可见2倍轴频的谐频.小流量和设计流量下,主频处声... 基于Lighthill声比拟理论,采用混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流量变化对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致噪声的声压级频域特性和总声压级等的影响及其与内流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声压级主频均为轴频,并可见2倍轴频的谐频.小流量和设计流量下,主频处声压级幅值沿流向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沿径向先上升后下降,并存在叶频及其倍频的谐频;大流量下,其沿流向下降,沿径向先下降后上升,未见叶频或其倍频的谐频分布.出口段靠近叶轮区域的主频处声压级幅值随流量增加上升,而远离该区域则先上升后下降;轴线附近区域的噪声逐渐增强.总声压级随流量增加而上升;流向上,总声压级逐渐降低,且在大流量下噪声衰减速度更为缓慢;径向上,总声压级最高值随着径向区域所在的流向距离增加而逐渐靠近轴线.影响不同流量下无轴泵喷推进器噪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出口段靠近叶轮区域的速度梯度和2个旋涡的大小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泵喷推进器 Lighthill声比拟理论 流致噪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扬矿泵叶轮时序效应
13
作者 谈明高 蒋耀涵 +3 位作者 吴贤芳 刘厚林 马皓晨 吴登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1029,共13页
为研究叶轮时序角度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两级扬矿泵全流场采用CFD-DEM法进行数值计算,并设计了0°、30°和60°三组叶轮时序方案,分析了叶轮时序效应对扬矿泵外特性、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 为研究叶轮时序角度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对两级扬矿泵全流场采用CFD-DEM法进行数值计算,并设计了0°、30°和60°三组叶轮时序方案,分析了叶轮时序效应对扬矿泵外特性、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性、磨损分布以及内流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序角度的增加,扬矿泵外特性最大增幅为1.7%,颗粒平均速度最大增幅为1.91%,颗粒速度的提升增强了颗粒的流动性,从而减缓了泵内颗粒的堵塞情况;时序角度的增加能够减少泵内颗粒的碰撞次数,总碰撞次数最大降幅为5.01%;改变时序角度,泵内总磨损最大降幅为6.45%,且叶轮叶片、导叶叶片和导叶前盖板的磨损量最大降幅分别为12.15%、8.08%和8.06%。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时序角度下扬矿泵的内流性能,发现时序效应能够优化次级叶轮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可降低部分流域的高颗粒体积分数区域面积,从而改善泵内流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固液两相流 时序效应 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同步/分步技术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赵卫东 张卫军 +2 位作者 王柏林 樊永胜 王军锋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为实现纤维素的清洁、高效水解,提出了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并考量工作电压、放电气隙及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并对制酸-水解同步/分步2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电场及放电... 为实现纤维素的清洁、高效水解,提出了等离子体酸制备与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并考量工作电压、放电气隙及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并对制酸-水解同步/分步2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电场及放电等离子体强化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反应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制酸-水解同步方案较分步方案,纤维素转化率增加了10.5个百分点,纤维素平均转化速度提升了约32.7%,平均比能耗降低了约83.3%。与草酸催化纤维素水解方案相比,制酸-水解同步技术方案的葡萄糖得率提升了约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酸 纤维素 水解 电场强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扬矿泵内导叶时序效应
15
作者 吴贤芳 王美意 +3 位作者 刘厚林 谈明高 吴登昊 朱新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5-2983,共9页
为研究导叶时序效应对固液两相流扬矿泵的影响规律,以1台两级扬矿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ANSDEM耦合法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了扬矿泵内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及其磨损特性,分析了0°、22.5°和45°这3种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曲... 为研究导叶时序效应对固液两相流扬矿泵的影响规律,以1台两级扬矿泵为研究对象,采用RANSDEM耦合法并结合Archard磨损模型,模拟了扬矿泵内粗颗粒固液两相流及其磨损特性,分析了0°、22.5°和45°这3种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曲线、颗粒速度分布、颗粒碰撞特性、壁面磨损和内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液两相工况下,导叶时序对泵外特性未产生显著影响,3组时序方案下扬程和效率的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0.47%;随着导叶时序角度增大,泵内高速颗粒数量增多,进而导致颗粒的平均过泵速度增大,最大涨幅为1.20%;增大导叶时序角度能够降低泵内颗粒碰撞总次数,最大降幅为3.17%;增大导叶时序角度,泵内壁面受到的总磨损量逐渐降低,最大降幅为2.30%,在次级泵段,次级叶轮叶片、次级导叶叶片和次级导叶前盖板受到的磨损降幅较明显,最大降幅分别为6.07%、7.19%和7.67%。增大导叶的时序角度能够减小次级叶轮叶片内低速颗粒的数量,优化次级导叶叶片内颗粒体积分数的分布结构,提升扬矿泵内颗粒的通过性能,降低泵内堵塞,减轻壁面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导叶时序 数值模拟 固液两相流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多热源下拓扑优化通道平板脉动热管的传热特性
16
作者 孙芹 周国庆 +3 位作者 翟万领 高山 罗倩倩 屈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6-1017,共12页
借助湿刻技术在合金铜材上制作了传统蛇形结构和拓扑结构平板脉动热管,以R141b为工质,比较了上述两种热管在局部加热(加热面积15 mm×15 mm,20 mm×20 mm和25 mm×25 mm)情况下的启动与传热性能差异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 借助湿刻技术在合金铜材上制作了传统蛇形结构和拓扑结构平板脉动热管,以R141b为工质,比较了上述两种热管在局部加热(加热面积15 mm×15 mm,20 mm×20 mm和25 mm×25 mm)情况下的启动与传热性能差异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传统型和拓扑型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均随着局部加热面积的增大而增强。相比于传统平板脉动热管,拓扑优化设计能够将热管通道集中分布在局部热源内,有效增大加热段蒸发/沸腾区域的面积,从而弱化热源面积对其启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传统型脉动热管在多局部热源加热条件下的启动可分为“突变”和“平缓变化”两种方式,与单一均匀热源加热的启动方式相似,但拓扑型脉动热管在所有工况下的启动过程中均无温度突变行为。拓扑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热管整体的均温性和传热极限,尤其是可以改善较小热源面积和中低加热功率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在热源面积为15 mm×15 mm和加热功率约为75 W时,其有效热导率比传统热管提高约41.8%。具有拓扑优化通道的脉动热管能够弥补传统脉动热管在局部多热源散热应用中的不足,并表现出良好的均温性和传热极限,从而拓宽脉动热管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拓扑优化 传热 启动 多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TiN纳米流体性能
17
作者 韩新月 王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研究TiN纳米流体在直接吸收式集热器(DASC)内的光热转换性能,首先使用聚丙烯酸(PAA)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乙二醇基TiN-PAA纳米流体,将该纳米流体在室温下静置观察其长期稳定性,发现100 mg/L TiN-PAA纳米流体静置310 d后,平均光谱透过率... 为了研究TiN纳米流体在直接吸收式集热器(DASC)内的光热转换性能,首先使用聚丙烯酸(PAA)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乙二醇基TiN-PAA纳米流体,将该纳米流体在室温下静置观察其长期稳定性,发现100 mg/L TiN-PAA纳米流体静置310 d后,平均光谱透过率仅上升1.908%.然后研究了TiN-PAA纳米流体在DASC内的光热转换性能,分别讨论了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体积流量和光强对其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2.0 h后,相比基液,纳米流体的最终温度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100 mg/L TiN-PAA纳米流体的最终温度为80.12℃;纳米流体的效率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体积流量从1 mL/min增加到3 mL/min时,75 mg/L TiN-PAA纳米流体的效率增加了32.69%;随着光强的增加,TiN-PAA纳米流体的效率逐渐降低,当光强为800 W/m^(2)时,75 mg/L TiN-PAA纳米流体的效率达到了6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转换 太阳能集热器 TiN纳米颗粒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微通道内HFE-7100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18
作者 王迎慧 龚莹 王耀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3,共7页
为降低受热壁面温度、提升壁温分布均匀性,针对HFE-7100在波形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其结构、加密方式对工质在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微通道全程加密(增大波幅与波距之比,从0.04增至0.08),通道... 为降低受热壁面温度、提升壁温分布均匀性,针对HFE-7100在波形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其结构、加密方式对工质在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微通道全程加密(增大波幅与波距之比,从0.04增至0.08),通道出口段的汽泡等效直径减小,汽液两相的片段环状流得到抑制,但通道进出口压降增幅明显(最大增幅达140.54%);局部加密微通道的上游、中游或下游,均可有效抑制出口段片段环状流的出现,降低受热壁面温度,改善壁温分布均匀性;比较发现,下游局部加密方式降低微通道内的汽泡生长速率更为显著,壁温及分布的调控效果与全程加密方式相当,但进出口压降可减小34.23%.综合分析,微通道下游局部加密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波形微通道的流动沸腾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微通道 流动沸腾 汽泡 汽液两相流 壁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光学发动机PPC低温燃烧模式碳烟生成特性试验研究
19
作者 邵壮 李卫民 +3 位作者 陈及 赵新强 周秀成 马晓涵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23,共9页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 采用光学发动机和双色法测试技术开展了甲醇-加氢催化生物柴油(hydrogenated catalytic biodiesel,HCB)在部分预混压燃(partially premixed combustion,PPC)低温燃烧模式下的燃烧特性和碳烟瞬态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喷时刻的提前,燃用M0(100%HCB)与M15(15%甲醇,25%正辛醇和60%HCB)的峰值缸压先增大后减小,甲醇的掺混降低了混合燃油的活性,导致在相同直喷时刻下M15燃烧相位滞后于M0。在PPC燃烧模式燃烧初期,甲醇蒸发吸热导致M15燃油火焰温度小于M0燃油,但随着燃烧的发展,由于M15有更高的氧含量以及更均匀的燃油分布,燃烧后期M15的充分燃烧不仅使其火焰温度逐渐大于M0,还显著降低了燃烧过程中碳烟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发动机 双色法 加氢催化生物柴油 甲醇 火焰温度 碳烟 低温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泵叶片三维造型原理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方飞 阎楚良 林洪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7,共3页
CAD与 CAE、CAM脱节是目前水泵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作者从现有的水力设计 CAD软件出发 ,利用开发的数据预处理程序 ,实现从型值点到轴面截线的反算。结合 Pro/E软件 ,较好地实现了叶轮叶片的实体造型 。
关键词 水力机械 水泵 叶轮 叶片 实体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