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4 位作者 孙光明 欧阳星文 谢红珍 陈辉 吴艳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 目的:研究OX40L/OX40基因组变异与早发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43例年龄<55岁早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PACS)的患者为PACS组、209例早发稳定性心绞痛(PSAP)为PSAP组和138例对照组检测OX40L基因rs3850641 A/G变异位点和OX40基因rs2298212 G/A位点变异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单倍型;用冠脉造影测量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ISA)测试血浆可溶性OX40L(sOX40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OX40L/OX40基因变异与冠心病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和血浆3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OX40L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比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显著增高(OR=1.99,1.83;P=0.021,P=0.0001);而OX40 A等位基因比G等位基因发生PACS风险显著降低(OR=0.49,P=0.002);单倍型GGGG比AAGG(野生型)的PACS风险显著增加(OR=2.11,P=0.033);在4种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被校正后OX40L 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及单倍型GGGG与PACS风险仍具有独立关联性(OR=1.97、1.78、2.01,P=0.026、0.001、0.038),OX40 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对PACS风险仍有独立的关联性(OR=0.31、0.45;P=0.043、0.0001);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增加;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血管病变支数≥3支的百分率和狭窄程度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OX40L基因型GG+AG比AA型血浆可溶性OX40L、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增高;OX40基因型AA+GA比GG型三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40L/OX40基因组变异可能与PACS风险、冠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因子的表达的正反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型 OX40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A 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易感性、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4 位作者 谢红珍 欧阳星文 王士强 陈辉 吴艳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HD)易感性、病变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对184例CHD患者和118例对照组(CTL)分别检测LTA 80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 目的研究淋巴毒素-α(LTA)804C/A基因变异与冠心病(CHD)易感性、病变严重度和分子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对184例CHD患者和118例对照组(CTL)分别检测LTA 80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试病变血管支数(DVN)和狭窄程度积分(SSI);用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LT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LTA基因变异与CHD易感风险、DVN、SSI、血浆LTA、CRP、VCAM-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LTA 804C/A变异与CHD患病风险显著关联(AA+CA基因型OR=1.47,A等位基因OR=1.54,均P<0.05),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HD组比CTL组显著增高(均P<0.01);804位点变异型(AA+CA)比野生型(CC)的DVN、SSI、VCAM-1及CRP显著增高(P均<0.05);但血浆LTA无显著变化。结论LTA 804C→A基因变异可能是CHD患病的易感基因型,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有关,但与LTA转录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淋巴毒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左心室能量和能量效率与心脏功能之间的关系
3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2 位作者 赵风兰 马继湘 朱秋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4-616,645,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左心室能量(LVE)及能量效率(EE)与心力储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导管压力-容积势能理论建立心超声技术下LVE和EE的改良模型,采用心超声法与心导管法对比对70例冠心病人(按冠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分3组和按NYHA心功能分... 目的:研究冠心病左心室能量(LVE)及能量效率(EE)与心力储备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导管压力-容积势能理论建立心超声技术下LVE和EE的改良模型,采用心超声法与心导管法对比对70例冠心病人(按冠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分3组和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4组)和28例正常人的LVE指标和射血分数(EF)进行对比研究,绘制不同NYHA分级的压力-容积环能量图。结果:超声法与导管法测得总能量(TE)、搏功(SW)、收缩末势能(ESE)、充盈能(FE)和EE均高度吻合及相关(r=0.80 ̄0.91),随病变血管支数和心功能分级增加ESE、FE、TE逐渐递增、EE和EF逐渐降低,P-V环右上移位,EE在不同心功能分级异常的敏感性较EF显著增高(P<0.05)。结论:超声法LVE和EE评价冠心病人心力储备功能可靠易行,且较EF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与风险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2 位作者 谢红珍 吴艳君 潘啸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47-1748,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术前、术后即刻、1年组对比研究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对PCI全组与溶栓组、不同PCI类型的再通率、血流达...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术前、术后即刻、1年组对比研究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对PCI全组与溶栓组、不同PCI类型的再通率、血流达标率、并发症、疗效积分、事件积分和安全/风险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I术前、术后即刻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心血管事件及6min步行、直径狭窄百分比(PDS)、最小管腔直径(MLD)、TIMI血流Ⅲ级率有极显著的改善(均P<0.01),PCI1年组比术后即刻组PDS显著增高、MLD显著缩小,但临床及血流指标无显著变化;易化PCI比直接PCI和择期PCI并发症及安全/风险比有显著改善;择期PCI比前两PCI组安全/风险比显著降低;药物支架组比裸支架组再狭窄率、晚期腔径丢失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可获较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但有隐匿性靶管腔丢失;不同PCI方案和支架类型可对支架再狭窄和安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关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3 位作者 谢红珍 欧阳星文 程辉 吴艳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惟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48例ACS组患者、21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和138例对照组患者检测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基因...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惟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48例ACS组患者、21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和138例对照组患者检测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浆淋巴毒素α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探索基因型变异与ACS风险、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积分和3个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ACS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TT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73,P<0.01)、T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T+TT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T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管病变支数频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01)。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浆淋巴毒素α、C反应蛋白、血管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变异对ACS易患风险、血管病变程度和炎症级联反应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