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M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秋玲 杨靖 +1 位作者 沈慧玲 许文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6,共13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作为近几年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为实现其功能上的不同作用,巨噬细胞经历了一系列表型的极化,通常存在两个不同的亚群,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炎和杀肿瘤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具...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作为近几年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为实现其功能上的不同作用,巨噬细胞经历了一系列表型的极化,通常存在两个不同的亚群,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炎和杀肿瘤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和促肿瘤作用。其中,TAM主要表现出的M2极化已被发现与多种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并表现出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支持特性。胃癌患者早诊率低,疾病分期晚,预后也较差,具有易于复发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点。目前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胃癌治疗的应用和疗效,因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或药物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TAM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胃癌 预后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评估干预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 被引量:18
2
作者 胡晓梅 彭爱霞 +3 位作者 姜燕萍 程琳 翟剑霜 王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评估干预程序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评估及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规范误吸风险评估程序进行评估及干预。结果干预组误吸及吸入性... 目的探讨规范评估干预程序在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评估及干预措施,干预组采取规范误吸风险评估程序进行评估及干预。结果干预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留置胃管率及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出院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误吸评估干预程序,可有效提高误吸防范效果,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误吸 风险评估 干预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兆亮 糜祖煌 +5 位作者 朱海涛 邢丽丹 陈建国 林新 刘月琴 许化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0-704,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9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以及其基因进化分析。方法 9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某省级医院痰液标本,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C型β-内酰胺酶...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9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以及其基因进化分析。方法 9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某省级医院痰液标本,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9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米渃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91.3%、91.3%、91.3%、89.1%、89.1%、90.2%、67.4%、83.7%、58.7%、84.7%;ADC型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93.5%;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分子进化显示,可分为4个簇群。结论 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在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这有可能是造成青霉素、第一至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和单环类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 ADC型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璐 林莉 朱小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751-2754,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临床治疗,但手术和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非常高。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巨噬细胞的募集及其极化表型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临床治疗,但手术和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非常高。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巨噬细胞的募集及其极化表型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和维持,但巨噬细胞不同极化表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的作用仍有待阐明。本文综述巨噬细胞M1/M2表型转化在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在内异症相关的微环境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极化 组织修复 神经纤维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琰 金龙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5-620,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至12月,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门诊AD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两组均行脑电神经反馈训练,观察组结合针刺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听整合测试... 目的观察针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2022年8月至12月,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门诊AD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两组均行脑电神经反馈训练,观察组结合针刺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听整合测试(IVA-CPT)、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脑电图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VA-CPT综合控制力商、综合注意力商和多动商显著提高(t>3.889,P<0.001),且高于对照组(t>2.040,P<0.05);PSQ各因子分显著降低(t>6.630,P<0.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871,P<0.001);脑电图β波和感觉运动节律显著提高(t>12.432,P<0.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t>7.561,P<0.001);θ波显著降低(t=9.966,P<0.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t=7.257,P<0.001)。结论结合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ADHD患儿脑电,提升注意力和控制力,改善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针刺 脑电图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氢交换蛋白1与肿瘤耐药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琦 池华茂 许文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化疗药物耐药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外排增加、DNA修复增强、凋亡受抑、上皮-间质转化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从而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 化疗药物耐药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外排增加、DNA修复增强、凋亡受抑、上皮-间质转化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从而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以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钠氢交换蛋白(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 NHE1)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调控耐药性的潜在靶标。本文简要介绍钠氢交换蛋白的结构和主要功能,重点阐述钠氢交换蛋白对肿瘤耐药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以及在肿瘤的发展、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蛋白1 肿瘤 耐药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病变脑区FoxG1过表达小鼠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宋黄戎 马思飞 +8 位作者 恽琪 郭美娜 胡沿每 翟鸿儒 薛钦洋 苏令通 王琪 张维宁 王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2-736,共5页
目的制备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变脑区FoxG1转基因小鼠。方法SPF级FoxG1转基因小鼠CAG-loxp-stop-loxp-FoxG1-IRES-EGFP。FoxG1转基因小鼠与海马、皮层及纹状体特异脑区表达Cre重组酶的B6;129-5-HT1Btm1(CreERT)Cr... 目的制备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变脑区FoxG1转基因小鼠。方法SPF级FoxG1转基因小鼠CAG-loxp-stop-loxp-FoxG1-IRES-EGFP。FoxG1转基因小鼠与海马、皮层及纹状体特异脑区表达Cre重组酶的B6;129-5-HT1Btm1(CreERT)Cre工具小鼠交配,获得的子代再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病变脑区FoxG1条件性过表达小鼠。待该基因型小鼠生长至6月龄,他莫昔芬注射诱导该小鼠海马、皮层及纹状体病变脑区过表达FoxG1蛋白。结果成功制备在阿尔茨海默病变脑区FoxG1过表达小鼠。结论应用合理的基因重组策略,获得在阿尔茨海默病变脑区FoxG1过表达小鼠,为FoxG1相关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信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G1 过表达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转录因子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林萍 杨琴 +2 位作者 潘爽生 邱国凤 焦志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和STAT-3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对30例复发性流产(RSA)非孕期患者和30例正常非孕(NNP)妇女抽取抗凝静脉血5ml,Ficol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的变化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和STAT-3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对30例复发性流产(RSA)非孕期患者和30例正常非孕(NNP)妇女抽取抗凝静脉血5ml,Ficol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PBMC培养5小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4和IL-17的水平,同时检测T-bet、GATA-3和STAT-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SA患者Th1细胞的百分比和Th17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NNP组(P<0.05),Th2细胞的百分比低于NNP组(P<0.05)。RSA组PBMC培养上清中IL-4水平低于NNP组(P<0.05),而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NNP组(P<0.05)。RSA患者GATA-3mRNA表达较NNP组减少(P<0.05),而T-bet和STAT-3mRNA明显高于NNP组(P<0.01)。结论:RSA患者PBMC合成IFN-γ和IL-17的水平明显增高,合成IL-4的水平明显降低,表明存在T细胞亚群的分化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受到相应的核转录因子T-bet、GATA-3和STAT-3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T细胞亚群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G1-亨廷顿病潜在的靶向调控因子
9
作者 马思飞 恽琪 +7 位作者 朱永强 胡沿每 宋黄戎 郭美娜 张维宁 刘子重 钱进军 王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7-1402,共6页
目的探讨FoxG1与亨廷顿病的关系却鲜见报道。方法通过qRT-PCR及WB技术检测了亨廷顿的体外模型(细胞系以及皮层神经元过表达突变的亨廷顿蛋白)及体内模型(R6/2转基因小鼠)FoxG1的转录及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FoxG1的神经元保... 目的探讨FoxG1与亨廷顿病的关系却鲜见报道。方法通过qRT-PCR及WB技术检测了亨廷顿的体外模型(细胞系以及皮层神经元过表达突变的亨廷顿蛋白)及体内模型(R6/2转基因小鼠)FoxG1的转录及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FoxG1的神经元保护功能。结果亨廷顿病发生伴随FoxG1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12周亨廷顿病小鼠纹状体、前额皮层FoxG1下调最为明显。此外,FoxG1过表达显著改善了亨廷顿病所伴随的神经元细胞核皱缩和聚集,促进神经元的存活。结论FoxG1为亨廷顿病的潜在调控靶点,当前的研究对亨廷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靶向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FoxG1 转录因子 R6/2小鼠 皮层神经元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网-调控神经精神疾病的双刃剑
10
作者 王佳 恽琪 +5 位作者 马思飞 宋黄戎 郭美娜 胡沿每 钱进军 张维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38-1641,共4页
神经元外周神经网(PNNs)主要是包裹在小清蛋白阳性中间能神经元周围的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结构。PNNs发育、结构及功能的正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执行至关重要。PNNs调控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活性氧ROS对神经元的损伤,也参与了... 神经元外周神经网(PNNs)主要是包裹在小清蛋白阳性中间能神经元周围的一种独特的细胞外基质结构。PNNs发育、结构及功能的正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执行至关重要。PNNs调控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抑制活性氧ROS对神经元的损伤,也参与了神经可塑性的调控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它们在精神障碍、衰老、记忆以及药物滥用后将发生量和质的改变。该文论述了PNNs的结构、功能,PNNs调控神经可塑性的分子机制,重点阐述PNNs在记忆、衰老、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成瘾及精神障碍类疾病中的作用,PNNs分子机制的研究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网 神经可塑性 阿尔兹海默症 药物成瘾症 记忆 中间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