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热菌乙醇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1
作者 乐易林 倪黎 +1 位作者 郭星星 邵蔚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25,共4页
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策略之一。人们对常温菌发酵生产乙醇的代谢途径和机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天然高效发酵产乙醇菌不能利用五碳糖,因为能利用五碳糖的常温菌乙醇产率低。随着产乙醇嗜热微生物... 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策略之一。人们对常温菌发酵生产乙醇的代谢途径和机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天然高效发酵产乙醇菌不能利用五碳糖,因为能利用五碳糖的常温菌乙醇产率低。随着产乙醇嗜热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嗜热菌发酵产乙醇的发展为研究带来了契机。文中综述了发酵产乙醇嗜热菌的种类、代谢途径及其关键酶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乙醇 嗜热菌 代谢途径 五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种内F_1杂交种的配制及杂种真实性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力 申方群 +3 位作者 黄红梅 肖亮 易自力 蒋建雄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7,80,共6页
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有142个单株的芒正反交F1后代群体,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HAU116和HAU388两个SS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鉴定出的真杂种个体数分别是121株和138株;而以HAU72、HAU384和HAU517三个标... 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有142个单株的芒正反交F1后代群体,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HAU116和HAU388两个SS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鉴定出的真杂种个体数分别是121株和138株;而以HAU72、HAU384和HAU517三个标记表现为显性,其中HAU72标记从C0344(♀)×A0420(♂)后代群体中鉴定出54株为真杂种,HAU384和HAU517标记则从A0420(♀)×C0344(♂)后代群体中分别鉴定出48株和47株为真杂种。尽管不同标记的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后代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均被至少一个标记鉴定为真实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杂交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荻与五节芒种间杂交F_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艾辛 蒋建雄 +3 位作者 肖亮 陈智勇 覃静萍 易自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4-822,共9页
为了探讨芒属植物种间杂交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本文选择了芒属植物中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Micanthus.sacchariflorus)B0134和五节芒(M.floridulus)A0430种间杂交获得F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 为了探讨芒属植物种间杂交种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本文选择了芒属植物中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荻(Micanthus.sacchariflorus)B0134和五节芒(M.floridulus)A0430种间杂交获得F1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F1杂交群体的12个重要农艺学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中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茎节数、主茎长、株高、分蘖数、单株重5个性状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亲优势率30.65%~584.12%,其中分蘖数、单株重达到了极显著的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叶长、叶宽、花序长和单茎重均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茎节数、株高、最大茎重由1对主基因控制;其他5个性状不存在主基因,只有多基因存在。12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单株重与叶宽、分蘖数、单茎均重、最大茎重等产量相关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长和主茎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荻和五节芒杂交种后代中选择高产单株时应特别注重对分蘖数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节芒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及快速表征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钱钱 朱倩倩 +2 位作者 孙建中 刘玉 詹怀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5,共7页
以商品南方松溶解浆、漂白桉木浆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纤维素酶预处理法、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 TEMPO )氧化法以及机械法分别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详细表征了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微... 以商品南方松溶解浆、漂白桉木浆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纤维素酶预处理法、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 TEMPO )氧化法以及机械法分别制备了纳米纤维素,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详细表征了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微晶纤维素(CNC)和纳米纤丝纤维素(CNF)。采用了多种商品粒度仪快速定性表征了纳米纤维素的大小,CNC为棒状纳米晶须结构,直径约为20 nm,长度为10^-200 nm;CNF一般为网状结构,尺寸较大且分布较宽,单根CNF直径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依据离心分离以及布朗运动制备的2种仪器非常适合半定量快速表征非网状结构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实验重复性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 纳米纤丝纤维素 形貌特征 快速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