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1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关系研究——以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卫琪 李仲兴 王国林 《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第2期84-88,共5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找出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其专业特点出发,提出强化传统优势,拓展专业内涵;依据综合理念,修订个人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式,强调职业化训练等建议,从而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培养和在校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就业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池产业学院电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
作者 赵飞 贾和坤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1,共4页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分析电池技术的演进过程及对人才的要求、当前人才供需现状,以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结合理论与实践、跨学科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 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分析电池技术的演进过程及对人才的要求、当前人才供需现状,以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结合理论与实践、跨学科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池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创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垂向振动研究
3
作者 李仲兴 程淇谦 李忠远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07,628,共9页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垂向振动恶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简称MPC)理论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由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hub motor-air suspension,简称HM-AS)系统组成...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垂向振动恶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简称MPC)理论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由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hub motor-air suspension,简称HM-AS)系统组成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七自由度半车模型,并基于随机路面进行实车试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根据车辆综合性能指标构建成本函数,以悬架动行程和可调阻尼减振器生成的阻尼力为约束条件,建立模型预测控制器;最后,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当前车辆状态参数求解最优阻尼力。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PC的半主动悬架可以有效改善不平衡电磁力带来的垂向振动恶化问题,且车辆各项评价指标的功率谱密度在人体敏感频域范围内下降明显,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 电动汽车 半主动悬架 模型预测控制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阶滑模汽车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4
作者 刘军 王菁菁 +1 位作者 刘皓皓 顾洪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4,共6页
为了提高车辆主动避撞过程中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针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不可预计的模型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超扭曲的二阶滑模(STSMC)控制方法。以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五阶多项式曲线来规划防撞路径,采用自适应预瞄法和熵权... 为了提高车辆主动避撞过程中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针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不可预计的模型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超扭曲的二阶滑模(STSMC)控制方法。以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五阶多项式曲线来规划防撞路径,采用自适应预瞄法和熵权法优化指标函数的权重系数以减小横向误差;针对滑模控制跟踪过程的抖动现象,利用超扭矩控制律来削弱抖振。采用Lyapunov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仿真证明不同干扰下STSMC能够更好追踪避撞路径,侧向误差小于0.12m,比SMC减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五阶多项式曲线 自适应预瞄 SIMULINK 超扭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汽车车身-前轴递阶模糊-PD安全避障控制
5
作者 陈士安 倪涛 原海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1-377,共7页
为在提升安全避障能力的同时兼顾其侧翻稳定性,在对其行驶路径进行安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汽车车身-前轴递阶模糊-PD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小于横向安全间隙阈值及大于横向加速度安全阈值时函数值突变求最小横向加速度的目标函数,在运... 为在提升安全避障能力的同时兼顾其侧翻稳定性,在对其行驶路径进行安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智能汽车车身-前轴递阶模糊-PD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小于横向安全间隙阈值及大于横向加速度安全阈值时函数值突变求最小横向加速度的目标函数,在运动学层面进行同时满足避障安全性及侧翻稳定性的基于双曲正切函数的路径构建与优化。其次,为解决前轴转向力不能对汽车车身横向误差进行直接跟踪控制的难题,在动力学层面设计了由前轴需求转角-汽车车身横向误差模糊PD与前轴转向力矩-前轴输出转角模糊PD组成的汽车车身-前轴递阶模糊-PD避障控制系统。最后,基于典型的避障工况对智能汽车车身-前轴递阶模糊-PD控制系统的工作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行驶车速工况下,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将车身最大横向跟踪误差及最大离心加速度限制在9mm及0.6g以内,可使智能汽车在避障工况下同时获得良好的横向避障安全性和侧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避障 智能汽车 路径规划 递阶模糊-PD 路径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
6
作者 刘文光 王志民 +1 位作者 刘浩伟 秦晨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05,共6页
为解决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故障造成的转向失效问题,提出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方案。分层结构包括三层控制结构,在MPC参考模型层中,通过对期望路径进行跟踪,得到轨迹跟踪时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在上层容错... 为解决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故障造成的转向失效问题,提出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方案。分层结构包括三层控制结构,在MPC参考模型层中,通过对期望路径进行跟踪,得到轨迹跟踪时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在上层容错控制器中,设计MFASMC控制器得出横摆力矩,并通过PID方法对车速进行跟踪得到总的纵向力,在下层车轮纵向力分配层中,完成轮胎力的分配。在Carsim-Simulink仿真平台中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线控转向系统出现故障时,基于分层结构的容错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跟踪期望路径,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 线控转向系统 容错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联邦学习的油电混合电动汽车站点推荐算法研究
7
作者 蒋灵慧 冯霞 +1 位作者 崔凯平 王亚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油电混合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发展迅速。为保障推荐过程中用户的隐私安全,提出了一种面向纵向联邦学习算法的HEV站点推荐算法。通过本地训练、中央聚合的模型训练机制,在保证用户隐私... 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油电混合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发展迅速。为保障推荐过程中用户的隐私安全,提出了一种面向纵向联邦学习算法的HEV站点推荐算法。通过本地训练、中央聚合的模型训练机制,在保证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更新局部训练模型。将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相结合,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提供一个安全可信的云服务网络,负责传输本地计算的训练参数。利用去中心化的数据聚合器取代易出现单点故障的集中式架构,创建了一个灵活且可扩展的云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具有10个云节点的分散式算法比传统的集中式算法快5.2 s。可见,基于纵向联邦学习的推荐算法既能保证推荐的精准性,也能充分调动闲置站点,有效提高推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电混合电动汽车 推荐算法 纵向联邦学习 充电站推荐 云计算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拥堵路网异质交通流逐日演化研究
8
作者 孙超 金洋洋 赵思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4,共9页
为刻画车联网环境下出行者路径选择特征和评估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从主观历史经验和客观车载网联设备信息角度分析出行者异质性,运用指数平滑滤波技术推断异质出行者的感知出行时间。根据拥堵路段交通流特征建立拥堵路网行驶时间函数,... 为刻画车联网环境下出行者路径选择特征和评估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从主观历史经验和客观车载网联设备信息角度分析出行者异质性,运用指数平滑滤波技术推断异质出行者的感知出行时间。根据拥堵路段交通流特征建立拥堵路网行驶时间函数,基于随机网络出行理论刻画异质出行者交通流逐日演化均衡状态,提出面向路网均衡的交通流量逐日调整方法,构建车联网环境下面向拥堵路网均衡的异质交通流逐日演化模型,提升拥堵网络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设计迭代算法对模型求解,利用实际路网测试表明:出行者认知出行时间误差、历史出行经验和网联车信息遵从程度对异质交通流逐日演化影响显著,当路径出行时间感知系数值为0.3时,路径均衡流量最大,历史出行经验和网联车信息遵从程度产生的路径交通流量均值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9%和16.57%;考虑城市拥堵特性的道路交通网络流能够准确描述道路车辆集散特性,在测试路网的均衡交通状态下,考虑拥堵状况的路径交通流量位于5~20 pcu/h区间,路网流量趋向于均匀分布以分散局部路网压力。研究揭示了拥堵路网出行者路径选择及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提高了车联网环境下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前瞻性和动态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逐日均衡 路径选择 拥堵网络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建模技术和有限元法的汽车盘式制动器NVH特性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公宇 姜中望 +1 位作者 朱琦 杨秋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97,101,共5页
以某型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汽车盘式制动器噪声问题进行研究。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利用handyscan设备,获得制动器卡钳体点云数据,并在Catia及Solidworks中进行拟合处理建立准确的盘式制动器... 以某型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汽车盘式制动器噪声问题进行研究。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利用handyscan设备,获得制动器卡钳体点云数据,并在Catia及Solidworks中进行拟合处理建立准确的盘式制动器三维模型。在对盘式制动器NVH特性研究分析过程中,采用具有三层结构设计的刹车片,通过改变刹车片材料中粘弹性成分及刹车片参数的方法进行盘式制动器NVH性能优化。首先针对制动器各子结构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可能发生制动尖叫的模态频率及振型,并通过F.R.F共振频率测试仪和激光测振仪等实验,验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所得结果的正确性,Dyno台架试验结果以用来验证仿真结果预测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实验结果证明,优化后刹车片能够提高汽车盘式制动器NVH性能,制动噪声得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噪声 逆向工程 有限元 模态分析 激光测振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ABS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公宇 徐豪晖 +2 位作者 刘志强 徐德胜 王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2,共8页
为解决传统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响应滞后、ABS存在滑移率非线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滚珠丝杠+活塞”的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方案,提出一种基于滑移率的ABS自抗扰控制策略,使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调节各个车轮... 为解决传统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响应滞后、ABS存在滑移率非线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滚珠丝杠+活塞”的电子机械制动执行器方案,提出一种基于滑移率的ABS自抗扰控制策略,使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调节各个车轮的制动力,有效满足ABS的要求。运用Matlab/Simulink验证执行器的响应性能,分别在2种路面工况下进行ABS制动过程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对于系统内外部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保证车辆的前、后轮滑移率更快稳定在目标滑移率处,有效减少了车辆的制动时间与制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械制动 防抱死制动系统 自抗扰控制 滑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时间窗下考虑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电动汽车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美玲 付文青 +1 位作者 韩珣 武晓晖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35,共7页
为了解决冷链物流的城市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面向物流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软时间窗的电动汽车多温共配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蓄冷器与保温箱,使不同温层货物可以在普通电动汽车上同时配送,提高车辆利用率.提出... 为了解决冷链物流的城市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面向物流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软时间窗的电动汽车多温共配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蓄冷器与保温箱,使不同温层货物可以在普通电动汽车上同时配送,提高车辆利用率.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来求解,将两元素优化(2-optimization,2-opt)算法与蚁群算法相结合,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基于Solomon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温配送模式,多温共配可以减少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随着时间窗宽度扩大,车辆数随之减少,配送成本呈减少趋势,当车辆数降到最少后,由于激励成本与货损成本持续下降,带动总成本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车辆路径问题 多温共配 软时间窗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瞬态回收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麟麟 胡迎香 +1 位作者 汪若尘 罗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为了预测温差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TEG)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用于求解温差发电系统温度场分布的瞬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和用于研究温差发电模块瞬态响应特性的... 为了预测温差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TEG)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用于求解温差发电系统温度场分布的瞬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和用于研究温差发电模块瞬态响应特性的分析模型,提出了混合瞬态CFD-分析模型,并经过瞬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热惯性的影响,TEG系统的转化效率会出现一个瞬时的较高值;相较于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的瞬态波动,热电半导体的热端温度和冷端温度会存在时滞;在美国环保局的高速公路燃油经济性测试(highway fuel economy test, HWFET)模式循环工况下,瞬态模型求解得到整个温差发电系统的平均输出功率、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35.63 W和3.40%,瞬态模型的输出电压平均误差为6.41%;该模型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及较短的计算时间预测温差发电系统在瞬态热源激励下的瞬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系统 尾气余热回收 混合瞬态CFD-分析模型 瞬态响应特性 热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CAV自主停车行为的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飞 王子捷 +1 位作者 王建 孙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 为了评估网联自动驾驶汽车(CAV)的自主停车行为对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建立了CAV通勤流、人工驾驶汽车(HDV)通勤流、CAV自主停车流3类交通流混行下的交通均衡配流模型.通过引入CAV停车需求内生变量,考虑CAV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提升效应,从而定量描述CAV停车需求分布以及3类交通流在路段上混行的拥挤效应.分别采用用户均衡、随机用户均衡原则描述CAV、HDV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采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描述自主停车CAV的停车场选择行为,由此建立多用户混合交通均衡条件以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VI)模型.由于模型中CAV自主停车需求为未知的内生变量,提出一种改进的相继加权平均法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分配 自主停车行为 网联自动驾驶汽车 混合交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道路识别的四驱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公宇 徐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路面附着条件分配再生制动力,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根据双电动机四驱结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特点,对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驱动轮与地面附着特性,设计了道路识别器来计算每个轮胎与当前路面之间的峰... 为了充分利用路面附着条件分配再生制动力,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根据双电动机四驱结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特点,对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驱动轮与地面附着特性,设计了道路识别器来计算每个轮胎与当前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系数,并使用模糊控制策略确定每个车轮与8种道路的滑移率和附着利用率的相似输入.根据双电动机外部特性的制动力分配关系,提出了使更多制动能量回馈给电池的策略.结果表明:制动强度为0.3时,能量回收率为65.55%,具有较高的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复合制动 双电动机四驱 道路识别 模糊控制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延和多前车反馈的智能网联汽车跟驰模型
15
作者 李傲雪 费凡 江浩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643,共8页
针对智能网联环境下传感器感知和车车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都存在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双时延和多前车反馈(dual delay multiple look-ahea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DD-MLFVD)的智能网联汽车跟驰模型.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感... 针对智能网联环境下传感器感知和车车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都存在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双时延和多前车反馈(dual delay multiple look-ahea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DD-MLFVD)的智能网联汽车跟驰模型.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感知特性引入双时延信息,结合多前车速度差和期望速度信息提出DD-MLFVD模型.通过微小扰动法求解DD-MLFVD模型的临界稳定性条件,同时结合模型参数研究前车数量和时延大小对模型稳定域的影响.利用直道场景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着重研究变扰动和变时延场景下DD-MLFVD对交通流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面对复杂扰动影响,DD-MLFVD模型能够较好吸收扰动,可提升交通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跟驰模型 双时延 多前车反馈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空气悬架阻尼GA-LQR控制研究
16
作者 李仲兴 王雪 +1 位作者 程淇谦 虞屹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因电机内部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负面振动加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GA-LQR)的空气悬架阻尼控制方法。建立包含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系统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8自由度半车动力学模型,...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因电机内部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负面振动加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GA-LQR)的空气悬架阻尼控制方法。建立包含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系统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8自由度半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模型;仿真分析路面激励和不平衡电磁力两者对电动汽车垂向振动的影响;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提出LQR控制策略,并通过遗传算法对LQR控制中的加权矩阵Q和R进行全局搜索优化,构建了GA-LQR阻尼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悬架和LQR控制的空气悬架,基于GA-LQR控制的空气悬架对电动汽车各评价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轮毂电机因偏心引起的不良振动,极大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悬架 轮毂电机 不平衡电磁力 GA-LQR控制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新科 蔡英凤 +2 位作者 陈龙 王海 刘擎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1,259,共12页
在真实驾驶环境中,由于感知数据的噪声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难以预测的行为意图,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高度交互的复杂驾驶环境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是当前决策规划系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环境... 在真实驾驶环境中,由于感知数据的噪声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难以预测的行为意图,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高度交互的复杂驾驶环境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决策,是当前决策规划系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为决策方法,为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将行为决策过程转化为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同时为解决POMDP模型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首次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周围微观的驾驶环境,对自动驾驶汽车驾驶环境进行动态建模,实现了车辆节点间交互关系的有效刻画,并对重要车辆节点进行科学筛选,用于指导自车的行为决策,实现对关键车辆节点的精准识别和决策空间的剪枝。在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最先进的行为决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拥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且拥有更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行为决策 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温差发电系统的多物理场建模与对比
18
作者 罗丁 张浩慷 +1 位作者 杨学林 汪若尘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为了获取实际行驶工况下汽车温差发电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提出瞬态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混合瞬态CFD-TE数值模型和混合瞬态CFD-分析模型3种瞬态理论模型;以瞬态工况下的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作为边界条件,使用COMSOL软件完成模型的... 为了获取实际行驶工况下汽车温差发电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提出瞬态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混合瞬态CFD-TE数值模型和混合瞬态CFD-分析模型3种瞬态理论模型;以瞬态工况下的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作为边界条件,使用COMSOL软件完成模型的瞬态仿真求解,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型预测的输出响应特性;搭建系统瞬态试验台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输出功率的响应特性与尾气温度的变化有关,且显示出较大的热惯性,而转换效率的响应特性主要与尾气质量流量的变化有关;瞬态流-热-电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混合瞬态CFD-TE和CFD-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输出电压平均误差分别为7.99%、25.96%和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瞬态行驶工况 多物理场 数值模型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激励下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壳体的轻量化设计研究
19
作者 徐留建 段利斌 +3 位作者 任刚 郝耀东 李占江 江浩斌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2,共10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壳体受多物理场耦合的内外载荷下,如何实现电驱动系统壳体轻量化设计的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电驱动系统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构建,以及多源载荷综合作用下,电驱动系统壳体轴承内孔载荷的提取;采用有限元方法,在多...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壳体受多物理场耦合的内外载荷下,如何实现电驱动系统壳体轻量化设计的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电驱动系统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构建,以及多源载荷综合作用下,电驱动系统壳体轴承内孔载荷的提取;采用有限元方法,在多源激励下对壳体模型进行模态、强度和振动辐射噪声等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壳体性能状态;然后采用拓扑优化和自适应响应面尺寸优化方法,实现关于总成壳体的轻量化设计;最后进行单工况仿真分析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设计的电驱动系统壳体质量减少了5 kg,占比14.7%,同时,新设计的电驱动系统壳体符合辐射噪声、模态和强度等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激励 电驱动系统壳体 多物理场 拓扑优化 尺寸优化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混合动力拖拉机能量管理及动态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必峰 恽龙 +3 位作者 解玄 王建 黄幼林 朱亚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260,共11页
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作业工况多变、发电系统响应滞后所导致的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分配难及功率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适宜实际应用的结合发电系统动态协调的多功率点控制策略。首先综合发动机及发电机效率求得发电系统效率最优工作... 针对串联式混合动力拖拉机作业工况多变、发电系统响应滞后所导致的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分配难及功率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一种适宜实际应用的结合发电系统动态协调的多功率点控制策略。首先综合发动机及发电机效率求得发电系统效率最优工作曲线并基于拖拉机功率需求选定多个工作点;其次制定工作点切换逻辑以实时调整发电系统目标输出功率;最后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优化发电系统的实际响应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的利用程度,稳定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高效率点;发电系统的响应特性得以优化,转速超调量减小至20 r/min以内,目标功率响应时间平均降低12.5%。同时,与功率跟随策略相比,在犁耕和转场2种典型工况下,该策略下综合燃油消耗分别降低6.67%、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拖拉机 能量管理 协调控制 模糊PID控制 多功率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