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制动力分配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何仁 陈庆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对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ABS系统的防止后轮先抱死控制的车辆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再生制动系统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本课题组建立的汽车... 对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ABS系统的防止后轮先抱死控制的车辆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再生制动系统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本课题组建立的汽车能量再生制动试验台上进行了在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再生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汽车良好制动性能,制动过程中增加了电机制动率,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再生制动 制动力分配模型 能量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仁 苗立东 叶红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9-72,共4页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是汽车上一种新的助力转向系统装置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 ,由于它采用了可编程电子控制装置 ,在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分析这种产品特殊性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电子控制装置的特点 ,指出了事关安全性...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是汽车上一种新的助力转向系统装置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 ,由于它采用了可编程电子控制装置 ,在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分析这种产品特殊性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电子控制装置的特点 ,指出了事关安全性的因素 ,提出了处理安全性的措施 ,并讨论了几个事关安全性的具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现有标准不能够满足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安全性的需要 ;并提出了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进行安全性测评的思想。研究工作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开发以及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汽车 电子控制装置 安全性 安全隐患 国内外 基础 研究结果 处理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怠速停止与起动模拟试验系统开发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大星 何仁 陈庆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4-658,共5页
针对当前内燃机车辆怠速工况燃油经济性差等相关问题,分析了汽车怠速停止与起动系统的工作机理;开发了汽车怠速停止与起动系统的模拟试验系统。通过对行驶车辆工况参数进行测控,判断车辆处于怠速、制动、停止或起动(再起动)的工作状态,... 针对当前内燃机车辆怠速工况燃油经济性差等相关问题,分析了汽车怠速停止与起动系统的工作机理;开发了汽车怠速停止与起动系统的模拟试验系统。通过对行驶车辆工况参数进行测控,判断车辆处于怠速、制动、停止或起动(再起动)的工作状态,利用自行研制的控制逻辑部件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对发动机停止和起动工作测试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模拟试验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在城市循环工况NEDC下对车辆再生制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辆燃油经济性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怠速停止与起动系统 节能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爆胎附加横摆力矩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庆樟 李学智 +1 位作者 郭立书 何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2-425,共4页
在对爆胎车辆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爆胎车辆产生附加横摆力矩预估计算模型,并结合车辆电控液压制动系统中进液电磁阀开启时间与制动轮缸压力的相关特性,把附加横摆力矩预估值转化为制动轮缸增压时间,以直接控制车辆各轮缸... 在对爆胎车辆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爆胎车辆产生附加横摆力矩预估计算模型,并结合车辆电控液压制动系统中进液电磁阀开启时间与制动轮缸压力的相关特性,把附加横摆力矩预估值转化为制动轮缸增压时间,以直接控制车辆各轮缸增压时间来实现差动制动,从而产生相应的抗爆胎附加横摆力矩以平衡车辆。设计了相关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预估计算模型基本可以近似计算车辆爆胎后所需的抗爆胎横摆力矩,为提高汽车爆胎应急自动制动系统响应能力,进一步精准控制爆胎车辆运动轨迹提供了先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爆胎 附加横摆力矩 预估计算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油泵特性分析及其控制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大星 武四辈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49-52,共4页
针对工程机械所需的高性能液压设备,分析轴向柱塞油泵运用于工程机械的可行性,深入研究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结构及工作特性,并计算了柱塞泵变量机构的排量和输出流量。研究了恒功率变量泵变量控制机制,基于单片机开发了恒功率变量泵控制系... 针对工程机械所需的高性能液压设备,分析轴向柱塞油泵运用于工程机械的可行性,深入研究直轴式轴向柱塞泵结构及工作特性,并计算了柱塞泵变量机构的排量和输出流量。研究了恒功率变量泵变量控制机制,基于单片机开发了恒功率变量泵控制系统,为高性能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柱塞油泵 特性分析 恒功率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汽车AMT气推液式选换挡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博 何仁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共3页
根据AMT选换挡执行机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气推液式机械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选换挡机构设计方案,选换挡缸均采用普通单活塞缸,通过对高速开关阀占空比的增量PID控制实现选挡与退挡位置的精确定位。并根据气压传动和液压... 根据AMT选换挡执行机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气推液式机械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选换挡机构设计方案,选换挡缸均采用普通单活塞缸,通过对高速开关阀占空比的增量PID控制实现选挡与退挡位置的精确定位。并根据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理论建立其数学模型,进而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在不同气源压力下进行仿真试验,对挂挡、退挡、选挡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为设计方案论证及其参数设计提供仿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T 商用汽车 选换挡执行机构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试验台建模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家军 周晓军 +1 位作者 魏燕定 宫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3,共6页
基于实际路面工况与试验台结构建立了以主动轮受力为输入、主动轮角加速度为输出的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履带车辆整车等效到主动轮惯量;辨识了试验台系统传递函数,提出了速度跟踪结合单边速度闭环扭矩双边加载的控制方法实现负载... 基于实际路面工况与试验台结构建立了以主动轮受力为输入、主动轮角加速度为输出的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履带车辆整车等效到主动轮惯量;辨识了试验台系统传递函数,提出了速度跟踪结合单边速度闭环扭矩双边加载的控制方法实现负载模拟。设计此控制方法的台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换挡、爬坡过程中车辆速度无跳动或较大波动,输出扭矩变化符合实际路面工况,并有较高的负载模拟精度;证明了此控制方法在履带车辆台架试验负载模拟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等效惯量 系统辨识 速度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弯道标志线启发式分段搜索算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珂娜 初雪梅 +1 位作者 张维刚 王耀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3年第8期689-695,共7页
弯道检测是车辆防碰撞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基于视觉的弯道识别方法是进行弯道检测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弯道识别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启发式分段搜索车道标志线的弯道识别算法。结合分段直线模型,采用启发式搜索边界点的算法,... 弯道检测是车辆防碰撞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基于视觉的弯道识别方法是进行弯道检测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弯道识别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启发式分段搜索车道标志线的弯道识别算法。结合分段直线模型,采用启发式搜索边界点的算法,在各个动态感兴趣区域(ROI)中搜索车道边界线。对于非连续性车道标志线,结合连续性约束,将检测到的车道线目标拟合为连续平滑的车道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出弯道标志线,识别率可达到86%;识别时间平均达到161 ms/f,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标志线 启发式搜索 边界点 分段直线模型 动态R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耿国庆 苗立东 李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7-210,共4页
为了提高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减少系统能耗,介绍了一种采用电动泵的新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转向系统的功能要求,应用汽车设计和液压传动理论,提出了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其... 为了提高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减少系统能耗,介绍了一种采用电动泵的新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转向系统的功能要求,应用汽车设计和液压传动理论,提出了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其与整车匹配的设计方法。对某轿车转向系统按此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证明了此种匹配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 理论研究 结构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道路负荷的AMT车辆起步过程离合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仁 刘文光 黄大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9-462,509,共5页
分别对离合器接合的动力学模型和换挡品质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车辆起步过程中,由于离合器接合而引起的冲击或滑磨功增加的问题,提出三参数的模糊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车辆起步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将标识车辆起步外部路况的油... 分别对离合器接合的动力学模型和换挡品质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车辆起步过程中,由于离合器接合而引起的冲击或滑磨功增加的问题,提出三参数的模糊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车辆起步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将标识车辆起步外部路况的油门开度、油门开度变化率和车辆的道路阻力3个参数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车辆的道路阻力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量,能有效改善车辆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的接合质量,提高离合器的接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道路阻力 模糊控制 冲击度 起步 滑磨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直线模型的弯道识别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初雪梅 王珂娜 张维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1-1144,1149,共5页
为提高弯道识别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分段直线模型来近似逼近弯道的图像识别方法。首先实时动态地将一幅图像划分为若干感兴趣区域,然后采用改进的Hough变换算法提取各个感兴趣区域的直线段,最后应用边界点判断法将这... 为提高弯道识别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分段直线模型来近似逼近弯道的图像识别方法。首先实时动态地将一幅图像划分为若干感兴趣区域,然后采用改进的Hough变换算法提取各个感兴趣区域的直线段,最后应用边界点判断法将这些直线段连接成连续平滑的弯道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出高速公路上的相关车道线,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可靠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线检测 HOUGH变换 分段直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无功损耗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仁 苗立东 +1 位作者 商高高 罗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2,共3页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能耗分析,指出了能耗的途径,提出了无功损耗指标,探讨了节能的途径。同时 提出了实用的试验测试方法和理想的按需型转向系统的概念,这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节能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试验测试 能耗分析 指标 实用 途径 参考价值 概念 理想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空气悬架建模与神经元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若尘 施德华 陈兵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为了研究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在半主动空气悬架中的应用,建立半主动空气悬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提出半主动空气悬架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策略,在仿真计算基础上,研究半主动空气悬架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在半主动空气悬架中的应用,建立半主动空气悬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提出半主动空气悬架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策略,在仿真计算基础上,研究半主动空气悬架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半主动空气悬架神经元自适应控制可有效衰减车身振动,减小车身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协调了车辆行驶平顺性与操作稳定性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空气悬架 神经元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红弟 陆森林 何仁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4-38,共5页
根据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原理,利用信号比较设定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矩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包括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思路分析、信号采集、故障辨识、故障代码的显示控制、故障自诊断程序的设计以... 根据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原理,利用信号比较设定法,设计了一套基于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转矩传感器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包括转矩传感器故障自诊断思路分析、信号采集、故障辨识、故障代码的显示控制、故障自诊断程序的设计以及系统发生故障时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针对偶尔的噪声和振动可能影响信号的采集和辨识方面,提出了独特处理方法,减少了系统对故障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 传感器 故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在柴油机配气相位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旭 何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6-281,共6页
使用AVL-BOOST建立某186F柴油机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模型产生响应曲面设计试验点的数据.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将得到的响应数据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并对响应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确保所建立的三元二次模型的可信度.由响应模... 使用AVL-BOOST建立某186F柴油机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模型产生响应曲面设计试验点的数据.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将得到的响应数据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并对响应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确保所建立的三元二次模型的可信度.由响应模型绘制等值线图、响应曲面图.使用Minitab响应优化器求解标定转速处最优的配气相位,并采用优化后的配气凸轮进行柴油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迟闭角对该柴油机标定点的比油耗影响最为明显,排气提前角次之,适当增大进气迟闭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可以提高柴油机高转速区的充量系数和经济性;当转速超过2 800 r·min^(-1)时,充量系数和比油耗较原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与减小,其中标定点处的比油耗降低了2.12%,充量系数增大了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响应曲面法 配气相位 充量系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结构静载荷的损伤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晓文 曾捷 +2 位作者 梁大开 何仁 Xiao-wen Da-kai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共4页
在四周固支板结构上施加一个静载荷,求所测得的应变向量的单位向量,该单位向量与载荷大小无关,与加载位置有关,称为"模式".根据有限元理论,当某个单元出现了损伤,损伤对应变场的影响相当于一些附加载荷作用在完好结构上,且这... 在四周固支板结构上施加一个静载荷,求所测得的应变向量的单位向量,该单位向量与载荷大小无关,与加载位置有关,称为"模式".根据有限元理论,当某个单元出现了损伤,损伤对应变场的影响相当于一些附加载荷作用在完好结构上,且这些附加载荷作用在损伤所在的单元节点上.损伤检测的问题就成为多载荷识别问题.将损伤前后的模式进行相关分析,可以识别附加载荷位置,判别加载点是否是损伤位置.通过在结构上逐点加载,可以发现结构上出现的所有损伤. Abstract: When a force loads on a four-edge clamped plate, the normalized strain vector which is called "pattern" is not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force. It is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to the position of force. According to FEM theory, when an element is damage, the strain field can be affect by damage, the effect of damage can be equivalent to extra forces loading on intact structure. These extra forces act on the nodes of damaged element. Damage identification can be replaced by extra forces identifica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by health pattern and damage pattern. The position of extra forces can be judged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damage can be located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oo. Loading every position on structure, all damages in structure would b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结构 静载荷 损伤位置 检测算法 STRUCTUR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TRUCTURE 加载点 forces Damage identification structural response 载荷作用 单位向量 载荷位置 strain field 有限元理论 应变场 相关分析 识别问题 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不同负荷下排气颗粒作用力与形态分析
17
作者 孙旭 何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单缸柴油机3 600 r·min-1不同负荷(50%,75%和100%)下排气颗粒的力学参数和形态特征.测量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随着负荷的增大,颗粒物的吸引力Fat增大,分别为1. 31,1. 64和2. 28 nN;颗粒...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单缸柴油机3 600 r·min-1不同负荷(50%,75%和100%)下排气颗粒的力学参数和形态特征.测量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随着负荷的增大,颗粒物的吸引力Fat增大,分别为1. 31,1. 64和2. 28 nN;颗粒的黏附力Fad和黏附能垒Wad升高,Fad分别为3. 46,4. 15和4. 71 nN,Wad为1. 45×10^(-16),1. 81×10^(-16)和2. 11×10^(-16)J,这表明,颗粒间的黏附性增强,颗粒间能量势垒增大,颗粒团聚更为稳定,同时,随着负荷的增大,颗粒逐渐由枝状演变为聚集状,团聚程度增强,颗粒呈山峰状堆积,颗粒致密度、团簇大小均增大;颗粒间作用力的变化与颗粒形态的影响关系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吸引力、黏附力、黏附能垒的增大,将促进颗粒的团聚,增强团聚颗粒的致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负荷 作用力 形态特征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