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F_3与MoS_2对镍铬基复合材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丁巧党 姜春华 王旻璐 彭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5-58,61,共5页
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含不同LaF3和MoS2添加量的Ni-Cr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其组织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F3和MoS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20%时,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即协同效应最优,从室温至700℃摩擦学测量表明复合材... 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含不同LaF3和MoS2添加量的Ni-Cr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其组织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F3和MoS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20%时,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即协同效应最优,从室温至700℃摩擦学测量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低摩擦因数;XRD、SEM、XPS、金相分析表明:摩擦作用下,在试样表面形成MoS2膜及在对偶件表面上形成MoS2转移膜是其减摩机制,高温下(400~700℃),MoS2受热氧化分解,Mo元素同基体生成氧化物NiMoO4、S元素与基体生成硫化物共晶体及与LaF3协同作用是复合材料摩擦因数进一步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LaF MOS2 摩擦学性能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a_2Cu_3O_(7-δ)/Ag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2 位作者 姜春华 丁巧党 王旻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67,144,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高温超导YBa2Cu3O7-δ(YBCO)纳米粉体,分别以纯Ag和AgNO3向YBCO中掺杂金属银,制备了具有超导性能的固体润滑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BCO室温下摩擦因数大,以2种方式加入适量Ag后,得...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高温超导YBa2Cu3O7-δ(YBCO)纳米粉体,分别以纯Ag和AgNO3向YBCO中掺杂金属银,制备了具有超导性能的固体润滑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BCO室温下摩擦因数大,以2种方式加入适量Ag后,得到从室温至500℃摩擦因数在0.15左右的固体润滑材料。XRD、SEM、EDS金相分析表明,分布在YBCO晶粒间的Ag微粒有效抑制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改善了陶瓷YBCO的脆性。常温和高温下,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低而稳定的摩擦因数,其机制是Ag颗粒在复合材料基体上形成转移膜,Ag的加入量以质量分数10%为最佳,尤其是由AgNO3制备出的复合材料,Ag颗粒粒径更小,分布更加均匀,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2CU3O7-Δ AG 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mBa_2Cu_3O_(7-δ)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3
作者 董丽荣 宋键 +3 位作者 李长生 唐华 于万秋 华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0,75,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SmBa2Cu3O7-δ(SmBaCuO),将不同质量分数银粉添加到Sm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SmBaCuO复合材料;通过XRD、金相显微镜、SEM、EDXA分析其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其与钢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银后SmBaCu... 采用固相法合成SmBa2Cu3O7-δ(SmBaCuO),将不同质量分数银粉添加到Sm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SmBaCuO复合材料;通过XRD、金相显微镜、SEM、EDXA分析其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其与钢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银后SmBaCuO结构没有改变,银分布在SmBaCuO基底中,增大了材料密度和韧性;Ag/SmBaCuO中银微粒在摩擦的过程中向对偶表面转移,起固体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Ag/SmBaCuO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AG SmBa2Cu3O7-δ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材料YBa_2Cu_3O_(7-δ)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
4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1 位作者 丁巧党 王旻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共5页
一些超导材料在超导转变温度下表现出摩擦系数突然降低,引起科学家极大关注,因而对摩擦的微观起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声子的产生和电子激励对摩擦的贡献。综述了低温摩擦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重点总结了YBa2Cu3O7-δ在正常态及超导态下的... 一些超导材料在超导转变温度下表现出摩擦系数突然降低,引起科学家极大关注,因而对摩擦的微观起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声子的产生和电子激励对摩擦的贡献。综述了低温摩擦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重点总结了YBa2Cu3O7-δ在正常态及超导态下的摩擦学特性,分析了YBa2Cu3O7-δ在超导态下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摩擦机理,展望了YBa2Cu3O7-δ在摩擦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2CU3O7-Δ 石英晶体微天平 低温摩擦实验机 摩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Ag掺杂对YBa_2Cu_3O_x和Bi_2Sr_2CaCu_2O_x固体自润滑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旻璐 李长生 +2 位作者 董丽荣 彭义 唐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5-57,共3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Ba2Cu3Ox/Ag和Bi2Sr2CaCu2Ox/Ag固体自润滑材料。采用XRD和SEM检测了材料的成分以及相结构。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Ba2Cu3Ox/Ag和Bi2Sr2CaCu2Ox/Ag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都是由超导相和Ag相组成。采用销-盘式摩擦试...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Ba2Cu3Ox/Ag和Bi2Sr2CaCu2Ox/Ag固体自润滑材料。采用XRD和SEM检测了材料的成分以及相结构。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Ba2Cu3Ox/Ag和Bi2Sr2CaCu2Ox/Ag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都是由超导相和Ag相组成。采用销-盘式摩擦试验机研究了试样在常温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纯YBa2Cu3Ox的摩擦系数为0.68~0.95,当掺杂15%(质量分数)Ag时,摩擦系数减小到最低,为0.11左右;纯Bi2Sr2CaCu2Ox的摩擦系数为0.21~0.22,当掺杂10%(质量分数)Ag时,摩擦系数降低到最低,为0.18左右。在超导体中添加Ag可有效改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Ag可在材料摩擦接触表面形成一层Ag膜,从而有效改善接触表面,达到减小摩擦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2Cu3Ox/Ag Bi2Sr2CaCu2Ox/Ag 摩擦性能 固体自润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体YBa2Cu3O7-δ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1 位作者 华敏奇 丁巧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5-35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YBa2Cu3O7-δ和Ag/YBa2Cu3O7-δ超导材料,并分析其相组成及结构,用SFT-4000型高真空超低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从室温至液氮温度范围内的摩擦学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YBa2Cu3O7-δ与不锈钢盘对摩时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YBa2Cu3O7-δ和Ag/YBa2Cu3O7-δ超导材料,并分析其相组成及结构,用SFT-4000型高真空超低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从室温至液氮温度范围内的摩擦学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YBa2Cu3O7-δ与不锈钢盘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在0.50左右,当温度降到超导转变温度以下时,其摩擦系数急剧降低至0.13,最后稳定在0.20以下.添加Ag可以改善YBa2Cu3O7-δ的常温摩擦磨损性能,Ag/YBa2Cu3O7-δ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低且非常平稳,其中10%Ag/YBa2Cu3O7-δ的摩擦系数为0.20,磨损率为8.96×10-5mm3/(N.m),Ag/YBa2Cu3O7-δ的磨损机制为YBa2Cu3O7-δ硬基底承载与软金属Ag转移膜的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A2CU3O7-Δ AG 超导转变温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dBa2Cu3O7-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7
作者 董丽荣 董晨雨 +3 位作者 李长生 邢瀚 李新月 华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54,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GdBa2Cu3O7-δ(GdBaCuO),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Gd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GdBaCuO复合材料样品;借助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A)分析样品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样品与对偶件... 采用固相法合成GdBa2Cu3O7-δ(GdBaCuO),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GdBaCuO中,通过烧结制备Ag/GdBaCuO复合材料样品;借助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XA)分析样品结构和形貌,利用摩擦实验机测试样品与对偶件钢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银后GdBaCuO结构没有改变,银微粒分布在GdBaCuO基底中,增大了材料密度;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添加银的样品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纯GdBaCuO样品低,银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最好。在摩擦的过程中,样品Ag/GdBaCuO中的银微粒在剪切力作用下,向对偶表面转移,起固体润滑剂的作用,降低了Ag/GdBaCuO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铬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姜春华 李长生 丁巧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组织均匀、致密的镍-铬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当MoS_2和LaF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即协同效应最优;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降低,随... 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了组织均匀、致密的镍-铬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当MoS_2和LaF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即协同效应最优;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转速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大。摩擦过程中下,其减摩机理是复合材料表面MoS_2膜的连续生成和对偶面上形成的转移膜。适量LaF_3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自润滑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掺杂的镝钡铜氧固体自润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9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唐华 华中 于万秋 张榕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95,共5页
在固相法制备的DyBa2Cu3O7-δ(简称Dy123)粉末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银粉,经压制、烧结、渗氧制备出Ag/Dy123超导陶瓷材料;用XRD、金相显微镜对Ag/Dy123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在室温下考察Ag/Dy123的摩擦学性能,对磨... 在固相法制备的DyBa2Cu3O7-δ(简称Dy123)粉末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银粉,经压制、烧结、渗氧制备出Ag/Dy123超导陶瓷材料;用XRD、金相显微镜对Ag/Dy123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在室温下考察Ag/Dy123的摩擦学性能,对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SEM及EDXA分析。结果表明:银的添加改善了Dy123陶瓷的韧性,但没有改变其超导电性,银微粒均匀分布在Dy123基体中;添加银后Dy123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减小,其中添加5%~10%的银时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而添加5%的银时材料的磨损率最低;Ag/Dy123超导陶瓷材料的减摩耐磨机制是银在基体上形成转移膜,使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自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镝钡铜氧 摩擦性能 超导陶瓷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Sr_2Ca_2Cu_3O_x自润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10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唐华 华中 于万秋 张立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1,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银掺杂的Ag/Bi2Sr2Ca2Cu3O x(简称Ag/Bi2223)超导材料,用XRD和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用SEM和EDXA对试样的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银掺杂的Ag/Bi2Sr2Ca2Cu3O x(简称Ag/Bi2223)超导材料,用XRD和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显微结构测试,用摩擦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用SEM和EDXA对试样的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微粒在Bi2223基体中均匀分布,改善了其力学性能,但没有改变Bi2223超导电性;Ag的添加使Bi2223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明显降低,其中5%Ag/Bi2223的耐磨性能最好;基体中的银在摩擦过程中向表面转移,使Ag/Bi2223材料表现出自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锶钙铜氧 摩擦因数 磨损率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dBaCu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1
作者 董丽荣 李长生 +3 位作者 董晨雨 吕俊呈 于万秋 华中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1,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钕钡铜氧NdBa2Cu3O7-δ(NdBaCuO)粉体,将金属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NdBaCuO粉体中,通过压制、烧结制备银掺杂的钕钡铜氧Ag/NdBaCuO复合材料。用X射线分析仪分析样品物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 采用固相法制备钕钡铜氧NdBa2Cu3O7-δ(NdBaCuO)粉体,将金属银粉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NdBaCuO粉体中,通过压制、烧结制备银掺杂的钕钡铜氧Ag/NdBaCuO复合材料。用X射线分析仪分析样品物相,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样品显微结构和元素组成,用摩擦实验机测试Ag/NdBaCuO复合材料与对偶件钢对摩的摩擦学性能。物相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NdBaCuO与银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添加银后NdBaCuO微观结构没有改变;分布在NdBaCuO基底中的银增大了复合材料密度。摩擦测试结果表明:Ag/NdBaCuO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纯NdBaCuO的低,Ag/NdBaCuO复合材料中的银起到了固体润滑剂的作用,提高了Ag/NdBaCuO复合材料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钡铜氧 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