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球壳磷酸-硫酸亚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1
作者 王亚平 申志强 +3 位作者 辛娜 姜舟舰 王奎 栗欢欢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6,共11页
针对传统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NaFePO_(4)(能量密度小、电压低)与Na_(2)Fe_(2)(SO_(4))_(3)(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固有局限性,提出“磷酸盐/硫酸盐复合协同调控”策略,利用磷酸盐的结构稳定特性构筑三维骨架,硫酸盐的高电压特性优化材料... 针对传统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NaFePO_(4)(能量密度小、电压低)与Na_(2)Fe_(2)(SO_(4))_(3)(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固有局限性,提出“磷酸盐/硫酸盐复合协同调控”策略,利用磷酸盐的结构稳定特性构筑三维骨架,硫酸盐的高电压特性优化材料导电结构,制备了高工作电压的磷酸-硫酸亚铁钠(NFSP)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有机膦酸-柠檬酸-碳纳米管三碳源体系,结合配位辅助原位碳包覆技术,创造性地构建出纳米球壳型导电网络复合结构,NFSP-0.2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82.7mAh/g(较纯硫酸盐体系提升19.9%),3.665 V高压平台。1 C倍率100次循环后,容量比纯硫酸盐体系的初始容量高53%。这种复合型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聚阴离子型 磷酸-硫酸亚铁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雯 陈刚 +3 位作者 赵玉涛 张振亚 李蒙蒙 李泽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4-2252,共19页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 本文利用Al-ZnO体系,通过高能超声高效处理制备原位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并研究稀土Ce添加量对α-Al_(2)O_(3)颗粒形貌及Al_(2)O_(3np)/7085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添加量由0%增加到0.4%(质量分数)时,α-Al_(2)O_(3)颗粒由碎片化尖角形转变为近球形,粗大的Al_(2)CuMg析出相得到细化。当Ce添加量由0.4%增加到0.8%时,α-Al_(2)O_(3)颗粒由近球形转变为四方块体,同时形成粗大的稀土析出相。当Ce添加量为0.4%时,近球形α-Al_(2)O_(3)颗粒与α(Al)晶体学匹配关系最好,1%Al_(2)O_(3np)(体积分数)/7085复合材料基体平均晶粒尺寸从199.00μm降至96.00μm;抗拉强度达到最高,为646.36 MPa,伸长率达到8.20%,较未添加稀土Ce的复合材料分别提高9.96%和54.72%,其拉伸断口的韧窝细小且均匀。当Ce添加量为0.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变差,拉伸断口出现解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α-Al_(2)O_(3)颗粒 晶粒尺寸 7085基复合材料 稀土Ce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在抗菌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则瑞 冯永海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和滥用,细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感染给公共医疗卫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已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超额的医疗支出。纳米技术的发展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在众多抗菌纳米材料中,氧化石墨烯因其特殊的形貌尺... 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和滥用,细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产生耐药性。耐药菌感染给公共医疗卫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已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超额的医疗支出。纳米技术的发展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在众多抗菌纳米材料中,氧化石墨烯因其特殊的形貌尺寸和物理化学特性而具有多元化的抗菌能力。此外,氧化石墨烯具有超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子传导能力和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是与其他材料复合构建多功能抗菌材料的理想平台,可产生协同抗菌作用。综述了氧化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抗菌纳米材料研究进展,列举了近年来报道的氧化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进展和存在的挑战,以及常见的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抗菌纳米材料的最新发展,分析氧化石墨烯在不同材料中对协同抗菌性能起到的关键作用,为开发更高效的氧化石墨烯抗菌纳米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细菌感染 抗生素耐药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能量对CHDG-B材料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胡明磊 张维 +4 位作者 徐科 胡斌 陈光 刘仁才 李冬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5,共8页
目的 明确线能量对CHDG-B材料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CHDG-B焊接过程中的热循环,研究线能量对CHDG-B粗晶热影响区金相显微组织、晶粒大小、显微硬度、冲击韧性等的影响规律。结... 目的 明确线能量对CHDG-B材料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CHDG-B焊接过程中的热循环,研究线能量对CHDG-B粗晶热影响区金相显微组织、晶粒大小、显微硬度、冲击韧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 当线能量为5 kJ/cm和6.5 kJ/cm时,焊接粗晶热影响区晶粒平均尺寸小于母材CHDG-B的晶粒平均尺寸;当线能量为10 kJ/cm和17 kJ/cm时,焊接粗晶热影响区晶粒平均尺寸大于母材CHDG-B的晶粒平均尺寸。当线能量为17 kJ/cm时,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的析出相不再是弥散分布在晶粒中,析出相对晶界的钉扎作用明显下降,焊接粗晶热影响区晶粒长大。当线能量为5kJ/cm和6.5 kJ/cm时,焊接粗晶热影响区冲击功值大于母材CHDG-B的冲击功值;当线能量为10 kJ/cm和17 kJ/cm时,焊接粗晶热影响区冲击功值小于母材CHDG-B的冲击功值。当线能量为5 kJ/cm时,析出相数量相对较少、形态呈细小圆球状,在奥氏体晶粒中弥散分布。结论 从控制晶粒尺寸和冲击韧性角度考虑,在焊接CHDG-B时,线能量应小于10 kJ/cm。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线能量对CHDG-B焊接粗晶热影响区耐晶间腐蚀能力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粗晶热影响区 热-力模拟 CHDG-B钢 冲击韧性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技术在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桂荣 曹健峰 +3 位作者 王宏明 夏小江 戴起勋 赵玉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61,共4页
阐述了现代电磁技术的内涵,并介绍了电磁技术在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主要涉及电磁搅拌、电磁铸造、电磁制动、电磁净化、电磁感应加热、电磁悬浮和强磁场技术的发展。并讨论了电磁场问题的求解方法,常用的是有限差分法和有... 阐述了现代电磁技术的内涵,并介绍了电磁技术在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主要涉及电磁搅拌、电磁铸造、电磁制动、电磁净化、电磁感应加热、电磁悬浮和强磁场技术的发展。并讨论了电磁场问题的求解方法,常用的是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最后展望了电磁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技术 材料科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桂荣 傅明喜 +3 位作者 王宏明 戴起勋 赵玉涛 周志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6期75-76,145,共3页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为创建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包含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健全管理体制,突出“研究型教学”和“人性化管理”的特色。
关键词 示范中心建设 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海工材料对射流空化作用的响应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灿 刘海霞 +2 位作者 陈杰 闫世峰 毛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3,共7页
为对比4种海洋工程材料的抗空蚀性能,采用基于ASTM G134—2023的射流空蚀试验系统,以清水为循环介质,并保持其温度恒定,对A1070,NW2200,CAC402,SUS316L这4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观测试样表面形貌,分析晶界取向,... 为对比4种海洋工程材料的抗空蚀性能,采用基于ASTM G134—2023的射流空蚀试验系统,以清水为循环介质,并保持其温度恒定,对A1070,NW2200,CAC402,SUS316L这4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观测试样表面形貌,分析晶界取向,并对截面硬度进行测量与分析。通过A1070试样确定最大空蚀强度对应的空化数为0.014,相应的空蚀腔进口压力为20 MPa,最佳靶距为16.0 mm。结果表明,与靶距为16.0 mm时相比,靶距为19.0 mm时,A1070试样的累积质量损失减少约14%(空化水射流作用时间为5 min);对于SUS316L,NW2200,CAC402试样,其分别经过约320,110,70 min时长的空化水射流作用后,进入空蚀稳定期,对应的累积质量损失率分别为0.14,0.30,0.45 mg/min;电子背散射衍射结果显示,射流空化在引起空蚀的同时,会导致被冲击表面附近出现小角度晶界,该处同时出现较大应力;试样表面附近的硬度值随空化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材料的去除使硬化效应向试样内部传播。研究可为海工装备构件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水射流 海工材料 质量损失 表面形貌 晶界取向 截面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新华 刘帅 +4 位作者 孟付良 陈泽宇 覃远 徐春雨 费宏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Fe 3 O 4,并将其分散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液中,在表面沉积一层SiO_(2).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SiO_(2)-Fe 3 O 4表面改性,得到MPS-SiO_(2)-Fe 3 O 4.将甲基丙烯酸(MAA)与己烯雌酚(DES)以摩尔比...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Fe 3 O 4,并将其分散在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液中,在表面沉积一层SiO_(2).用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SiO_(2)-Fe 3 O 4表面改性,得到MPS-SiO_(2)-Fe 3 O 4.将甲基丙烯酸(MAA)与己烯雌酚(DES)以摩尔比4∶1加入乙腈溶剂中,进行12 h自组装,再加入MPS-SiO_(2)-Fe 3 O 4、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进行超声分散30 min,65℃条件下机械搅拌,反应24 h,制得DES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采用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MIP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68 kA/m,无磁滞现象,矫顽力为0,表现出超顺磁性,在磁铁作用下17 s就可与溶液分离;室温下,MMIP对DES的静态最大吸附量为7.1 mg/g,动态吸附时MMIP在60 min时可以达到静态最大吸附量的90%以上;MMIP对DES的印迹因子为3.70,因而对DES有较大的识别能力;MMIP可重复使用6次以上,具有良好的再生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烯雌酚 分子印迹 磁性 吸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67衍生Co@C/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9
作者 李敏 孟献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1942,共11页
通过碳化技术和水热反应相结合成功制备了Co@C/MoS_(2)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ZIF⁃67的碳化温度和Co@C/MoS_(2)的微观结构对Co@C/MoS_(2)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o@C/MoS_(2)的褶皱结构增强了入射波的反射与散射,进而优化了... 通过碳化技术和水热反应相结合成功制备了Co@C/MoS_(2)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ZIF⁃67的碳化温度和Co@C/MoS_(2)的微观结构对Co@C/MoS_(2)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o@C/MoS_(2)的褶皱结构增强了入射波的反射与散射,进而优化了阻抗匹配,提高了材料的电磁波(EMW)吸收性能。当碳化温度为800℃,样品匹配厚度为1.7 mm时,Co@C/MoS_(2)复合材料展现出最佳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损耗(RL_(min))和有效吸收带宽(EAB)分别达到-101.84 dB和7.4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ZIF⁃67 Co@C/MoS_(2) 电磁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玉 侯晓川 +1 位作者 王志杰 刘云建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4,140,共5页
以微米硅粉为基体,通过固相热扩散法与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磷掺杂的硅碳复合材料(Si-P@C),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果表明:Si-P@C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0.2 A/g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 164 mAh/g;与纯硅相比,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在电流... 以微米硅粉为基体,通过固相热扩散法与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磷掺杂的硅碳复合材料(Si-P@C),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果表明:Si-P@C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0.2 A/g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 164 mAh/g;与纯硅相比,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在电流密度0.5 A/g下循环50次后可逆比容量仍有1 176 mAh/g,容量保持率73.5%。磷掺杂和碳包覆可有效地提高硅负极的电子转移能力和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负极 磷掺杂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MOFs及其衍生物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阴极中的应用
11
作者 辛娜 王亚平 +1 位作者 王天鸶 栗欢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4-1407,共14页
锂硫电池(lithium-sulfur batteries,LSBs)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而被认为是一种最具前景的新型电池体系之一。然而,实际应用中存在导电性差、体积易膨胀,以及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 锂硫电池(lithium-sulfur batteries,LSBs)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而被认为是一种最具前景的新型电池体系之一。然而,实际应用中存在导电性差、体积易膨胀,以及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因其高比表面积与孔隙率特性在LSBs中有效抑制硫溶解,提升硫利用率,实现高循环稳定性,而结合导电性优异的碳材料则进一步优化了整体导电性能。因此,基于碳/MOFs及其衍生物的复合物材料在LSBs阴极中的应用成为当前LSBs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碳/MOFs及其衍生物的复合物材料在LSBs正极材料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对MOFs及其衍生物在LSBs电极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MOFS 碳材料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盼盼 侯晓川 +1 位作者 王栩 刘云建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本征电子导电性差、层状结构易发生堆积、层内活性位点不足等问题阻碍了2H相二硫化钼(2H-MoS_(2))作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钾离子电池用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发展。总结2H-MoS_(2)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归纳目前在原子掺杂、缺陷工程、... 本征电子导电性差、层状结构易发生堆积、层内活性位点不足等问题阻碍了2H相二硫化钼(2H-MoS_(2))作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钾离子电池用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发展。总结2H-MoS_(2)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归纳目前在原子掺杂、缺陷工程、与碳材料复合、层间扩展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改性策略的作用机制,并对2H-MoS_(2)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钾离子电池中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MoS_(2)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钾离子电池 改性策略 电子导电性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材料研究进展
13
作者 崔益豪 刘磊 侯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08-112,117,共6页
复合凝聚是指带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因静电吸引力而发生的液-液相分离现象。影响复合凝聚的关键因素有电荷化学计量比、pH和离子强度等,它们对凝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复合凝聚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用于分子的封装,作为药... 复合凝聚是指带有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因静电吸引力而发生的液-液相分离现象。影响复合凝聚的关键因素有电荷化学计量比、pH和离子强度等,它们对凝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复合凝聚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用于分子的封装,作为药物递送系统以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副作用,开发高效水下粘合剂,以及作为化学反应器和生物传感器等。这些应用利用了复合凝聚材料对离子强度、pH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响应性,为营养健康、生物医学和绿色合成等领域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 包封 聚电解质 凝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14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2507双相不锈钢二次急冷淬火成形析出相的析出行为
15
作者 郭幼丹 程晓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1-177,共7页
采用二次急冷淬火热成形技术进行SAF2507双相不锈钢(SAF2507 DSS)螺旋桨叶片成形,并采用扫描电镜(SEM)、EDAX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SAF2507 DSS热成形过程中析出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SAF2507 DSS二次急冷淬火热成... 采用二次急冷淬火热成形技术进行SAF2507双相不锈钢(SAF2507 DSS)螺旋桨叶片成形,并采用扫描电镜(SEM)、EDAX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SAF2507 DSS热成形过程中析出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SAF2507 DSS二次急冷淬火热成形中的析出相以σ相和χ相为主,其中,热成形温度与冷却速度是决定相的析出行为的关键因素。成形时,σ相和χ相的析出均存在着一个析出转变温度:当成形温度低于950℃时,σ相的析出随成形温度升高而增多,当成形温度高于950℃时,σ相的析出随成形温度升高而减少;当二次急冷淬火热成形温度低于850℃时,χ相的析出随成形温度升高而增多,当二次急冷淬火热成形温度高于850℃时,χ相停止析出并逐渐转换为σ相。急冷时,σ相和χ相有效形核并开始析出均存在一个析出临界冷却速度v_(σ)和v_(χ),当冷却速度大于析出临界冷却速度时,σ相和χ相均不能有效地形核析出。此外,二次急冷淬火热成形时,SAF2507 DSS中Cr、Mo、Ni等元素的远程扩散与偏析,成形时表面氧化和表面氧化物情况和成形力作用下晶粒细化情况均会影响σ相和χ相的形核和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2507双相不锈钢 二次急冷淬火成形 析出相 成形温度 临界冷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A位无序双层钙钛矿SrCaNiTeO_(6)的电磁性质
16
作者 李洪苹 张瑶明 +1 位作者 孙安 郭宝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89,共6页
为探究A位无序对双层钙钛矿氧化物电磁性质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位无序双层钙钛矿氧化物SrCaNiTeO_(6)的空间原子排布、磁耦合构型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A位Sr、Ca原子所有可能的排列情况所构建的3种不... 为探究A位无序对双层钙钛矿氧化物电磁性质的影响,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位无序双层钙钛矿氧化物SrCaNiTeO_(6)的空间原子排布、磁耦合构型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A位Sr、Ca原子所有可能的排列情况所构建的3种不同原子排列结构中,该化合物的基态磁构型均为Ni离子之间的反铁磁耦合,且三者均为半导体,而B′位的Te离子是非磁性的,对化合物整体磁矩没有贡献;通过电子结构分析证实SrCaNiTeO_(6)的电荷组成为Sr^(2+)Ca^(2+)Ni^(2+)Te_(6)+O_(6)^(2-);虽然Sr和Ca之间存在A位离子无序现象,但是该化合物仍保持原有的空间群结构P2_(1)/n,且其电子结构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aNiTeO 6 双层钙钛矿 晶体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轧法制备CTP铝版基表观质量缺陷形成机制及控制
17
作者 潘秋红 蒋明元 +1 位作者 李轩 张泽旭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6,共9页
以铸轧法制备的CTP铝版基多种表观质量缺陷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CTP铝版基表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机理。结果表明:因内部组织不良导致的表观质量缺陷主要有... 以铸轧法制备的CTP铝版基多种表观质量缺陷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CTP铝版基表观质量缺陷的形成原因及机理。结果表明:因内部组织不良导致的表观质量缺陷主要有粗晶、横波纹和成分夹杂等原因;因外部因素导致的表观质量缺陷有润滑不良、冷轧张力配置不当、外来杂质等。基于此,提出了控制细化剂的质量和添加量、控制铸轧工艺参数、提升设备稳定性、改进润滑系统和合理配置轧制张力等预防及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P铝版基 表观质量缺陷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对HSLA100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亚波 陈思远 李灿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1,56,共5页
冶炼不同铈含量的试验钢,进行极化曲线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对微观腐蚀形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浸泡腐蚀失重实验,并对腐蚀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了铈对HSLA100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铈含量0.016wt%的试验钢腐... 冶炼不同铈含量的试验钢,进行极化曲线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对微观腐蚀形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浸泡腐蚀失重实验,并对腐蚀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了铈对HSLA100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铈含量0.016wt%的试验钢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点蚀电位最高,极化电阻最大;同时点蚀微观形貌观测结果也表明,该试样点蚀程度最低,形成的点蚀坑较浅且数量较少。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铈含量为0.016wt%的试验钢具有最佳的耐点蚀性能。浸泡腐蚀失重实验结果也表明,铈含量0.016wt%的试样失重率最小,生成的腐蚀产物内层为致密的α-FeOOH和Fe_(3)O_(4)。适量的铈有助于致密Fe_(3)O_(4)氧化膜的形成,抑制了离子之间的交换,提高了试样的耐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LA100钢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满平 李好好 +3 位作者 崔壮 徐世伟 曾迎 宗周颖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6-1868,共23页
当温度高于120℃时,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降低,耐热性能差,这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必要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本文从合金化方法、热处理工艺和变形工艺三个方面综述了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当温度高于120℃时,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降低,耐热性能差,这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必要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本文从合金化方法、热处理工艺和变形工艺三个方面综述了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采用合金化方法,包括添加稀土元素、碱土元素、其他非稀土元素和混合添加稀土及非稀土元素,形成高热稳定性或半连续网络的析出相,钉扎晶界、阻止高温孪生;热处理产生的高密度片层有效防止蠕变变形;塑性变形虽会细化晶粒,促进晶界滑动,但含稀土元素的Mg-Zn合金变形后,合金产生晶界偏聚,界面能降低,晶界热稳定性提高,高温蠕变后细晶甚至纳米晶粒可保持不变,抗蠕变性能显著提高。最后对Mg-Zn系耐热镁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系镁合金 耐热性 抗蠕变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艺参数对16Mn水下湿法激光焊缝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 朱强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7,共8页
目的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16Mn水下湿法激光焊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了焊接水深、焊接速度、激光功率等因素对焊缝宏观成形、显微组织和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激光功率为2000 W、焊接速度为10 mm/s时,焊缝的成形性能... 目的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16Mn水下湿法激光焊接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了焊接水深、焊接速度、激光功率等因素对焊缝宏观成形、显微组织和焊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激光功率为2000 W、焊接速度为10 mm/s时,焊缝的成形性能与水深有着密切关系,当水深较浅时,焊接氧化和飞溅现象严重,焊缝不连续,焊缝形貌与在空气中无保护气体焊接时的效果相似。当水深超过8 mm时,焊缝出现不连续现象,焊接无法进行,且焊缝中气孔氢脆等缺陷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变多。当焊接速度为10 mm/s、水深为4 mm、激光功率不超过1500 W时,焊缝成形不良,容易出现未焊透。当激光功率超过2000 W时,功率越大,气孔和氧化倾向越大,越接近无气体保护状态下的激光焊接。结论水深和激光功率对焊接接头的作用极大程度上受到母材表面水分状态的影响。当输入能量过低或水深过大时,都容易导致焊缝断续、熔深浅等成形不良现象。当输入能量高或者水深较浅时,焊缝会出现气孔、氧化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激光焊接(ULW) 焊接水深 焊缝成型 显微组织(MS) 力学性能(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