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B编程的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亚丽 马履中 +1 位作者 杨廷力 杨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2,共4页
基于单开链单元的欠秩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方法,提出了用VB编程实现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并用此方法对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进行了型综合,达到了型综合自动化的目的。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单开链支路 型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穴盘苗全自动移栽机取苗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晓琪 杨启志 +2 位作者 黄冠龙 赫明胜 毛罕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1,共8页
针对国内低矮温室蔬菜大棚的尺寸限制问题,设计一种小型全自动移栽机,为提高取投苗成功率,减少穴盘苗损伤,重点对取苗机构进行了设计.该取苗机构使用气动加刹车线柔性变距机构实现变距投苗功能,与直动往复式分苗机构配套使用,可以实现... 针对国内低矮温室蔬菜大棚的尺寸限制问题,设计一种小型全自动移栽机,为提高取投苗成功率,减少穴盘苗损伤,重点对取苗机构进行了设计.该取苗机构使用气动加刹车线柔性变距机构实现变距投苗功能,与直动往复式分苗机构配套使用,可以实现静态投苗、静态接苗,提高取投苗成功率,避免出现挂苗现象,并通过试验对取投苗效果进行了检验.试验发现:针对须根类幼苗,当栽植频率为40株·min^(-1)·行^(-1)时,黄瓜苗的取苗成功率为99.31%,投苗成功率为99.31%,综合取投苗成功率达到98.61%,当栽植频率为60株·min^(-1)·行^(-1)时,黄瓜苗的取苗成功率为98.61%,投苗成功率为99.29%,综合取投苗成功率达到97.22%;针对直根类幼苗,当栽植频率为60株·min^(-1)·行^(-1)时,辣椒苗的取苗成功率为97.92%,投苗成功率为99.29%,综合取投苗成功率达到95.83%.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满足蔬菜穴盘苗取投苗要求,且适用于不同品种蔬菜钵苗的取投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移栽机 取苗机构 刹车线 柔性变距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直动式钵苗分苗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新异 杨启志 +2 位作者 徐莉 孙梦涛 毛罕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6,312,共7页
目前蔬菜移栽机的分苗装置普遍采用旋转托杯(苗杯)的方案,这种方案为动态投苗,易挂苗、动力传动系统复杂、传动力矩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直动式钵苗分苗装置.阐述了分苗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分苗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直线移动装... 目前蔬菜移栽机的分苗装置普遍采用旋转托杯(苗杯)的方案,这种方案为动态投苗,易挂苗、动力传动系统复杂、传动力矩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直动式钵苗分苗装置.阐述了分苗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分苗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直线移动装置、落苗装置、苗杯)进行了具体的结构和驱动设计;进行了定位误差试验与分苗成功率试验,并对分苗的效果进行了检验.试验发现:直动式分苗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瞬态静止接苗与分苗,接苗、分苗成功率高,且不易挂苗.苗杯直线移动的定位精度随着分苗速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通过给电动机设定不同的脉冲频率优化之后,产生的误差数值保持在0.2~0.8 mm,满足分苗定位要求;对分苗装置进行了分苗试验,分苗成功率随着分苗速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分苗频率为70株·min^(-1)·行^(-1)时,分苗的成功率为95.03%.表明该分苗装置能够满足目前多行全自动移栽机的分苗速度及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苗装置 蔬菜钵苗 直动式苗杯 齿轮齿条机构 移栽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蛆粪颗粒群物理参数与剪切强度的关系
4
作者 徐莉 杨启志 +2 位作者 张婧 杜广雨 黄冠龙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248-250,259,共4页
为了确定蛆粪颗粒群在EDEM软件中建模的物理参数,拟研究蛆粪颗粒群的形貌结构、不同大小等级主要形状颗粒的组成比重、不同含水率蛆粪颗粒群的密度和剪切强度。将蛆粪原料干燥后除杂,并分为3个部分,依次测定含水率,分析并计算各形貌结... 为了确定蛆粪颗粒群在EDEM软件中建模的物理参数,拟研究蛆粪颗粒群的形貌结构、不同大小等级主要形状颗粒的组成比重、不同含水率蛆粪颗粒群的密度和剪切强度。将蛆粪原料干燥后除杂,并分为3个部分,依次测定含水率,分析并计算各形貌结构和比重,通过喷洒的方式加水得到不同含水率的蛆粪颗粒群并计算密度,测量其剪切强度,最后分析、比较蛆粪颗粒群的垂直压力、含水率与剪切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蛆粪颗粒群可分为4个大小等级,多为球状、条状、片状、块状,各级颗粒群所占比重由小到大分别为1.3%、3.7%、43.0%、52.0%;用离散元仿真软件建立各级颗粒群主要形状结构的蛆粪颗粒模型;当含水率为30%、40%、50%、60%时,蛆粪颗粒群的平均密度分别为0.36、0.39、0.41、0.43 g/cm^3;蛆粪的剪切强度与垂直压力成正比,与含水率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蛆粪颗粒群 剪切强度 形貌结构 比重 含水率 密度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