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贝贝 黄虹 +2 位作者 张庆 徐晶 李长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1,共3页
综述了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讨论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固体润滑剂共混改性、纤维混杂复合改性以及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并指出多元、多尺度功能性填... 综述了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讨论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固体润滑剂共混改性、纤维混杂复合改性以及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并指出多元、多尺度功能性填料协同复合增强是改善该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合物复合材料 摩擦 磨损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2(CexZr1-x)2O7陶瓷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少朋 花银群 +2 位作者 帅文文 姜伯晨 李瑞涛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以Gd2O3、ZrO2、CeO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Gd2Zr2O7和Gd2(CexZr1-x)2O7(x分别为0.1,0.2,0.3)陶瓷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其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显微形貌,用激光热导仪和高温热膨胀仪分别测量了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和... 以Gd2O3、ZrO2、CeO2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Gd2Zr2O7和Gd2(CexZr1-x)2O7(x分别为0.1,0.2,0.3)陶瓷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其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显微形貌,用激光热导仪和高温热膨胀仪分别测量了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具有烧绿石结构的Gd2Zr2O7和具有缺陷型萤石结构的Gd2(CexZr1-x)2O7陶瓷材料,且它们的显微组织致密,晶界清晰干净。CeO2的掺杂提高了Gd2Zr2O7陶瓷的热膨胀系数,降低了Gd2Zr2O7陶瓷热导率。这使得Gd2(CexZr1-x)2O7陶瓷可以用作新型的热障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稀土锆酸盐 热膨胀系数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装备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6
3
作者 汤建华 陈树人 +1 位作者 花银群 杨继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3-549,共7页
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精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整个精准农业生产周期中,称重传感器在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应用领域,文中从精准农业实施的4个不同阶段:土地准备、精准播种、作物管理、精准收获,对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装备中... 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精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整个精准农业生产周期中,称重传感器在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应用领域,文中从精准农业实施的4个不同阶段:土地准备、精准播种、作物管理、精准收获,对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装备中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3个主要关键问题:可靠性、稳定性和动态测量精度.最后,对解决这些问题背后所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敏感机理、制造工艺和计测技术等作了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传感器 测力传感器 动态称重 精准农业 智慧农业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586等离子喷涂CoCrAlYTaSi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 陈瑞芳 +1 位作者 花银群 曹将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191,共4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H586基体上制备了CoCrAlYTaSi涂层,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该涂层的微观结构。并在1100℃下研究了该涂层的高温氧化性。结果表明:在涂层表面,Al元素优先在某些区域氧化成α-Al_2O_3并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生长成岛状。随后C...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H586基体上制备了CoCrAlYTaSi涂层,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该涂层的微观结构。并在1100℃下研究了该涂层的高温氧化性。结果表明:在涂层表面,Al元素优先在某些区域氧化成α-Al_2O_3并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生长成岛状。随后Cr元素富集并开始氧化,最终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在涂层中部,Al元素在涂层优先氧化,形成黑色条带状物质,然后进入均匀氧化阶段。在涂层结合面上生成了一层以Al_2O_3和TiO_2为主的TGO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CoCrAlYTaSi 高温氧化性 热生长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CoCrAlYSiHf涂层高温氧化性研究
5
作者 雍兆 花银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03,共6页
目的研究铪化物含量对激光熔覆CoCrAlYSiHf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所用激光熔覆粉末为实验室行星式球磨机球磨并真空干燥后所得粉末。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分别在GH586上制备铪化物含量为x和3x的两种涂层,并在SX2系列高温电... 目的研究铪化物含量对激光熔覆CoCrAlYSiHf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所用激光熔覆粉末为实验室行星式球磨机球磨并真空干燥后所得粉末。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分别在GH586上制备铪化物含量为x和3x的两种涂层,并在SX2系列高温电阻炉中测试了大气环境下两种涂层的1100℃静态高温氧化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对高温氧化过程中的涂层表面形貌、氧化物结构演变进行表征。结果铪化物含量为3x的涂层,其表面出现了大量的孔隙及显微裂纹等缺陷,而铪化物含量为x的涂层表面光整、均匀,无明显缺陷。同时,铪化物含量为x的涂层在1100℃静态高温氧化后,表面形成了一层连续致密的Cr_2O_3氧化膜;而铪化物含量为3x的涂层在1100℃静态高温氧化后,表面氧化物中含有大量的尖晶石氧化物,且氧化膜中存在大量孔隙等缺陷。结论当激光熔覆CoCrAlYSiHf涂层中添加3x的铪化物时,其高温抗氧化性能明显低于含x铪化物的CoCrAlYSiHf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CoCrAlYSiHf涂层 铪化物 高温氧化 CR2O3 尖晶石 显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C复合纳米纤维的原位制备与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向军 张雄辉 +2 位作者 叶芹 李佳乐 沈湘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原位制备了Fe—Ni/C复合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约为215nm,所生成的Fe—Ni合金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碳基纳米纤维的内部和表面,且被石墨化碳层所包覆.以Fe·Ni/C复合纳米纤维为吸收剂、硅橡胶为基质制备成吸波涂层,研究了碳化温度对电磁特性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1.2~2.0mm、Fe—Ni/C复合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5%的吸波涂层表现出优良的微波吸收性能,在7.4~18G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损耗均低于-20dB;随着复合纳米纤维的碳化温度由800℃升高到1200℃,由于阻抗匹配特性的改善,吸波涂层的微波吸收能力逐步加强,其最小反射损耗由-22.6dB降低到-63.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碳纳米复合纤维 Fe—Ni合金纳米颗粒 微波吸收 阻抗匹配 反射损耗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景茂祥 颜远瞻 +1 位作者 平昱航 李立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以硫酸亚钛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控制结晶连续沉淀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并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化学耗氧量等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试验制备的二氧化钛微... 以硫酸亚钛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控制结晶连续沉淀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并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化学耗氧量等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试验制备的二氧化钛微球光催化剂具有好的流动性、分散性及球形度,粒径分布在5~30μm,晶粒粒径小于14nm,具有分布窄的孔结构(4~10nm)和高比表面积(138m2/g),属于典型的多孔材料,光催化性能良好,甲基橙溶液脱色率均在95%以上。同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沉降性,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2微球 光催化剂 控制结晶连续沉淀法 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激光加工的微织构对碳化硅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昊 钱伟 +3 位作者 花银群 叶云霞 戴峰泽 蔡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3-930,共8页
为改善碳化硅的表面润湿性能,本研究利用脉冲激光加工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分别改善了碳化硅的表面形貌和表面能。实验选用皮秒激光加工方式构造表面微织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微织构的微观形貌,并进一步分析了烧蚀形态与激光自... 为改善碳化硅的表面润湿性能,本研究利用脉冲激光加工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分别改善了碳化硅的表面形貌和表面能。实验选用皮秒激光加工方式构造表面微织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微织构的微观形貌,并进一步分析了烧蚀形态与激光自身特性和加工参数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激光加工效果以烧蚀为主,重熔为辅,而由于碳化硅烧蚀阈值和激光能量在光斑中的高斯分布特性,形成的微织构的烧蚀凹槽呈倒三角形。此外,选用的氟硅烷修饰剂使碳化硅表面从亲水表面转变为疏水表面;通过改变加工参数获得不同微织构并进行氟硅烷修饰后,碳化硅表面接触角最大提高到157°,达到了超疏水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微织构对疏水性的影响原理,提出了一个基于实际形貌参数的固液接触角模型。该模型阐释了接触角随微织构特征参数变化的机制,固、气、液两两之间的接触面积影响了表面润湿性,这为寻找具有最佳疏水性能的微织构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微织构 疏水性 皮秒激光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N前驱体不同热处理温度制备NCFs及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山山 何燕苹 +4 位作者 Arslan Majeed 张翠娟 沈湘黔 黎天保 覃事彪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615,共10页
基于电纺聚丙烯腈(PAN)前驱体制备三维氮掺杂炭纳米纤维(NCFs)自支撑集流体,以Li_2S_6溶液为活性物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NCFs理化性能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900℃时,制备的NCFs(NCFs-900)表... 基于电纺聚丙烯腈(PAN)前驱体制备三维氮掺杂炭纳米纤维(NCFs)自支撑集流体,以Li_2S_6溶液为活性物质,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NCFs理化性能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900℃时,制备的NCFs(NCFs-900)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载硫量为4.19 mg·cm~(-2)时,NCFs-900@Li_2S_6电极在0.2C下,初始放电容量为875 mAh·g~(-1),经250周循环后仍有707 mAh·g~(-1),库伦效率为98.55%。同时在高倍率1 C下循环15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氮掺杂炭纳米纤维 热解温度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石墨烯用于高比能量锂硫电池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航 黎天保 +1 位作者 姚山山 覃事彪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基于硫热熔融浸渍工艺,用商品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用于高比能量锂硫电池。商品石墨烯为多层结构,少层石墨烯中含有杂质,石墨烯以薄膜状包覆于硫颗粒表面。商品石墨烯可降低硫电极极化,提高Li+扩散系数,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基于硫热熔融浸渍工艺,用商品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用于高比能量锂硫电池。商品石墨烯为多层结构,少层石墨烯中含有杂质,石墨烯以薄膜状包覆于硫颗粒表面。商品石墨烯可降低硫电极极化,提高Li+扩散系数,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多层石墨烯GA/硫、少层石墨烯GB/硫和纯硫电极以0.5 C在1.7~2.8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811.5 m Ah/g、710.6 m Ah/g和474.8 m Ah/g,第300次循环时仍分别有400.5 m Ah/g、316.3 m Ah/g和253.7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石墨烯 石墨烯.硫复合材料 锂硫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可逆调控棉纤织物表面超疏油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进 尹林婷 汤永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95,共3页
采用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和离子交换法调控基体表面的疏油性能。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上可以控制十六烷的接触角在69°和4°之间变化。在棉纤织物上,当聚电解质多层膜吸附全氟辛酸根离子时,织物表面是超疏水和超疏油的,与水的接触... 采用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和离子交换法调控基体表面的疏油性能。在光滑的玻璃表面上可以控制十六烷的接触角在69°和4°之间变化。在棉纤织物上,当聚电解质多层膜吸附全氟辛酸根离子时,织物表面是超疏水和超疏油的,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54°,与十六烷的接触角高达150°。当全氟辛酸根离子被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替代后,水的接触角没有明显的变化,在152°左右,而十六烷却能完全浸润表面,接触角为0°。通过全氟辛酸根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的交换,织物表面可以在超疏油和超亲油之间可逆转换,这对于拓展超疏油表面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聚电解质 超疏油 棉纤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况环-块摩擦试验机及配套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
12
作者 徐卓然 李长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9,共8页
诸如柱塞、轴承和轮辋之类器件在工作时的摩擦形式一般都比较复杂,为研究这类高速运动副在不同动态工况下的表现,设计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环-块摩擦试验机来解决现有环-块摩擦试验机加载灵活性差的问题。该机配套基于虚拟仪器的伺服控制和... 诸如柱塞、轴承和轮辋之类器件在工作时的摩擦形式一般都比较复杂,为研究这类高速运动副在不同动态工况下的表现,设计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环-块摩擦试验机来解决现有环-块摩擦试验机加载灵活性差的问题。该机配套基于虚拟仪器的伺服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闭环控制和集成化交互界面,能够适应试验对各类动态工况的需求,并支持摩擦系数、载荷和温度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同步显示。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所得结果可重现性强,试验运行过程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试验机 虚拟仪器 摩擦副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