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陆道坤 丁春云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5,共7页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如何办好教师教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给出了答案,该学院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后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围绕"研究型"教育学院建设,从凸显"立体多维"特征的组织体系搭建、贯彻"有机对...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如何办好教师教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给出了答案,该学院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前后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围绕"研究型"教育学院建设,从凸显"立体多维"特征的组织体系搭建、贯彻"有机对接"要求的教师教育项目设计与管理、渗透"协作共赢"精神的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向"研究助推"的教师教育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维度,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教师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 南洋理工大学 教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想象的释放中走向人的“全面觉醒”——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想象力困境及其超越
2
作者 柴楠 胡冰清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4,共8页
想象力因其图像感知的具身性、表征主体意愿的意志性而被视为人类特有的能力。想象力乃是知性与感性的共通根据,它通过在个体主观精神与外在物质世界之间搭起实践桥梁,而愈益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塑造教育结构与秩序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不... 想象力因其图像感知的具身性、表征主体意愿的意志性而被视为人类特有的能力。想象力乃是知性与感性的共通根据,它通过在个体主观精神与外在物质世界之间搭起实践桥梁,而愈益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塑造教育结构与秩序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想象力,但人工智能却极大地拓展着人类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拟态环境、数字壁垒、算法锁定、他者叙事吊诡性地成为学生想象力的禁锢力量。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不断迭代升级的背景下,想象力作为创新和问题解决的关键驱动力量,对于适应和引领这一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想象力的释放内在地要求教育以解放的姿态,重整碎片化的资源、化解疏离性的情感、突破技术化标准。获得释放的想象力助推着学校教育的生命转向,使学生在艺术性想象中、在批判性想象中,在充满想象的生命实践中走向自我的全面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想象力 想象的释放 “全面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学习化”浪潮中重新发现“教”的价值——对高等教育学习化现象的一种批判性考察
3
作者 柴楠 柯毅婷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48,共9页
“学习”一词在今天的教育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成为流行的概念,教学的地位则相对下降,“教育话语”逐渐向“学习话语”转变。学习化浪潮造就了无处不在的“学习话语”,它一方面通过主体的自我化而使教学的伦理性遭到解构,... “学习”一词在今天的教育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成为流行的概念,教学的地位则相对下降,“教育话语”逐渐向“学习话语”转变。学习化浪潮造就了无处不在的“学习话语”,它一方面通过主体的自我化而使教学的伦理性遭到解构,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预测”和“设计”而规避教育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此同时,对“预期结果”的追逐和“既定标准”的遵循使教学难以再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在根本上限制着“教”之完整价值的实现。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重新从“好教育”问题出发,对教育本身予以省思。高等教育不应该被窄化为“学习”,而要看到教学促成个体精神内在开放之可能性与必要性,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多层面的不确定性,从而赋予教育以“美丽的风险”。高等教育需要重新发现教学的价值以实现教学的超越性,并形成自我与他者共生共在的教育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习化 主体性 教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府职能分析
4
作者 吴杰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3,共7页
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的核心定位体现在明确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加快构建制度体系、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到位、建立多元供给模式等方面。从职能层级机构、职能实施主体、职能实现形式三个方面分析政府履职情况。在职... 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的核心定位体现在明确社区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加快构建制度体系、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到位、建立多元供给模式等方面。从职能层级机构、职能实施主体、职能实现形式三个方面分析政府履职情况。在职能层级机构方面,存在职能空泛、职能失调等问题;在职能实施主体方面,呈现出管理体制多元分散、办学主体各自为政、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在职能实现形式方面,存在办学自主权未得到落实、办学成效评价机制缺失、社会力量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把握政府在社区教育履职过程中的现状与不足。未来应通过健全政府组织架构、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健全监督机制、明确办学标准、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等举措,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政府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隐忧及其超越 被引量:4
5
作者 郑伊贝 曹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4,共8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尽管人工智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成力与交互力,以技术之智撬动教育之变,促进了教育全方位的提档升级,但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教育主体性异化、教育绩效崇拜盛行、教育隐私边界被僭越、教育智能鸿沟...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尽管人工智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成力与交互力,以技术之智撬动教育之变,促进了教育全方位的提档升级,但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教育主体性异化、教育绩效崇拜盛行、教育隐私边界被僭越、教育智能鸿沟深化等伦理隐忧逐渐显现,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为有效回应这些挑战,教育理应从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凸显教育的具身性而非虚幻性,寻求过程的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捍卫发展的多样性而非单极化,从而实现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双向共鸣。为此,需要重塑“人—技术—教育”的关系,构建人与技术之间的关联性教育;为技术立心,拓展技术支持的数字生长空间;为教育铸魂,坚守教育变革的数字人文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伦理隐忧 后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断裂的教育图景及其关联性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梓含 曹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数字时代既是数字技术的统治力量不断加深的时代,也是人与数字技术的关联性持续增强的时代。人技共生的存在论认知正在悄然构建,一方面,数字技术将成为人类的外挂器官,人将以技术性的姿态存在;另一方面,人作为现实与虚拟的连接器,同时... 数字时代既是数字技术的统治力量不断加深的时代,也是人与数字技术的关联性持续增强的时代。人技共生的存在论认知正在悄然构建,一方面,数字技术将成为人类的外挂器官,人将以技术性的姿态存在;另一方面,人作为现实与虚拟的连接器,同时存在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二者共同组成完整的世界,成为人整全的经验来源。当前,教育图景呈现出三重断裂:一是人类的回忆与人工的记忆致使整全知识的分割;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排异与技术的夺舍造成了教育主体的抵牾;三是虚拟空间造成了真实空间的意义坍塌。为构建数字时代中关联性的教育图景,人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否定性思维、批判思维与创造性能力,在教育活动中构建人类与人工之间的智能关联,在整全的道德教育空间中塑造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数字技术 教育图景 技术统治 智能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审美的世界里走向人的“全面觉醒”——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综述
7
作者 田唯一 吕寿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11月8日,以“新时代的美学和美育”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在江苏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0余所高校和中小学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哲学研究... 2024年11月8日,以“新时代的美学和美育”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在江苏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0余所高校和中小学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参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理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会 年会综述 教育哲学研究 学会副会长 中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 学术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晓波 赵娜 +1 位作者 戴明锋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对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认知、职业心态和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自我认知和环境变量为个体职... 通过对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认知、职业心态和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自我认知和环境变量为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提供条件,二是个体在探索职业生涯过程中,又会推动个体对自我与职业环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大学生 职业生涯教育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共话高水平大学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斌 吴奕 杨雨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F0002-F0003,共2页
"2019镇江·长江教育论坛"于1月27日在镇江举行,来自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30余所高校等相关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共50余人汇聚镇江,共同探讨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学内涵建设以及大学评价等前沿问题,为建设高水平... "2019镇江·长江教育论坛"于1月27日在镇江举行,来自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30余所高校等相关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共50余人汇聚镇江,共同探讨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学内涵建设以及大学评价等前沿问题,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 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论坛 行政部门 大学评价 内涵建设 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一流学科的组织要素及互动关系研究——基于香港大学教育学科的案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全守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3,127,共8页
学科建设与学科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一流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以组织要素的视角研究香港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状况,发现其具有引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目标、汇聚全球的科研人员、以学科研究平台促进知识交流、拥有丰富... 学科建设与学科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一流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以组织要素的视角研究香港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状况,发现其具有引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目标、汇聚全球的科研人员、以学科研究平台促进知识交流、拥有丰富的学术物质资料这四个方面的特征。横向的学科研究平台在学科发展中居于主导的地位。学科研究平台整合科研人员,以学术物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加工、研究和传播,实现知识的再生产,促进学科目标的实现。内地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科组织制度设计,整合学科组织的各项资源,形成学科研究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好地推进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组织 “双一流”建设 一流学科 教育学科 组织要素 香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波 于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7,共5页
新形势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遭遇了种种困境:高校办学实践中存在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等急功近利倾向;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养成;课程不能灵活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文化素质课程的实施效果难如人意,... 新形势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遭遇了种种困境:高校办学实践中存在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等急功近利倾向;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养成;课程不能灵活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文化素质课程的实施效果难如人意,等等。唯有超越这一困境,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1)贯彻跨学科教育理念,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多角度渗透;(2)融合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贯通";(3)尊重学生权利,赋予学生多样选择机会;(4)坚持形成性评价,着眼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境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公立大学校长遴选中的社会参与——以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玉山 全守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107,共5页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遴选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政府、大学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是其显著特征。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校长遴选为个案,从参与的广泛、深度和效度三个维度来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公立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中的社会...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遴选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政府、大学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是其显著特征。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校长遴选为个案,从参与的广泛、深度和效度三个维度来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公立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参与主体分布广泛、参与渠道丰富多样、遴选过程公开透明、广开言路广泛咨询、协商讨论共同决定、遴选结果各方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立大学 校长遴选 社会参与 高等教育普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接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35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黄艳 李佳玲 黄金岩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4,共12页
基于全国35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接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互联网娱乐信息接触、互联网碎片化阅读和互联网接触时长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基于全国35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接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互联网娱乐信息接触、互联网碎片化阅读和互联网接触时长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显著负相关;“把关人”作用对大学生互联网接触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互联网传播与思政课传播的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思政课的传播效果优于互联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健全网络信息把关制度,强化互联网内容管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和建设,实现思政课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传播效果 互联网接触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忠华 尹华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49-53,共5页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大学青年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青年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机的不全面性和不适... 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大学青年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青年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时机的不全面性和不适切性等,严重妨碍了大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继续教育投入、提高青年教师经济待遇、丰富继续教育内容、转变继续教育方式、加强教育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育等,是提升大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青年教师 继续教育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基于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四川师大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宁尚洁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5期54-58,共5页
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走在了世界教师教育的前列,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独显特色。该校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课程设置细致;重视实践课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课程设... 美国的教师专业化走在了世界教师教育的前列,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独显特色。该校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课程设置细致;重视实践课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给我国师范大学的启示是:完善课程结构与比例、优化课程的内容、增加教学实践时间,重视教学实践的质量是改进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质量的重要方面。借鉴其合理经验,优化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可达到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康星大学 教师教育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教师教育大学的战略规划与集体行动——香港教育大学的案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全守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8,共8页
大学战略规划是大学对未来环境的应对策略,是一种积极主动、目的明确、面向未来的管理方式,是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实践,推动自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香港教育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建构了独特的规划内容、结构化的规划框架、完善的规划监... 大学战略规划是大学对未来环境的应对策略,是一种积极主动、目的明确、面向未来的管理方式,是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实践,推动自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香港教育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建构了独特的规划内容、结构化的规划框架、完善的规划监控、以教育学科为主的规划主线。其体现了把教育学科特色融入战略规划过程、将战略规划转化为集体行动、进行战略规划监控并促进战略规划实施的特征。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国内地高校制定战略规划应注重以学科为根基,促成战略规划转为集体行动,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助力于战略规划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高等教育 世界一流学科 大学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两难性问题”及其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忠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8-70,共3页
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面临着培养模式的封闭与开放、课程结构的学科性与教育性、职前与职后的"割据"与一体化等两难性问题。综合性大学必须从制度上建立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推进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专业性建设,分阶段、分... 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面临着培养模式的封闭与开放、课程结构的学科性与教育性、职前与职后的"割据"与一体化等两难性问题。综合性大学必须从制度上建立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机构,推进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专业性建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教师教育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教师教育 两难性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世中教育的加速隐忧及其超越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辉 陆芸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6,共8页
人类世描绘着人与自然的“脱嵌”,其典型特征是人类以技术手段过度征用自然,造成自然的不断熵增。同时,人类世还表征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对“自然人”的技术改造,构成现代性加速危机。人类世是技术世,亦是教育世。当前,教育被... 人类世描绘着人与自然的“脱嵌”,其典型特征是人类以技术手段过度征用自然,造成自然的不断熵增。同时,人类世还表征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对“自然人”的技术改造,构成现代性加速危机。人类世是技术世,亦是教育世。当前,教育被裹挟进技术世的“加速逻辑”中,教育时空在加速博弈中走向结构异化;在对技术加速的迷恋之中,学生的自由发展与精神世界被辖制,师生整体性地陷入了行动“倦怠综合征”,教育的本真意义在加速中迷失了方向。为超越技术世给教育带来的加速困境,教育仍需基于生命本真重塑教育的时空结构;在寻求凝思、敞开自我、回归现实的过程中寻求教育的积极行动;最终在人机共鸣之中重塑教育的意义,实现“技术—人—自然—社会—世界”的融合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技术世 技术逻辑 加速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的时代与算计的教育:学校教育中计算权力的理性限度及其超越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寿伟 包兴婷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2,共9页
计算时代的景观秩序使人生活在“洞穴幻象”之中,从而造成符号表征的可见性赋魅、数字规训下的自我剥削及“抛放关系”的权力让渡等各种教育问题。人的生命成为被计算技术所规制的抽象物,“计算”也因而成为一种“权力”。计算权力使得... 计算时代的景观秩序使人生活在“洞穴幻象”之中,从而造成符号表征的可见性赋魅、数字规训下的自我剥削及“抛放关系”的权力让渡等各种教育问题。人的生命成为被计算技术所规制的抽象物,“计算”也因而成为一种“权力”。计算权力使得人们痴迷于被分数绩效等显性指标所定义的平庸的优秀,并将预期的成功作为前期教育投资的补偿,最终走向“算计的教育”。算计的教育将人的身体行为、思维方式等置于精密而高效的形式化逻辑规则之中,他们在计算技术施加于生命主体之上的权力布控中沦为了“套中人”,这表征着计算权力的理性限度和规训化隐忧。算计既是他者(人造物)对人的非正义窥视,也是一种精神规训。计算则是一种利用数据分析进行智能预测和评估的客观手段,教育的育人本质以及教育主体的属人性注定了计算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这就有存在“计算”技术因人的不合理使用而陷入“算计”的风险。在计算时代,教育需要重新审视计算权力的理性限度,从算计回归计算,从计算技术的规训权力回归教育个体的生命权力,以实现对计算权力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权力 景观秩序 教育算计 技术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视角下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74,共8页
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存在跨部门协调困难和多元主体协作不足的问题。元治理理论对于分析和指导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基于元治理视角,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是优化现有协同治理模式的前提。选取政府... 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存在跨部门协调困难和多元主体协作不足的问题。元治理理论对于分析和指导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基于元治理视角,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是优化现有协同治理模式的前提。选取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功能,构建综合协调型协同治理机制是解决各部门和多元主体之间协作困境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元治理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