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晓波 谢钢 +1 位作者 沈雪妹 张世兵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2期74-76,80,共4页
本文以江苏大学2003级6 13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有19.96%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9.68%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主要以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 本文以江苏大学2003级6 13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有19.96%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9.68%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主要以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困扰、强迫和神经衰弱等问题居多;男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高于女生;工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高于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生。针对大学新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新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使其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功度过大学新生适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分析 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燕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谢钢 张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930-15932,15964,共4页
农村大学生为求学而来到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通过阐述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从5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相... 农村大学生为求学而来到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通过阐述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从5个方面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相关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心理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波 赵娜 +1 位作者 戴明锋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对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认知、职业心态和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自我认知和环境变量为个体职... 通过对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认知、职业心态和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评价等指标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具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状况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自我认知和环境变量为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提供条件,二是个体在探索职业生涯过程中,又会推动个体对自我与职业环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大学生 职业生涯教育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训兵 万靖 李晓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74-75,共2页
文章从建立网络化的心理档案、确立心理危机预警指标、完善心理危机预警监控网络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所要进行的具体工作,以期对科学、合理地规避大学心理危机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后”大学生隐性教育途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宏伟 谢钢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2期106-109,124,共5页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校校园的大学生,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通过比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缺点,提出发挥好浓郁的校园文化、教师的师德师...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校校园的大学生,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通过比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优缺点,提出发挥好浓郁的校园文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载体创新、大学生实践活动、团体辅导方法等多种"隐性"的途径和方式,使用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隐性教育 显性教育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韧性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陆菁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21-I0021,共1页
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处于过渡阶段,具有可塑性和矛盾性,且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易受到来自学业、情感、家庭、人际等不同方面的挫折的影响。同时伴随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心理危机成为了目前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的一大问题,... 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处于过渡阶段,具有可塑性和矛盾性,且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易受到来自学业、情感、家庭、人际等不同方面的挫折的影响。同时伴随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心理危机成为了目前普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的一大问题,严重危害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各大高校和专家学者不断探索研究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 心理危机 心理韧性 过渡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身心健康发展 不断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富差距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钢 贾茹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89-90,共2页
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自闭、交际困难、自卑抑郁等心理变化,而富裕大学生则崇尚物质、贪图享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依赖于家庭等。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层面改善大学生由于贫富差距导致的消极心理。
关键词 贫富差距 大学生 心理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训兵 李晓波 王飞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4,共2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改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方式,科学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在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大学生...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改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方式,科学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在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心态量表测评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权 曹雅萍 +3 位作者 HUANG Jinyan 康翠 胡昕 张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对社会心态量表(SMS)进行中文版修订,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690名大学生初测,进行SMS条目分析、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正式调查抽取1179名大学生对SM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受测者同时完成... 目的:对社会心态量表(SMS)进行中文版修订,检验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690名大学生初测,进行SMS条目分析、平行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正式调查抽取1179名大学生对SM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受测者同时完成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一般归属感量表(GBS)检验效标关联效度。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不安全感、亲社会性、竞争性、归属感、性倾向、游戏性6个因子,修订后49个条目S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8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4.10,CFI=0.95,TLI=0.93,GFI=0.95,AGFI=0.93,NFI=0.93,IFI=0.95,RMSEA=0.05,SRMR=0.05),再次修订后48个条目S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7.30%;中文修订版SMS各指标与效标得分的相关系数0.11~0.69(P<0.001);6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0.65~0.89,分半信度0.64~0.90。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SMS测量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显示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人际动机 大学生 量表修订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浦东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伟 韩团聚 +6 位作者 江一民 杜兆辉 李晓波 陈雪华 刘闪 秦富强 罗登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客观、科学评价“流程再造”的效果,总结门诊“流程再造”的经验。方法分别从上海市浦东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随机抽取传统服务流程组66人,“流程再造”组122人,比较不同服务流程中挂号、排队、付费、看病等环节所需时间的差别... 目的客观、科学评价“流程再造”的效果,总结门诊“流程再造”的经验。方法分别从上海市浦东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随机抽取传统服务流程组66人,“流程再造”组122人,比较不同服务流程中挂号、排队、付费、看病等环节所需时间的差别。结果经“流程再造”后,服务流程从5个减少到3个;挂号时间从(1.20±0.76)min缩短到(0.69±0.43)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取药付费时间从(1.24±0.49)min减少到(1.18±0.52)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医生开处方时间从(4.03±2.22)min减少到(1.80±0.84)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医生对患者问诊、体检时间从(3.00±3.81)min增加到(3.61±1.73)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流程再造”的改革效果是显著的,大大缩短了病人就诊排队时间、等候时间,增加了医患交流时间,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其经验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流程再造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沈雪妹 谢钢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在大学班级有松散趋势的情况下,重提大学班级文化的新特点及意义,目的为引起有关人员对大学班级的进一步关注。大学班级文化有独立性、可控性、多元性、潜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大学班级的这些特点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有独特的影响,它可... 在大学班级有松散趋势的情况下,重提大学班级文化的新特点及意义,目的为引起有关人员对大学班级的进一步关注。大学班级文化有独立性、可控性、多元性、潜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大学班级的这些特点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有独特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是大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文化,仍然是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 班级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 班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心理辅导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3
作者 谢钢 沈雪妹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从广泛的教育内涵来说,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了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基础之上,提出在渗透心理辅导的教育功能时,应把握好心理的时空特征、对象特征、问题特征和发展特征,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 从广泛的教育内涵来说,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述了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基础之上,提出在渗透心理辅导的教育功能时,应把握好心理的时空特征、对象特征、问题特征和发展特征,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品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唐楠 钟梦诗 李晓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85-87,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疲劳程度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并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正负情绪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16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疲劳程度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并分析积极心理品质对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正负情绪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16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疲劳总分为(59.06±9.21)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希望特质、正性情绪与疲劳呈负相关(均P<0.01);平均动脉压、每天锻炼时间、正性情绪、希望水平对患者的疲劳有预测意义(P<0.05,P<0.01)。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处于中度疲劳水平,积极心理品质是疲劳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提高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以降低其疲劳水平,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疲劳 正性情绪 希望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OT视角下的高校资深辅导员职业高原对策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慧莲 李晓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9,共2页
资深辅导员(即高年资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在长期的工作压力、晋升机会缺失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资深辅导员已成为高校中职业高原的高发人群。文章借助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资深辅导员的职业高原现象,探讨了突破这一... 资深辅导员(即高年资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在长期的工作压力、晋升机会缺失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资深辅导员已成为高校中职业高原的高发人群。文章借助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资深辅导员的职业高原现象,探讨了突破这一困境可以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 资深辅导员 职业高原 职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训兵 朱利平 李晓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103-104,共2页
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职业指导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应具备的素质,指出了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的优势,对辅... 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职业指导是网络技术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应具备的素质,指出了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的优势,对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职业指导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辅导员 职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OT视角下高校资深辅导员职业高原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慧莲 李晓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79,共3页
资深辅导员(即高年资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资深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长期积累的师生之谊都是高校值得重视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工作压力、晋升机会缺失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资深辅导员已成为高校中职业高原... 资深辅导员(即高年资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资深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长期积累的师生之谊都是高校值得重视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工作压力、晋升机会缺失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资深辅导员已成为高校中职业高原的高发人群,不但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和谐开展。本文在此借助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资深辅导员职业高原的成因,同时探讨了突破这一困境可以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 资深辅导员 职业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情商视角下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慧莲 李晓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4-46,共3页
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在团建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建立高素质高情商的团干部队伍的必要性也日趋凸显。借鉴管理学领域的通过建立高情商团队、提高团队情商以提升工作绩效的成功经验,高校也能从基层团组织中学生团干部的素质教育... 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在团建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地位,建立高素质高情商的团干部队伍的必要性也日趋凸显。借鉴管理学领域的通过建立高情商团队、提高团队情商以提升工作绩效的成功经验,高校也能从基层团组织中学生团干部的素质教育与素质建设出发,打造高情商的团干队伍。文章从团队情商建设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基层团组织中团队情商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团组织 团队情商 必要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教学视野中教师心育能力的培养
19
作者 谢钢 卢殿臣 《高校教育管理》 2003年第2期39-42,共4页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育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心育能力显得日益重要。针对目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发现的一些教师容易出现的心理缺失状态,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视野中教师的心育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双主体作用。
关键词 教学视野 教师 心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枯竭现象的成因与预防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钢 何蜀娟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枯竭是指教师在育人的职业生涯中出现的生理、情感与心理上的资源缺乏或耗尽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身体心理的疲惫感、工作生活的厌烦感、人际交往的疏离感、知识才能的耗尽感,其成因既有教师个体的因素,也有人际氛围的压力,还有机... 枯竭是指教师在育人的职业生涯中出现的生理、情感与心理上的资源缺乏或耗尽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身体心理的疲惫感、工作生活的厌烦感、人际交往的疏离感、知识才能的耗尽感,其成因既有教师个体的因素,也有人际氛围的压力,还有机构体制的束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正视枯竭,加强自我觉察,努力为自己构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以延缓和预防枯竭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枯竭 自我觉察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