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uNbSiB单纳米晶环形磁心双绕组新型微电流传感器 被引量:1
1
作者 鲍丙豪 丁建宁 李长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04-107,共4页
经炉内绝热退火法制得的纳米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环形磁心,由于内应力及磁致伸缩系数的减小,使其具有高的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及高的磁灵敏性。利用纳米晶合金材料作为敏感材料,提出了采用单纳米晶磁心双绕组结构、多谐振荡桥励磁... 经炉内绝热退火法制得的纳米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环形磁心,由于内应力及磁致伸缩系数的减小,使其具有高的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及高的磁灵敏性。利用纳米晶合金材料作为敏感材料,提出了采用单纳米晶磁心双绕组结构、多谐振荡桥励磁的对微电流进行非接触测量的新型电流传感器。分析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傅里叶变换对桥路输出信号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电路参数的优化,研制出线性量程为±250 mA、带宽为DC~1.6 kHz的电流传感器。对直流电流给出了测试结果。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小于O.5%,在信号处理电路放大系数为l时,其灵敏度可达1.11 mV/mA;温度为-15℃~50℃、电流为250 mA时的温漂小于O.03%/℃,电流为O mA的温漂小于0.01%/℃;25℃环境下3 h测得传感器零漂小于0.02%(满量程)。此外,传感器可判定直流电流流向,并可在桥路电源变化时,其灵敏度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流传感器 纳米晶合金 单磁心双绕组 非接触测量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超微压力传感器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沈思国 丁建宁 +3 位作者 潘海彬 凌智勇 程广贵 范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4,共3页
利用纳米硅薄膜良好的力学与电学特性,设计出超微压压力传感器芯片结构:双岛—梁—膜结构。利用ANSYS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谐反应分析、瞬态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度好、动态响应快等优点。
关键词 纳米硅薄膜 超微压压力传感器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对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娟 范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155,共3页
介绍了制备光热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条件及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方法在铝基底上制备了多孔微结构,再利用磁控溅射制备SS-AlN多层膜。用SEM、Optsol Absorber Control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膜系的表面形貌、光谱吸收性能等,考... 介绍了制备光热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条件及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方法在铝基底上制备了多孔微结构,再利用磁控溅射制备SS-AlN多层膜。用SEM、Optsol Absorber Control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膜系的表面形貌、光谱吸收性能等,考察了微结构对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底表面微结构能有效提高其光谱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谱性能 选择性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铜薄膜制备中氮气比例对其结构及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龚鹏 范真 +3 位作者 丁建宁 程广贵 袁宁一 凌智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8,31,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氮化铜薄膜,研究了氮氩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对薄膜择优生长取向、表面晶粒尺寸和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气比例时,薄膜的纳米力学性能比较差;随着氮气比例的增加,氮化铜薄膜的择优生...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氮化铜薄膜,研究了氮氩混合气体中的氮气比例对薄膜择优生长取向、表面晶粒尺寸和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气比例时,薄膜的纳米力学性能比较差;随着氮气比例的增加,氮化铜薄膜的择优生长晶面从(111)晶面转变为(100)晶面,晶粒尺寸变小,显微硬度增加,弹性模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铜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微结构 纳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环境试验设备与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真 李平 +3 位作者 宦海祥 丁建宁 凌智勇 杨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综述了国内外振动环境试验设备及技术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振动试验水平与国外产生较大差距的原因,指出了振动环境试验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振动环境试验设备及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振动环境试验 振动试验设备 多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冷却和刀具表面涂层复合润滑在切削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颜科红 李长生 +6 位作者 朱成顺 刘育 宋昌才 凌智勇 范真 丁建宁 杨继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9,24,共4页
采用喷雾冷却和固体润滑涂层两者复合的方法来进行切削加工,对切削温度和后刀面磨损量进行了测量,并用SEM和EDAX对刀具后刀面磨损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低于200m/min的情况下,单一的喷雾和固体润滑涂层对提高刀具的... 采用喷雾冷却和固体润滑涂层两者复合的方法来进行切削加工,对切削温度和后刀面磨损量进行了测量,并用SEM和EDAX对刀具后刀面磨损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低于200m/min的情况下,单一的喷雾和固体润滑涂层对提高刀具的耐磨寿命有明显的作用;在切削速度高于200m/min后,单一的喷雾方法的减磨效果就大幅降低;当速度高于300m/min时单一使用几无效果,而复合法能明显提高刀具的耐磨寿命和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固体润滑涂层 切削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对TiNxOy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娟 范真 +1 位作者 袁宁一 丁建宁 《表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8,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分别在铜基、铝基上制备AlN/TiNxOy/Al多层膜,对比了该膜系与铜基和铝基的粘附性能,分析了与基底粘附性能的差异原因。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方法使铝基底表面形成多孔微结构,再次镀多层膜,表征了膜系的表面形貌、光谱吸收性... 采用磁控溅射法,分别在铜基、铝基上制备AlN/TiNxOy/Al多层膜,对比了该膜系与铜基和铝基的粘附性能,分析了与基底粘附性能的差异原因。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方法使铝基底表面形成多孔微结构,再次镀多层膜,表征了膜系的表面形貌、光谱吸收性能和反射率,研究了微结构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与铝基的粘附性较好,基底表面形成多孔微结构能有效提高其光谱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xOy薄膜 太阳能 光谱性能 粘附性 基底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探针机械刻蚀及DPN新技术
8
作者 蒋洪奎 范真 +1 位作者 姚汤伟 朱春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84,86,共3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作为高精度显微工具的同时,还可以作为加工工具对样品表面进行刻蚀加工。扫描探针刻蚀加工技术(SPL)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基于SPM的扫描探针机械刻蚀技术,并介绍了DPN技术的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扫描探针 机械刻蚀 D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的AFORS-HET模拟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卢超 丁建宁 +2 位作者 程广贵 郭立强 林爱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0-773,共4页
采用限定变量的方法,运用AFORS-HET(Automat FOR Simulation of HETerostructures)软件计算模拟了不同厚度、掺杂浓度和禁带宽度的非晶硅薄膜背场以及不同厚度、禁带宽度的非晶硅本征层对a-Si(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限定变量的方法,运用AFORS-HET(Automat FOR Simulation of HETerostructures)软件计算模拟了不同厚度、掺杂浓度和禁带宽度的非晶硅薄膜背场以及不同厚度、禁带宽度的非晶硅本征层对a-Si(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较薄的背场和中间本征层,可以提高太阳电池的整体性能,其光电转换有很大程度提高,其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0.75%;其中,中间本征层在厚度不超过20nm时,对电池的短路电流影响不大,而其它性能则相对下降;当非晶硅薄膜背场的掺杂浓度为1019cm-3以上,带隙为1.7eV,厚度为5nm时,电池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AFORS—HET 背场 缓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