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心理治疗对改善企业员工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鲍喜燕 管明月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改善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的效果。方法对40名银行员工进行为期2天,共计16 h的"集中封闭式"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用量表施测,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为92.5%。结果团体心理治疗前,37名银行...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改善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的效果。方法对40名银行员工进行为期2天,共计16 h的"集中封闭式"团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用量表施测,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为92.5%。结果团体心理治疗前,37名银行员工的压力反应高于社会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积极应对因子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消极应对因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压力反应量表中,压力反应总分、情绪反应、躯体反应、行为反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封闭式"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员工压力应对方式,降低压力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压力 应对方式 团体心理治疗 企业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调查及相关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伟 鲍喜燕 +1 位作者 温斌 陈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原因。方法先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把学生分成1~3层,然后再按层进行随机的整体抽样。用Young氏网络依赖量表对9000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收回问卷8595,回收率为95.5%。结果轻度网络...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原因。方法先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学生所在年级把学生分成1~3层,然后再按层进行随机的整体抽样。用Young氏网络依赖量表对9000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收回问卷8595,回收率为95.5%。结果轻度网络依赖大学生占77.49%;中度网络依赖大学生占3.72%;重度网络依赖大学生占0.48%。不同年级间大学生网络依赖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P<0.05),且随年级逐渐递增;不同专业网络依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9,P<0.05);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网络依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P<0.05)。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匹配与不匹配网络成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学生所学专业、所处的年级和课程设置以及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等也是造成大学生形成网络依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依赖 大学生 相关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学中国学生与非洲留学生的画树投射测试结果 被引量:6
3
作者 万超 温亚 +3 位作者 陈权 冉雪 施雯 刘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来华非洲留学生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会产生各种适应不良现象。而内在的文化积累与外在的文化移入所引起的急剧变迁往往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冲击与震动,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不适,因此更容易导致非... 非洲文化与中国文化存在差异,来华非洲留学生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会产生各种适应不良现象。而内在的文化积累与外在的文化移入所引起的急剧变迁往往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冲击与震动,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不适,因此更容易导致非洲在华留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绘画投射测验相对于传统测验有独特优势,如不受语言影响,可以呈现个体难以表达的潜在心理状态,测验目的不易暴露从而有利于收集真实信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树投射测验 中国大学生 非洲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网络依赖团体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管明月 钱少月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4000-4002,共3页
目的探索高职院校网络依赖学生团体治疗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江苏某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14个专业1~3年级学生进行网络依赖量表抽样调查,结合面谈甄选出量表得分为46~53分并符合网络依赖临床界定标准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 目的探索高职院校网络依赖学生团体治疗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江苏某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14个专业1~3年级学生进行网络依赖量表抽样调查,结合面谈甄选出量表得分为46~53分并符合网络依赖临床界定标准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人作为试验组,25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2 d的团体治疗,随后进行每周1次、每次4 h、连续4次的强化;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思想教育。3个月后再次用网络依赖量表评估。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得分(42.10±4.82)分低于对照组得分(47.96±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量表4个维度中,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维度治疗后得分(13.35±2.11)分低于治疗前得分(15.45±2.39)分,网络成瘾耐受性治疗后得分(8.95±1.79)分低于治疗前得分(12.25±2.55)分,人际与健康问题治疗后得分(11.45±2.39)分低于治疗前得分(13.25±1.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治疗对高职院校网络依赖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网络依赖 团体治疗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