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高等工程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新民 朱利平 戴清杰 《高校教育管理》 2002年第3期14-16,20,共4页
国际化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性特征。高等工程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必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针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和工作要求 ,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加快推进高等工... 国际化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性特征。高等工程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必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针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和工作要求 ,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加快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要建立高等工程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效的运行机制 ,并开展激励机制研究。在具备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新世纪赋予高等工程院校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双元制大学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之路——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总校长盖尔斯德费尔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0
2
作者 任晓霏 戴研 莱因霍尔德.盖尔斯德费尔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DHBW)是德国著名的校企合作双元制大学。20世纪70年代德国双元制大学随着经济社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应运而生,巴登-符腾堡州是欧洲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在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双元... 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DHBW)是德国著名的校企合作双元制大学。20世纪70年代德国双元制大学随着经济社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应运而生,巴登-符腾堡州是欧洲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在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双元概念意味着大学受教育者兼具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在大学三年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密切协作,每三个月交替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和企业培训实习。双元制教学模式造就了一批批具有宽厚知识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制 产学研合作 巴登-符腾堡州州立双元制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任晓霏 路静 袁馨怡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学术道德规范、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学术写作技能的训练、学术讲座的组织以及学术研讨的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英国高校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生... 对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学术道德规范、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学术写作技能的训练、学术讲座的组织以及学术研讨的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英国高校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成为英国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效率高、质量好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化语境下,对于我国研究国际化教育具有极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研究生教育 学术研究能力 培养机制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特点、问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淑艳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3,124,共7页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境外办学呈现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办学方式多样、办学特色不鲜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较少等特点;此外,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还存在政策保障措施缺乏、高校自身国际竞争优...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境外办学呈现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办学方式多样、办学特色不鲜明,"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较少等特点;此外,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还存在政策保障措施缺乏、高校自身国际竞争优势不彰、境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学历学位认证的国际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尽快出台鼓励和规范境外办学的政策措施;将境外办学纳入高校发展整体布局;提高我国高校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历学位认证的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办学 政策保障 国际合作 人才培养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共同体模式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74,共4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组合旨在建立导师共同体。由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资源层面的问题,这种"共同体"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因而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具有实效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导师组合旨在建立导师共同体。由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资源层面的问题,这种"共同体"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因而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具有实效的导师共同体,从认识层面、制度机制建设和指导活动层面,突破制约导师队伍建设的"天花板":建立导师资格互认制度、主副导师制度,形成培养点主导下的导师共同体模式;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STAR模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共同体的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共同体 STAR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