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器人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柳军 周成钢 +1 位作者 皮杰 陈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农业机器人是现代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战略。目前,农业机器人的感知依赖于传感器技术,感知信息有效获取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为此,简要阐述了农业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 农业机器人是现代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战略。目前,农业机器人的感知依赖于传感器技术,感知信息有效获取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为此,简要阐述了农业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农业机器人感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视觉、触觉、味觉、气体等感知关键技术,指出了农业机器人感知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智慧农业 感知技术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4.0背景下基于学科形态的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娜 金玉成 +1 位作者 戴韵卿 毛罕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农业4.0的新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依赖于农学、工程、生物、信息等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基于农业工程学科知识形态,探索学科组织形态和活动形态:建立“农业工程+X”的知识组织新模式,构建跨学院深融合的资源统筹平台,构建对接需求链的有组... 农业4.0的新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依赖于农学、工程、生物、信息等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基于农业工程学科知识形态,探索学科组织形态和活动形态:建立“农业工程+X”的知识组织新模式,构建跨学院深融合的资源统筹平台,构建对接需求链的有组织科研模式,内培外引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依托学术氛围深度赋能学科成员,从根源上撬动学科建设的底层逻辑,为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江苏大学通过建立农业工程学科特区,提高学科知识的协同生产力,形成强大的农业装备创新链,建立项目牵引的团队驱动模式等实现农业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学科 知识形态 组织形态 活动形态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萍萍 陆杰 邱白晶 《高校教育管理》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农业工程学科要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需要采取研究方向的重新设置、四位一体新课程体系的建立、不确定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献阅读和分析批判能力的培养、应用计算机处理工程问题能力的强化以及实验动手能力的培... 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农业工程学科要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需要采取研究方向的重新设置、四位一体新课程体系的建立、不确定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献阅读和分析批判能力的培养、应用计算机处理工程问题能力的强化以及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举措,使培养的研究生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学科 研究生 创新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食品溯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信廷 李瑞 +2 位作者 李金辉 闵涛 孙传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9-310,共12页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加之供应链改革和食品召回相关工作耗资巨大且充满挑战,这使得建立农业食品溯源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各国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在智慧农业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可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加之供应链改革和食品召回相关工作耗资巨大且充满挑战,这使得建立农业食品溯源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各国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在智慧农业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可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实现新农场和数字农业,确保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安全可追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系统阐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食品溯源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农业食品供应链流程,提出了区块链在农业食品溯源领域的基本架构。归纳总结了当前区块链在农业食品溯源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云边端计算、加密技术、存储优化、共识机制改进和智能合约设计的结合方面。本文还指出了农业食品溯源当前面临的数据安全、存储扩展、监管困难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挑战。最后,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食品溯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加强安全监管、提高区块链可扩展性、利用新兴技术赋能食品溯源等,并强调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食品供应链中应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农业食品溯源 溯源系统 食品安全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链融合的农业大数据安全治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岳瑞君 何亮 +5 位作者 汤敏睿 严威 刘胜全 杨婉霞 孙卫红 黄永峰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3期333-350,共18页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向智慧农业转型,针对各农业组织自身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数据共享出现“数据孤岛”难以大规模汇聚农业数据指导精准农事决策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云链融合和分布式农业场景下数据安全治理相关技术解决所述问题,并...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向智慧农业转型,针对各农业组织自身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数据共享出现“数据孤岛”难以大规模汇聚农业数据指导精准农事决策等问题,本研究基于云链融合和分布式农业场景下数据安全治理相关技术解决所述问题,并探索其实际应用效果。在分布式农业场景下,以IPFS、区块链和云计算为基础,设计可部署在智能合约的农业大数据治理算法,构建多方农业数据汇聚模型以及完整、安全、可追溯的数据保护模型和典型场景应用模型。以新疆昌吉华兴农场及其附属农业组织农业生产为例,进一步构建云链融合农业大数据平台。对比本文所设计的基于云链融合的农业大数据治理模型和两种传统模型的性能,实验表明,本模型综合性能相比于传统模型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农业数据治理 云链融合 农业数据汇聚 分布式学习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插值的温室三维温度场构建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皓 刘杨 +2 位作者 贡宇 任妮 金晶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2,共7页
为确定适用于温室三维温度场构建的空间插值方法及插值分辨率,基于Venlo型玻璃温室中布设的27个温度传感器观测数据,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IDW)、径向基函数插值(RBF)及普通克里金插值(OK)3种空间插值方法构建温室三维温度场,分析插值精度... 为确定适用于温室三维温度场构建的空间插值方法及插值分辨率,基于Venlo型玻璃温室中布设的27个温度传感器观测数据,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IDW)、径向基函数插值(RBF)及普通克里金插值(OK)3种空间插值方法构建温室三维温度场,分析插值精度,比较8种不同空间插值分辨率对插值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DW、RBF、OK的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2)分别为0.928、0.911、0.957),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66℃、0.765℃、0.599℃和1.266℃、1.449℃、0.981℃,其中OK构建的三维温度场效果最优。此外,与1 cm插值分辨率相比,20 cm分辨率下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025℃,可在保证插值精度的条件下,减少99.96%的运算时间,可作为适宜的空间插值分辨率进行温度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温度场 传感器 空间插值 空间分辨率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庭 钱鹏飞 +2 位作者 顾庭伟 谷家宝 唐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联合收割机悬臂输送槽受到外界激励会产生不平衡摆动,不仅会影响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影响作物的收获效率。为此,依据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完善阻尼摆模型。结果表明... 联合收割机悬臂输送槽受到外界激励会产生不平衡摆动,不仅会影响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影响作物的收获效率。为此,依据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完善阻尼摆模型。结果表明:经过对悬臂输送槽进行试验与仿真分析,分别获取了输送槽所受最大外界激励力为1094.4 N、液压缸的刚度为1.0236×10^(8)N/m、阻尼为228.58 N·s/m,可为液压缸控制悬臂输送槽的摆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悬臂输送槽 拉格朗日方程 阻尼摆模型 参数标定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N的智能农机路径跟踪控制研究
8
作者 杨琰 张瑞瑞 +4 位作者 张林焕 陈立平 伊铜川 吴明齐 岳晓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4,共7页
针对复杂路面条件下无人化农业作业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精度低、控制器参数整定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基于五层BP神经网络构建了DQN(Deep Q-Network)路径跟踪控制器,实现了网络的轻量化和高度的可移... 针对复杂路面条件下无人化农业作业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精度低、控制器参数整定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基于五层BP神经网络构建了DQN(Deep Q-Network)路径跟踪控制器,实现了网络的轻量化和高度的可移植性。控制器网络的输入状态在采用车辆当前舵角、车辆与目标路径上控制点间横向距离偏差的基础上,引入车辆前方设定距离内的平均路径曲率,实现了车辆转向性能的提高。分别开展了仿真和田间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深度强化学习网络算法的收敛性,并对比了有路径曲率输入和无路径曲率输入两种网络的路径跟踪控制性能。仿真试验中,基于正弦曲线对两种路径跟踪控制方法进行训练,两种路径跟踪控制网络收敛后的平均跟踪距离误差为0.008 4、0.017 7 m。在间隔6 m的U型路径上进行田间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有路径曲率输入的模型性能显著优于无路径曲率输入的模型,两种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在路径上平均跟踪距离误差为0.038 9、0.068 4 m。验证了该路径跟踪控制方法有效性,可满足农业作业车辆路径跟踪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踪 深度强化学习 DQN 路径曲率 智能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三阶段施用对春茶产量与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宋佳伟 胡永光 +2 位作者 潘庆民 鹿永宗 金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3-54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茂绿”茶树为栽培对象,将秋春夏三阶段氮肥分配比例T1,T2与T3及施氮总量N1,N2,N3与N4分别设定为5∶3∶2,6∶2∶2和4∶3∶3,以及300,375,450和525 kg/hm^(2),组合成12个处理并以茶园... 为探究不同氮肥施用模式对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茂绿”茶树为栽培对象,将秋春夏三阶段氮肥分配比例T1,T2与T3及施氮总量N1,N2,N3与N4分别设定为5∶3∶2,6∶2∶2和4∶3∶3,以及300,375,450和525 kg/hm^(2),组合成12个处理并以茶园常规处理为对照(CK)进行施肥效果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春茶产量(百芽质量)与品质(茶多酚、氨基酸与酚氨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秋季施氮占比不低于施氮总量的50%时,百芽质量在施氮总量增加到N3(450 kg/hm^(2))时,达到最大为13.04 g,继续增加施氮总量反而导致百芽质量降低;与此同时,随着施氮总量增加,茶多酚含量有所降低,氨基酸含量有所提升,增至N3时,茶多酚质量比降至最低为176.49 mg/g,氨基酸质量比升至最高为25.22 mg/g.当分配比例一定时,百芽质量随着施氮总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当施氮总量一定时,分配比例T2水平下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果均达到最佳,茶叶酚氨比最小为7.00.推荐最优施肥方案:秋春夏三阶段氮肥分配比例为6∶2∶2,施氮总量为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氮总量 氮肥分配比例 品质 百芽质量 酚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沉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中Hg^(2+)检测研究
10
作者 段宏伟 赵斯杰 +3 位作者 郭梅 牛其建 黄晶 刘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85,共6页
农田土壤中Hg^(2+)精准评估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污染土壤中汞离子浓度低、共存干扰未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EC-LIBS)的土壤中Hg^(2+)检测方法。试验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 农田土壤中Hg^(2+)精准评估对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污染土壤中汞离子浓度低、共存干扰未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EC-LIBS)的土壤中Hg^(2+)检测方法。试验首先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Hg^(2+)电沉积,与沉积前金电极基底相比较,得出沉积后金电极基底在HgⅠ435.835 nm存在明显发射信号,并且沉积后纳米金颗粒表面亮度提升、黄度下降,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可以通过在金电极表面形成金汞齐完成汞离子液固转换。其次探究了溶剂pH和沉积电压对沉积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的沉积参数为pH 7.0,电压为-400 mV。最终获取样品LIBS谱线并进行惠特克基线校正和PLS模型构建,得出当Lambda=1.0,p=0.01时,基线校正效果明显,所构建PLS模型预测集RMSEP和MRAEP分别为5.24 mg·kg^(-1)和4.86%,表明EC-LIBS技术结合该标准模型可以用于土壤中Hg^(2+)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电化学沉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金汞齐 PL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驱动全自动蔬菜移栽机恒速直线行进控制方法研究
11
作者 文天拟 赵晓琪 +3 位作者 张若瑜 曲广一 钟霞 杨启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3-60,共8页
蔬菜全自动移栽机在恒速直线行驶时的状态对其栽植性能有重要影响,若行驶时受路面状况影响导致速度波动大、行驶路线不直,则容易产生栽植株距不稳定、自动栽植时偏离土垄等问题。为此,基于课题组试制的电驱动全自动移栽机样机,对双轮毂... 蔬菜全自动移栽机在恒速直线行驶时的状态对其栽植性能有重要影响,若行驶时受路面状况影响导致速度波动大、行驶路线不直,则容易产生栽植株距不稳定、自动栽植时偏离土垄等问题。为此,基于课题组试制的电驱动全自动移栽机样机,对双轮毂电机驱动下的移栽机恒速直线行进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茄果类蔬菜穴盘苗温室移栽的农艺要求确定了移栽机的栽植频率和行进控制策略,对控制策略进行理论分析,制定了一种交叉耦合控制策略结合PID算法的控制方法。基于此方法,使用MatLab/Simulink对移栽机两轮毂电机在理想行驶状态、不规则路面激励和出现路面突加阻力时的转速变化与转速差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开展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5株/min和60株/min的栽植频率下,栽植成功率分别为97.2%和95.8%,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分别为3.82%和3.89%,与未使用该控制方法相比栽植成功率更高、株距更稳定,可满足轮式移栽机在温室等设施内移栽作业的要求,也可为后续类似农业装备的研发设计提供技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全自动移栽机 直线行进控制 恒速控制 电驱动轮式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叶片的弯曲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赵笑缘 王松 +1 位作者 郜周明 邱白晶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239,共6页
植保作业中叶片弯曲变形难以准确描述,对叶片弯曲变形规律开展研究十分必要。薄荷具有较短的叶柄,因此在研究叶片弯曲特性时可忽略叶柄干扰。以温室内培养的薄荷为研究对象,叶片简化为具有初始弯曲的梁模型,优化长度为30~40 mm叶片的加... 植保作业中叶片弯曲变形难以准确描述,对叶片弯曲变形规律开展研究十分必要。薄荷具有较短的叶柄,因此在研究叶片弯曲特性时可忽略叶柄干扰。以温室内培养的薄荷为研究对象,叶片简化为具有初始弯曲的梁模型,优化长度为30~40 mm叶片的加载方式,提高约10%叶片长度的数据有效范围,通过分析薄荷叶片受力后的变形图像得出沿叶脉方向的柔度分布。提出贡献度概念,表征叶片各部对弯曲变化的影响,说明叶片弯曲变形不是整个叶片广泛参与的行为。展示薄荷叶片的2种弯曲模式,根部集中模式由叶片根部承担大部分变形,中部集中模式由叶片根部和叶片中部共同承担变形。试验表明,根部集中模式的叶片占试验叶片的42.9%,中部集中模式叶片占试验叶片的57.1%,说明即便是同种植物叶片,弯曲行为也不一致。试验证明叶片弯曲行为多样,在建立叶片简化模型时,单一模型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叶片 叶片弯曲 生物力学 弯曲模式 植物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气流贯流风机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游国梁 李耀明 张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7-261,共5页
针对现有联合收获机离心风机难以满足高含水率作物清选,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贯流风机模型,运用Mesh软件对其划分网格,再利用CFD技术对网格模型进行内部气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并以贯流风机的转速、进风口风温两个设计参数作为试验因... 针对现有联合收获机离心风机难以满足高含水率作物清选,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贯流风机模型,运用Mesh软件对其划分网格,再利用CFD技术对网格模型进行内部气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并以贯流风机的转速、进风口风温两个设计参数作为试验因素,对贯流风机内部气流场分布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通过分析贯流风机出风口风速云图和风温云图,确定风机叶轮转速为1 200 r/min、进风口风温120℃时,热气流贯流风机的工作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获机 贯流风机 热气流 气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贺立龙 向敏华 +2 位作者 黄澳 董秀秀 徐春祥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5-629,共15页
光电化学(PEC)传感器具有背景信号低、响应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氧化锌(ZnO)作为一种载流子浓度高、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结构稳定的光电材料,在PEC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ZnO及其... 光电化学(PEC)传感器具有背景信号低、响应快、灵敏度高的优点,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氧化锌(ZnO)作为一种载流子浓度高、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结构稳定的光电材料,在PEC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ZnO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PEC传感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从调控形貌、利用压电效应和引入缺陷工程三个方面,介绍了ZnO结构调控的具体措施。其次,从贵金属和类金属角度总结了金属增强ZnO光电传感性能的应用实例,并梳理了半导体偶联ZnO构建异质结的相关策略。在此基础上,介绍了ZnO基三元复合结构的PEC传感的应用进展。最后,结合ZnO在PEC传感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分析,对如何实现高性能、多功能的ZnO基PEC传感器件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光电化学 传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设施园艺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
15
作者 路鹏 郑文刚 +3 位作者 张钟莉莉 吕芯悦 史凯丽 刘长斌 《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智慧设施园艺旨在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中,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全面了解智慧设施园艺国内外研究动向、前沿和热点议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核心论文集为检索平台,依据2002—2022... 智慧设施园艺旨在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中,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全面了解智慧设施园艺国内外研究动向、前沿和热点议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核心论文集为检索平台,依据2002—2022年智慧设施园艺领域781篇研究文献分析全球研究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及前沿热点。结果表明,智慧设施园艺在2017年后迅速发展,2018—2022年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74.56%;总体上智慧设施园艺呈现以农学和工程学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发文量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韩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我国发文量进入世界前15的机构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占前15机构发文量的32.34%;聚类分析发现,智慧设施园艺研究聚焦于基于自动化技术的水肥管控和机器人作业,基于物联网监测耦合机器学习和视觉技术的作物生长监测,以及温室能源管理系统,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项涉及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实现设施园艺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识别及品质监测等,是近年来智慧设施园艺研究的前沿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设施园艺 文献计量学 计算机视觉技术 智能化 智慧农业 设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收割机喂入量检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川 高原源 王爱臣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169,共7页
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喂入量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权重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检测方法。以水稻作为试验对象,中联重科PL60型联合收割机为试验平台,进行了喂入量检测田间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割台主动轴扭矩和发动机从动... 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喂入量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权重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检测方法。以水稻作为试验对象,中联重科PL60型联合收割机为试验平台,进行了喂入量检测田间试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割台主动轴扭矩和发动机从动轴扭矩与喂入量关联度较大,分别建立了割台主动轴扭矩和发动机从动轴扭矩与喂入量回归模型,根据灰色关联权重对两个回归模型进行加权融合,并通过田间试验对融合后的喂入量检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检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9 kg/s,平均相对误差为6.28%,能够实现喂入量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喂入量检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环境除湿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17
作者 韩晓蓓 刘天翔 +3 位作者 蔡育良 管文飞 魏晓明 郭文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196,共8页
设施结构的封闭性易导致内部环境相对湿度过高,维持适宜的湿度环境对于作物高产稳产和病虫害防控有重要意义。阐述设施内高湿环境的成因以及对蔬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依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将现有除湿技术分为间接与直接除湿。其中,间接除... 设施结构的封闭性易导致内部环境相对湿度过高,维持适宜的湿度环境对于作物高产稳产和病虫害防控有重要意义。阐述设施内高湿环境的成因以及对蔬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依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将现有除湿技术分为间接与直接除湿。其中,间接除湿技术通过优化灌溉制度、应用地表覆盖材料及温度调控实现湿度管理;直接除湿技术则包括冷凝除湿、通风排湿和干燥剂吸湿等方法,详细比较并说明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针对当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能耗及推广受限等问题,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开发智能精准调控系统与低成本技术,研制太阳能驱动等节能装备,优化干燥剂循环利用,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推动多技术协同应用,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环境 直接除湿技术 间接除湿技术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显著提升BiOBr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研究
18
作者 宋相海 刘晓颖 +6 位作者 任智祥 刘想 汪梅 吴元锋 周伟强 朱志 霍鹏伟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0,共13页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有望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方法。寻找在CO_(2)转化方面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超薄氮掺杂的BiOBr纳米片。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降低了Bi...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有望解决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方法。寻找在CO_(2)转化方面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超薄氮掺杂的BiOBr纳米片。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降低了BiOBr纳米片的厚度并增加了其比表面积。此外,光生载流子迁移效率和CO_(2)吸附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提高了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N-BiOBr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反应在水中进行时,CO的生成速率为18.28μmol·g^(-1)·h^(-1),是纯BiOBr的三倍,且CO选择性接近100%。利用原位FTIR和DFT模拟研究了潜在的光催化机制。机理研究表明,氮原子取代氧原子作为吸附中心时,相比于O—H,BiOBr对CO_(2)的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强,并促进了关键反应中间体的形成。本研究为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光催化技术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CO_(2)吸附 超薄BiOBr 光催化剂 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装备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建华 陈树人 +1 位作者 花银群 杨继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3-549,共7页
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精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整个精准农业生产周期中,称重传感器在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应用领域,文中从精准农业实施的4个不同阶段:土地准备、精准播种、作物管理、精准收获,对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装备中... 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精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整个精准农业生产周期中,称重传感器在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应用领域,文中从精准农业实施的4个不同阶段:土地准备、精准播种、作物管理、精准收获,对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装备中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称重传感器在精准农业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3个主要关键问题:可靠性、稳定性和动态测量精度.最后,对解决这些问题背后所涉及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敏感机理、制造工艺和计测技术等作了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传感器 测力传感器 动态称重 精准农业 智慧农业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法在农业物料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欣欣 刘继展 李萍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13,共5页
近年来,有限元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科学的研究领域。为此,概述了国内外应用有限元法研究农业物料力学性质的进展情况;总结了有限元法在坚果壳力学特性、谷物种子力学特性以及果蔬力学特性与力学模型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 近年来,有限元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科学的研究领域。为此,概述了国内外应用有限元法研究农业物料力学性质的进展情况;总结了有限元法在坚果壳力学特性、谷物种子力学特性以及果蔬力学特性与力学模型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应用有限元法研究农业物料力学问题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物料 有限元 力学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