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龈卟啉菌外膜蛋白ragB-GITRL真核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凡芝 郑东 +6 位作者 苏兆亮 佘鹏 徐鑫鑫 田莎莎 张盼 陈建国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构建牙龈卟啉菌外膜蛋白ragB和小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配体(mGITRL)真核共表达载体,在体内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从pMD18-T-ragB中获得ragB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克隆至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及pIRES-mG... 目的:构建牙龈卟啉菌外膜蛋白ragB和小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配体(mGITRL)真核共表达载体,在体内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从pMD18-T-ragB中获得ragB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克隆至真核共表达载体pIRES及pIRES-mGITRL。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与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COS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应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RagB的水平。结果:PCR扩增目的基因,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IRES-ragB及pIRES-ragB-mGITRL成功构建,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COS7细胞及骨骼肌细胞中均过表达。小鼠血清中检测出高滴度的抗RagB的抗体。结论:pIRES-ragB-mGITRL表达载体的构建,为牙龈卟啉菌疫苗研究、预防和牙周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菌 RagB 小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配体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胶原表达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苏兆亮 王映梅 +6 位作者 刘嫣方 汪汀 田莎莎 张盼 纪晓昀 马珂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7-898,902,共3页
目的:探讨IL-17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7~14 d BALB/c小鼠心脏中分离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100 ng/mL IL-17刺激0、24、48、72 h,PCR检测其表面IL-17受体、免疫荧光检测I/III型胶原表... 目的:探讨IL-17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7~14 d BALB/c小鼠心脏中分离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100 ng/mL IL-17刺激0、24、48、72 h,PCR检测其表面IL-17受体、免疫荧光检测I/III型胶原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KCβ、Erk1/2、NF-κB磷酸化水平。结果:心肌成纤维细胞表面有IL-17RA/C的表达;IL-17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24 h后Ⅰ/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显示IL-17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后分别在30、45、45 min导致PKCβ、Erk1/2、NF-κB的磷酸化。结论:IL-17可以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其分子机制可能是PKCβ-ERK1/2-NF-кB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心肌成纤维细胞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自噬和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鑫鑫 许化溪 苏兆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晚期的炎症介质,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神经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调节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与HMGB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晚期的炎症介质,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神经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调节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与HMGB1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即还原型HMGB1通过结合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促进依赖于beclin 1的自噬和细胞增殖,而氧化型HMGB1促进依赖于caspase-3和caspase-9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本文综述了它的3种不同的氧化/还原形式及在调节细胞自噬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氧化/还原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HMGB1的释放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分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尹晶平 苏兆亮 +7 位作者 王映梅 汪汀 田莎莎 徐鑫鑫 邢丽丹 张盼 马珂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在LPS刺激下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释放与Ⅰ、Ⅲ胶原蛋白分泌的相关性。方法:从7~14 d BALB/c小鼠心脏中分离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LPS(500 ng/mL)刺激0,6,12,24,36,48 h后收取细胞及其上清。采用...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在LPS刺激下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释放与Ⅰ、Ⅲ胶原蛋白分泌的相关性。方法:从7~14 d BALB/c小鼠心脏中分离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别用LPS(500 ng/mL)刺激0,6,12,24,36,48 h后收取细胞及其上清。采用RT-PCR检测HMGB1以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HMGB1以及Ⅰ、Ⅲ型胶原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分析HMGB1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LPS刺激CFs 6 h时HMGB1以及Ⅰ、Ⅲ型胶原水平无明显变化,12、24、36、48 h后HMGB1、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均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PS刺激CFs 24 h后细胞上清可检测到HMGB1蛋白,且细胞中HMGB1的表达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免疫荧光观察到HMGB1的释放伴随着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位过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Western blot结果均呈现增加趋势。结论:LPS刺激CFs后HMGB1由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并可主动分泌到胞外,其作用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的Ⅰ、Ⅲ型胶原在LPS刺激后表达量明显增加,提示内源性HMGB1的定位及分泌可能与脓毒症引起的心功能紊乱后期的心肌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心肌纤维化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L大鼠CD4^+T细胞脊髓浸润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彩霞 刘嫣方 +6 位作者 周成林 陈盼 张盼 苏兆亮 朱琛平 王胜军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研究脊神经结扎后,外周CD4+T细胞迁移浸润至腰段脊髓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脊神经结扎组(Tx组)、假冒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用up-down方法测定50%机械缩足阈值(50%MWT),并用FACS检测... 目的:研究脊神经结扎后,外周CD4+T细胞迁移浸润至腰段脊髓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脊神经结扎组(Tx组)、假冒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用up-down方法测定50%机械缩足阈值(50%MWT),并用FACS检测腰段脊髓CD4+T细胞的浸润情况,RT-qPCR法测定脊髓中趋化因子CCL2、CCL5、CXCL10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S组、C组相比,术后3 d,Tx组50%MWT明显降低(P<0.01),至术后14 d达最低值,S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Tx组腰段脊髓浸润的CD4+T细胞明显增加(P<0.01),同时伴有CCL2、CCL5mRNA的表达增加(P<0.05);术后14 d,Tx组浸润的CD4+T细胞较术后7 d减少,虽高于S组、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各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差异;术后7 d、14 d,血清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三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损伤后,脊髓中高表达的趋化因子促进了外周CD4+T细胞的中枢浸润,脊髓浸润的CD4+T细胞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趋化因子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衍生物4EDB的合成、鉴定以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晓莲 吕宏祥 +4 位作者 姜媛媛 周姗姗 唐晴 苏兆亮 邵晓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制备青藤碱衍生物4EDB,研究体内4ED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EAM+4EDB组和EAM组,每组6只。免疫开始的第14日开始灌胃给药,5 mg/(kg·d)。... 目的·制备青藤碱衍生物4EDB,研究体内4ED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EAM+4EDB组和EAM组,每组6只。免疫开始的第14日开始灌胃给药,5 mg/(kg·d)。第21日处死小鼠,取出心脏做病理切片,并进行天狼星红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与EAM组相比,EAM+4EDB组心肌炎症病理评分降低(P=0.020),纤维化得到缓解,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IL-6、IL-17A、TGF-β水平下降(P<0.05)。结论·新合成的青藤碱衍生物4EDB对EAM模型小鼠的心肌炎症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4EDB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春叶 孙彩霞 +3 位作者 谢荣 刘堂华 袁雯 苏兆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49-1754,共6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断为NP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剔除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的患者,最终共纳...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断为NP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剔除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的患者,最终共纳入6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n=33)和Ⅱ组(n=33)。两组均常规给予加巴喷丁和曲马多口服,Ⅱ组加服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药物疗效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评分〕及安全性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VAS评分上有交互作用(P<0.05);Ⅱ组T1、T2时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T1、T2时VAS评分均低于T0时(P<0.05),Ⅱ组T2时VAS评分低于T1时(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睡眠评分上有交互作用(P<0.05);睡眠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T1、T2时睡眠评分均低于T0时(P<0.05),Ⅱ组T2时睡眠评分低于T1时(P<0.05)。NP患者VAS评分与睡眠评分在T0时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NP患者VAS评分与睡眠评分在T1、T2时呈正相关(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上无交互作用(P>0.05);ALT、AST、BUN、Cr、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BUN、Cr、空腹血糖、维生素B_(12)水平治疗时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不适、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皮肤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加巴喷丁及曲马多治疗N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二甲双胍 视觉模拟评分法 睡眠评分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促进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盼 倪萍 +6 位作者 苏晓莲 应欣宇 汪汀 杨慧建 徐芸芸 许化溪 苏兆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659,6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对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HMGB1作用于分离培养的1~2周新生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对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HMGB1作用于分离培养的1~2周新生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心肌成纤维细胞在HMGB1作用6、24、48 h后,反转录PCR检测MMP-1、MMP-2、TIMP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MMP-2和TIMP1的蛋白水平。另外,TranswellTM实验检测HMGB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MGB1作用于心肌成纤维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加。心肌成纤维细胞在HMGB1作用后,MMP-1、MMP-2、TIM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ranswellTM实验结果显示HMGB1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迁移。结论 HMGB1可以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上调MMP-1、MMP-2、TIM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心肌成纤维细胞 金属基质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炎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田莎莎 张蓉 +7 位作者 杨凤英 汪汀 沈培 汤建 徐鑫鑫 邢丽丹 许化溪 苏兆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合成并初步探索青藤碱衍生物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的抗炎作用。方法以青藤碱(SN)为原料,化学合成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并在诱模前于治疗组小鼠体内分别注射5 mg/kg、2.5 mg/kg剂量... 目的合成并初步探索青藤碱衍生物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的抗炎作用。方法以青藤碱(SN)为原料,化学合成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并在诱模前于治疗组小鼠体内分别注射5 mg/kg、2.5 mg/kg剂量的青藤碱和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状态及生存状况。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体外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终浓度为(0、1、2、5、10)μmol/L的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共培养刺激RAW264.7细胞24 h,再加终浓度为1μg/kg的LPS刺激6 h后,实时定量PCR检测IL-6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制备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体内研究发现:相同浓度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治疗组小鼠,生存状态较青藤碱治疗组有所改善;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体外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和IL-6的表达。结论青藤碱-4-羟基-棕榈酸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增殖、减少炎症介质释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青藤碱 IL-6 内毒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瘤小鼠卵巢癌细胞miRNA和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月琴 林新 +6 位作者 包婷郡 倪萍 谢婵娟 沈慧玲 许文林 许化溪 苏兆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69,473,共4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荷瘤小鼠癌组织miR-21-5p、miR-155-5p、miR-218-5p、miR-222-3p、miR-494-3p的水平和外周血和脾脏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数量,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12例卵巢癌荷瘤小鼠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目的检测卵巢癌荷瘤小鼠癌组织miR-21-5p、miR-155-5p、miR-218-5p、miR-222-3p、miR-494-3p的水平和外周血和脾脏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数量,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12例卵巢癌荷瘤小鼠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1a-5p、miR-155a-5p、miR-218-5p、miR-222-3p、miR-494-3p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荷瘤小鼠中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分析MDSC和microRNA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荷瘤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的MDSC明显增加。miR-21a-5p、miR-218-5p和miR-222-3p在癌组织中含量高于癌旁组织,相反miR-155a-5p和miR-494-3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miR-222-3p与MDSC的数量无相关性,miR-494-3p的水平与MDSC的数量负相关,miR-21a-5p、miR-155a-5p、miR-218-5p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值与MDSC的数量呈正相关。结论卵巢癌荷瘤小鼠癌组织中miR-21a-5p、miR-155a-5p、miR-218-5p、miR-494-3p水平和外周血及脾脏中MDSC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髓源性抑制细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小鼠腰段脊髓背角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表达下调且炎症因子表达增强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培春 张进 +4 位作者 徐静 蒋锦 孙彩霞 吴进 苏兆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腰段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组(SNI组)。在模型建立之前的1 d及术后第3、7、1... 目的探讨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腰段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组(SNI组)。在模型建立之前的1 d及术后第3、7、10、14天,测定小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分别于手术建模后3、7、10、14 d,收集小鼠L4~6节段的患侧脊髓背角部分,反转录PCR检测Sall1 mRNA表达及术后7 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上述4个时间点的Sall1蛋白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术后3、7、10、14 d脊髓Sall1的表达定位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SNI组术后3、7、10、14 d,MWT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SNI组Sall1 mRNA和蛋白水平在术后7、10、14 d均下降,术后7 d,IL-1β、IL-6、TNF-αmRNA水平增加;对照组、SNI组Sall1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角,且术后除3 d外各时间点SNI组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Sall1定位于脊髓背角,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可致患侧腰段脊髓背角的Sall1表达下降,IL-1β、IL-6、TNF-αmRNA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lt样转录因子1(Sall1)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