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技术(LIBS)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
作者 袁冬青 周明 +3 位作者 刘长隆 言峰 戴娟 任乃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19-2023,共5页
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不需制备样品,快速分析,可进行实时控制的特点显示了巨大实际应用价值,文中介绍了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技术(LIBS)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原理。同时通过重复频率为20Hz,最高单脉冲能量为50mJ的纳秒激光(10... 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不需制备样品,快速分析,可进行实时控制的特点显示了巨大实际应用价值,文中介绍了激光感生击穿光谱技术(LIBS)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原理。同时通过重复频率为20Hz,最高单脉冲能量为50mJ的纳秒激光(10ns,1064nm)研究了在不同激发条件下Cr和Co薄膜产生的光谱信号。得出对于Cr膜当激发能量小于10mJ时,信号差异不明显。但是当激发能量超过10mJ时将产生明显的变化。分析了激光特性、延迟时间、实验装置、环境气体的种类及压力、单/双脉冲、以及采用的理论分析方法对LIBS探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等离子体 飞秒 纳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三维微细加工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立鹏 周明 +2 位作者 戴起勋 潘传鹏 蔡兰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
双光子吸收几率与光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双光子吸收引发光致聚合局限在紧密聚焦的焦点区域,通过控制焦点的扫描运动可实现高精度三维加工。基于该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飞秒激光进行微细加工的技术。根据此技术,建立了飞秒激光三维微... 双光子吸收几率与光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双光子吸收引发光致聚合局限在紧密聚焦的焦点区域,通过控制焦点的扫描运动可实现高精度三维加工。基于该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飞秒激光进行微细加工的技术。根据此技术,建立了飞秒激光三维微细加工系统,该系统包括光源系统、显微镜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和精密移动系统等。研究发现,该系统加工的直线线宽最小可达500nm;加工线宽与加工速度成反比;激光功率为2mW时,最大和最小临界加工速度分别为80μm/s和1μm/s;制备出线宽1μm,宽度5μm的“CHINA”复杂结构,以及杆间距、层间距均为5μm的三维木堆型光子晶体结构。实验证实,该技术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微细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微细加工 飞秒激光 双光子吸收 光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LIBS)在金薄膜加工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冬青 周明 +2 位作者 沈坚 任乃飞 蔡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32-2236,共5页
薄膜材料微加工是微纳技术、微机电系统、光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文章提出了针对薄膜加工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应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IBS)技术进行过程表征的方法。研究了脉冲激光微加工过程中等离子体量与激发条件的关系。得出... 薄膜材料微加工是微纳技术、微机电系统、光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文章提出了针对薄膜加工时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应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IBS)技术进行过程表征的方法。研究了脉冲激光微加工过程中等离子体量与激发条件的关系。得出了在低频(<20Hz)和在确定能量水平条件下,等离子体量相对稳定,不依赖于脉冲次数。在单脉冲条件下,激发等离子体量随着能量的升高而增加。根据等离子体量和元素类别可实现对微加工过程去除量进行实时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S 等离子体 薄膜 微加工 实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冲击波的金属板料精密校形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华 蔡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为了解决金属板料在装配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形而产生装配困难的问题,尤其大型或超大型结构件的变形问题,在分析传统校形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诱导残余应力的金属板料校形技术.对激光冲击波金属板料校形系统的组成、工... 为了解决金属板料在装配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形而产生装配困难的问题,尤其大型或超大型结构件的变形问题,在分析传统校形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冲击波诱导残余应力的金属板料校形技术.对激光冲击波金属板料校形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NA:YAG激光器为基础构建校形试验系统,对0.6 mm厚的金属铝板的进行了校直试验,并对校形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激光冲击校正后,板料从凹陷状态恢复平直状态,平面度小于0.05 mm,获得了理想的校直效果.板料的校形量随着残余应力的深度和大小的增大而增大,即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密度的变化,可以调整校形量的大小,达到精确校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板料 激光脉冲 校形 精密工程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辐射诱导金属表面微纳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明 袁冬青 +6 位作者 李健 范晓萌 戴娟 沈坚 王辉 李保家 蔡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4-1458,共5页
通过1 kHz的飞秒脉冲(脉宽130 fs,中心波长800 nm)对厚度为60μm的不锈钢65Mn表面进行飞秒微加工,通过拟合得到65Mn的消融阈值为0.5 J.cm-2。研究了飞秒激光作用下表面形成的多种微结构,其中包括纳米孔及纳米柱状物。同时讨论了激光能... 通过1 kHz的飞秒脉冲(脉宽130 fs,中心波长800 nm)对厚度为60μm的不锈钢65Mn表面进行飞秒微加工,通过拟合得到65Mn的消融阈值为0.5 J.cm-2。研究了飞秒激光作用下表面形成的多种微结构,其中包括纳米孔及纳米柱状物。同时讨论了激光能量和作用脉冲个数对微结构形成的影响。随着周期波纹结构的形成,发现在各种能量和脉冲个数条件下,周期结构的周期约为入射脉冲的波长。相同的激光功率下,在不同加工速度和加工次数下对不锈钢进行表面微加工,得到了规则的圆孔阵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65Mn 微加工 表面形貌 周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结合水热法制备不锈钢高粘附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勃 周明 +1 位作者 李保家 蔡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658-3662,共5页
提供了一种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高粘附超疏水薄膜的方法。利用飞秒激光结合水热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高粘附超疏水薄膜。先在高真空环境下,用能流密度2.4J/cm2的飞秒激光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微米级周期性锥状钉结构;然后采用水热法在... 提供了一种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高粘附超疏水薄膜的方法。利用飞秒激光结合水热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高粘附超疏水薄膜。先在高真空环境下,用能流密度2.4J/cm2的飞秒激光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微米级周期性锥状钉结构;然后采用水热法在已经溅射了一层ZnO种晶层的不锈钢微结构表面制备出ZnO纳米杆薄膜,形成微米级锥状钉结构与ZnO纳米杆相结合的双尺度微纳结构。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晶体。这种双尺度结构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为160.2°,同时对水滴具有高粘附性。根据建立的微结构几何模型和假定的润湿状态,给出了接触角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水热法 高粘附超疏水 ZnO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固体表面的制备及其量化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叶霞 周明 +3 位作者 蔡兰 李保家 杨加宏 蒋大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4-648,共5页
超疏水表面是指对水的接触角θ超过150°且滚落角α低于2°的固体表面,用来解释超疏水现象的两种经典理论分别是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在表征表面超疏水性时,除常用的θ、α外,接触角滞后Δθ、斜面上液滴滞留在材料表面上... 超疏水表面是指对水的接触角θ超过150°且滚落角α低于2°的固体表面,用来解释超疏水现象的两种经典理论分别是Wenzel模型和Cassie模型。在表征表面超疏水性时,除常用的θ、α外,接触角滞后Δθ、斜面上液滴滞留在材料表面上的最大半径Rc、两种状态转化时的临界压力Δp以及液滴落下后能反弹的临界撞击速度Vc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依据表面微细结构和低表面自由能是构成超疏水表面的两个重要条件,阐述了通过在疏水表面构建表面微细结构和用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粗糙表面这两种方法制备超疏水表面,并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浸润 接触角 表面微细结构 表面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加工Au膜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冬青 周明 +1 位作者 蔡兰 沈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9-1212,共4页
飞秒激光微加工薄膜对于MEMS设备的制造是一个急需的技术。文章使用波长为775nm的Ti:sapphire飞秒激光器(脉宽约为130fs,频率为1000Hz)研究厚度为4μm的Au薄膜,在不同加工参数下的结构特性,发现单脉冲消融时消融直径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大... 飞秒激光微加工薄膜对于MEMS设备的制造是一个急需的技术。文章使用波长为775nm的Ti:sapphire飞秒激光器(脉宽约为130fs,频率为1000Hz)研究厚度为4μm的Au薄膜,在不同加工参数下的结构特性,发现单脉冲消融时消融直径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单脉冲能量一定时,消融直径随着脉冲的个数变化不大。计算得到Au膜的单脉冲消融阈值为Fth=0.7J.cm-2,使用脉冲能量略大于阈值时,在薄膜上所划出的线为凸起状;当超过阈值时所得直线为凹起状。同时发现在脉冲能量一定时所得线宽随着加工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加工速度一定时线宽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 微加工 消融阈值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热解碳表面微结构及抗凝血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叶霞 王泽 +3 位作者 周明 陈菊芳 雷卫宁 蔡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6-699,共4页
为了研究材料表面微结构对其抗凝血性能的影响,利用纳秒激光在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热解碳的表面进行微加工的方法,产生了具有周期性的微坑、微光栅阵列结构。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结构、表面成分、表面能进行表征... 为了研究材料表面微结构对其抗凝血性能的影响,利用纳秒激光在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热解碳的表面进行微加工的方法,产生了具有周期性的微坑、微光栅阵列结构。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样品结构、表面成分、表面能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改性后热解碳表面的抗凝血性。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后的微结构表面和光滑表面化学成分相同,且微结构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表面能很小;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粘附较少的血小板,而且较少团簇及变形,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性能。这一结果对人工心脏瓣膜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血栓性能具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抗凝血性 微结构 热解碳 血小板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刻蚀氧化锆表面微纳结构及其润湿与抗菌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乃飞 宋佳佳 +3 位作者 李保家 黄立静 李志祥 辛志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9-370,共12页
目的构筑氧化锆表面微纳结构,提高表面疏水性能。方法用飞秒激光在氧化锆表面刻蚀网格结构,随后用硬脂酸修饰所得表面,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激光扫描速度对氧化锆表面形貌及润湿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氧化锆的表面形貌和润湿... 目的构筑氧化锆表面微纳结构,提高表面疏水性能。方法用飞秒激光在氧化锆表面刻蚀网格结构,随后用硬脂酸修饰所得表面,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激光扫描速度对氧化锆表面形貌及润湿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氧化锆的表面形貌和润湿性,通过润湿模型进一步揭示润湿性转变内在机理。进一步通过在饱和大肠杆菌溶液中浸泡的试验,对不同处理条件下氧化锆表面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在9.6 J/cm^(2)的过高能量密度以及10 mm/s的过小扫描速度下会导致氧化锆表面过度烧蚀,破坏表面微结构,不利于提高表面疏水性。发现激光纹理化氧化锆的最佳参数为激光能量密度8.3 J/cm^(2),扫描速度20 mm/s,制备的微凸起结构为表面覆盖大量纳米结构的周期性锥状阵列,凹槽的平均宽度和平均深度分别为(27.598±1.376)μm和(33.825±0.559)μm,此时表面粗糙度最大为9.556μm,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微纳复合结构可以截留更多的空气,减少固液接触面积,表面具有最大的水接触角为(163.9±1.5)°,最小的水滚动角为(4.3±0.8)°。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结果显示,此时硬脂酸修饰的激光纹理化氧化锆超疏水表面的抗菌率最高,为(89.1±3.6)%。结论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结合硬脂酸修饰的方法,通过激光参数优化,可在氧化锆表面产生微纳复合结构,增加其表面粗糙度,从而制备得到疏水甚至超疏水的氧化锆表面,超疏水氧化锆表面截留的空气层对大肠杆菌的黏附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性,有望扩展氧化锆在牙科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飞秒激光 化学修饰 微纳结构 润湿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不锈钢表面陷光微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勃 周明 +1 位作者 李保家 蔡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149-3153,共5页
利用飞秒激光在高真空环境下,在316L不锈钢表面两次交叉扫描制备了周期性微纳结构,并研究了微纳结构对波长范围200~900nm的光波的吸收增强能力。样品表面微结构形貌与成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第1次扫描采... 利用飞秒激光在高真空环境下,在316L不锈钢表面两次交叉扫描制备了周期性微纳结构,并研究了微纳结构对波长范围200~900nm的光波的吸收增强能力。样品表面微结构形貌与成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第1次扫描采用高能流激光,获得了微米级锥状钉结构,表面覆盖了典型的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结构(LIPSS)。然后将样品旋转90°,采用能流为0.02J/cm^2的激光进行第2次扫描,路径与第1次扫描相交。第1次扫描的结构中的LIPSS被第2次低能流激光打断纳米颗粒,从而与锥状钉结构结合形成双尺度微结构。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双尺度微结构表面的平均反射率约为2.28%,为光滑表面平均反射率的3.42%。结合xRD分析结果,不锈钢表面获得强陷光性能主要归因于飞秒激光制备的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结构制备 陷光性能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度对超疏水固体表面减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霞 周明 +3 位作者 袁润 李健 李刚 蔡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6-57,61,共3页
为了研究流体粘度对微细结构固体表面减阻特性的影响,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光滑K9玻璃表面加工出光栅微细结构,并对光滑K9玻璃和光栅结构K9玻璃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用AR-G2流变仪测量了不同粘度甘油溶液在两表面的扭矩与剪切速率,根据... 为了研究流体粘度对微细结构固体表面减阻特性的影响,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光滑K9玻璃表面加工出光栅微细结构,并对光滑K9玻璃和光栅结构K9玻璃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用AR-G2流变仪测量了不同粘度甘油溶液在两表面的扭矩与剪切速率,根据推导出的减阻率计算公式,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减阻率。结果表明:超疏水光栅微结构表面与疏水光滑表面相比具有明显的减阻特性;微细结构固体表面的减阻效果随着流体粘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结构 粘度 减阻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热解碳表面周期结构及参量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霞 周明 +3 位作者 王泽 雷卫宁 陈菊芳 蔡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为了寻求激光加工的最佳工艺参量,采用纳秒激光在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热解碳的表面加工微细结构,分析脉冲能量、激光扫描次数、脉宽、扫描速率、扫描间距对热解碳消熔规律的影响。根据热解碳的消熔规律构建了3种微结构模型;根据经典超疏水C... 为了寻求激光加工的最佳工艺参量,采用纳秒激光在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热解碳的表面加工微细结构,分析脉冲能量、激光扫描次数、脉宽、扫描速率、扫描间距对热解碳消熔规律的影响。根据热解碳的消熔规律构建了3种微结构模型;根据经典超疏水Cassie理论,分析了热解碳表面发生超疏水的条件,计算出在单位面积上,经硅烷化的热解碳表面微结构占总面积的百分数小于20%,表面就可产生超疏水性。以表面接触角值为实验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出了激光诱导热解碳表面周期性结构的最佳实验方案,设计了6组实验参量,成功地在热解碳表面构建了凹坑阵列、平行光栅、乳突阵列微结构。结果表明,6种微结构表面硅烷化后都具备超疏水性。这对制备具有抗凝血性的人工心脏瓣膜表面具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超疏水性 微结构 热解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激光喷丸成形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华 李克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24-31,共8页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按照显式-隐式顺序方法,对脉冲激光冲击铝板进行了仿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数值模拟中提出激光高斯空间分布和高压瞬态分布的仿真方法。对材料本构模型及有限元单元种类选取、边界约束的处理...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按照显式-隐式顺序方法,对脉冲激光冲击铝板进行了仿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数值模拟中提出激光高斯空间分布和高压瞬态分布的仿真方法。对材料本构模型及有限元单元种类选取、边界约束的处理等进行说明,给出解决办法。在显式-隐式顺序求解的基础上,提出了等效初始预应力载荷的静态分析方法,把激光冲击工艺参数等效成初应力载荷,以方便对大规模的脉冲成形问题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工艺参数与等效初始应力的联系,避免了压力波估算的误差,可以对材料的变形进行精确仿真,加快求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 ABAQUS 冲击波 高斯分布 初始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转换的超疏水表面滑移特性研究方法
15
作者 李健 周明 +2 位作者 蔡兰 叶霞 李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49,52,共4页
根据流体在大剪切速率下在超疏水表面上产生状态转换的现象,提出了通过转换后得到的参数来刻画转化前滑移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去除大接触角对滑移特性测量值的影响。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水在光栅结构超疏水表面上、甘油水溶... 根据流体在大剪切速率下在超疏水表面上产生状态转换的现象,提出了通过转换后得到的参数来刻画转化前滑移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去除大接触角对滑移特性测量值的影响。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水在光栅结构超疏水表面上、甘油水溶液在碳纳米管(CNTs)结构表面上以及甘油水溶液在ZnO纳米结构表面上的流变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超疏水表面在大的剪切速率下产生了状态转化,而通过这种转化正好可以刻画表面的滑移特性。这种方法适合于衡量液体在超疏水表面的接触状态容易发生转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滑移特性 流变实验 界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激光退火对F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任乃飞 曹海迪 +2 位作者 黄立静 李保家 祖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3-1088,共6页
在激光退火处理掺氟二氧化锡(FTO)透明导电薄膜过程中引入超声振动,研究了超声振动辅助激光退火对FTO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加超声振动时相比,该方法可使薄膜上下位移而引起激光聚焦状态发生连续变化... 在激光退火处理掺氟二氧化锡(FTO)透明导电薄膜过程中引入超声振动,研究了超声振动辅助激光退火对FTO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加超声振动时相比,该方法可使薄膜上下位移而引起激光聚焦状态发生连续变化,由此保证薄膜处于最佳退火范围内,同时还可使薄膜表面激光熔融区域的颗粒被振动分散,由此抑制颗粒团聚,提高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和致密度,最终有效地改善薄膜的光电性能。当振动功率为300 W时,薄膜表面结构最为均匀、致密和平整,此时光电性能达到最佳,它在400~800 nm波段的平均透光率为84.7%,方块电阻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氟二氧化锡(FTO) 超声振动 激光退火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对聚四氟乙烯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宗明 周明 +2 位作者 李琛 李健 吴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63-2165,共3页
主要介绍了一种加工聚四氟乙烯表面的新方法。应用飞秒激光对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纳米-微米尺度的膨化结构,并对其表面的光学性能及润湿性作了进一步研究。从而说明了飞秒激光是加工聚四氟乙烯一个极其方便、有效、绿色的... 主要介绍了一种加工聚四氟乙烯表面的新方法。应用飞秒激光对聚四氟乙烯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纳米-微米尺度的膨化结构,并对其表面的光学性能及润湿性作了进一步研究。从而说明了飞秒激光是加工聚四氟乙烯一个极其方便、有效、绿色的加工工具,并且可以使聚四氟乙烯表面呈现出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聚四氟乙烯 膨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葡萄球菌辅助合成多孔阵列形貌CeO_2粉体材料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宇飞 周明 +1 位作者 刘长隆 王亚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106-2110,共5页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很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应用前景广泛。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一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形貌的CeO2颗粒。该制备方法是通过在HMT醇水反应体系中加入白色葡萄球菌,用共沉淀得到表面具有多孔阵列结构的CeO2纳米粉体...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很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应用前景广泛。介绍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制备出一种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形貌的CeO2颗粒。该制备方法是通过在HMT醇水反应体系中加入白色葡萄球菌,用共沉淀得到表面具有多孔阵列结构的CeO2纳米粉体材料。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表征和分析了所得样品的形貌、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反应成形机理。并最终对所得样品进行甲基橙脱色实验,考察了其污水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所得CeO2样品颗粒在10nm左右,多孔阵列的孔洞直径约为400nm。多孔阵列结构样品对甲基橙脱色结果较好,脱色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葡萄球菌 纳米CEO2 多孔阵列结构 甲基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作用下不同热处理状态Tb_(0.27)Dy_(0.73)Fe_2薄膜的瞬时反射率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吉元 周明 +4 位作者 刘长隆 王辉 金卫凤 任乃飞 蔡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6,共4页
为了提高Tb0.27Dy0.73Fe2薄膜材料的性能,运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泵浦光功率和550℃退火对Tb0.27Dy0.73Fe2薄膜瞬时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秒激光作用下未退火薄膜的瞬时反射率ΔR/R曲线分四个阶段,在最初的200.1 fs内其反... 为了提高Tb0.27Dy0.73Fe2薄膜材料的性能,运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泵浦光功率和550℃退火对Tb0.27Dy0.73Fe2薄膜瞬时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秒激光作用下未退火薄膜的瞬时反射率ΔR/R曲线分四个阶段,在最初的200.1 fs内其反射率从之前的稳定值上升到极大值,随后经过200.1 fs,反射率到达极小值后达到稳定状态;而退火后的Tb0.27Dy0.73Fe2薄膜ΔR/R曲线只有三个阶段,在零点时刻就开始下降,并在200.1 fs之后达到稳定状态;随着泵浦光功率的增大,薄膜ΔR/R曲线的极值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反射率 泵浦-探测 Tb0.27Dy0.73Fe2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