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1
-
-
作者
辛俊婕
-
机构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
出处
《村委主任》
2025年第5期38-40,共3页
-
文摘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振兴的推进需要美育的引领。高职院校将美育工作融入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中,与乡村优势互补,符合乡村需要和学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存在主体缺失、文化式微、千村一面等问题。为此,应将美育工作融入“班子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置、活动开展”之中,从“扩充队伍、打造空间、挖掘特色、丰富活动”四个维度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构建“四维四融”的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旨在丰富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振兴,文化振兴的推进离不开美育事业的滋养和引领。
-
关键词
主体缺失
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
美育
文化式微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智能制造背景下常州市高技能人才供给路径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徐莉
孙建波
-
机构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
-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72-74,共3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DJA130331)
主持人:黄志良
+4 种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016年度立项课题"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2016/01/74)
主持人:孙建波
贺文瑾
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一带一路’服务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18SYB-009)
主持人:孙建波
-
文摘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常州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实现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的关键也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当前,常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总量不足,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资源不匹配等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职业院校提升培养能力,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
关键词
智能制造
高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
常州市
-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ighly-skilled talent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hangzhou City
-
分类号
G719.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铁尾矿砂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耐久性分析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史波
何旺
-
机构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6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908119)。
-
文摘
用铁尾矿沙替代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不同掺量的钢纤维(0%、0.5%、1%、1.5%、2%)对UHPC的硫酸盐冻融循环耐久性,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了铁尾矿砂UHPC盐结晶析出量、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对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铁尾矿砂UHPC在经历冻融循环200次后,盐结晶析出量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减小,A05、A10、A15组的盐结晶析出量较A0组分别提高了108%、75%、17%,A20组的盐结晶析出量较A0组减少了25%;A20、A15、A10、A05组的质量损失率对比A0组分别增加了23.5、16.3、7.8、1.3倍,A20组在冻融200次前的动弹性模量最高,A0组在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最高,钢纤维掺量越高,动弹性模量下降越快;对铁尾矿砂UHPC 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的为动弹性模量,影响最小的为质量损失率。
-
关键词
铁尾矿砂
超高性能混凝土
质量损失率
动弹性模量
冻融循环
灰色理论
-
Keywords
iron tailings sand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mass loss rat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freeze-thaw cycle
grey theory
-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的研究意义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王歆臻
-
机构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
出处
《河南农业》
2020年第35期49-50,共2页
-
文摘
湿地是由喜水动植物以及过湿环境所构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处于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的交汇融合处,是为各种能量以及物质相互交换和作用提供的场所。它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一种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为物种基因提供保护以及提供各种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以及"人类的摇篮"。因此,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存在,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生态财富,但却成为了人类近代史中牺牲最大、破坏最严重、退化速度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人类社会以及城市发展进程中,由于城乡人口的激增,城市郊区、周边以及相邻区域内的湖泊、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土地被占用,水资源遭到污染,土壤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区域小环境受到明显影响。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造成了种种制约和威胁,日益恶化的生态与不断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向往生态型城市,对多样性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故而,恢复被破坏的湿地,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议题,也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性研究,主要是在停止破坏湿地的前提下,恢复原有湿地的样貌、功能、生态能力,再现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采用绿色的生态技术及方法进行修复,并有助于恢复湿地功能,协调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
-
关键词
湿地
生态
恢复
-
分类号
X3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