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漫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卫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教育方针 人民满意 为人民服务 “话语” “命题” 置疑 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应是语文新课程的科学实践
2
作者 江熙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6期67-70,共4页
关键词 语文新课程 高考 科学实践 传统课程 基础教育 初中阶段 素质教育 深层次 课改 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训练措施 提高职业素养——职高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玉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36期18-19,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笔者在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强化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素养 训练措施 强化训练 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训练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46,共4页
《语文建设》2006年12期发表了陈成龙先生《让探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相伴而行》一文,编者希望开展关于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科学探究方面,语文探究性学习有何特点、与科学探究... 《语文建设》2006年12期发表了陈成龙先生《让探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相伴而行》一文,编者希望开展关于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以往多集中在科学探究方面,语文探究性学习有何特点、与科学探究有何异同,亟待课改实践与理论探索。笔者认为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有其特定的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核心价值 语文建设 科学探究 语文学科 初中生 命题 课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管理中的伦理关系及其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家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8年第10期14-15,共2页
英国管理学家罗伯特·海勒在总结管理经验时指出:“管理道德的复活可能是未来十年的一个主要趋势、它要求对现行管理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复审。”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只有既... 英国管理学家罗伯特·海勒在总结管理经验时指出:“管理道德的复活可能是未来十年的一个主要趋势、它要求对现行管理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复审。”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只有既接受社会法律约束,又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管理活动 伦理关系 管理伦理 伦理文化 学校教育 伦理规范 伦理道德 伦理思想 伦理精神 人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场”创设原则述略——中小学美育实施法初探
6
作者 沈德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情的感染为本质特征的审美教育,其基本施教方式是有别于伦理观念、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它不能用纯粹的理性灌输进行教育,而只有让学生在感性直观中理解,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方易奏效。感性直观、情感愉悦从何而来?必须借助于审美媒介。但... 以情的感染为本质特征的审美教育,其基本施教方式是有别于伦理观念、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它不能用纯粹的理性灌输进行教育,而只有让学生在感性直观中理解,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方易奏效。感性直观、情感愉悦从何而来?必须借助于审美媒介。但审美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审美主体的心理构建,而作为审美施教中的美感效应又得体现出施教者的预期性。因此,美育运行机制应该是施教者从施教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审美心理结构,选择最典型的审美对象,布置最有利的审美氛围,以诱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观赏玩味,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最终产生预期审美效应的综合过程。这种复杂结构称为审美情境,似乎怠慢了审美主体及施教者,称为审美活动又失之笼统。心理学引进了物理学的场论创造了“心理场”的术语,我们也可仿它,名为“审美场”。不言而喻,创设审美场是整个审美教育中最为基本的工作,因而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场 审美心理结构 施教者 中小学美育 本质特征 心理构建 审美媒介 科学知识 审美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