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储玉山
朱小庆
+2 位作者
张玉宇
陆小华
曹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索拉非尼及L-OH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P<0.05)。索拉非尼及L-OHP分别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1及S期。两药联用后同时阻滞于G1及S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各单药组高(P<0.05)。单用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ERK表达无明显影响,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减少pERK的表达。结论索拉非尼和L-OHP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双重阻滞及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索拉非尼
奥沙利铂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田浩
赵金丽
+2 位作者
陈小华
吴献华
李跃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对比磁共振成像(DCE-MRI)量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术后糖尿病患者下肢内皮细胞功能变化,进而探讨预测PTA术后下肢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月行膝下动脉PTA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1例...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对比磁共振成像(DCE-MRI)量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术后糖尿病患者下肢内皮细胞功能变化,进而探讨预测PTA术后下肢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月行膝下动脉PTA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1例(77条患肢),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DCE-MRI扫描获得比目鱼肌的跨膜转运常数(K-trans)值。糖尿病组以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与非狭窄,比较再狭窄与非狭窄患者的K-trans值,同时记录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尽管在术后再狭窄与非狭窄患者的临床体征得到改善,但再狭窄患者的K-trans值无明显改善,非狭窄患者K-trans值明显改善,而二者在术前K-trans值无明显差异,再狭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K-trans值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可预测PTA术后再狭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磁共振成像
跨膜转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赵辉
倪才方
+5 位作者
黄健
赵苏鸣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倪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注入任何物质, B组注入0.3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组和D组用16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D组注入0.3 ml PMMA。分别于造模后6、12、24周行MR检查,计算MR指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检查发现,A组髓核、纤维环结构完好,纤维环呈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髓核呈均一高信号。C组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低信号,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B、D组椎间隙相应上下椎体面变毛糙。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更低信号,髓核形态不规则,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不同程度减小。造模后6周, B组与D组的M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12和24周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后6、12、24周,B、C、D组MR指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8 G穿刺针单次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不会导致其退变,用18 G穿刺针经皮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注射骨水泥可建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具有创伤小、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等优点。此动物模型适合于研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对椎间盘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影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渗漏
磁共振成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储玉山
朱小庆
张玉宇
陆小华
曹建民
机构
江苏
省
南通
大学
附属
医院
介入
放射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0-814,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索拉非尼及L-OH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P<0.05)。索拉非尼及L-OHP分别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1及S期。两药联用后同时阻滞于G1及S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各单药组高(P<0.05)。单用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ERK表达无明显影响,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减少pERK的表达。结论索拉非尼和L-OHP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双重阻滞及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抑制有关。
关键词
肝癌
索拉非尼
奥沙利铂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Keyword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orafenib
oxaliplatin
combined medic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田浩
赵金丽
陈小华
吴献华
李跃华
机构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第六人民
医院
放射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0Y004)
文摘
目的通过动态增强对比磁共振成像(DCE-MRI)量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术后糖尿病患者下肢内皮细胞功能变化,进而探讨预测PTA术后下肢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月行膝下动脉PTA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1例(77条患肢),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DCE-MRI扫描获得比目鱼肌的跨膜转运常数(K-trans)值。糖尿病组以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与非狭窄,比较再狭窄与非狭窄患者的K-trans值,同时记录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尽管在术后再狭窄与非狭窄患者的临床体征得到改善,但再狭窄患者的K-trans值无明显改善,非狭窄患者K-trans值明显改善,而二者在术前K-trans值无明显差异,再狭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K-trans值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可预测PTA术后再狭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磁共振成像
跨膜转运常数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endothelial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K-trans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赵辉
倪才方
黄健
赵苏鸣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倪海燕
机构
江苏
南通
大学
附属
医院
介入
放射科
苏州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介入
放射科
苏州
大学
附属
第一
医院
骨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基金
南通市科技局HS2012056
文摘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注入任何物质, B组注入0.3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组和D组用16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D组注入0.3 ml PMMA。分别于造模后6、12、24周行MR检查,计算MR指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检查发现,A组髓核、纤维环结构完好,纤维环呈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髓核呈均一高信号。C组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低信号,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B、D组椎间隙相应上下椎体面变毛糙。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更低信号,髓核形态不规则,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不同程度减小。造模后6周, B组与D组的M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12和24周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后6、12、24周,B、C、D组MR指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8 G穿刺针单次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不会导致其退变,用18 G穿刺针经皮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注射骨水泥可建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具有创伤小、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等优点。此动物模型适合于研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对椎间盘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影响的机制。
关键词
椎间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渗漏
磁共振成像
动物模型
Keywords
intervertebral dis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leakag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681.5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储玉山
朱小庆
张玉宇
陆小华
曹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毛细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研究
田浩
赵金丽
陈小华
吴献华
李跃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赵辉
倪才方
黄健
赵苏鸣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倪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