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储玉山 朱小庆 +2 位作者 张玉宇 陆小华 曹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索拉非尼和L-OHP单独及联合给药后以CCK8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Western blot观察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索拉非尼及L-OHP单药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P<0.05)。索拉非尼及L-OHP分别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1及S期。两药联用后同时阻滞于G1及S期。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各单药组高(P<0.05)。单用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ERK表达无明显影响,索拉非尼及联合用药减少pERK的表达。结论索拉非尼和L-OHP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双重阻滞及细胞增殖通路Raf/MEK/ERK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索拉非尼 奥沙利铂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赵辉 倪才方 +5 位作者 黄健 赵苏鸣 陈珑 唐天驷 杨惠林 倪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8-84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注入任何物质, B组注入0.3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组和D组用16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D组注入0.3 ml PMMA。分别于造模后6、12、24周行MR检查,计算MR指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检查发现,A组髓核、纤维环结构完好,纤维环呈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髓核呈均一高信号。C组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低信号,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B、D组椎间隙相应上下椎体面变毛糙。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更低信号,髓核形态不规则,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不同程度减小。造模后6周, B组与D组的M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12和24周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后6、12、24周,B、C、D组MR指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8 G穿刺针单次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不会导致其退变,用18 G穿刺针经皮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注射骨水泥可建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具有创伤小、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等优点。此动物模型适合于研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对椎间盘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影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渗漏 磁共振成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陆小华 朱小庆 茅国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0-524,共5页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肝细胞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多态性表现形式,已成为研究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手段。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肝细胞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第3代遗传标记,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多态性表现形式,已成为研究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手段。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更好的采取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