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芹菜素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衰老指征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鸣鸣 谢焕松 +1 位作者 张洁 张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2-453,共2页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以Y型电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TBA比色法测定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服用不同剂量...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以Y型电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TBA比色法测定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服用不同剂量芹菜素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芹菜素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或P<0.01),显著增加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大脑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芹菜素能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多项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半乳糖 衰老 学习障碍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转变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道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共3页
本文阐述了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分类、肌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同功型的编码基因定位以及骨骼肌纤维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骨骼肌 肌纤维类型 肌球蛋白重链 肌球蛋白轻链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和内分泌器官——骨骼肌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道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共2页
骨骼肌是受神经控制和激素调节的运动器官,最近的研究指出骨骼肌不仅是效应器官,而且也是内分泌器官。骨骼肌能合成、分泌和表达多种活性物质,例如肌肉因子、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它们在调节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运动机能中发... 骨骼肌是受神经控制和激素调节的运动器官,最近的研究指出骨骼肌不仅是效应器官,而且也是内分泌器官。骨骼肌能合成、分泌和表达多种活性物质,例如肌肉因子、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它们在调节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运动机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运动 内分泌 肌肉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衍生物(YH37)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4
作者 王兆慧 叶辉 +3 位作者 杨玉社 武济民 陈凯先 嵇汝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氨基-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喹啉-6-羧酸(YH37)对临床分离的人型支原体(Mh)、解脲脲原体(Uu)以及细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37对Mh的抑制活性较强,MIC90为0.25mg/L...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氨基-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喹啉-6-羧酸(YH37)对临床分离的人型支原体(Mh)、解脲脲原体(Uu)以及细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37对Mh的抑制活性较强,MIC90为0.25mg/L,是司帕沙星的1/8;对Uu的MIC90为1mg/L,是司帕沙星的1/4。YH37对Mh、Uu的喹诺酮耐药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分别为CPLX的1/4~1/16。YH37对被测细菌的抑制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1/8~1/16,是司帕沙星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支原体活性 抗细菌活性 最低抑制浓度 司帕沙星 衍生物 YH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卫星细胞及其在组织工程与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道立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共3页
骨骼肌的成体肌细胞数量基本保持恒定,骨骼肌的再生主要依赖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骨骼肌卫星细胞是能够被激活、进而分化为肌细胞的一类成肌细胞。本文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发生、体外培养与分化以及增殖的调控进行综述,并对激... 骨骼肌的成体肌细胞数量基本保持恒定,骨骼肌的再生主要依赖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骨骼肌卫星细胞是能够被激活、进而分化为肌细胞的一类成肌细胞。本文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发生、体外培养与分化以及增殖的调控进行综述,并对激活肌卫星细胞在组织工程和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细胞培养 分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沛业 谢焕松 周鸣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074-7075,共2页
[目的]评价卷丹的安全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南通军山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可能的中毒症状,并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结果]卷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 [目的]评价卷丹的安全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南通军山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可能的中毒症状,并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结果]卷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80 g/kg,并且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卷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无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中药,可开发成中药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的针刺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顾云 孟凡迅 +5 位作者 周鸣鸣 周蓉 陈磊 王军 瞿前进 李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观察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后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沿大鼠“后三里”腧穴下方8mm处的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手术切除6mm,2周后针刺“后三里”,测定针刺前后痛阈,并与术前针刺痛阈进行对比。结果:切断大鼠胃... 目的:观察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后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沿大鼠“后三里”腧穴下方8mm处的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手术切除6mm,2周后针刺“后三里”,测定针刺前后痛阈,并与术前针刺痛阈进行对比。结果:切断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远心端,针刺前的痛阈(6.77±1.38)与针刺后的痛阈(7.13±1.19)比较,未发现有意义的变化(P>0.05),与切断前针刺痛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连通和完整性与胃经的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条带结构 胃经 后三里 针刺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