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固废监测中的应用——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和书慧 李杨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2-85,99,共5页
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物联网等多种监测手段,并结合人工智能、参数反演算法等技术对嘉兴市南湖区固废进行监测。收集测区踏勘资料,基于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飞行测量,同时利用航测数据进行正射影像拼接,形成测量成果,再对成果进行检查... 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物联网等多种监测手段,并结合人工智能、参数反演算法等技术对嘉兴市南湖区固废进行监测。收集测区踏勘资料,基于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飞行测量,同时利用航测数据进行正射影像拼接,形成测量成果,再对成果进行检查和数据分析、解译整理,形成最终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嘉兴市南湖区垃圾类型主要分为河流漂浮物、建筑垃圾、离田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5类,河流漂浮物共124处,建筑垃圾共1 282处,离田农业生产废弃物共317处,生活垃圾共1 610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共33处;垃圾地块主要分布在南湖区东部和西部,其中余新镇、凤桥镇、大桥镇垃圾所占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区垃圾累计面积的21.78%、21.07%、19.65%;对嘉兴市南湖区各乡(镇)垃圾面积占比从大到小排序,占比最大的是新嘉街道,其次为解放街道,最小的是城南街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影像 固废监测 人工智能 嘉兴市南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仲宇 夏智宏 +3 位作者 张丽文 宋蕾 余永安 王振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28-132,共5页
通过模型构建以及参数率定,构建30 m空间分辨率的SWAT模型,对湖北省洪湖流域水文及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了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径流和氮磷模拟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SE均大于0... 通过模型构建以及参数率定,构建30 m空间分辨率的SWAT模型,对湖北省洪湖流域水文及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了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径流和氮磷模拟的决定系数R2和纳什效率系数NSE均大于0.5,说明SWAT模型在洪湖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洪湖流域总磷及总氮空间分布特征相似,集中在流域中下游,总磷最高达到了5.34 kg/hm^(2),总氮最高达到了18.08 kg/hm^(2),流域面源污染主要类型是氮污染;通过对比耕地和湿地的非点源污染影响,初步分析出耕地是洪湖流域内控制非点源污染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湖北省洪湖流域 SWAT模型 径流率定 污染模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雨生 苏扬 +2 位作者 武于洁 余永安 王振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20-127,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灾害的预警防范能力,采用1970—202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人口经济密度分布等数据,基于危险性和风险性两个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大风灾害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通过结合大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大风孕...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灾害的预警防范能力,采用1970—202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人口经济密度分布等数据,基于危险性和风险性两个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大风灾害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通过结合大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大风孕灾环境敏感性因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布,并以经济和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综合评估大风灾害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970—2020年大风年平均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沿海区域、上海东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年平均极大风速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的高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安徽南部部分区域。基于人口和经济分布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风险受到大风危险和承灾体暴露度的综合影响,二者的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风险区都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区域以及各地区人口经济密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近50年内,年大风日数在1990—2001年间变化相对较大,其他年份间变化较小,而年平均极大风速整体变化都较小;年平均大风日数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年平均极大风速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可以看出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差异对大风致灾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整个研究区内大风危险性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地形和气候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灾害 时空分布特征 灾害评估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 1970—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4
作者 周雄 吕大伟 +2 位作者 宋蕾 余永安 王振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99-104,共6页
基于2001—2020年MOD17A3HGF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云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和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0年云南省固碳能力正在增强,研究区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年增加2.27 g... 基于2001—2020年MOD17A3HGF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云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和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0年云南省固碳能力正在增强,研究区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年增加2.27 g C/m2,空间上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35.06%区域的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NPP表现为森林>耕地>灌木地>草地,除森林NPP上升趋势不显著外,其他植被类型NPP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植被类型NPP随海拔升高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海拔2500 m以下保持较高的NPP,当海拔高于2500 m时,NPP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云南省61.22%的区域NPP与气温呈正相关,59.24%的区域NPP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不同植被类型的NPP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植被NPP对降水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时空特征 气候因子 海拔 气温 降水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