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电观测深井电缆的研制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哲 蒋延林 +4 位作者 张秀霞 赵卫红 杨恒勇 王福才 张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8-344,共7页
井下地电观测是在地电观测中规避地表环境干扰的手段之一。针对井下地电观测装置长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适用于井下地电观测中室外线路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等。本文所述型号的电缆能适用于开展井... 井下地电观测是在地电观测中规避地表环境干扰的手段之一。针对井下地电观测装置长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适用于井下地电观测中室外线路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等。本文所述型号的电缆能适用于开展井下数百米深度的地电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是今后发展井下地电观测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观测 井下电缆结构 高抗拉性 防水 绝缘 长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高碳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辛蕊 张国宏 +3 位作者 吴开明 马国勇 严睿 乔文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研究连续缓慢冷却过程中Al元素对高碳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Al的高碳钢中,显微组织由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含1.37%Al的高碳钢中出现了体积分数为5.1%的珠光体组织,且宏观硬度降低... 通过热处理试验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研究连续缓慢冷却过程中Al元素对高碳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Al的高碳钢中,显微组织由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含1.37%Al的高碳钢中出现了体积分数为5.1%的珠光体组织,且宏观硬度降低了约0.8HRC,这是由于Al的加入能使高碳钢的共析点向高温高碳方向移动,提高了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及相变开始温度,加速了珠光体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AL 珠光体 连续冷却 相变 显微组织 宏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缆索用超高强度钢丝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路路 吴开明 +1 位作者 鲁修宇 乔文玮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5-403,共9页
随着桥梁建设向跨海、跨江、跨越大湾区以及跨越高山峡谷的方向发展,悬索桥和斜拉桥的跨度越来越大,对桥梁缆索用钢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桥梁缆索用钢丝的微观结构具有双层复合结构,由渗碳体片层和铁素体片层相互间隔组成,渗碳体片层决... 随着桥梁建设向跨海、跨江、跨越大湾区以及跨越高山峡谷的方向发展,悬索桥和斜拉桥的跨度越来越大,对桥梁缆索用钢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桥梁缆索用钢丝的微观结构具有双层复合结构,由渗碳体片层和铁素体片层相互间隔组成,渗碳体片层决定其强度,铁素体片层决定其塑韧性,二者层间距的大小对其强韧性配比尤为重要。首先论述了国内外桥梁建设的发展以及桥梁缆索用超高强度钢丝的国内外生产与研究现状;然后讨论了桥梁缆索用超高强度钢丝的微观组织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强韧化机理以及国内外热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盘条的原始抗拉强度和冷拉拔加工过程中的形变量共同决定了冷拉拔钢丝的最终抗拉强度,在冷拉拔过程中组织形貌变化和累计的形变能是造成热镀锌过程中钢丝扭转性能降低的关键因素。桥梁缆索用超高强度钢丝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缺乏与更高强度盘条相匹配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技术,及缺乏防止钢丝在热镀锌过程中扭转性能降低的先进冷拉拔加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缆索用钢丝 超高强度 扭转性能 微观组织 渗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铈对精密模具用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冯路路 罗惠 +2 位作者 杨艳君 刘松 乔文玮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0,共7页
为了提高精密模具用不锈钢的性能,在3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02%的稀土元素铈(Ce),经淬火+回火处理后,采用金相观察、SEM、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e对3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提高精密模具用不锈钢的性能,在3Cr13马氏体不锈钢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02%的稀土元素铈(Ce),经淬火+回火处理后,采用金相观察、SEM、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e对3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能细化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组织,使其晶粒大小趋于一致,“白块区”马氏体分布更加均匀,使试验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了100 MPa以上,0℃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62 J/cm^(2),HV_(10)硬度值提高了48。同时Ce改变了试验钢低温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减少了夹杂物引起的“孔洞”缺陷,阻碍了裂纹的扩展,提高了试验钢的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模具 不锈钢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淬火对超厚水电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星宇 冯路路 +3 位作者 宋增强 乔文玮 李萍萍 吴开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了临界淬火工艺对超厚水电站用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临界淬火较低的加热温度得到了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一定量的未溶铁素体,临界淬火后试验钢近表面得到了未溶铁素体+板条马氏体组织,厚度t/4处得...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了临界淬火工艺对超厚水电站用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临界淬火较低的加热温度得到了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一定量的未溶铁素体,临界淬火后试验钢近表面得到了未溶铁素体+板条马氏体组织,厚度t/4处得到了未溶铁素体+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厚度t/2处得到未溶铁素体+先共析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回火后钢板近表面组织转变为未溶铁素体+回火索氏体组织,厚度t/4和t/2处回火后得到了铁素体+回火贝氏体组织.临界淬火工艺保留了部分未溶铁素体,使碳扩散至奥氏体中,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淬火后以残余奥氏体存在,提高了超厚水电钢的冲击韧性;厚度t/2处的-20℃的低温冲击韧性达到了156 J,满足了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淬火 超厚水电钢 冲击韧性 未溶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07MnNiMoDR的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路路 张敬忠 +3 位作者 居峰 李锡陆 乔文玮 鲁修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4-279,共6页
对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07MnNiMoDR的调质工艺和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后能够获得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大量的碳化物均匀弥散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和晶界上,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屈服强度提高,钢板厚度方向的组织差异性缩... 对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07MnNiMoDR的调质工艺和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后能够获得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织,大量的碳化物均匀弥散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和晶界上,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屈服强度提高,钢板厚度方向的组织差异性缩小.经600℃回火后,实验钢的屈服强度获得提高,抗拉强度基本不变,组织转变为碳化物+多边形铁素体,厚度方向上组织均匀性进一步缩小.经930℃淬火600℃回火后,实验钢厚度1/2处低温冲击韧性明显下降,此外经900℃淬火630℃回火后,实验钢厚度1/2处抗拉强度出现了不合格,其最佳的热处理生产工艺为900℃淬火+600℃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 07MnNiMoDR 调质工艺 组织性能 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500q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及生产试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路路 乔文玮 李萍萍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7-131,140,共6页
利用热模拟实验机Gleeble-2000,对Q500q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以及在650~300℃温度区间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及生产试制.结果表明:当冷速为1~4℃/s时,试验钢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至4~16℃/s时,发生贝氏体相变;随着... 利用热模拟实验机Gleeble-2000,对Q500q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以及在650~300℃温度区间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及生产试制.结果表明:当冷速为1~4℃/s时,试验钢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至4~16℃/s时,发生贝氏体相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组织更为细化且体积分数增加.当冷却速度大于4℃/s后,试验钢在650~300℃冷却速度减半时,贝氏体相变的终了温度升高,贝氏体相变区间缩小,与连续冷却转变相比组织差距不大.采用两种不同的冷却方式生产试制后,两组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和金相显微组织一致,说明650℃以下可以采用缓冷坑堆冷的方式来提高钢板的探伤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500q桥梁钢 连续冷却 减速冷却 生产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钢07MnCrMoVR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路路 刘玲 +1 位作者 乔文玮 鲁修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226,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显微镜、维氏硬度仪、微拉伸试验机和低温冲击试验机对水电钢07MnCrMoVR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处的金相显微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维氏显微硬度值较低;热影响粗晶区存在粗...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显微镜、维氏硬度仪、微拉伸试验机和低温冲击试验机对水电钢07MnCrMoVR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处的金相显微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维氏显微硬度值较低;热影响粗晶区存在粗大的粒状贝氏体,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热影响细晶区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显微硬度值低于热影响粗晶区.热影响粗晶区的微拉伸强度最高,-20℃低温冲击韧性最差,主要是因为热影响粗晶区存在的粗大粒状贝氏体组织,其高硬度的M/A岛在承受低温冲击时成为裂纹扩展的源头,可能导致焊接接头出现脆断的现象,实际生产中应尽量避免热影响粗晶区出现粗大的粒状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钢07MnCrMoVR 焊接接头 粒状贝氏体 微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