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汤山温泉区地热水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鹏飞 邱杨 王彩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 汤山温泉是中国四大著名温泉疗养胜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温泉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基于硅-焓图解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热储温度为90℃,岩溶热水与岩溶冷水、孔隙潜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地热井深度越大,冷水混入相对较少,地热水温度相对较高。经分析,该地热系统成因上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主要来自汤山山体(宁镇山区)及句容盆地东侧茅山山脉,循环深度为2.6-2.9 km,地热水通过汤山-东昌街断裂在浅部与区内NW向断裂、NE向断裂交汇形成温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山温泉区 岩溶热水 热储温度 成因模式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集区浸铜湖花岗斑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倩 吴湘滨 +3 位作者 杨牧 钱美平 刁谦 孟斐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5-1035,共11页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指示华南岩石圈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紫金山矿田内浸铜湖铜钼矿床发育的花岗斑岩开展研究,获得其成岩年...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指示华南岩石圈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对紫金山矿田内浸铜湖铜钼矿床发育的花岗斑岩开展研究,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01.1±1.9)Ma,属早白垩世。浸铜湖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εHf(t=101 Ma)为-6.1~0.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09~1.51 Ga,不支持其形成于华夏陆壳基底物质或壳源(变质)沉积岩的直接熔融。锆石Ce4+/Ce3+值指示岩浆氧逸度较低,表明其成因类似于华南分异的I型花岗岩,主要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华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受俯冲作用影响,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其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年代学 微量元素 HF同位素 浸铜湖 紫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典型地区中低温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邹鹏飞 邱杨 范迪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2-273,共12页
苏北盆地作为江苏省地热地质条件最优的地区,发育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文章选择存在已探明的中温地热井及干热岩验证孔所在的盆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热流体携带的地球化学信息,了解深部地热储层基本特征及不同深度地热资源的成生关... 苏北盆地作为江苏省地热地质条件最优的地区,发育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文章选择存在已探明的中温地热井及干热岩验证孔所在的盆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热流体携带的地球化学信息,了解深部地热储层基本特征及不同深度地热资源的成生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中优势阳离子为Na^(+),阴离子呈复合离子型,以Cl^(-)为主,Na^(+)、TDS与Cl^(-)均有着非常好的正相关性。经Na-K-Ca阳离子地热温标与SiO_(2)地热温标法估算研究区地热流体热储温度介于73.8~145.1℃,推测黄荡地热田深部地热流体循环深度为2.1~2.8 km。通过定量计算,获得了地热流体补给高程范围为203.5~418.5 m。经过贝叶斯算法校正后的地热流体^(14)C年龄自西向东呈增加趋势,与地热流体自西向东的径流方向有关,补给区可能位于研究区西南侧的沿盱眙老子山、明光、滁州分布的张八岭丘陵区。结合地热流体循环深度、循环周期(地热流体年龄)、氢氧同位素补给高程、热储温度及宝应1井测井成果,首次建立了宝应黄荡地热田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地热流体 热储温度 地球化学 黄荡地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体系演化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斌 蒋少涌 +1 位作者 赵葵东 张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06-,共1页
福建上杭的紫金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金矿田。现已探明金属储量为:金>400吨,铜>400万吨;此外还有银约6300吨,钼>11万吨。矿化主要受晚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围绕中酸性次火山岩-浅成斑岩侵入体分布,演化形成了... 福建上杭的紫金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金矿田。现已探明金属储量为:金>400吨,铜>400万吨;此外还有银约6300吨,钼>11万吨。矿化主要受晚中生代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围绕中酸性次火山岩-浅成斑岩侵入体分布,演化形成了一套矿化类型齐全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主要包括: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紫金山铜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悦洋银多金属矿床),斑岩系统(罗卜岭铜钼矿床,浸铜湖铜钼矿床,五子骑龙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液 斑岩体 铜金矿 矿化类型 成矿系统 铜矿床 晚中生代 侵入体 岩浆活动 金属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上杭罗卜岭铜钼矿床中侵入岩的矿物学研究及成矿意义
5
作者 李斌 蒋少涌 +1 位作者 赵葵东 张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共1页
罗卜岭铜钼矿床位于福建紫金山铜金(钼)矿田,属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在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与矿化有关的成矿岩体为罗卜岭岩体,其形成时代为约103 Ma;而与矿化的无关的花岗闪长岩则发育有两期:一期早于罗卜岭岩体,形成于110 Ma... 罗卜岭铜钼矿床位于福建紫金山铜金(钼)矿田,属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在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与矿化有关的成矿岩体为罗卜岭岩体,其形成时代为约103 Ma;而与矿化的无关的花岗闪长岩则发育有两期:一期早于罗卜岭岩体,形成于110 Ma;另外一期底侵早期的岩体,形成于97 Ma。罗卜岭与中寮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卜 铜钼矿 斑岩型 岩浆源区 花岗闪长岩 形成时代 铜金 福建上杭 侵入岩 矿物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水系统采灌方案模拟优化研究——以苏北农村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邹鹏飞 王彩会 +5 位作者 杜建国 葛伟亚 骆祖江 孔刚 邱杨 刘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72,共14页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热储温度、压力会随开采量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地热尾水的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热储回灌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利用之前,科学合理地规划采灌井的布局方式,探索避免采灌井过早...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热储温度、压力会随开采量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地热尾水的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热储回灌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地热开发利用之前,科学合理地规划采灌井的布局方式,探索避免采灌井过早发生热突破、实现地热资源高效利用的最优采灌方案,有利于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寿命。江苏沛县安国镇所在的丰沛盆地为古近纪以来发育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岩溶裂隙型热储分布较为广泛,以奥陶系灰岩为主。文章在安国镇地热资源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地热井抽水试验、回灌试验获取的采灌井间距、灌采比等重要参数,利用Feflow6.2软件建立了地下热水渗流与热量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了奥陶系灰岩热储层中地热水的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采灌井开发利用方案的模拟优选。研究结果表明:RPX01开采井与RPX02回灌井合理井底间距为389 m;地热井的灌采比为1.29,确定了一抽一灌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水位降深稳定在50.61 m时,开采井可开采资源量为1000 m^(3)/d;开采量为1000 m^(3)/d、回灌量1000 m^(3)/d,回灌温度40℃时,10个供暖期后开采井水位下降45.49 m,温度降低1.44℃,是本次模拟方案中的最佳循环开发利用方案。上述结果为苏北农村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系统 回灌 数值模拟 灌采比 优化方案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