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质体分类中的应用——以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希元 崔健 +1 位作者 胡望水 李成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34-3649,共16页
为适应多源地球物理大数据地质解释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在地质体物性存在交叠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实现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的地质解释,本文提出应用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多源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地质解释的新思路,并给出了利用物性三体(密度... 为适应多源地球物理大数据地质解释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在地质体物性存在交叠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实现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的地质解释,本文提出应用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多源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地质解释的新思路,并给出了利用物性三体(密度、磁化率、电阻率)进行地质体圈定与分类方法.阐明了参数归一化、参数寻优对模型训练与学习及分类结果的影响与作用.本文将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物性三体与矿集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及钻井资料相结合,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地下地质体进行了圈定与分类,对分类结果经过交叉检验,正确率达81.6%,表明了训练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经对预测模型填充已知物性参数正演的重磁异常与实测重磁异常对比,证明两者在整体和细节上均有高度的相似性,间接说明对地质体圈定与分类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表明利用多源地球物理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圈定地质体及对地质体进行岩性识别方面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多源地球物理数据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多宝山矿集区地质体圈定与分类所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多源综合地球物理的地质解释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提供了多源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的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开辟了应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多源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地球物理数据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物性三体 地质体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立特里亚Wina—Daga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预测
2
作者 郑雄伟 查亚 +2 位作者 张芷宜 王俊锋 杨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7-229,共3页
研究区位于厄立特里亚北部North Red sea区Nakfa市Wina—Daga。Nakfa地区属于厄立特里亚老区,距厄立特里亚首都约200 km,有Asmara至北部边界的主干公路经Keren到达(约8个小时的路程),其中Asmara到Keren为70 km的沥青盘山公路、Keren到Af... 研究区位于厄立特里亚北部North Red sea区Nakfa市Wina—Daga。Nakfa地区属于厄立特里亚老区,距厄立特里亚首都约200 km,有Asmara至北部边界的主干公路经Keren到达(约8个小时的路程),其中Asmara到Keren为70 km的沥青盘山公路、Keren到Afabet为沙石山路、Afabet到工作区为沙石山路和河床简易车道。另外从Afabet到厄立特里亚东部港口城市Massawa有条宽缓的沙石公路,两地距离约16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立特里亚 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捌仟错深部卤水层电性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卫强 于常青 +4 位作者 邹长春 张平川 杨凤清 柳胜春 汪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273-9281,共9页
为探测西藏捌仟错深部是否存在大面积的“卤源”,理清盐湖区深部卤水的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物质来源,开展了1∶15000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其中包含水域物理点12个,获得了深部纵向上“高-低-高-低”4层电阻率模型。结果显示在盐湖区南部发... 为探测西藏捌仟错深部是否存在大面积的“卤源”,理清盐湖区深部卤水的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物质来源,开展了1∶15000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其中包含水域物理点12个,获得了深部纵向上“高-低-高-低”4层电阻率模型。结果显示在盐湖区南部发育一组正断裂,这组断裂既可作为储水构造也可作为导水通道,形成导卤断裂带。在断裂露头处的含卤喷泉印证了本文观点。通过整理分析9口钻井资料,圈定了盐湖下方浅部卤水层的范围,并且发现该范围与第一套连续性较好的低电阻率层对应,推测该层为富水有利层。最后,通过分析卤水的化学元素成分及含量,结合新近系岩浆活动及构造背景,认为捌仟错卤水物质来源与火山活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了音频大地测深是研究深层卤水的重要方法,证明了水域音频大地电磁(audio magnetotelluric,AMT)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捌千错盐湖 音频大地电磁 电阻率模型 电性结构特征 物质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缝洞介质理论模拟塔中北坡储层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灵伟 杨勤勇 +3 位作者 顾汉明 刘军 林正良 吕姗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9-1127,1049,共9页
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自身的特点,岩石物理性质呈跳跃性变化,储集体形态变化也较剧烈,现有的随机介质模型并不适合对缝洞型储层的描述,且随机介质的非均匀尺度往往局限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法对地下任意方向的非均质特征进行描述... 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自身的特点,岩石物理性质呈跳跃性变化,储集体形态变化也较剧烈,现有的随机介质模型并不适合对缝洞型储层的描述,且随机介质的非均匀尺度往往局限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无法对地下任意方向的非均质特征进行描述。为此,在混合型自相关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方向因子给出了一种新的矢量自相关函数表达式,使产生的随机介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阈值截取法,通过给定缝洞发育的长、短半轴及局部发育密度构造具有不同统计特征的缝洞介质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尺度、发育密度、发育角度及不同充填速度的复杂缝洞的有效描述。结合塔中北坡实际钻井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建立了符合该区实际地层结构的随机缝洞介质模型,利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参数情况下一间房组顶部储层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正演模拟结果表明,缝洞型储层发育尺度越大、发育密度越高及缝洞内充填速度越小,则对应T74界面波峰的反射能量越弱、低频特征越明显,从而为一间房组顶部缝洞型储层波场特征识别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对一间房组顶部缝洞型储层参数变化敏感的属性(均方根振幅及瞬时频率),大大提高了在界面强反射干扰下缝洞型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缝洞介质 矢量自相关函数 正演模拟 地震识别模式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法理论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周聪 汤井田 +1 位作者 庞成 胡双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27-3842,共16页
针对电磁勘探中的混场源输入条件,提出了一种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勘探方法.假设输入端同时包含天然电磁场源和可控人工场源,输出端进行多站同步观测;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分析方法,推导了混场源条件下的时空阵列方程组.提出了系统响... 针对电磁勘探中的混场源输入条件,提出了一种时空阵列混场源电磁勘探方法.假设输入端同时包含天然电磁场源和可控人工场源,输出端进行多站同步观测;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分析方法,推导了混场源条件下的时空阵列方程组.提出了系统响应的求解策略,一次性获得所有同步测道对各个场源独立激励时的响应,并分别求取了大地电磁法及可控源电磁法的各种解释参数.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可控人工场源的选择形式多样,其类型、数量、激励方式及布设位置等不受限制,所有场源的激励可同时进行,无需分步;测区内各测站的布设方式灵活,可根据需要布设单分量测道或多分量测道;同时在测区外布设张量远参考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可提高人工场响应的处理精度,还具有一次野外数据采集,可同时获得天然场及人工场电磁响应结果的突出特点,进而提高采集效率,压制噪声影响;本方法集合了天然场源电磁法和人工场源电磁法的优点,为实现不同类型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数据的统一处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人工源电磁法 混场源电磁法 阵列电磁法 远参考 信号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边界识别 被引量:7
6
作者 汤井田 史庆斌 +6 位作者 胡双贵 任政勇 肖晓 曲毅 杨磊 侯振隆 庞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72-1884,共13页
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目前广泛用于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中.为了拓宽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应用,本文回顾了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定义,从等位面的曲率定义出发,讨论了正确计算曲率的测量参考系及局部旋转的相关理论,并以单个球体和棱柱体为例来... 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目前广泛用于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中.为了拓宽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应用,本文回顾了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定义,从等位面的曲率定义出发,讨论了正确计算曲率的测量参考系及局部旋转的相关理论,并以单个球体和棱柱体为例来说明曲率的正确计算方式.然后,在正确计算重力梯度张量曲率的基础上,将重力梯度张量曲率应用到重力数据的边界识别中,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各种曲率在重力边界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等位面的局部旋转坐标系是各种曲率正确计算的先决条件,纠正了曲率计算的误区;在边界识别中,局部坐标系下所计算的高斯曲率进行边界识别能够较好的圈定地下地质体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 张量曲率 等位面 局部旋转坐标系 边界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震综合物探方法在辽西牛营子地区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郇恒飞 孙守亮 +3 位作者 李永飞 郜晓勇 王导丽 张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5-1046,共12页
为系统研究辽西牛营子地区的地层及断裂展布、深部构造特征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开展油气远景区评价,在建立该区物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处理解译重磁电等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本区断裂特征、构造格架、中生代地层展布及有利生储盖组合... 为系统研究辽西牛营子地区的地层及断裂展布、深部构造特征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开展油气远景区评价,在建立该区物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处理解译重磁电等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本区断裂特征、构造格架、中生代地层展布及有利生储盖组合的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共有断裂26条,走向主要有NNE—NE向、NW向,前者以逆冲为主,后者以平移为主,兼具逆冲,NNE向断裂控制了本区的构造格架;区内划分出5个二级构造单元,呈“三凹二凸、凹凸相间”的格局,其中,牛营子凹陷夹持于逆冲断裂间,中生界底面最大深度达2400 m,侏罗系发育全,厚度大;宋杖子凹陷呈断坡,中生界底面最大深度达1200 m;三家子凹陷为东倾单斜,中生界底面最大深度达1400 m。依据石油地质条件及解释成果,牛营子凹陷北票组-海房沟组烃源岩发育,确定为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成果为辽西牛营子地区油气勘探及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牛营子 重磁电 断裂特征 构造格局 中生代地层 油气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正清 方朝刚 +4 位作者 李建青 章诚诚 王元俊 刘理湘 赵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3-450,471,共9页
通过对下扬子的宁镇地区SY1井五峰组-高家边组页岩U、Mo元素和有机质含量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在还原环境下痕量元素富集特征与水体滞留情况的对应关系。通过Mo-TOC和U-Mo协变模式研究表明:五峰组沉积时期尽管海平面降低,但强烈的滞留海... 通过对下扬子的宁镇地区SY1井五峰组-高家边组页岩U、Mo元素和有机质含量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在还原环境下痕量元素富集特征与水体滞留情况的对应关系。通过Mo-TOC和U-Mo协变模式研究表明:五峰组沉积时期尽管海平面降低,但强烈的滞留海盆环境使得水体交换速率缓慢,降低有机质的消耗,形成了利于有机质保存的缺氧环境;高家边组沉积时期海盆的滞留程度明显弱于五峰组沉积时期,但由于志留纪早期受全球性海侵事件影响,海平面快速上升触发上升流,促进了生物复苏、提高了海洋表层生产力,进而加强和维持了底部水体的还原环境,导致海底进一步缺氧是高家边组第一段有机质富集和保存的关键因素。高家边组底部是下扬子地区页岩气的有利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保存 U-Mo协变模式 水体滞留 宁镇地区 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部上古生界物性特征与典型区勘探实践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月成 周锡明 +12 位作者 刘洋 陈树旺 张健 杨光 鹿琪 陈艺竹 张海华 苏飞 卞雄飞 公繁浩 张德军 孙雷 李晓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7-1761,共15页
基于前人深层系工作积累以及近年来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进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并针对深层系目的层特点,运用宽频地震、广域电磁法等综合物探手段,研究了松辽盆地西北部的深层系构造地层特征。对... 基于前人深层系工作积累以及近年来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进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并针对深层系目的层特点,运用宽频地震、广域电磁法等综合物探手段,研究了松辽盆地西北部的深层系构造地层特征。对松辽盆地及外围地区岩石物性参数进行整理,并总结出不同时代的地层物性特征,重点分析上古生界与上下地层、岩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认为该区上古生界二叠系与其上覆的中—新生界、下伏的老地层之间及各类岩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上古生界分布具备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重点目标区重磁电震联合地球物理调查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深层系开展的宽频地震成像质量较以往地震勘探成果明显提升,获得了更加清晰的物探信息,以及据此部署的地质调查井先后钻遇了深层上古生界二叠系泥质岩层与气测异常。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松辽盆地深层系油气地质调查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在岩石物性、综合物探方法研究方面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及外围 深部上古生界 岩石物性特征 综合物探 宽频地震 广域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外围通化地区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其构造格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丹丹 赵松 +3 位作者 张文浩 刘卫彬 陈中 刘伟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6-1068,共13页
通化地区是松辽盆地东部外围的油气调查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低,关键问题是沉积地层展布形态、盆地深部结构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未知。笔者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获取了通化地区岩石地球物理和重磁异常变化特征,... 通化地区是松辽盆地东部外围的油气调查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低,关键问题是沉积地层展布形态、盆地深部结构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未知。笔者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获取了通化地区岩石地球物理和重磁异常变化特征,揭示了通化地区深部地球物理结构形态;认为通化地区存在4条Ⅰ级断裂和46条次级断裂,主要断裂控制着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首次圈定出红庙子、桓仁、沙尖子、拐磨子和木齐盆地5个断陷盆地,查明了盆地规模、中生界底面最大埋深和中侏罗统侯家屯组地层的展布形态等深部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对桓仁盆地和拐磨子盆地进行构造单元的划分。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地质信息,亦对松辽盆地东部外围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化地区 松辽盆地东部外围 重力 磁力 大地电磁 构造格架 油气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油气地质调查新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文浩 周新桂 +6 位作者 李世臻 张交东 王丹丹 刘卫彬 林燕华 孟元林 周锡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7-1165,共9页
随着东北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老油田开发程度已进入中后期,亟需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作为松辽盆地外围7个一级远景盆地之一,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最近在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 随着东北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老油田开发程度已进入中后期,亟需新的油气区接替。三江盆地作为松辽盆地外围7个一级远景盆地之一,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最近在三江盆地前进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在中生界泥页岩、晚古生界暗色泥岩地层及硅质岩生烃潜力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与认识,对评价该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盆地 前进坳陷 古生界 生物气 硅质岩 油气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勘探在黑龙江三江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文浩 王丹丹 +5 位作者 李世臻 周新桂 张交东 刘卫彬 周锡明 王佩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三江盆地东部地区零星出露有古生界石炭—二叠纪地层,总有机碳等烃源岩评价指标良好,但在盆地中的展布情况一直未知。在东北地区老油田开发成本日益高涨,亟需新的油气勘探接替区的背景下,为了查明三江盆地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发育特征,... 三江盆地东部地区零星出露有古生界石炭—二叠纪地层,总有机碳等烃源岩评价指标良好,但在盆地中的展布情况一直未知。在东北地区老油田开发成本日益高涨,亟需新的油气勘探接替区的背景下,为了查明三江盆地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在三江盆地以石炭—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开展油气地质调查实施了重磁电勘探工程,对所取得的4条重磁电剖面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定性分析,在综合信息反演和成像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磁电综合反演剖面图。对研究区地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主要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电阻率低阻标志层,初步刻画了石炭—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对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进行残差处理,探索了石炭—二叠系泥岩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电勘探 三江盆地 石炭系-二叠系 珍子山组 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毅 赵松 +1 位作者 梁伟桥 耿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1-11,共11页
基于增材制造原理的3D打印技术因其打印精度高、周期短、可个性化定制、打印材料多样化等优点,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岩石力学研究中,该技术也展现出超越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从文献计量角度简要分析了3D打印的发展趋势及其在... 基于增材制造原理的3D打印技术因其打印精度高、周期短、可个性化定制、打印材料多样化等优点,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岩石力学研究中,该技术也展现出超越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势。从文献计量角度简要分析了3D打印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综述该技术在小尺度力学样品与大尺度物理模型试样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影响3D打印岩石样品力学强度的因素,总结3D打印制作岩石样品的应用流程及应用效果,最后展望其在岩石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岩石力学 文献计量 模型试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溪水库地区三维构造特征与深部水库诱发地震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福平 赵理芳 +2 位作者 余刚群 岑超 周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4-1270,共7页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首次在珊溪水库地区开展三维地震深部构造特征探测,获得该地区70 km^(2)面积的三维电性结构,建立该区域深部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探讨水库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1)珊溪水库地下存在以双溪-焦溪垟断裂为主的...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首次在珊溪水库地区开展三维地震深部构造特征探测,获得该地区70 km^(2)面积的三维电性结构,建立该区域深部三维地质构造模型,探讨水库地震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1)珊溪水库地下存在以双溪-焦溪垟断裂为主的3条断裂组成的向西南侧伏的三角形断块,2.5级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该特殊构造内。2)水库深部存在3个主要的“低阻通道”,地震活动集中在中部f_(11-3)“低阻通道”沿线,随着地下水沿f_(11-3)流体通道自东南向西北渗透,地震活动也沿该方向呈现阶段性迁移。3)水库东侧温州-泰顺断层及花岗岩阻隔双溪-焦溪垟断裂向东发展,造成地应力无法向东传播,可能是该断层以东无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深部构造环境 三维地质构造模型 珊溪水库地震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