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驻点研究法的网师园多路径交汇处游人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丁绍刚 刘雪寒 陆攀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目前旅游研究领域中针对游人行为的研究多关注景区较大的地理尺度及旅行模式。事实上,游人在景区中游览时,其驻足、休憩、观景等行为的发生地主要分布于微观尺度的“驻点”处,“驻点”自身的特殊吸引力才是引发游人在景区内移动的动因... 目前旅游研究领域中针对游人行为的研究多关注景区较大的地理尺度及旅行模式。事实上,游人在景区中游览时,其驻足、休憩、观景等行为的发生地主要分布于微观尺度的“驻点”处,“驻点”自身的特殊吸引力才是引发游人在景区内移动的动因。多路径交汇处游人行为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在景区游线设计中,这类驻点对于游人的游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网师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0个重要驻点,通过对驻点处摄录视频的回放,发现游人在主路径交汇处的路径选择存在差异,游人更加倾向于选择空间类型相似度高的路径,如住宅建筑、连廊等,以使游赏空间性质保持连贯性;在空间转换处,为跳出空间变化的稳定性,游人更倾向于空间异质度高的路径。不同的路径选择形成不同的游线,网师园中约71.2%的游人呈逆时针游赏。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景区的游线设计、确立更为科学的景区舒适度指标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网师园 驻点研究法 游人行为 多路径交汇处 视频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点”游人日时空分布对旅游舒适度的影响——以网师园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敏楠 汪松陵 +2 位作者 丁绍刚 陆攀 刘璎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9-134,共6页
中国景区旅游舒适度指标主要依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推算,但此法无法呈现景区内部的游人舒适度差异.以网师园为例,运用驻点研究法,得到研究日各驻点停驻5s的总人次为128-1 851,根据《导则》及网师园公布的舒适度指数,计算出其... 中国景区旅游舒适度指标主要依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推算,但此法无法呈现景区内部的游人舒适度差异.以网师园为例,运用驻点研究法,得到研究日各驻点停驻5s的总人次为128-1 851,根据《导则》及网师园公布的舒适度指数,计算出其最大日承载量为5 685人,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为1.38m^2/人.研究日游人入园总数为4 376人,承载指标均未达上限,但各驻点实际停驻的总人次比按照《导则》计算出的承载量高出约10倍.计算各驻点游人分布密度与全园游人分布密度的比较系数K值,发现停驻时间为5、12、20s时,全天各驻点游人分布密度分别为全园平均游人密度的3.4-108.5、1.7-42.9和0.5-33倍(3个驻点K值<1),说明驻点处游人会重复停驻,扩增效应明显,按《导则》推算旅游舒适度指数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探索运用驻点研究法优化旅游舒适度指标的途径,为微景区旅游舒适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网师园 驻点 游人时空分布 旅游舒适度 驻点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