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超声胁迫诱导鲜切紫甘蓝酚类物质合成机制
1
作者 洪晨 郭丽娜 +3 位作者 张莘妍 欧阳宁宁 吴平 马海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7-48,共12页
为探究超声诱导鲜切果蔬中酚类物质合成的分子机制,以紫甘蓝为实验材料,对超声清洗后不同贮藏时期的鲜切紫甘蓝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2 d),与未经超声处理(对照组)(C2)相比,超声清洗(U2)可导致1142个基... 为探究超声诱导鲜切果蔬中酚类物质合成的分子机制,以紫甘蓝为实验材料,对超声清洗后不同贮藏时期的鲜切紫甘蓝进行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2 d),与未经超声处理(对照组)(C2)相比,超声清洗(U2)可导致1142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689个基因表达上调,453个基因表达下调。在贮藏后期(6 d),与对照组(C6)相比,超声清洗(U6)导致116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480个基因表达上调,686个基因表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显著调控了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以及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相关的代谢途径,推测超声清洗打破了鲜切紫甘蓝体内ROS的平衡,在贮藏初期促进了ROS的产生,激活了ROS清除系统,从而引起酚类物质的合成。超声刺激可能通过调控鲜切紫甘蓝的信号转导系统,诱导糖类物质到酚类物质转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超声清洗能够使鲜切紫甘蓝在贮藏期间能够维持较高的能荷水平,从而为上述系列反应提供能量。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超声清洗前后鲜切紫甘蓝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超声促进酚类物质合成积累的重要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在超声胁迫下鲜切果蔬中酚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紫甘蓝 超声清洗 转录组学 酚类物质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的研究
2
作者 黄延莉 张焕新 +4 位作者 吕民琪 刘萍 陈强炬 吴红霞 戚心培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4,共9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麦芽糖淀粉酶(MA)和转葡萄糖苷酶(TG)双重改性,确定慢消化淀粉(SDS)制备的最佳工艺,通过体外消化实验确定其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设计,考察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淀粉浆质量分数和酶解...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麦芽糖淀粉酶(MA)和转葡萄糖苷酶(TG)双重改性,确定慢消化淀粉(SDS)制备的最佳工艺,通过体外消化实验确定其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设计,考察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淀粉浆质量分数和酶解温度对产品中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得到双酶法制备慢消化淀粉最佳制备工艺:酶添加量350U/g、酶解时间6.5h、酶解温度55℃、淀粉浆质量分数15%。在此条件下产品中慢消化淀粉质量分数为(25.96±0.21)%,其水解指数和eGI分别为25.92±1.17、53.95±0.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配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消化淀粉 麦芽糖淀粉酶 转葡萄糖苷酶 预估血糖生成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农药对蜜蜂肠道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沛儿 张笑笑 +5 位作者 王梓文 周成琰 夏悦 徐悦 蓝婷 殷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396,共6页
蜜蜂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传粉者,其健康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农药的广泛使用对蜜蜂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农药干扰蜜蜂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而危害蜜蜂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该文章旨在综合分... 蜜蜂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传粉者,其健康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农药的广泛使用对蜜蜂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农药干扰蜜蜂肠道微生物群落平衡而危害蜜蜂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该文章旨在综合分析典型农药对蜜蜂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特别关注农药如何改变蜜蜂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变化对蜜蜂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潜在影响,提出减少农药风险和保护蜜蜂肠道健康对于确保全球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以期为制定更环保的农业实践和蜜蜂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蜜蜂 肠道健康 肠道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脾多糖对青脚麻鸡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殷玲 张海波 +5 位作者 吴大伟 周琪 张海笑 杨梦 吉挺 陆广富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53,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巢脾多糖对青脚麻鸡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青脚麻公雏鸡,随机分成5组。巢脾多糖A、B、C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600、1200 mg/kg巢脾多糖,抗生素E组饲喂基础饲粮并添加25... 试验旨在研究巢脾多糖对青脚麻鸡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青脚麻公雏鸡,随机分成5组。巢脾多糖A、B、C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600、1200 mg/kg巢脾多糖,抗生素E组饲喂基础饲粮并添加250 mg/kg金霉素,空白对照D组只饲喂基础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D相比,巢脾多糖C组红度值a^(*)_(24h)显著增高(P<0.05),且亮度值L^(*)_(45min)及L^(*)_(24h)显著降低(P<0.05);巢脾多糖C组pH24h显著降低(P<0.05);巢脾多糖C组胸肌及腿肌的剪切力相对于空白对照D组显著提高(P<0.05);巢脾多糖各组胸肌的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巢脾多糖组腿肌的胶黏性、咀嚼性均显著提高(P<0.05);巢脾多糖C组腿肌必需氨基酸中苯丙氨酸、组氨酸含量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②抗氧化指标表明,巢脾多糖B、C组中胸肌及腿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腿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提高(P<0.05),胸肌及腿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青脚麻鸡基础饲粮中添加1200 mg/kg巢脾多糖可有效改善肉色、提升口感、提高肌肉营养价值及鲜味程度。基础饲粮中添加600~1200 mg/kg剂量巢脾多糖显著提高其肌肉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巢脾多糖 青脚麻鸡 肉品质 抗氧化 必需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银杏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璟晶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剖析江苏省银杏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银杏产业中存在银杏价格低、附加值不高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加工技术水平及宣传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银杏产业 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 问题、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花的双信号适配体传感器检测红酒中真菌毒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祁兴普 董骐玮 +4 位作者 朱麟菲 邹婷婷 郑义 张婧怡 李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4,共7页
构建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FL)和适配体的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AuFL为载体,将含OTA和ZEN适配体的单链DNA共价交联在AuFL表面,进一步将其与... 构建基于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FL)和适配体的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以AuFL为载体,将含OTA和ZEN适配体的单链DNA共价交联在AuFL表面,进一步将其与两种荧光染料(FAM和Cy3)标记的互补DNA杂交,制备DNA功能化纳米探针。荧光染料和AuFL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导致纳米探针自身无荧光。加入OTA和ZEN后,FAM和Cy3从探针表面脱落会扰乱FRET过程,导致两者荧光的恢复。优化条件下,该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对OT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ng/mL,检出限为0.017 ng/mL。对ZEN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500ng/mL,检出限为0.033ng/mL。该双信号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并能够成功应用于红酒实际样中OTA和ZEN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信号 适配体传感器 荧光检测 赭曲霉毒素A 玉米赤霉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评价腌制时间对猪肉脯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静 刘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肉脯加工中腌制时间对猪肉脯品质的影响,利用气质联用(GC-MS)、电子鼻、质构仪等对不同腌制时间制备的肉脯样品的感官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等进行检测,并利用模糊数学评定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感官指标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 为研究肉脯加工中腌制时间对猪肉脯品质的影响,利用气质联用(GC-MS)、电子鼻、质构仪等对不同腌制时间制备的肉脯样品的感官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等进行检测,并利用模糊数学评定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感官指标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4℃)条件下,腌制时间对猪肉脯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原料肉腌制8 h后,经过65℃烘烤2.5 h、180℃高温烤制3.5 min制备的猪肉脯硬度适中,色泽诱人,香味浓郁,感官品质最好,且样品中酮类、醛类和杂环类风味物质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脯 腌制时间 感官分析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2
8
作者 祁兴普 王俊凯 +4 位作者 邹婷婷 朱麟菲 张雪 阚菁菁 李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259,共7页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作为响应信号,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以及DNA碱基互补,制备了具有两个紫外吸收峰的比率纳米探针(Fe_(3)O_(4)@Au-Ag)。没有OTA存在时,比率比色传感器的吸光度比值(A400/A580)保持恒定。对检测条件(时间、pH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OTA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1),检出限为0.033 ng·m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高灵敏度,并被成功应用于豌豆粉中OTA的检测,回收率为93.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适配体 比率 比色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蜂粮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德芳 陈玉勇 +4 位作者 张翠平 王一峰 陆曹阳 杨麒楠 秦枫 《中国蜂业》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该文以灭菌后的油菜蜂花粉在自然蜂群中发酵的蜂粮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细菌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蜂粮发酵过程共含细菌25个种,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12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种。前期(第1周)细... 该文以灭菌后的油菜蜂花粉在自然蜂群中发酵的蜂粮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细菌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蜂粮发酵过程共含细菌25个种,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12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种。前期(第1周)细菌浓度最高;中期(第2~3周)细菌浓度逐步下降,再上升后又下降;后期(第4周以后)一直保持很低的细菌浓度,并且优势菌株为头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itis),山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rae)和melliventris乳杆菌(Lactobacillus mellivent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粮 发酵 细菌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嫩化剂改善淘汰蛋鸡肉嫩度的工艺优化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平 姚芳 +5 位作者 王正云 祁兴普 张伟 张焕新 杨涛 周嘉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68,共13页
为筛选针对家禽养殖场大量淘汰蛋鸡的肉质嫩化处理方式,采用超声联合氯化钙、生物酶法对鸡胸肉进行嫩化,以剪切力为关键指标,筛选最佳超声参数,并重点分析了质构、保水性、蛋白分布、总巯基与氨基酸含量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最... 为筛选针对家禽养殖场大量淘汰蛋鸡的肉质嫩化处理方式,采用超声联合氯化钙、生物酶法对鸡胸肉进行嫩化,以剪切力为关键指标,筛选最佳超声参数,并重点分析了质构、保水性、蛋白分布、总巯基与氨基酸含量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最佳超声参数为超声240 W、频率22 kHz、水浴温度35℃和处理时长10 min。相比于未处理组,超声联合蛋白酶处理后的鸡胸肉剪切力显著(P<0.05)降低64.02%。鸡胸肉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下降,其中咀嚼性显著(P<0.05)降低56.54%,降低效果明显优于氯化钙。同时,肉的蒸煮损失与离心损失程度也低于氯化钙。电泳结果显示,116 kDa附近大分子肌球蛋白重链降解,部分肌原纤维蛋白分解。其中,总巯基含量也不断降低,鸡胸肉蛋白发生氧化。当超声功率继续提升至300 W时,鸡胸肉中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微观结构观察显示,鸡胸肉的表观与截面结构发生崩解、深层肌纤维分离、分解与断裂。综上,超声联合蛋白酶处理后的鸡胸肉嫩度与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嫩化 鸡胸肉 蛋白酶 氯化钙 肌原纤维蛋白 氨基酸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粮的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及应用研究
11
作者 陆曹阳 杨麒楠 +2 位作者 张翠平 张军燕 牛德芳 《中国蜂业》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蜂粮是蜜蜂蜂群中大幼虫、工蜂和雄性成蜂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正常蜂群中蜜蜂更喜欢食用蜂粮。蜂粮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机体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调节、降血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视,天然食品的需... 蜂粮是蜜蜂蜂群中大幼虫、工蜂和雄性成蜂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正常蜂群中蜜蜂更喜欢食用蜂粮。蜂粮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机体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调节、降血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视,天然食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蜂产品作为主力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蜂粮的生产和应用研究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资料。本文综述了蜂粮的形成过程、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及应用研究,将蜂粮的发酵技术与经济开发价值相结合,为蜂粮的进一步深入推广和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粮 营养成分 发酵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小麦粉添加量对配粉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焕新 张伟 徐春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4,共5页
将糯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粉进行梯度配粉,研究不同糯小麦粉添加量对配粉糊化黏度、粉质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质构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糯小麦配粉比。结果表明:随着糯小麦粉添加量的增加,... 将糯小麦粉与普通小麦粉进行梯度配粉,研究不同糯小麦粉添加量对配粉糊化黏度、粉质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质构和感官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糯小麦配粉比。结果表明:随着糯小麦粉添加量的增加,配粉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衰减度和回生值等快速黏度分析参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回生值降低显著。配粉的吸水量随糯小麦粉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粉质指数降低;但当添加量增加至25.0%时,粉质特性各指标均产生显著性改变。不同配粉面团随着醒发时间的延长,面团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等指标均呈现一定的增大趋势,但延伸度却随醒发时间延长而降低。糯小麦粉配粉比例对馒头的质构和感官特性具有较大影响,适宜的糯小麦粉配粉比为20.0%~30.0%,25.0%配粉比使馒头具有较好的质构,感官总评分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粉 配粉 糊化特性 流变学特性 馒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头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结合脂类和胆酸盐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萍 祁兴普 +2 位作者 刘靖 姚芳 李志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6,199,共6页
以新鲜龙香芋为原料,对其水溶性多糖的水溶醇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环境,测定其对脂肪、胆固醇、胆酸盐的结合能力,考察芋头多糖的体外降脂效果。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h、料液比1∶6(g/mL)、乙... 以新鲜龙香芋为原料,对其水溶性多糖的水溶醇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环境,测定其对脂肪、胆固醇、胆酸盐的结合能力,考察芋头多糖的体外降脂效果。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h、料液比1∶6(g/mL)、乙醇体积分数85%时,芋头多糖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达(4.92±0.18)%。芋头多糖经过胃肠消化系统后,对脂肪和胆酸盐的吸附效果优于对照纤维素,对两者的结合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对胆固醇的吸附效果低于纤维素,表明芋头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脂功能,降脂机理与纤维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多糖 体外降脂 胆酸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黄酒产地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祁兴普 陈通 +4 位作者 刘萍 李创 姚芳 张静 刘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3-276,281,共5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黄酒产地鉴别方法,本研究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产地的黄酒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分析,构建黄酒产地信息的气味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黄酒样品进...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黄酒产地鉴别方法,本研究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产地的黄酒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进行分析,构建黄酒产地信息的气味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黄酒样品进行了判别和分类。采用二维差谱方法筛选16个有效特征峰作为表征黄酒产地差异信息的特征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LDA)方法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选取的特征变量经PCA处理后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6.07%,不同产地的黄酒样品在主成分分析图中均有对应的归属区域,以前2个主成分得分结合LDA方法可以有效的区分不同产地的黄酒样品,预测集中识别率高达94.44%。研究表明,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直观地区分不同产地的黄酒样品,为黄酒的鉴别和原产地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Nisin、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冰鲜银鲳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璟晶 唐劲松 +1 位作者 王海波 管远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6,共4页
在单一生物保鲜剂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实验,将溶菌酶、壳聚糖和Nisin进行复配,以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作为评价指标,评定冰鲜鲳鱼的品质变化,以确定保鲜效果最佳的复合型生物保鲜剂。结... 在单一生物保鲜剂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实验,将溶菌酶、壳聚糖和Nisin进行复配,以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作为评价指标,评定冰鲜鲳鱼的品质变化,以确定保鲜效果最佳的复合型生物保鲜剂。结果表明:溶菌酶0.4g/L、壳聚糖5g/L、Nisin 0.4g/L为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比。经过最佳配比复合保鲜剂浸泡的银鲳鱼,其感官评分、细菌总数、TVB—N、硫代巴比总酸(TBA)值均优于对照组,在冷藏条件下能使银鲳的一级长2—3d,二级鲜度延长6~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复合保鲜剂 银鲳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鲜银鲳鱼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腐能力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璟晶 唐劲松 +1 位作者 管远红 王海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78,101,共5页
分离鉴定冰鲜银鲳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的大小。通过传统平板分离纯化方法,从腐败菌的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部分序列鉴定来确定其菌属。将分离得到的腐败菌株转接至灭菌鲳鱼肉中,通过测定各腐败菌... 分离鉴定冰鲜银鲳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的大小。通过传统平板分离纯化方法,从腐败菌的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部分序列鉴定来确定其菌属。将分离得到的腐败菌株转接至灭菌鲳鱼肉中,通过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增长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值,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CFU)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分离筛选得到4株优势腐败菌,其致腐能力1号>3号>2号>4号,经过鉴定1号菌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2号菌为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3号菌Shewanella sp,4号菌为Microbacterium oxyd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鱼 冰鲜冷藏 优势腐败菌 分离鉴定 致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的营养成分 被引量:12
17
作者 牛德芳 王波 +5 位作者 陈玉勇 张静 殷玲 战旭梅 徐传松 王一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8-223,共6页
本文以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评价并比较二者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油菜蜂粮的水分、还原糖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蜂花粉(p<0.05),灰分、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 本文以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评价并比较二者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油菜蜂粮的水分、还原糖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蜂花粉(p<0.05),灰分、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中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蜂粮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EA/TAA)显著高于蜂花粉(p<0.05),分别为37.80%和34.74%;油菜蜂花粉和蜂粮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3.81%、33.50%,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2.42%、38.22%,差异显著(p<0.05)。油菜蜂粮是一种优质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营养源,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原料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蜂粮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果酶菌协同发酵工艺 被引量:8
18
作者 姚芳 张伟 +2 位作者 徐海祥 王海蓝 管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5,共9页
本文旨在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果的酶菌协同发酵工艺,以期得到一种抗氧化活性高的银杏发酵粉。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糖化酶和α-淀粉酶添加质量比、酶解时间、混合发酵剂添加量、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添加质... 本文旨在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果的酶菌协同发酵工艺,以期得到一种抗氧化活性高的银杏发酵粉。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糖化酶和α-淀粉酶添加质量比、酶解时间、混合发酵剂添加量、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添加质量比、发酵时间对银杏发酵粉可溶蛋白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银杏果酶菌协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酶制剂添加总量0.3 g/100 g,酶解2 h,发酵12 h的基础上,银杏果酶菌协同发酵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 g/mL,糖化酶和α-淀粉酶添加质量比2∶1,混合发酵剂添加总量3.12 g/100 g,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添加质量比1∶1,测得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7%±1.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由最佳工艺制得的银杏发酵粉(GFP)与未处理的银杏粉(G)相比,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257.4%;可溶蛋白含量4.47±0.13 g/100 g,增加了330%;黄酮含量0.15±0.01 mg/g,增加了50%;多酚含量2.49±0.04 mg/g,增加了118%;银杏酸含量2.96±0.32μg/g,脱除率达85.4%。说明酶菌协同发酵能显著(P<0.05)提高银杏果的抗氧化活性,制得的银杏发酵粉中可溶蛋白、黄酮、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含量显著(P<0.05)增加、有毒成分银杏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为银杏果的精深加工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果 酶菌协同 生物发酵 抗氧化活性 植物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即食椒盐小龙虾的加工工艺 被引量:11
19
作者 瞿桂香 钱文霞 +1 位作者 董志俭 展跃平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6,共6页
以泰州本地养殖小龙虾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即食椒盐小龙虾,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对即食椒盐小龙虾的油炸温度、油炸时间、椒盐添加量进行优化,并对加工成的产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即食椒盐... 以泰州本地养殖小龙虾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即食椒盐小龙虾,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对即食椒盐小龙虾的油炸温度、油炸时间、椒盐添加量进行优化,并对加工成的产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即食椒盐小龙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油炸温度170℃,油炸时间2.5 min,椒盐添加量2.0%,加工成的即食椒盐小龙虾经电子束灭菌后,色泽鲜亮有光泽,虾肉有弹性,风味好,感官评分98.2分,与模型预测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25℃恒温条件下,货架期为2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优化 即食 椒盐 小龙虾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蜂花粉多肽饮料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吉挺 张焕新 殷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141,共7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油菜蜂花粉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复合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蜂花粉多肽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了蜂花粉多肽饮料的抗氧化活性。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油菜蜂花粉浆液,复合蛋白酶添加...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复合蛋白酶水解油菜蜂花粉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复合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蜂花粉多肽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分析了蜂花粉多肽饮料的抗氧化活性。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油菜蜂花粉浆液,复合蛋白酶添加量3.5%(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质量比=2∶1),p H 8.5,酶解温度55℃、时间200 min;在该条件下,多肽的平均得率74.37%。油菜蜂花粉多肽饮料制作的最佳配方为:以油菜蜂花粉蛋白酶解液100%为基准,分别添加0.10%柠檬酸,4.00%蔗糖,0.25%黄原胶。利用该配方制作的产品口感清爽,酸甜适中,味感协调,柔和;浅黄色,质地均匀,无颗粒或者絮状沉淀物;有油菜蜂花粉特有的香气,无异味;多肽含量1.63%(m/V),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分别为85.28%、4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花粉 酶解 多肽饮料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