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蚜与麦株内水分、蔗糖和田间温湿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益众 林冠伦 +1 位作者 胡长富 王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4,共3页
麦蚜在小麦上的发生可分为零星发生期、缓增期、激增期3个阶段。激增期蚜量最高,百茎平均有蚜734.3头,其次是拔节至灌浆的缓增期,百茎平均有蚜455.8头。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占86.86%,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占11.91%,二叉... 麦蚜在小麦上的发生可分为零星发生期、缓增期、激增期3个阶段。激增期蚜量最高,百茎平均有蚜734.3头,其次是拔节至灌浆的缓增期,百茎平均有蚜455.8头。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占86.86%,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占11.91%,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只是零星发生,仅为1.23%。在影响穗蚜发生的的诸多因素中,麦株体内的蔗糖是最主要的。蔗糖含量与穗蚜量的关系在3个品种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其次是田间温度,与穗蚜量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麦株体内水分、田问湿度对穗蚜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蚜 发生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少耕麦田纹枯病与农业栽培措施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厚德 王彰明 +4 位作者 王亚国 徐桂庆 颜治国 张锦成 景明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12,共2页
播种期对免少耕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早播发病重,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播种量对小麦纹枯病影响不明显;随施肥水平的提高,病害有加重趋势,侵茎率影响较显著。
关键词 免少耕麦田 纹枯病 栽培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广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42,共2页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sheath blight在江苏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已成为本省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江苏省小麦枯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症状 吴汉章等(1983)研究发现,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受到纹枯病菌侵染后,可分别造成...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sheath blight在江苏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已成为本省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就江苏省小麦枯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症状 吴汉章等(1983)研究发现,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受到纹枯病菌侵染后,可分别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不同为害症状: 烂芽:芽鞘变褐,麦芽腐烂枯死。 病苗死苗:病苗一般在3、4叶期,在第一叶鞘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蔓延全叶鞘,病斑中部逐渐呈灰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叶片由叶尖到全叶水渍状暗绿色,不久失水枯黄。湿度大时,死苗基部可见白色菌丝层。 花秆烂茎:返青麦苗基部叶鞘产生褐色梭形病斑,有的病斑中部纵裂,随气温升高,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椭圆形病斑,后发展成为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继续扩大,相连形成花秆。多雨高温天气,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白色和黄白色菌丝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小麦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苗期和成株期叶片含糖量与白粉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陈厚德 王彰明 李清铣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89年第1期70-73,共4页
有蒽酮比色法和索姆基法分别测出对白粉病具不同抗性的87个大麦品种苗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32个品种成株期叶片还原糖、蔗糖、淀粉及总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成株期不同抗性品种问叶片含糖量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叶片含糖量与... 有蒽酮比色法和索姆基法分别测出对白粉病具不同抗性的87个大麦品种苗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32个品种成株期叶片还原糖、蔗糖、淀粉及总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成株期不同抗性品种问叶片含糖量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叶片含糖量与苗期或成株期白粉病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株期叶片 大麦品种 苗期叶片 抗性品种 蒽酮比色法 抗性鉴定 还原糖含量 叶片可溶性糖 鉴别寄主 大麦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烟蚜和烟草花叶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鹏飞 杨益众 +1 位作者 陆自强 徐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1,共2页
烟蚜(Myzus persicae)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烟草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其中烤烟G_(140)上的烟蚜发生量最多,病毒病发病率亦较高,NC_(89)烟上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病率亦较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降低氮肥使用量可以减轻烟蚜特... 烟蚜(Myzus persicae)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烟草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影响。其中烤烟G_(140)上的烟蚜发生量最多,病毒病发病率亦较高,NC_(89)烟上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病率亦较低: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降低氮肥使用量可以减轻烟蚜特别是有翅蚜的发生。大田调查及罩笼试验,均表明有翅烟蚜发生量与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349),进一步证明江苏烟区烟蚜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主要传播者。药剂试验表明,苗期连续用氧化乐果防治可有效地控制烟蚜的危害,并能减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病毒病 栽培 防治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种类与稻田生物群落丰盛度及多样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施恒桃 温传武 +3 位作者 嵇爱华 祝树德 马式廉 陆自强 《华东昆虫学报》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吡杀灵是一种由吡虫啉与杀虫单组成的复配剂农药 ,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叶蝉、螟虫有较高的防效。本文对应用吡杀灵的稻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施用吡杀灵与甲胺磷的稻田害虫种类、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有明显的差异。根据 Shannon-... 吡杀灵是一种由吡虫啉与杀虫单组成的复配剂农药 ,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叶蝉、螟虫有较高的防效。本文对应用吡杀灵的稻田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施用吡杀灵与甲胺磷的稻田害虫种类、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有明显的差异。根据 Shannon- Wiener的多样性指数 H和均匀性指数 J等指标测定 ,吡杀灵防治区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明显高于甲胺磷防治区 ,而甲胺磷防治区害虫多样性高于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吡杀灵防治区稻田天敌多样性高于害虫。两种稻田的生物均匀度差异不大。根据各群落特征分析 ,应用吡杀灵的稻田生物群落内部结构比甲胺磷稳定 ,抗害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稻田 生物群落 丰盛度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进才 陆自强 +1 位作者 杨金生 束兆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3-331,共9页
本文进行了稻田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栖境生态位调查,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试验法和排除试验法研究了7物种的栖境生态位与各天敌捕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灭敌与2种害虫共存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捕食量... 本文进行了稻田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栖境生态位调查,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试验法和排除试验法研究了7物种的栖境生态位与各天敌捕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灭敌与2种害虫共存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捕食量的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粽管巢蛛Clubionajaponicola、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负主效应值最大(随狼蛛密度增大捕食量下降);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èe捕食量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粽管巢蛛、肖蛸、青翅蚁形隐翅虫。多物种共存系统中,狼蛛、徽蛛、跳蛛主要捕食飞虱;肖蛸主要捕食稻纵卷叶螟;管巢蛛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这与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相一致。当飞虱密度在每穴10—30头时,多物种共存系统优良的生物序是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各为1头,粽管巢蛛2头,此时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大。添加法和排除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一定数量的多物种共存系统中,再增加天敌密度不一定能增加猎物的被捕食数,其直接的生物学原因是种间种内干扰(包括种间种内残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境生态位 捕食管 稻田 天敌 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技术对二化螟、三化螟越冬存活率影响差异显著 被引量:9
8
作者 戴志一 杨益众 +1 位作者 王春安 黄东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49,共2页
80年代以来,以免少耕为主的新型耕作技术在江苏省迅速推广。目前仅三麦应用免少耕常年达2千万亩以上。耕作技术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在土中越冬的害虫种群动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自1989年以来就不同耕作技术对二化螟与三化螟越冬存活... 80年代以来,以免少耕为主的新型耕作技术在江苏省迅速推广。目前仅三麦应用免少耕常年达2千万亩以上。耕作技术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在土中越冬的害虫种群动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自1989年以来就不同耕作技术对二化螟与三化螟越冬存活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结果发现:1 不同耕作技术处理的稻螟越冬幼虫存活率具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螟虫 二化螟 三化螟 越冬存活率 耕作技术 过冷却点 越虫幼虫含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尖枯病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敬友 梁继农 +3 位作者 韩云章 武正旺 杨秋萍 王泉章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4,共2页
近年来,水稻叶尖枯病在我省许多稻区特别是杂交稻上发生严重。1986和1987年,东台市有80%以上的杂交稻发病;1987年,兴化市和丹阳市均有几十万亩水稻发生叶尖枯病,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叶尖枯病已成为水稻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作者1... 近年来,水稻叶尖枯病在我省许多稻区特别是杂交稻上发生严重。1986和1987年,东台市有80%以上的杂交稻发病;1987年,兴化市和丹阳市均有几十万亩水稻发生叶尖枯病,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叶尖枯病已成为水稻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作者1986~1988年对水稻叶尖枯病的症状、发生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尖枯病 产量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生物学及有效积温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丽芳 陆自强 祝树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8,共2页
经两年饲养观察,茄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温度下完成1世代的历期是:24℃为35.7天,26℃为30.1天,28℃为23.9天,32℃为23.1天。高于32℃则发育速率下降;低于22℃不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历期T=12.0134+476.0110V,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685,... 经两年饲养观察,茄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温度下完成1世代的历期是:24℃为35.7天,26℃为30.1天,28℃为23.9天,32℃为23.1天。高于32℃则发育速率下降;低于22℃不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历期T=12.0134+476.0110V,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685,幼虫为11.680,蛹为14.324,成虫为12.0134。有效积温(日度)依次为63.173,216.742,53.088476.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八星瓢虫 生物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室内累代饲养二化螟绒茧蜂的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杭三保 戴志一 +1 位作者 沈国清 居月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04-505,共2页
一种室内累代饲养二化螟绒茧蜂的方法杭三保,戴志一,沈国清,居月民(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扬州225001)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Munakata是江苏省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 一种室内累代饲养二化螟绒茧蜂的方法杭三保,戴志一,沈国清,居月民(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扬州225001)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chilonisMunakata是江苏省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幼虫期的寄生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绒茧蜂 天敌 二化螟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种复合种群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及在褐稻虱数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进才 庞雄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稻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天敌不同数量与褐稻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稻...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稻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捕食量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类群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天敌不同数量与褐稻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稻虱捕食量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各类天敌在田间数量增长的亚模型,应用现代控制论的状态空间分析法建立了褐稻虱的状态方程,用以研究褐稻虱种群数量预测和数量控制。其中系数矩阵以褐稻虱田间生命表数据作为基础,以各虫期数量作为输入向量,以微蛛、狼蛛、管巢蛛、跳蛛4类天敌和褐稻虱数量所建立的捕食量模型构成控制矩阵和控制向量。应用该模型预测褐稻虱数量变化,结果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增减趋势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褐稻虱 捕食量模型 数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三种害虫组合侵害及对籽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进才 梁家荣 +1 位作者 张凤举 葛玉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7,共8页
根据江淮稻区水稻害虫发生特点,于1991—1992年在网室和田间采用全组合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褐飞虱Nilapar... 根据江淮稻区水稻害虫发生特点,于1991—1992年在网室和田间采用全组合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三种害虫的组合侵害及对籽粒生长的影响。用生长曲线方程拟合籽粒生长过程。由生长曲线方程推导的一些参数分析害虫组合侵害对强、弱势粒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害虫组合侵害主效和互作效应均对水稻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害虫组合侵害的加重,最大生长速率Vmax、旺盛生长期积累的干物重GT等参数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白背飞虱 稻纵卷叶螟 褐飞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连荣 李清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26-27,共2页
荸荠秆枯病是荸荠上近年发现的一种严重病害,俗称“荸荠瘟”、“细荸荠”。该病广泛分布于各荸荠产区,一般病秆率为30~50%,严重的高达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甚至造成绝产。经鉴定,病原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 荸荠秆枯病是荸荠上近年发现的一种严重病害,俗称“荸荠瘟”、“细荸荠”。该病广泛分布于各荸荠产区,一般病秆率为30~50%,严重的高达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甚至造成绝产。经鉴定,病原菌为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本菌除侵染荸荠外,还能侵染野荸荠,但均不危害地下球茎。1979~1986年我们对病原菌及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做了防治措施的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秆枯病 发生 防治 水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中性昆虫对群落食物网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2
15
作者 吴进才 胡国文 +4 位作者 唐健 束兆林 杨金生 万志农 任正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1-386,共6页
本文把稻田既非害虫也非无敌的一类昆虫称为中性昆虫,应用选择性控制法(扑虱灵和杀蚊幼剂-BS)、挤压法、脉冲试验法及通径分析研究了稻田中性昆虫的调控作用;中性昆虫与天敌、害虫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规律。结果证明中性昆虫数量减... 本文把稻田既非害虫也非无敌的一类昆虫称为中性昆虫,应用选择性控制法(扑虱灵和杀蚊幼剂-BS)、挤压法、脉冲试验法及通径分析研究了稻田中性昆虫的调控作用;中性昆虫与天敌、害虫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规律。结果证明中性昆虫数量减少害虫数量增加,中性昆虫与害虫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天敌呈显著的正相关。中性昆虫对害虫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影响捕食性天敌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昆虫 蚊虫 群落食物网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少耕条件下麦蚜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益众 夏翠华 +2 位作者 胡长富 王琴 丁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前,免少耕麦田在江苏地区已普遍展开,其面积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0%以上。由于麦蚜是江苏地区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实行免少耕栽培后,对该虫的发生消长有何影响,研究者甚少。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现将有关结果汇总如下:
关键词 免耕 少耕 小麦 麦蚜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褐飞虱种群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祝树德 陆自强 +1 位作者 杭杉保 徐海 《华东昆虫学报》 1994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用Schoolfield等提出的生物物理模型描述了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Y=-9628.90+1058.66x... 本文用Schoolfield等提出的生物物理模型描述了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Y=-9628.90+1058.66x-36.66x ̄2+0.40745x ̄3,在最适温度24.2℃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295.5,而在34℃温度下,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仅为0.56.短翅型雌成虫和雄成虫对高温最敏感,40℃恒温下,成虫平均寿命为21.4至23小时。长翅型雌成虫对高温有一定的耐性。而16℃的低温对成虫死亡率影响较小,对若虫的死亡率影响较大。本文还研究了江淮杂交稻田小气候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最适温度 种群增长 雌成虫 小气候 稻田 发育速率 种群生命表 生物物理 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毒高脂膜对水稻部分真菌病害的防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敬友 陈义 +3 位作者 韩云章 杨秋萍 武正旺 杭庆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7-28,共2页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无毒高脂膜对果树、蔬菜、棉花、麦类等作物上的某些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高脂膜对水稻真菌病害的防效如何至今很少报道。为此,作者1988年使用无毒高脂膜对水稻纹枯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粒黑粉...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无毒高脂膜对果树、蔬菜、棉花、麦类等作物上的某些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高脂膜对水稻真菌病害的防效如何至今很少报道。为此,作者1988年使用无毒高脂膜对水稻纹枯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粒黑粉病和叶尖枯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真菌病 防治 药物 无毒高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昆虫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广淦 陆自强 +2 位作者 杭三保 张凌 乐云仙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3年第2期76-79,共4页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昆虫病毒单克隆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昆虫病毒抗原结构分析、昆虫病毒的鉴定和分类、检测,病毒感染昆虫细胞机理,及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昆虫 病毒 单克隆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麦田硬草的发生特点及其化除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树忠 赵成美 +3 位作者 魏强 顾立元 颜国强 袁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42,共3页
稻茬麦田硬草的发生特点及其化除对策袁树忠(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杨州225001)赵成美,魏强,顾立元,颜国强,袁英(江苏省国营大中农场大丰224135)硬草为越年生禾本科杂草,在江苏部分麦田危害严重。春季硬草田间密度达2... 稻茬麦田硬草的发生特点及其化除对策袁树忠(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杨州225001)赵成美,魏强,顾立元,颜国强,袁英(江苏省国营大中农场大丰224135)硬草为越年生禾本科杂草,在江苏部分麦田危害严重。春季硬草田间密度达2000-6000茎/米2,可使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硬草 化学除草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