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与界面破坏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杨 李亚锋 +1 位作者 田国峰 张梦颖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203,共8页
针对聚酰亚胺(PI)纤维低表面能及PI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PI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处理时间为变量,研究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PI纤维表面结构及PI/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SEM... 针对聚酰亚胺(PI)纤维低表面能及PI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PI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处理时间为变量,研究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PI纤维表面结构及PI/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SEM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PI纤维表面介观形貌及其复合材料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动态接触角及丝束横向拉伸强度测试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PI纤维与环氧树脂的浸润效果及界面性能进行表征,选取弯曲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作为P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考察项目。结果表明: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够改善PI纤维与环氧树脂的浸润及界面结合状态,处理时间为6 min的PI纤维丝束横向拉伸强度为16.05 MPa,提升近21%;PI/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及层间剪切强度的增幅分别达36.41%及38.85%。大气等离子体改性能够对PI纤维表面形貌进行重构,优化PI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效果,将P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界面破坏转变为纤维表面及皮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PI)纤维 等离子体改性 复合材料 界面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纤维/石英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少飞 徐鸿杰 +3 位作者 王占文 战佳宇 田国峰 武德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110,共5页
结合石英纤维(QF)界面性能好、压缩性能优异以及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密度低、模量高的优势,通过层间混杂设计制备了一系列PI/QF混杂增强复合材料,讨论了混杂比和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压缩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结合石英纤维(QF)界面性能好、压缩性能优异以及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密度低、模量高的优势,通过层间混杂设计制备了一系列PI/QF混杂增强复合材料,讨论了混杂比和铺层结构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压缩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比,聚酰亚胺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弯曲性能和在小应变下的抗压缩变形能力,但是压缩强度方面仍有不足;混杂增强复合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在2.95~3.3之间,介电损耗小于8.0×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石英纤维 混杂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型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防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贾子琪 王博尧 +4 位作者 王成 田国峰 战佳宇 黄献聪 武德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1,86,共6页
采用S35高强型聚酰亚胺(PI)纤维作为增强体,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织物结构和正交单向无纬(UD)结构复合材料靶板,通过弹道极限速度测试和背部变形测试,研究了增强体结构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I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 采用S35高强型聚酰亚胺(PI)纤维作为增强体,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织物结构和正交单向无纬(UD)结构复合材料靶板,通过弹道极限速度测试和背部变形测试,研究了增强体结构和界面结合强度对PI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防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型聚酰亚胺纤维表现出了优异的防弹性能;UD结构靶板更适用于防铅芯弹;织物结构靶板更适用于防破片;当界面剥离强度由5.45N/cm提高到26.44N/cm时,剥离后界面处的纤维表面形貌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加。当侵彻体为5.6g铅芯弹时,随着界面剥离强度的提高,复合材料靶板的防弹性能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靶板的背部变形逐渐减小,进一步证明了界面结合强度对复合材料靶板防弹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热塑性树脂 复合材料 防弹性能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卓航 陈卫娜 +2 位作者 李炎 田国峰 刘少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本文综述了当前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增强环氧(E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较全面地介绍了PI/EP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性能、界面性能、力学性能及破坏机制、电性能、耐损伤性能、防弹性能等,对其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强高模 聚酰亚胺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基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梦颖 牛鸿庆 +1 位作者 韩恩林 武德珍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6,共5页
聚酰亚胺(PI)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耐高低温、高强高模、耐辐照、阻燃、绝缘、低的吸水率和优异的介电性能等。以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溶液为纺丝液,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连续纺丝技术,通过化学结构设计和纺丝工艺控制... 聚酰亚胺(PI)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具有耐高低温、高强高模、耐辐照、阻燃、绝缘、低的吸水率和优异的介电性能等。以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溶液为纺丝液,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连续纺丝技术,通过化学结构设计和纺丝工艺控制,开发出耐高温、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等系列高性能PI纤维产品,最高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4.0 GPa和160 GPa。与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相比,PI纤维显示出优异的耐高温、耐紫外、耐酸性能和较低的吸水率。以高强高模PI纤维为增强体,制备了热固性环氧树脂基体及热塑性尼龙基体复合材料,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针对热塑性复合材料,PI纤维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均得到大幅提高,PI纤维将在航空航天、电力、防护、环保、核工业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模 聚酰亚胺 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的空间环境适应性研究及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传超 徐鸿杰 +6 位作者 田国峰 张静静 高鸿 卓航 张梦颖 战佳宇 武德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80-184,共5页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低介电、高绝缘、高阻燃、耐辐照等综合性能,在航天、航空、安全防护、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着重针对高强高模PI... 高强高模聚酰亚胺(PI)纤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性能有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低介电、高绝缘、高阻燃、耐辐照等综合性能,在航天、航空、安全防护、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着重针对高强高模PI纤维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需求,特别是在空间环境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其在极端温度、交变温度、粒子辐照、高真空以及长期负载等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初步考核了其空间环境适应性,以期为其相关应用提供设计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高强高模PI纤维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耐粒子辐照、抗蠕变等综合性能,在350℃条件下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仍分别可达到1.55 GPa和27.74 GPa,经1.0×10^(8)rad(Si)剂量粒子辐照后,拉伸性能保持率高于98%。此外,本工作还结合PI纤维的综合性能表现对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空间环境 适应性 航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聚酰亚胺混纺耐高温灭火防护面料的制备及应用
7
作者 金星 王俊胜 +3 位作者 班燕 林贵德 夏建军 张梦颖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303-1310,共8页
本文针对传统芳纶灭火防护服耐高温性差、热防护性能不足等问题,研究了芳纶/聚酰亚胺混纺织物的设计制备及在灭火防护服中的应用性能。通过织物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了系列耐高温面料,系统评估了其力学性能、高温残余强力、耐火性能、阻... 本文针对传统芳纶灭火防护服耐高温性差、热防护性能不足等问题,研究了芳纶/聚酰亚胺混纺织物的设计制备及在灭火防护服中的应用性能。通过织物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了系列耐高温面料,系统评估了其力学性能、高温残余强力、耐火性能、阻燃性能及热防护性等关键性能,并试制了耐高温灭火防护服。结果表明,制备的耐高温面料经400℃热处理30 min后,残余强力仍大于650 N,丁烷火焰下烧断时间43 s以上,耐高温性和耐火性能远超芳纶面料,且耐火性能优于测试的两款PBI面料;试制的耐高温灭火防护服兼具轻便性与高热防护性,可显著提升消防员灭火作战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为高性能灭火防护装备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火防护服 耐高温面料 消防员 热防护性 残余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