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酿酒高粱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鹏 李春宏 +4 位作者 左文霞 周培士 李伟 薛燕军 沈新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20,共4页
高粱是我国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江苏省白酒产业发达,是高粱消费大省,但江苏省白酒企业所需要的高粱几乎全部采购自我国东北地区,仅少数当地生产。近几年,随着高端白酒品牌的打造以及产能的扩大,酿酒原粮本地化生产和基地建设已纳入今... 高粱是我国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江苏省白酒产业发达,是高粱消费大省,但江苏省白酒企业所需要的高粱几乎全部采购自我国东北地区,仅少数当地生产。近几年,随着高端白酒品牌的打造以及产能的扩大,酿酒原粮本地化生产和基地建设已纳入今世缘和洋河两大酿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快江苏省酿酒高粱产业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力争早日实现酿酒高粱完全本地化种植。本文分析了江苏省酿酒高粱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江苏省高粱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严重短板,提出了江苏省缺乏满足江苏省酒企需求,适应本地区种植,自主选育的酿酒专用高粱品种,高粱生产种植规模小,管理粗放,缺乏规模化高粱生产基地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酿酒原粮的本土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优质专用酿酒高粱品种培育、酿酒高粱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发展以高粱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分析江苏省酿酒高粱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江苏省未来酿酒高粱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高粱 酿酒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夫科技服务体系的实践成效与思考——以江苏省涟水县高沟工作站酿酒高粱本地化种植科技服务模式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春宏 顾军 +5 位作者 沈新莲 左文霞 刘常波 徐鹏 李伟 周培士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23期49-51,共3页
涟水县高沟工作站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首个专职特派员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该工作站认真践行奋斗、为民、创新的亚夫精神,在高沟镇推进酿酒高粱本地化种植,短短两年就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 涟水县高沟工作站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农科院)首个专职特派员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该工作站认真践行奋斗、为民、创新的亚夫精神,在高沟镇推进酿酒高粱本地化种植,短短两年就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从涟水高沟工作站科技服务实践、成效及相关思考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推动亚夫科技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夫科技服务 实践 成效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智能化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靳光远 袁树昆 +5 位作者 唐群勇 孙莹 金绍武 吴建峰 赵玉杰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41-348,共8页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工业、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浓香型白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在智能酿造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酿酒生产过程的...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智能制造成为工业、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浓香型白酒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在智能酿造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酿酒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是一个内部复杂、多个领域技术交叉渗透的过程,涉及生物学、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挖掘浓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造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物联网为代表的感知、大数据分析以及固态发酵过程工程学基础的研究,促进传统酿造创新式发展。该文概述了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的配料、摊凉、发酵过程监控、装甑和蒸馏、分级摘酒的智能化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白酒酿造的智能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智能化酿造 智能装甑 分级摘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酒基酒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孙宗保 辛新 +7 位作者 邹小波 吴建峰 孙莹 石吉勇 唐群勇 沈丹萍 桂翔 林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56-2762,共7页
白酒基酒等级的准确评判对白酒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是白酒分级储存和勾兑的重要依据。目前白酒基酒分级是在生产车间班组工人初步分级基础上,通过专业评酒人员的人工感官审评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主要酯类物质含量最终确定白酒基酒的等级... 白酒基酒等级的准确评判对白酒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是白酒分级储存和勾兑的重要依据。目前白酒基酒分级是在生产车间班组工人初步分级基础上,通过专业评酒人员的人工感官审评结合气相色谱法测定主要酯类物质含量最终确定白酒基酒的等级。人工感官审评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繁琐,耗时费力,很难实现实时快速检测。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分析、无损检测及灵敏度高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在食品品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等级白酒基酒及其主要酯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线性判别(LDA)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分析模型对不同等级白酒基酒进行判别,线性判别分析训练集和测试集总体识别率均达到100%,BPANN分析训练集和测试集总体识别率均在95%以上。采用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对四种主要酯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含量的训练集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 4,0.991 5,0.970 2和0.951 4,测试集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4,0.961 9,0.905 2和0.808 0。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有效实现不同等级白酒基酒的准确判别,同时基酒中主要酯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定量模型效果良好,能满足白酒生产中的分析检测要求,为白酒基酒等级的快速判别提供一种客观而准确的分析方法,有效提升白酒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白酒基酒 化学计量学 等级 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己酸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季方 张士阳 +4 位作者 吴建峰 左文霞 孙莹 唐群勇 桂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依据《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报批稿)中的检测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GC),通过对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17%~3.532%之间(n=6),加标回收率在96.1... 依据《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报批稿)中的检测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GC),通过对气相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浓香型白酒中己酸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17%~3.532%之间(n=6),加标回收率在96.1%~102.9%之间,结果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白酒中的己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己酸 气相色谱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白酒基酒等级判别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宗保 周轩 +4 位作者 吴建峰 邹小波 孙莹 唐群勇 霍玲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6,共5页
白酒基酒等级的准确鉴别是白酒分级储藏和勾兑的重要依据,对白酒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以浓香型白酒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ive-MS)技术对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基酒进行分析,经过主成分分析(PCA)降维... 白酒基酒等级的准确鉴别是白酒分级储藏和勾兑的重要依据,对白酒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以浓香型白酒基酒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ive-MS)技术对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基酒进行分析,经过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SVM)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等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白酒基酒等级判别模型。结果显示,BP-ANN鉴别效果最好,在主成分为8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率均达100%,不同等级的白酒样本全部正确识别;其次是SVM(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率分别为96.25%、95.00%)和LDA(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率分别为91.25%、90.00%)。实验证明,UPLC-Q-Exacive-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能实现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基酒的准确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化学计量学 白酒基酒 等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细菌酒曲固态培养条件下B.subtilis S12产四甲基吡嗪的合成机制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建峰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四甲基吡嗪又名川芎嗪,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成分,但其在白酒酿造过程的形成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探索白酒固态酿造体系中四甲基吡嗪的合成机制,作者从白酒细菌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四甲基吡嗪菌株B.subtilis S12,并对细菌曲固态培养条件下四... 四甲基吡嗪又名川芎嗪,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成分,但其在白酒酿造过程的形成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探索白酒固态酿造体系中四甲基吡嗪的合成机制,作者从白酒细菌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四甲基吡嗪菌株B.subtilis S12,并对细菌曲固态培养条件下四甲基吡嗪的合成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固态条件下B.subtilis S12合成四甲基吡嗪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在全细胞催化下细菌利用底物合成四甲基吡嗪的前提物质3-羟基丁酮,同时氨基酸残基在氨基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氨;第二步,3-羟基丁酮和氨在热动力作用下生成四甲基吡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SUBTILIS S12 固态发酵 四甲基吡嗪 合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蜜桃酒控制乙酸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朱胜男 曹嘉闽 +9 位作者 叶华 李松林 陈晓明 季方 张丹丹 袁小转 胡佳佳 刘梦夏 张旺 许光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为控制水蜜桃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酸含量,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工艺响应面优化,并对水蜜桃酒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起始糖量180 g/L,SO2添加量72 mg/L,发酵温度21℃。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乙酸含量为0.499 g/L,与预... 为控制水蜜桃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酸含量,基于单因素试验,进行了发酵工艺响应面优化,并对水蜜桃酒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起始糖量180 g/L,SO2添加量72 mg/L,发酵温度21℃。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乙酸含量为0.499 g/L,与预测值相近,符合国家标准GB/T 15037—2006《葡萄酒》的要求(乙酸含量≤1.2 g/L),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TOFMS分析不同品种酿酒大米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凯雄 唐群勇 +5 位作者 郑钰涵 徐磊 叶华 季方 吴建峰 陈晓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2-635,共14页
大米是白酒的主要原料和风味物质来源,为了探明不同酿酒大米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差异,为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S-SPME-GC-TOFMS)法对11种大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聚类热图、... 大米是白酒的主要原料和风味物质来源,为了探明不同酿酒大米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差异,为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S-SPME-GC-TOFMS)法对11种大米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聚类热图、感官评价、气味活性值(OAV)分析挥发性成分对大米整体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大米中共鉴定出7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11种,酮类15种,醛类17种,酯类15种,杂环类8种,其他类12种。聚类热图显示,不同大米样品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酯类、杂环类和酮类含量较高。感官评价发现,南粳9108大米的得分最高,宁9044大米最低。通过OAV计算,筛选出1-辛烯-3-酮、癸醛、己酸乙酯、乙酸戊酯和2-乙酰基-1-吡咯啉5种成分,其OAV>1.000,对大米整体香气的贡献较大,其中感官得分最高的南粳9108大米中仅2-乙酰基-1-吡咯啉的OAV>1.000,其他成分的OAV均小于1.000,表明2-乙酰基-1-吡咯啉是呈现大米香气的关键物质。综上,11种不同品种大米之间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含量、感官评分及主要呈香成分差异较大,感官评分较高、饭香浓郁的南粳9108大米更适合用作酿酒大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大米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量平衡模型的大曲发酵升温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玉杰 靳光远 +2 位作者 唐群勇 吴建峰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25,共8页
中国白酒产业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制曲在内的关键工艺采用基于经验式的直接改造,关键工程学机理的缺乏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设计。该研究从大曲升温机理角度,对曲房固态发酵热量的产生与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跟踪记录大曲发酵过程参数,... 中国白酒产业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制曲在内的关键工艺采用基于经验式的直接改造,关键工程学机理的缺乏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设计。该研究从大曲升温机理角度,对曲房固态发酵热量的产生与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跟踪记录大曲发酵过程参数,简化大曲发酵过程生化反应,构建大曲热量平衡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整个曲房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经水分蒸发途径散热占比54.22%,墙壁和微弱气体流动散热占比42.00%,由室内空气升温引起的热量变化可以忽略,剩余3.77%为累积热量部分,其与大曲升温呈正相关(R^(2)=0.85)。经验证,大曲温度变化模型的平均误差为5.05%,R^(2)=0.94。基于模型探讨了调控水分参数对大曲温度产生的影响,表明了水分控制对于调控大曲温度的重要性。初步探讨从数学建模的角度为未来大曲生产的调控与优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智能曲房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中国白酒 数学建模 发酵热量 大曲温度 热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规模大曲发酵虚拟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光远 赵玉杰 +4 位作者 唐群勇 孙莹 周振苏 吴建峰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3-110,共8页
高温大曲制曲工艺在改造升级时,采用架子曲生产方式下顶温下降且维持困难,而现有控温策略仅考虑散热角度,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该研究从产热角度解析大曲升温机理,在20 L固态发酵体系,探讨通气(50、100、200 L/h)对大曲发酵产热的调控效... 高温大曲制曲工艺在改造升级时,采用架子曲生产方式下顶温下降且维持困难,而现有控温策略仅考虑散热角度,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该研究从产热角度解析大曲升温机理,在20 L固态发酵体系,探讨通气(50、100、200 L/h)对大曲发酵产热的调控效果。基于曲房热量平衡模型,基于COMSOL平台构建虚拟仿真,实现了大曲发酵的热量变化可视化。通过实验室培养箱制曲实验,对照组顶温52.23℃,通气50 L/h组顶温53.63℃,上升2.68%,通气100 L/h组顶温53.90℃,上升3.20%,通气200 L/h组顶温48.10℃,下降7.91%。经验证,对照组虚拟仿真效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2.93%,相关系数R^(2)=0.97。而实验组仿真效果变差,证明了通气操作影响到了微生物代谢产热。研究基于虚拟仿真,结合散热和产热两个角度探讨了大曲温度的调控策略,证明了虚拟仿真技术在调控优化大曲发酵工艺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结论可为推进曲房固态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虚拟仿真 固态发酵 发酵热 发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大曲嗜热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12
作者 郑钰涵 彭凯雄 +7 位作者 叶华 季方 唐群勇 袁小转 柳习月 徐铭阳 许光斗 陈晓明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75-79,共5页
为明确高温大曲中嗜热真菌的种类,更好地了解高温大曲嗜热真菌,以贵州、湖北、江苏等地不同酒企的高温大曲为原料,采用传统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嗜热真菌,结合形态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嗜热真菌。最终共分离鉴定4个不同种属... 为明确高温大曲中嗜热真菌的种类,更好地了解高温大曲嗜热真菌,以贵州、湖北、江苏等地不同酒企的高温大曲为原料,采用传统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嗜热真菌,结合形态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嗜热真菌。最终共分离鉴定4个不同种属的嗜热真菌,共计16株嗜热真菌,分别为7株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crustaceus)、4株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2株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3株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进一步探究高温大曲中嗜热真菌的性能及其对高温大曲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材料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真菌 高温大曲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盆栽烟草根际青枯病原菌和短短芽孢杆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陈巧玲 胡江 +5 位作者 汪汉成 王茂胜 刘艳霞 石俊雄 杨兴明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盆栽烟草根际青枯病原菌和拮抗菌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抗病品种‘K326’和感病品种‘南江三号’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促进了烟草生长,生物量增加14%以上;只接种病...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盆栽烟草根际青枯病原菌和拮抗菌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抗病品种‘K326’和感病品种‘南江三号’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促进了烟草生长,生物量增加14%以上;只接种病原菌处理(RS)土壤中青枯病原菌的fliC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先接种病原菌再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RS+BIO)和先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接种病原菌处理(BIO+RS),且这种效应与生育期和品种无关;旺盛生长期前,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中短短芽孢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也显著高于RS处理。上述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治烟草青枯病主要是通过抑制土壤青枯菌的增长和促进植物生长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烟草青枯病 生物防治 荧光定量PCR 短短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纤溶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酶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振坤 王玉娇 +3 位作者 霍玲玲 袁小转 孙莹 吴建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4-67,共4页
从大曲中分离到一株产纤溶酶的芽孢杆菌,命名为B4。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杆状,专性好氧,能够利用甲醇作唯一碳源。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基于16S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B4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 从大曲中分离到一株产纤溶酶的芽孢杆菌,命名为B4。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体杆状,专性好氧,能够利用甲醇作唯一碳源。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基于16SrDNA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B4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发酵初始p H值为7.0,发酵42 h酶活力最高可达649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纤溶酶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鉴定 产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聂凌鸿 樊璐 季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757-21759,共3页
[目的]了解大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跟踪单粮型大曲制作流程,测定大曲各指标研究了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相互消长关系。[结果]发酵开始约5 d后,细菌的数量为最多,是大曲发酵阶段中的高峰值5,~20 d后,... [目的]了解大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跟踪单粮型大曲制作流程,测定大曲各指标研究了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相互消长关系。[结果]发酵开始约5 d后,细菌的数量为最多,是大曲发酵阶段中的高峰值5,~20 d后,细菌的数量急速下降,在20 d左右出现低谷,20~31 d内细菌数量又有所上升,但是未达到前期出现的高峰值。原料中的酵母数量比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发酵开始后,酵母菌数量有所增加9,d左右出现高峰,9~25 d内酵母菌数量迅速降低,在培养后的25 d左右出现低谷,25~31 d内,酵母菌的数量有所增加。霉菌数在前9 d左右呈上升趋势,在9~13 d内达到高峰,15~25 d内,霉菌的数量持续下降,25~31d内,霉菌的数量有所回升。[结论]该试验为研究微生物区系对酒品质的影响和提高酒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微生物 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中细菌和酵母菌的分离及其Biolog微生物系统分析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凌鸿 樊璐 季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036-1038,112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在大曲细菌、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分别对单粮型大曲样品中的细菌和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的细菌和酵母菌,经菌落观察和镜检后... [目的]初步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在大曲细菌、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分别对单粮型大曲样品中的细菌和酵母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纯化的细菌和酵母菌,经菌落观察和镜检后,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大曲单个菌落样品中分别分离出7株纯化的细菌菌株和4株纯化的酵母菌株,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确定其中5株细菌分别为:M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M2为青岛芽孢杆菌(Bacillus qingdaonen-sis)、M3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M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M5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确定其中2株酵母菌分别为:N1为产香酵母(Zygosaccharomyces cidri);N2为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结论]该研究为大曲中的微生物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细菌 酵母菌 分离 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黑莓汁增加胞外多糖工艺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意强 单成俊 +7 位作者 刘小莉 吴寒 王英 程先玲 郜海燕 韩延超 周剑忠 夏秀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214-218,共5页
为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利用产胞外多糖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黑莓汁,并测定发酵过程中黑莓汁的pH值、黏度及多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用于发酵黑莓汁的乳酸菌种类和碳源。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时,乳酸菌MB2-1... 为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利用产胞外多糖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黑莓汁,并测定发酵过程中黑莓汁的pH值、黏度及多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用于发酵黑莓汁的乳酸菌种类和碳源。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时,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在32 h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2.75 g/L和3.06 g/L,说明将乳酸菌JX5作为发酵菌株,葡萄糖作为碳源添加到黑莓汁中进行发酵,可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黑莓汁 多糖 碳源 发酵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S0507产四甲基吡嗪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8
18
作者 祝赛峰 吴建峰 赵希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8-223,共6页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枯草芽孢杆菌S0507产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后,以Box-Behnken法设计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水分含量3个因素对TTMP产量的交互影响,用Design-Expert v8.0.1.6软件对BB... 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枯草芽孢杆菌S0507产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培养工艺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后,以Box-Behnken法设计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水分含量3个因素对TTMP产量的交互影响,用Design-Expert v8.0.1.6软件对BBD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低温培养时间33.84 h、培养温度41.75℃、水分含量59.63%,TTMP产量为332.70 mg/kg,理论值(335.49 mg/kg)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84%,证明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S0507产TTMP的培养条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甲基吡嗪 枯草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酶解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意强 吴寒 +5 位作者 单成俊 刘小莉 王英 臧泉 周剑忠 夏秀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219-224,共6页
为提高蓝莓出汁率和果汁中花色苷含量,以酶的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的添加量为对象,研究其对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对各因素的依赖关系,并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为提高蓝莓出汁率和果汁中花色苷含量,以酶的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的添加量为对象,研究其对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对各因素的依赖关系,并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高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4.5℃,酶的添加量4.8‰,在此条件下蓝莓出汁率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70.95%和44.9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出汁率 花色苷含量 响应曲面 酶解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非热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周晨光 周瑶洁 +5 位作者 李斌 胡煜骞 刘天睿 杨雯莉 石吉勇 邹小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2,共12页
米糠作为稻米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富含不饱和油脂、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生物活性组分。然而,新鲜米糠稳定性较差、极易酸败变质,该问题已成为制约米糠综合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者针对米糠的非热稳定化处理... 米糠作为稻米加工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富含不饱和油脂、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生物活性组分。然而,新鲜米糠稳定性较差、极易酸败变质,该问题已成为制约米糠综合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者针对米糠的非热稳定化处理技术开展广泛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基于此,本文对米糠的营养组成、酸败机制和多种非热稳定化技术进行概述,旨在为大力开发米糠资源、提高米糠利用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水解反应 氧化反应 非热稳定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